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参考A卷附答案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参考A卷附答案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参考A卷附答案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参考A卷附答案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参考A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参考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100题)1、肖邦的钢琴作品《bA大调波洛奈兹Op.53》属于哪类音乐体裁?()A.舞曲B.进行曲C.谐谑曲D.颂歌【答案】A2、下列哪件乐器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常用定音乐器?A.中阮B.琵琶C.埙D.笙【答案】D3、柴可夫斯基为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的重建而作,以俄法战争为题材创作的单乐章标题交响乐作品是()A.《第六“悲怆”交响曲》B.《1812年序曲》C.《第四交响曲》D.《第五交响曲》【答案】B4、属于主调音乐体裁作品的是()A.巴赫《b小调弥撒曲》B.冼星海《怒吼吧!黄河》C.拉索《回声》D.黄自《山在虚无缥缈间》【答案】C5、南朝律学家何承天的()已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A.新法秘律B.新律C.六十律D.三分损益律【答案】B6、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并应用已学的音乐基础知识来分析乐曲,这样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哪一种音乐美学理论()A.形式主义B.所指主义C.表现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B7、20世纪现代派表现主义音乐的发起人是()A.贝尔格B.韦伯恩C.鲁宾斯坦D.勋伯格【答案】D8、“老师请学生在《阿细跳月》的欣赏卡上注明主题一共演奏了几次。”这一活动突出的课堂参与方式是()。A.歌唱B.声势C.律动D.听辨分析【答案】D9、下列不属于琵琶曲《十面埋伏》中的音乐段落小标题的是()。A.“列营”B.“四面楚歌”C.“吹打”D.“诸将争功”【答案】B10、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的应用原则不包括()。A.可操作性原则B.辅助性原则C.简约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答案】A11、合唱是一种多声部演唱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人声的分类为依据,合唱可以分为童声合唱和混声合唱B.指挥动作的基本原则是快、准、美C.合唱有音域宽、气息长、力度大、音色多四大特点D.混声合唱包括女声与男声(或童声)混合组织的合唱【答案】C12、为电影《卧虎藏龙》配乐的是()A.久石让B.刘欢C.谭盾D.陈其钢【答案】C13、中毒表现为口中有金属味,甚至牙龈肿烂,是因为A.服用含轻粉的中成药B.服用含马钱子的中成药C.服用含蟾酥的中成药D.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E.服用含天南星的中成药【答案】A14、“从音响出发,关注聆听”这一具体的教学策略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中的()领域。A.表现B.感受与欣赏C.创造D.音乐与相关文化【答案】B15、《胡桃夹子》中的《俄罗斯舞曲——特列帕克》属于()。A.歌剧B.芭蕾舞剧C.音乐剧D.清唱剧【答案】B16、在歌曲《鳟鱼》的欣赏教学中,最能增进学生音乐审美思维的过程是()A.讲述背景,学生谈感受B.识读乐谱,学生谈感受C.描写主题,学生谈感受D.聆听作品,学生谈感受【答案】D17、“人类的情感是音乐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长笛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这是哪位音乐教育家的观点?()A.达尔克罗兹B.奥尔夫C.铃木镇一D.柯达伊【答案】A18、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逝去的人们,表达祈求和平愿望而创作的安魂曲是()。A.莫扎特《安魂曲》B.布里顿《战争安魂曲》C.福雷《安魂曲》D.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答案】B19、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黄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反复欣赏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速度等基本要素。进而让学生模仿船夫拉纤的动作以体会歌曲的律动感。黄老师引导学生模仿纤夫动作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教学原则。A.愉悦性B.实践性C.创造性D.情感性【答案】B20、学生体验、感知音乐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评价主要采用()评价模式进行。A.模块学业质量B.日常学习表现和模块学业质量C.日常学习表现D.教师口头【答案】A2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治寒以热【答案】C22、三根中“希日”属于五元中A.金B.木C.水D.火E.土【答案】D2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体验音乐作品来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审美感、道德感等高级情感的教学法叫()。A.体验法B.情境法C.讨论法D.演示法【答案】A24、下列作品属于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歌剧的是()A.《伊凡·苏萨宁》B.《向彼得堡告别》C.《不要诱惑》D.《卡玛林斯卡娅》【答案】A25、在音乐教学中,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A.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B.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C.感受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形式特征D.学生集体进行编创【答案】C26、音乐课上,教师先让学生聆听了民歌《脚夫调》,随后又引导学生聆听了《赶马调》《槐花几时开》等作品,其教学内容是()。A.同类音乐题材B.同类音乐体裁C.同类表现形式D.同类演唱方式【答案】B27、下列乐器中琴弦最多的是A.中阮B.琵琶C.筝D.月琴【答案】C28、在我国,戏曲以()来划分声部。A.音色B.音域C.角色D.行当【答案】D29、依据八音分类法,成语“滥竿充数”中的“竽”与下列哪件器属于同一类?A.箫B.笛C.笙D.篪【答案】C30、在电影《英雄》中为了表现电影的古老韵味,曾在电影中成功使用了古琴这种乐器.古琴属于哪一种乐器?()A.拉弦乐器B.吹管乐器C.弹拨乐器D.打击乐器【答案】C31、阅读《牧童短笛》教学实例片段:A.表现B.创造C.音乐与相关文化D.感受与欣赏【答案】D32、《幻想交响曲》是()的作品。A.拉威尔B.柏辽兹C.帕格尼尼D.莫扎特【答案】B33、完全进行的和弦序列进行是()。A.T—D—TB.T—S—TC.T—S—D—TD.T—D—S—T【答案】C34、“老师经常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音乐交流会、音乐沙龙等形式考查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乐学习的测试”,这种评价模式的突出特点是()。A.实践性B.标准性C.自省性D.科学性【答案】A35、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主人公演唱的《智斗》选自()A.传统京剧《沙家浜》B.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C.传统京剧《红灯记》D.现代京剧《沙家浜》【答案】D36、巴赫为钢琴而作,用遍了大小二十四调,被誉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全书》的作品是()。A.《英国组曲》B.《法国组曲》C.《平均律钢琴曲集》D.《创意曲集》【答案】C37、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的是作曲家()。A.冼星海B.聂耳C.任光D.吕骥【答案】B38、下列属于非洲传统乐器的是()A.伽耶琴B.西塔尔琴C.古琴D.姆比拉【答案】D39、()体现出很高的思想境界与教学境界。作为老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有时甚至还要预想批评的后果。A.课中反思B.课后反思C.合作反思D.持续反思【答案】A40、巴洛克时期历经()年。A.100B.120C.150D.200【答案】C41、《走进新时代》是音乐家()于1997年创作的歌唱作品。A.李劫夫B.印青C.谷建芬D.王佑贵【答案】B42、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中学生的主要角色是()A.观赏者B.参与者C.主导者D.宣传者【答案】C43、根据不同民族、地域,以及演唱风格特点等,可以把声乐分为许多不同的唱法,通常我们大致分为四类。分别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A.原生态唱法B.呼麦唱法C.即兴演唱D.童声合唱【答案】A44、下列关于格里高利圣咏描述正确的是()A.以拉丁文演唱B.结构强调对称与均衡C.用复杂、精巧的各种对位技术写作的混声合唱D.通常以琉特琴伴奏【答案】A45、下列属于舒伯特声乐套曲的是()A.《美丽的磨坊姑娘》B.《野玫瑰》C.《鳟鱼》D.《菩提树》【答案】A46、四肢不温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有关一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答案】B47、下列由谷建芬创作的歌曲是()A.《大海啊,故乡》B.《歌声与微笑》C.《难忘今宵》D.《小草》【答案】B48、韦伯的《魔弹射手》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在该作品中,韦伯首创了()贯穿整部歌剧的始终。A.主导动机B.主题变形C.主导乐思D.主题变奏【答案】A49、巴赫创作了下列哪部作品()A.《犹大·马卡白》B.《异乎寻常》C.《平均律钢琴曲集》D.《水上音乐》【答案】C50、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黄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反复欣赏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速度等基本要素。进而让学生模仿船夫拉纤的动作以体会歌曲的律动感。黄老师引导学生模仿纤夫动作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教学原则。A.愉悦性B.实践性C.创造性D.情感性【答案】B51、在中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树立保护学生嗓音的理念,以下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弱唱、小声唱B.长时间练习C.大声喊唱D.强调学生用嗓意识【答案】D52、下列歌曲乐句结构符合“起承转合”的是()。A.《八月桂花遍地开》B.《小草》C.《绣金匾》D.《兰花花》【答案】A53、下列哪部交响诗不是李斯特的作品?()A.《塔索》B.《前奏曲》C.《死与净化》D.《普罗米修斯》【答案】C54、下面谱例出自河北沧州《茉莉花》,它被运用在哪一部管弦乐作品中()A.谭盾《纸乐》B.鲍元恺《炎黄风情》C.朱践耳《江雪》D.徐振民《枫矫夜泊》【答案】B55、湿温潮热的症状特点是A.发汗烦渴,汗多脉洪B.午后热甚,身热不扬C.午后发热,五心烦热D.长期低热,劳倦则甚E.日晡热甚,腹痛便结【答案】B56、在欣赏《广陵散》这首作品前,某教师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了这部作品背后的历史事件——聂政刺韩王。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练得一手绝技,在韩国声名鹊起。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抓住机会刺杀了韩王,完成了报仇的心愿,最后自杀而亡。在讲述的过程中,该教师配上古琴曲《广陵散》的音乐,将学生带入历史的长河中,学生仿佛看到了聂政艰辛修炼、慷慨激昂为父报仇的场面……该教师的做法属于()。A.音源创设情境B.美术创设情境C.故事创设情境D.游戏创设情境【答案】C57、术语Allegro的意思是()A.中板B.快板C.行板D.主板【答案】B58、残疾儿童应该有机会参与歌唱”,关注所有被排斥、被边缘化的群体,提倡教育为所有人提供均等机会的教育新理念是()A.多元文化教育B.国际理解教育C.全纳教育D.通识教育【答案】C59、“大地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走我的情,天上星星一点点,思念到永远……”20世纪80年代,著名作曲家解承强创作的那首《信天游》在全国刮起一股强劲的“西北风”。以下属于信天游的是()。A.《上去高山望平川》B.《沂蒙山小调》C.《对鸟》D.《赶牲灵》【答案】D60、下列有关格里高利圣咏描述正确的是()。A.以拉丁文演唱B.结构强调对称与均衡C.用复杂精巧的各种对位技术写作的混声合唱D.通常以琉特琴伴奏【答案】A61、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繁荣时期。下列哪首歌曲是当时的电影插曲?()A.冼星海《二月里来》B.刘炽《我的祖国》C.雷振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答案】D62、导课设计拖沓冗长、不着边际,违背了导课的组织原则中的()A.新颖性B.针对性C.简洁性D.趣味性【答案】C63、在西方音乐史上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音乐家是()A.(老)约翰·施特劳斯B.舒伯特C.(小)约翰·施特劳斯D.肖邦【答案】C64、下列选项中,与D角为同一宫调系统的是()。A.F徵B.bG羽C.B宫D.bE商【答案】A65、若兼有胸胁胀满,乳房胀痛,性情急躁易怒,辨证应为查看材料A.气逆血瘀证B.气虚血瘀证C.气滞证D.气滞血瘀证E.寒凝血瘀证【答案】D66、以“春天”这个主题,音乐教师让学生们欣赏了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这体现了音乐比较中的()A.同类体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比较B.同类题材不同体裁乐曲的比较C.不同表演个性方面的比较D.不同风格的比较【答案】B67、下列选项中关于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对位法上,复调音乐达到全盛B.在和声上,数字低音的使用,导致了和声学的诞生C.在和声上,调性终止式代替了正格终止式D.在调性上,大小调取代了中古调式【答案】C68、下列属于表现主义音乐代表的是()。A.德彪西《大海》B.贝尔格《沃采克》C.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D.拉威尔《波莱罗》【答案】B69、“在教学过程中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参与演唱、创编等实践活动,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属于教学目标的()目标。A.情感·态度·价值观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技能D.知识与能力【答案】B70、爵士乐起源于()A.肯尼亚B.美国C.巴西D.印度【答案】B71、音乐剧《猫》的作曲者是()A.安德鲁·洛依德·韦伯B.理查德·罗杰斯C.奥斯卡·汉姆斯特恩D.巴特【答案】A72、下列哪位作曲家2000年受邀为法国“梅西安国际钢琴比赛”创作了以京剧元素为素材的《京剧瞬间》,2008年又为北京奥运会创作了主题曲《我和你》。A.叶小刚B.陈其钢C.刘湲D.郭文景【答案】B73、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A.优秀的教学方法B.好的师资C.民间音乐D.丰富的教材建设【答案】C74、16世纪意大利的音乐创作中,被称为“教堂音乐的救星”的罗马乐派代表是()。A.巾自勒斯特里那B.维拉尔特C.安德拉?加布里埃利D.乔瓦尼?加布里埃利【答案】A75、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布兰诗歌》取材于同名文学作品,其中第一首《命运之轮》经常出现在影视和广告配乐中,为人熟知,这首作品的体裁是A.康塔塔B.歌剧C.交响诗D.音乐剧【答案】A76、再现复三部曲式结构中Trio指的是()。A.三声中部B.插部C.引子D.尾声【答案】A77、交响乐队中用于校音的乐器是()。A.竖琴B.单簧管C.双簧管D.小提琴【答案】C78、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笔试等方式获取学生素质和相关数据,这属于下列哪种研究方法?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个案研究D.历史研究【答案】C79、“音乐课上,老师示范傣族孔雀舞中典型的‘三道弯’动作,并分析讲解其基本的舞蹈特征”,此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B.探究法C.体验法D.讨论法【答案】A80、下列选项中,歌曲名称与其音乐风格来源配对错误的是()。A.《给你一点颜色》——华阴老腔B.《好汉歌》——鲁豫民歌C.《鸿雁》——蒙古呼麦D.《东方红》——陕北民歌【答案】C81、在朝鲜半岛的传统乐器中,最有特色的乐器是()。A.大筝B.古筝C.琵琶D.玄琴【答案】D82、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欣常课《走进亚洲》教学的前一周。老师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这种评价方式是()。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C83、下列对义务教育课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表述不恰当的是()。A.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B.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导,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服务C.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D.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答案】D84、下列属于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的是()A.欣赏法B.律动法C.演示法D.参观法【答案】B85、下列选项中属于表现主义乐派代表人物的是()。A.勋伯格B.海顿C.贝多芬D.德彪西【答案】A86、最早将西方音乐带到中国的人是()。A.汤若望B.徐日昇C.利玛窦D.郎世宁【答案】C87、功能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是A.参贝北瓜膏B.蛇胆陈皮胶囊C.二陈丸D.百合固金丸E.桂龙咳喘宁胶囊【答案】A88、根据新课程要求的变化,在实践中,音乐教学评价没有采用()。A.静态终结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B.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C.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D.评价对象的研究与交流【答案】A89、合唱排练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制定排练计划、排练作品和()。A.艺术处理B.发声练习C.熟悉乐谱D.演唱设想【答案】A90、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也叫()A.《苏格兰交响曲》B.《意大利交响曲》C.《宗教改革交响曲》D.《德国交响曲》【答案】A91、()是一种在知觉基础之上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它使个体依据知觉把握材料,将自己丰富的经验渗入其中,在广阔的心理时空内神游。A.音乐联想B.音乐感悟C.音乐思维D.音乐想象【答案】D92、与J.S.巴赫同属巴洛克晚期的作曲家是()A.莫扎特B.亨德尔C.杜费D.蒙特威尔第【答案】B93、被誉为“意大利第一部富于战斗性的歌剧”的是()。A.《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B.《威廉·退尔》C.《塞维利亚的理发师》D.《唐克雷迪》【答案】D94、春秋时期,音乐活动摆脱了礼乐制度的束缚,乐教的职能开始转型。下列选项与此描述相对应的是()A.“声无哀乐”B.“胡乐并用”C.“礼崩乐坏”D.“立师以教”【答案】C95、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下列对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要求最适合的是()A.在聆听的基础上,注重对作品的欣赏B.在聆听的基础上,注重对作品进行演奏C.在体验的基础上,注重对作品的比较、探究等D.在体验的基础上,注重对音乐作品的联想与改编【答案】A96、作有音乐作品《水乐》的是我国现代作曲家()。A.瞿希贤B.谭盾C.张曙D.谷建芬【答案】B97、()创作的《幻想交响曲》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有明确标题创意的交响曲。A.拉威尔B.柏辽兹C.帕格尼尼D.莫扎特【答案】B98、下列歌曲选自歌剧《刘胡兰》的是()A.《数九寒天下大雪》B.《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C.《血里火里又还魂》D.《五洲人民齐欢笑》【答案】A99、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恰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运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音乐教学质量。根据多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原则,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多媒体设备越先高级、越先进,音乐教学效果越好B.教学媒体不但要选择合适,而且要使用得当,才能发挥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C.网络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无关D.没有多媒体,音乐教学质量不可能提高【答案】B100、近代我国由于兴办学校而产生音乐课程.学校音乐教学开始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A.教授歌曲B.教授诗歌C.教授欣赏D.教授识谱【答案】A大题(共20题)一、案例:在一次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某授课教授一再强调音乐教学不能以教材为中心。一部分教师表示赞同,一部分教师坚决反对。其中一位反问教授:“不教教材,教什么?我从来不上教材以外的内容。”另一位接过话题:“我上课就从来不用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我就教什么。......(1)分析上面案例中的两种观点存在的问题。(8分)(2)如果你是音乐老师,针对存在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7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音乐课的授课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案例中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上述课程基本理念入手。二、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课题名称】《丰收时节》【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时节》及综合创编【主要目标】1.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感受“赛乃姆”节奏。2.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围绕“丰收时节”主题,尝试创作和表演,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其他目标略)【学时】1【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答案】该课例是一个相对丰富的案例,但也有部分内容需要更加合理的设计。优点:(1)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模仿维吾尔族舞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理念。(2)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刻带领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舞蹈动作表现;同时,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活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一课程理念。(3)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我国新疆舞蹈动作进行细致的展示与讲解,同时在舞蹈练习过程中,请学生模仿“摘葡萄”的动作,学习舞蹈的同时,传达着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课程理念。缺点:(1)欣赏环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带领学生欣赏乐曲,又要带领学生进行创编活动,但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舞蹈动作教授为主,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在一起,虽然体现了“学科综合”,但在“突出音乐特点”上有所缺失,没有带领学生更好地聆听与欣赏乐曲,这种做法与音乐课程理念“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相违背。(2)创编环节:该老师在音乐课堂中,虽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参与课堂表现,但是在课堂当中并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来练习舞蹈动作,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1)学习与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特色师:示范维吾尔族舞蹈片段。师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老师的动作在表现什么?心情如何?(师生交流)生:尝试模仿“摘葡萄”舞蹈动作。三、鉴赏课上,在欣赏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中的《g小调小步舞曲》时,金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感受,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是一首明快的乐曲。”金老师说:”这可是小调音乐呀,小调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最终说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答案。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金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金老师的做法是相对合理的,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优点:(1)金老师做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程中涉及的所有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金老师带领学生聆听作品,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与感受,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2)金老师做到了新课程标准当中的第四条“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历史上,无论是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还是近现代优秀的音乐创作,都是人类珍贵的艺术财富,是音乐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老师在课上对外国作品《第40交响曲》中的选段进行聆听之后,提问学生的感受,说明金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逐步去欣赏外国作品,感受外国音乐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缺点:金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到新课程标准当中的最后一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金老师在听到学生回答的答案之后,虽然没有用语言去否定学生,但是还是引导学生回答出他所认为的正确答案。改进建议:每个人在欣赏一段音乐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老师,不应该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四、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课程名称】走进音画——《思乡曲》【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与创编《思乡曲》【主要目标】1.能理解乐曲各段的情绪与音乐要素的异同。2.用色彩和线条等美术要素表现感受到的音乐。(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1.导入阶段(略)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走进音乐,从音到画①听《思乡曲》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情绪、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此题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五、案例:张老师对音乐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备一节课需要花费三四天时间,教案内容丰富,教学过程完整;但她上课时总是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们都在说“太没意思了”“我不需要这个,因为根本用不到的”“我都听不懂的”,张老师也觉得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张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张老师教学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六、案例:在介绍舞蹈《千手观音》时,陈老师发现后排的一个女生没集中注意听课。而当播放《千手观音》视频进行欣赏时,她却很专注的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影响了周围同学安心听课。于是陈老师将她叫到前面来。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她在前排空位处坐下听课直至下课。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节课为一节舞蹈欣赏课,主要欣赏的是舞蹈《千手观音》。本案例中教师看到一学生不专心听课时并没有制止,而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其实有助于实际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或者在课后的时候针对这一点进行反思,为什么会有学生不愿意听这些课堂知识,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后来这个学生在看到视频时,模仿其中的动作,影响了其他学生上课。老师对此进行了批评,这在师生之间产生了更远的距离。教师本应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反而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者;本应是音乐美的传递者,实际效果却成了审美能力的摧残者;本应是情感、态度的促进者,没想到竞成为学生成长的阻碍者。新课程观强烈呼唤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即学生从原来的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案例中的女学生模仿视频动作的这个欲望我们可以鼓励,甚至可以邀请这个学生上台进行舞蹈的模仿.从而达到整体都参与的一个热闹的气氛。七、案例:在介绍舞蹈《千手观音》时,陈老师发现后排的一个女生没集中注意听课。而当播放《千手观音》视频进行欣赏时,她却很专注的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影响了周围同学安心听课。于是陈老师将她叫到前面来。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她在前排空位处坐下听课直至下课。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节课为一节舞蹈欣赏课,主要欣赏的是舞蹈《千手观音》。本案例中教师看到一学生不专心听课时并没有制止,而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其实有助于实际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或者在课后的时候针对这一点进行反思,为什么会有学生不愿意听这些课堂知识,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后来这个学生在看到视频时,模仿其中的动作,影响了其他学生上课。老师对此进行了批评,这在师生之间产生了更远的距离。教师本应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反而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者;本应是音乐美的传递者,实际效果却成了审美能力的摧残者;本应是情感、态度的促进者,没想到竞成为学生成长的阻碍者。新课程观强烈呼唤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即学生从原来的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案例中的女学生模仿视频动作的这个欲望我们可以鼓励,甚至可以邀请这个学生上台进行舞蹈的模仿.从而达到整体都参与的一个热闹的气氛。八、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初三(1)班音乐课上,李老师在进行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教学。老师在给学生听了朱哲琴的演唱录音后,问:“歌曲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全班鸦雀无声,没有人回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他边范唱,边分析歌词,同时在黑板上依次板书关键词:小河、芦苇坡、白云落泪、风儿诉说。刚写到这里,突然有一个男生指着学习委员刘白云说:“这不是说你吗?干吗哭啊?”全班哄堂大笑。老师瞪着学生说:“该回答的不回答,不该回答乱回答!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学习他的言行。”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音乐教学活动及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基本理念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九、案例音乐课上,老师先用课件展示了异彩纷呈的彝族风情,然后组织学生演唱彝族民歌《何西里西》,歌曲简单易学,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接着,老师将学生分成6组,为每组准备了制作彝族姑娘和小伙佩饰所需的珠子、铅丝、羽毛、塑料薄膜、胶水、剪刀等材料工具。学生们高兴地动手制作起来,老师在各组间穿梭指导。大约二十分钟后,学生们完成了作品,此时下课铃响了。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老师教学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答案】该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优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用独特的彝族风情引入课堂,为学生营造情境,并带领学生演唱歌曲,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理念。缺点:在小组活动中,音乐课堂要注重音乐实践活动,强调突出音乐课堂特点。且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教师应组织、引导学生多参与“唱…‘跳…‘演”活动,从而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而案例中的教师运用大量的时间请学生进行手工制作,脱离了音乐本身,违背了新课标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改进意见:教师应将创造的时间缩短,将课堂重点转移到对歌曲《阿西里西》的学习上,融入更多的音乐元素,使音乐课堂丰富起来。比如:请学生介绍彝族音乐风情,学生随音乐表现歌曲,说说彝族民族服饰特点,播放歌曲《阿西里西》组织学生跟随音乐跳彝族风情舞蹈等。同时,也要注重音乐实践,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重在学生去演唱、体会、表现音乐,达到实践要求。一十、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内容:《沂蒙山好风光》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10分)(2)确定教学难点。(10分)(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15分)【答案】沂蒙山好风光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沂蒙山好风光》,感受歌曲中沂蒙山风光的美好,从而逐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堂讨论,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味歌曲豪放、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宛转、悠扬的韵味。【知识与技能】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从中享受民歌演唱的乐趣和美感。学习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出歌曲热情、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婉转、悠扬的甩腔韵味。【难点】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四、教学过程一十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鉴赏《魔王》【主要目标】聆听《魔王》,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教学过程】(前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欣赏《魔王》(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①歌词是谁的诗作?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③什么乐器伴奏?【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的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一十二、阅读案例,回答问题。在音乐鉴赏课上,老师在进行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的教学时,播放了《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播放完毕之后,老师提问:“这样音乐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呢”一位男生举手回答:“我听了之后感觉很伤感.仿佛想到了我小学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但是现在大家都考上了不同的学校,分开了,所以很难过。”老师听了之后对这个男生说:“你是在开小差还是在听音乐这么欢快的音乐你居然说伤感”于是这个男生就不敢再回答了。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阐述你的观点。【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堂课是一节音乐鉴赏课,主要是欣赏歌曲《草原放牧》。在这节课中,教师播放歌曲《草原放牧》并询问学生,采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本意是让学生自己去聆听感受音乐中的美。而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预想不同,案例中的老师则采用打压、伤害的方式进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学生,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到音乐中欢乐的情绪。音乐是聆听的艺术。不同的人可以听到其中表达的不同情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案例中的老师显然违背了这一点。面对学生的感受没有加以探讨引导,而是批评打压,没有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老师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妙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以此来得出结论,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一十三、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李老师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广州某中学做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介绍岭南民歌教学时,需要用粤语来完成岭南歌曲的学唱。课前李老师尽管学了又学,但范唱时不地道的粤语发音还是引来了学生们的哄堂大笑。看看开怀大笑的学生,李老师灵机一动,邀请笑的最大声的男同学上台来纠正老师的粤语发音。开始这位同学还很难为情,最终,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他渐渐融入了当“老师的老师”这一角色,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台下的同学们也开始跃跃欲试,岭南音乐特有韵味的歌声在教室回荡。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的优点(7分),并说明理由(8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歌唱课的内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课程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题干要求分析“优点”,因此,考生作答时可以从该教师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哪些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分析。一十四、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瑶族舞曲【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教学工具: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导入新课刚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答案】(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非常充实,逻辑严谨。在导入环节通过营造气氛。稳定学生的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播放由民族管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乐曲。通过演唱及演奏熟悉音乐主题,进行音乐形象的联想,进一步了解乐曲。最后,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填词、排演,将欣赏、体验、创作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理解、表现音乐。(2)缺点:教学目标未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且教学目标不完整,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过于“平铺直叙”,教师应善用音乐教学策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关注相互合作探究,加强学科综合实践,强调比较鉴别;教师要善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四、总结”环节中,播放《阿里西里》的意义不明确。一十五、鉴赏课上,在欣赏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中的《g小调小步舞曲》时,金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感受,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是一首明快的乐曲。”金老师说:”这可是小调音乐呀,小调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最终说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答案。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金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金老师的做法是相对合理的,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优点:(1)金老师做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程中涉及的所有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金老师带领学生聆听作品,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与感受,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2)金老师做到了新课程标准当中的第四条“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历史上,无论是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还是近现代优秀的音乐创作,都是人类珍贵的艺术财富,是音乐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老师在课上对外国作品《第40交响曲》中的选段进行聆听之后,提问学生的感受,说明金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逐步去欣赏外国作品,感受外国音乐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缺点:金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到新课程标准当中的最后一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金老师在听到学生回答的答案之后,虽然没有用语言去否定学生,但是还是引导学生回答出他所认为的正确答案。改进建议:每个人在欣赏一段音乐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老师,不应该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十六、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课题名称】《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教学对象】“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主要目标】了解现代京剧的特征,学习其演、唱技巧。(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老师详细讲解传统京剧的基本知识(四功、五法、行当等)2.老师详细介绍传统京剧的脸谱知识(1)介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不同含义。(2)演示不同脸谱的绘画方法与特点。【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教学过程中展开阶段的分析。分析此题时要仔细观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另外,本课例属于“音乐与戏剧表演”领域,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要注意分析教学过程是否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一十七、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课题名称】《音乐主题的写作》【教学对象】高二选修“创作”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创作一段音乐主题【主要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两段音乐主题,学会音乐主题的写作。(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1.导入阶段(略)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欣赏《马赛曲》和《懂你》两首作品的A段主题,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聆听:A.歌词内容B.旋律特点C.节奏特点D.节拍特点E.结构特点(2)通过讨论、分析乐谱,掌握进行曲、抒情歌曲两种体裁主题的写作特点。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答案】(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对歌词内容、旋律特点、节奏特点、节拍特点、结构特点多次聆听,后来通过讨论分析,掌握进行曲、抒情歌曲两种体裁主题的写作特点等,足以说明进行曲与抒情歌曲所表现的不同的美感。(2)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在布置写作任务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创作形式,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在活动中还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3)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生的自尊心很强.教师在评价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只是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出积极实用的评价建议,进而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一十八、阅读案例,回答问题王老师在教授音乐《英雄凯旋歌》时先邀请学生欣赏欧洲先后出现的音乐风格流派,接着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力度,并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进行学唱,但是发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