(116)-龋病病因机制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1页
(116)-龋病病因机制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2页
(116)-龋病病因机制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3页
(116)-龋病病因机制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4页
(116)-龋病病因机制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组织病理学

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我国古代对龋病的认识早期龋病病因理论:内源性理论----牙内部变化营养障碍、酸蚀、结构论外源性理论----外界因素酸原学说蛋白溶解学说蛋白溶解-螯合作用学说

三联因素学说“四联因素”学说细菌(菌斑)食物(糖)宿主(牙)时间龋牙菌斑(dentalplaque):未矿化的细菌沉积物,由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构成,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1、牙菌斑的定义2、菌斑的分类根据牙菌斑所在的部位和结构分为:龈上菌斑:龋病龈下菌斑:牙周炎光滑面菌斑:光滑面龋窝沟菌斑:窝沟龋

3、牙菌斑的化学组成

体积:细菌微生物占60—70%重量:水占80%,20%为固体物质干燥的菌斑:蛋白质40-50%:1/5来自细菌碳水化合物13-18%:葡萄糖脂肪:10—14%;无机盐:5—10%4、菌斑的组织结构基本结构:基底层—获得性薄膜中间层外层牙①②③BAcquiredPellicleE5、牙菌斑的形成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获得性膜(acquiredpellicle)的形成-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是菌斑形成的基础细菌的粘附与集聚—链球菌为主菌斑的成熟---变形链球菌致龋力最强6、牙菌斑的微生物学

菌斑内的细菌,常因部位不同有很大差异。窝沟内菌斑以球菌占优势,其中变形链球菌约占21%。牙齿光滑面菌斑,以放线菌的数量最多(34.9%)7、牙菌斑内的物质代谢

碳水化合物代谢

糖丙酮酸盐H2O+CO2+能量有机酸+能量(乳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有氧缺氧或无氧脱矿与再矿化查资料并思考:食物、宿主因素在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评价

小结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