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女校长管理研究_第1页
大学女校长管理研究_第2页
大学女校长管理研究_第3页
大学女校长管理研究_第4页
大学女校长管理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1.1选题来源1.1.1加快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需要2010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强调我国在2020年前要加快建立世界顶尖大学、高水平大学的速度。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有句话说的很好,“大学教育的强盛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校长。”这句话也印证着无数的历史和事实,校长是影响学校发展的灵魂人物,其对于一座学校的发展方向及好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着眼古今中外教育界的历史,但凡是杰出的大学其必定拥有着许多同样杰出的校长,他们用卓越的治校战略、高明的筹款手段、出众的智慧与魅力在不断推动着大学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其中为何美国能成为全球教育界的标杆,汇集众多顶尖高等学府,这与其拥有众多素质优秀的伟大校长不无关系,其中其必有很多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1.2社会对大学女校长的关注度日益增高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女性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大学女校长以其自身特质和独特的风格在既定的领域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的持续发展。近20年来,欧美世界一流大学中的女性校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占比上较过去都有大幅提升。这引起了全球对世界一流大学女校长群体的关注与热议,与男性校长相比,女性校长展现出更加鲜明的领导素质特征,如出众的协调合作能力、亲和力等。作者从USNEWS全球世界大学排名TOP20中选出三所美国大学,全都是私立大学,其中包括两所常青藤学校,作者研究这三所大学女校长旨在对她们的成长经历和治校方略及其之间的关系做出深入研究,能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定思路。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本研究立足于大学女校长、治校方略、成长经历等概念,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三所美国大学女校长的治校方略与成长经历,旨在探寻大学女校长治校方略与成长经历的关系,从而拓展和丰富高校女性管理者研究领域,促进大学女校长研究的进展和深化;同时为我国培养优秀女校长管理队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益的经验。1.2.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①力图弥补对大学女校长之研究的不足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的思想领域,我国涌现了许多针对大学校长的研究,重点在分析校长的选择趋势、职能源头、治校思想等方面;大学女校长的成长、治学是也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关于大学女校长的治校方略与成长经历的关系研究。对大学女校长的治校方略以及成长经历的文献也非常罕见,没有全方位和深入地开展分析。高校是否成功其核心在于是否有好的校长,这是不可置否的,而随着大学女校长和女子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作者分析和研究大学女校长治校方略与成长经历的关系,拓宽了关于大学女校长的研究领域。因此,本论文力图通过对大学女校长成长历程、心智历练、治校方略和治校方略等方面的详细分析,理清这些要素间的关联,继续从多方面去深入探究大学女校长这一课题,使我们能充分地对大学女校长有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解。②力图丰富高校女性管理者的研究内容对大学女校长们治校方略与成长经历的关系的研究,既能够对我国高校的教育的分析进行拓展完善,促进高校在女性管理等方面的进步,还能够为我国高校的女校长治校、成长给予正面的指导和参考,助力我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2)现实意义①助力我国大学女校长的培育与成长本文经由对大学女校长治校方略与成长经历的分析,旨在找出其中蕴含的联系,以便总结出可供借鉴的优秀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根据我国大学女校长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大学女校长办学治校提供有益经验,帮助国内高校的女性校长能在我国的环境中持续提升精进其各项能力。②促进我国高校女性管理者的发展大学女校长治校方略与成长经历的关系分析,对我国高校认识到女性发展的重要性有积极意义;为我国高校女性管理者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帮助大学女校长以及高校中的女性管理层可以更从容地解决问题,推动其管理的各高校能更稳定向好地发展;对高校的女性管理层给出更科学合理的建议,推动我国高校整体水平提升。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大学女校长的研究从地域维度分析到目前为止,中国学者对大学女校长的研究涉及的地域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涉及到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五个大洲30多个国家的60多位女校长。例如,由中国传媒大学承担的201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中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群体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就对大学女校长和女子高等教育两个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丛书共40-45本著作(每本10-25万字),涵盖世界女子高等教育研究、各大洲大学女校长个案研究、群体研究等。这套丛书分为四个系列:女子高等教育系列,考察全球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呈现其办学传统和教育特色;中外大学女校长个案研究系列,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深度追踪大学女校长的人生经历,剖析她们的成长历程、心智历练、治校方略和治校方略;女校长群体研究系列,群像式描绘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女校长群体,彰显女校长个性的同时,探寻她们的共性;“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图文集锦系列,汇集展示了大学女校长在历届论坛上的真知灼见和绚丽风采。罗昶编著的《塞尔维亚大学女校长》(2014)记录了塞尔维亚大学五位女性大学校长的成长、任教、治学、办学的个案,通过全球视野关注了大学女校长群体的教育共通性和文化差异,对于研究高等教育领域女性领导力的形成规律颇具理论价值。[[][]罗昶.塞尔维亚大学女校长[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张艳秋编著的《非洲大学女校长》(2014)主要介绍了非洲地区的三位女校长,她们分别是乌干达布茨特玛大学玛丽·欧克瓦克校长、津巴布韦非洲女子大学霍普·辛西娅·萨德扎校长和南非瓦尔理工大学艾琳·莫特拉纳校长,围绕三位女校长的成长经历以及所在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重点描摹出高等教育在非洲大陆的蓬勃发展。[[][]张艳秋.非洲大学女校长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叶鸿宇所著的《澳大利亚大学女校长》(2014)为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校长哈丁和格里菲斯大学董事长福德的传记合集,两位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大学的校长,她们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都曾几次面对选择,或者在家庭与梦想之间,或者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她们勇敢抉择,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她们所在的地区、澳大利亚、国际社会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她们沿着不同的路径成就了同样精彩的人生。[[][]叶鸿宇.澳大利亚大学女校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对大学女校长的研究地域范围广,涉及五个大洲;研究是基于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大学女校长的成长经历和治校方略进行阐述;研究试图找到大学女校长群体的教育共通性和文化差异性。从时间维度分析中国学者对国内大学女校长的研究涉及的时间跨度是十分大的,从早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时期的女校长,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女校长,再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大学的女校长都被研究分析过。中国学者对国外大学女校长的研究多数集中在21世纪,以现任女校长为研究对象。王开林(2013)简要记叙了杨荫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生涯:杨荫榆23岁到日本留学,29岁回国后到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并教授生物学课程,同年,她还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硕士学位,国内女校的发展势头开始萌生以加强对女子的教育。1924年2月,杨荫榆被时任政府任事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成为了我国近代史中的首位女性高校校长。[[][]王开林.民国女校长杨荫榆的曲折人生[J].教育,2013,35:61.钱焕琦所著的《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校长》(2014)以及杨家余、王红岩《吴贻芳女子高等教育思想述评———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例》(2010)的文章中都介绍了吴怡芳的成长经历和治校方略。她是我国近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女性教育家,吴贻芳是我国金陵女子大学的首届毕业生,与上世纪二十年代攻读美国密执安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回到金陵女子大学出任校长一职。吴贻芳治校方略的核心内容是:第一,“厚生”精神的秉承和发扬。她调整和改革了原有的“为培养基督徒妇女领袖”等宗旨,将大学的办学目标设定为为国家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社会技能的人才。第二,培养女子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吴贻芳认为必须以培育女学生的德智体群灵为第一目标,让学生们拥有高尚和健全的品性及心智;大学教师队伍也必须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标杆,才能在无形中陶冶感染学生的人格。[[][]钱焕琦.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校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杜作润(2005)详细描述了谢希德的生平、评述了她独具一格的领导风格,远见卓识的发展理念以及富于理性的管理思想。谢希德早年留学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78年9月,谢希德始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83年2月任复旦大学校长,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她提出的治校方略主要有:要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人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各学科优势,把学校办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等等。[[][]杜作润.新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谢希德[J].复旦教育论坛,2005(01):79-82.李巧针所著的《美国五姐妹女子学院校长》(2014)、罗昶编著的《塞尔维亚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2014)、张艳秋编著的《非洲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2014)、叶鸿宇所著的《澳大利亚大学女校长》(2014)和金恩净、文春英所著的《韩国大学女校长》(2014)、杨守廉《福斯特:哈佛首任女校长》等所研究的大多数是大学现任女校长的治校方略及成长经历,时间跨度比较小。由此可见,首先,中国学者对国内大学女校长的研究从民国时期的杨荫榆到吴贻芳,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谢希德,时间跨越很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出女校长们的治校方略也是根据时代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次,中国学者对国外大学女校长的研究大都是集中在二十一世纪以后,时间跨度小,女校长们的治校方略也基本是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的的。关于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女校长的研究从研究方法的维度来分析国内文献不难发现,大多数关于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女校长研究的文献都是以某一个学校或者某一位女校长来进行个案研究;也有部分文献是对美国高校女校长的群体研究;还有少量文献是关于美国大学女校长的访谈记录,及对其演讲的编译等。个案研究法王凤玉、张晓光(2014)文中描述了苏珊校长的成长经历和治校方略。SusanHockfield是美国有名的神经系统学者,她于2004年开始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一职,从此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首位女性校长。在2004年-2012年的任职期内,她为该校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继承传递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治校方针,二是引导带领了学院的前进,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三是进一步提高了麻省理工学院的顶尖地位。苏珊对于其治校的战略有如下的解释:“高校作为具有研究性质的组织机构,要为了全社会的共同利益而开拓创新知识;作为教书育人的组织机构,要重点挖掘培育下一代的领袖;大学发展应该促进文理相通实现跨学科合作。”[[][]王凤玉,张晓光.继承与发展:麻省理工学院苏珊校长的治校理念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1):38-42.王娜(2015)文中也重点阐述了苏珊·霍克菲尔德校长的治校方略,重点包含协同合作沟通创新、挖掘扩展学科新领域、培育新一代领袖、服务社会、世界共享这五大理念。[[]王娜.麻省理工学院苏珊校长的治校方略与治校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张孟军(2004)讲述了苏珊校长的学术成就和职业生涯。[[]王娜.麻省理工学院苏珊校长的治校方略与治校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张孟军.麻省理工学院将迎来首任女校长[N].科技日报,2004-09-27(01).徐来群(2008)介绍了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德鲁·福斯特以及她富有哲学意蕴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想。例如:大学要对永恒许下诺言,大学要帮助学生寻求人生的意义,大学是关于知识的,研究型大学的前提是我们都是教师、我们都是学习者,等等。这些理念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一定的启示。[[][]徐来群.“放飞我们最具雄心的理想”——德鲁·福斯特研究型大学教育思想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8(04):12-14.薛仪婷(2016)文中系统分析了福斯特的治校理念,它包括了办学、治校和育人这三大思想。办学思想是福斯特对于高校本质、目标及现代高校特点的理解与分析,她借由对哈佛大学价值观改革的机会,不断助力着科研创新,通过主动落实服务社会的职能来实现其办学思想;在治校方面,包含了怎样合理地进行人、财、物的管控,怎样更高效地承担起大学的使命,这是她领导哈佛的基本理念。她认为,治理校园应该有民主和自由、开放与合作、可持续发展、教学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使命四部分。[[][]薛仪婷.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的思想领导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赵立莹(2008)对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女校长进行了访谈和案例研究,描述了她的家庭成长背景和治校方略。Norton校长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成长于上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女权运动处在发展的高潮。父母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深受女性思潮的影响,对女儿和儿子寄予同样的期望。女权运动的影响、父母的支持、榜样的示范效应,使她产生了强烈的成就动机,并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她一直追求卓越,品学兼优,并且养成了理智、冷静、超然的思维习惯,这些早年的经历为她后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治校方略方面,Norton校长坚信:“教育的真谛是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期待已久的美好世界,大学的使命不是不加分析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入,而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UNC肩负为科罗拉多洲培养教育者的使命,必须坚持教育的真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赵立莹.超越“玻璃顶”:美国大学女校长案例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06):23-26.张艳丽(2015)在文中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古特曼民主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内涵、古特曼对于现实教育热点的关注、古特曼民主教育思想评价。[[][]张艳丽.古特曼民主教育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群体研究法李巧针所著的《美国五姐妹女子学院校长》(2014)群像式描绘美国五姐妹女子学院的女校长群体,介绍了五位女校长的成长背景和轨迹、治学理念,阐述了她们对女子学院、文理学院的看法及思考,对女性学生的情感与教诲,对女子教育的理解及贡献,彰显女校长个性的同时,探寻她们的共性。[[][]李巧针.美国五姐妹女子学院校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何达倩(2008)文章中使用定性的方法,探索研究了10位美国高校女校长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并侧重分析了家庭背景对日后的成功起了特别的影响。结论说明:高校的校长们都有着稳定且和谐的家庭背景,她们成长自收入中等、双亲和睦的氛围中。宗教活动在整个童年、青少年时期也对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她们高度重视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尽可能的去实现梦想。[[][]何达倩.美国高教界女性校长的家庭成长背景探究[J].理论月刊,2008(03):157-159.李素敏(2016)文中表明欧美世界一流大学女校长的数量大幅上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分析了女性校长群体领导素质特征包含:学术成就斐然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创新的治校方略、杰出的筹款能力、出众的协调合作能力、极具女性关怀和亲和力的人格魅力等。最后总结时代呼唤更多的女性校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杰出女性成为全球领域的重要领导,她们不可置否地将是新一代女性大学管理层的重要候选人选。[[][]李素敏,骆微微,牛蒙刚.欧美世界一流大学女校长群体领导素质特征透视[J].现代大学教育,2016(03):59-66+113.耿有权,刘琼(2012)通过对美国排名前20位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学习经历、学科背景、学术荣誉、校长经历、工作经历等素质维度研究,揭示美国社会对担任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素质要求以及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其中也包括了对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女校长的研究。[[][]耿有权,刘琼.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的素质特征及启示——以上海交大2011年美国大学排名前20名为依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124-129+136.对女校长访谈及演讲的研究唐勇(2006)一文中,宾大校长艾米·古特曼介绍了宾大提出的创新战略计划,她谈到,“创新是前进的本源,我们不会活在昨天、永远原地踏步。”这一项计划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大学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重要行业的影响力与水平。古曼特还说到:“我们的大学对于挖掘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性十分看重,非常地关注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处理困难的能力。”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没有所谓的官权概念,其专门成立了权力以外的研究委员会,防止在高校的运转管理中发生学术欺诈行为并对所有课题开展审查核实。[[][]驻美国记者,唐勇.“创新是根本”[N].人民日报,2006-05-15(07).庄丽君(2013)一文介绍了古特曼校长在演讲中提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始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哲学理念,认为宾大毕业生的社会贡献在于服务他人。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鼓励毕业生们理解服务他人的意义并逐渐成长为优秀的世界公民。[[][]庄丽君.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古特曼:人生的意义在于服务[J].世界教育信息,2013(12):32-34.邢章萍(2010)文中,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分校的现任校长,罗琳·碧迪·马丁带领了诸多学者团队莅临北京大学报告厅,详细地阐释其独到的治校方针,即是重点关注科学、工程、科技转化等领域会同其他全球一流学府间的共同协作。群策群力的创新精神是威大师生共有的精神和公共的追求。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服务作用一直是威大理念的重要体现。[[][]邢章萍.治校方略独到的威斯康辛[J].经济,2010(05):118.清宣(2006)文中,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认为:高校作为具有研究性质的组织机构,要为了全社会的共同利益而开拓创新知识;作为教书育人的组织机构,要重点挖掘培育下一代的领袖;我不认为美国以外的高校只是简单照搬在美国改良了三个世纪的高校形式就可以获得成功。[[][]清宣.照搬“美国模式”未必是良策[N].文汇报,2006-03-23(011).施一公,饶毅(2009)阐释了苏珊·霍克菲尔德于美国科学促进会上发表的讲话,这篇题为“下一轮创新革命”的讲话阐释了苏珊推广的跨学科融合之理论。[[][]施一公,饶毅.中国,准备好了吗?[J].世界科学,2009,第7期.方陵生(2009)对“下一轮创新革命”进行了翻译和编制,着重介绍了其跨学科交叉的方针战略。[[][]方陵生.生命科学的第三次革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的演讲[J].世界科学,2009(07):2-5.王金龙(2008)编译的福斯特校长发表了题为“照亮人性之美:变动世界中的高等教育”的一次演讲。其中福斯特重点突出了以下理论:“新时代全球的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改变,世界上的高等教育界将会遇见全新的挑战,拥有全新的发展机遇。”她还强调,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但教育的基本功能和理念是没有变得,要一直坚守通过教育来点亮人性的光辉,这一原则是高等教育的灵魂。[[][]王金龙.哈佛大学校长北大演讲:教育是照亮人性之美之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02):104.姜澎(2008)在采访稿中介绍了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福斯特教授,并阐述了福斯特教授的独特观点:女校长更有亲和力;校长要和教授有效沟通;大学开展人文教育很重要等。[[][]记者姜澎.大学校长必须专业有建树[N].文汇报,2008-03-31(006).庄丽君,张力玮(2013)编译的访谈录中记录了福斯特在哈佛大学治理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在创新教学和学习方面已经采取的一些主要举措,以及学校在国际化方面福斯特正在思考创建若干“全球机构”以巩固和完善哈佛大学国际形象的可能性等等。[[][]庄丽君,张力玮.哈佛大学治理改革两周年——哈佛大学校长及资深董事访谈录[J].世界教育信息,2013(01):32-35.杨澜(2009)的采访稿中,福斯特表示:“我们对每一个人开展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把优秀的精神和品行薪火相传。”“我认为高校所肩负的责任,不能够局限在社会目前需要的利益中,而应该去思考和研究更为宏观的层面,我们的各种社会和文明层面需要的利益。”“在大学的本科期间,高校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优秀的人格上,让学生同时收获知识,毕竟究其根源,高校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而不是流水线上的作业机器。”[[][]杨澜,福斯特.哈佛: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就业机器——访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J].沪港经济,2009(10):12-13.由此可见,首先,国内学者对美国大学女校长的研究主要以治校方略,治校方略,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方面为主。其次,无论是个案研究还是群体研究,国内学者大多是以国外大学女校长和女子大学校长为研究对象,研究国内女校长的文献相对较少,因为目前国内女性校长人数比例还是远远低于男性,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211工程”大学的114所高等院校中,目前有女校长的学校有5所,占比4.38%,有副女校长的学校有41所,占比35.96%;并且由于民国早期社会变革不断的历史原因,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兴起,女性从不入学到进女校再到男女同校,因此,我国女校数量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女子大学的发展没有国外充分。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大学女校长的研究有以下特点:关于大学女校长的研究,从地域维度来看,中国传媒大学承担课题的研究成果---“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已经涵盖了世界女子高等教育研究、各大洲大学女校长个案研究、群体研究等,涉及到了30多个国家的60多位女校长,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从时间维度来看,国内学者也都大多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女校长开始研究到现代大学女校长,时间跨度很大,但是对国外女校长的研究时间跨度小。关于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女校长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不管是专著还是期刊文献,大都是独立研究个体女校长或者校长群体的成长经历或者治校方略,只发现一篇分析女校长家庭背景对职业生涯的影响的文献;对美国女校长的访谈和演讲的编译显得很零散、不系统,多数只是介绍女校长的治校方略,很少提及她们的成长经历。因此,作者发现国内相关研究对于大学女校长的成长经历和治校方略关系研究还很不足,有待进一步全面系统地研究。1.3.2国外研究现状本文以“female”、“university”、“president”为关键词,通过各主要英文数据库如EBSCO,ProQuest,SpringerLink,ERIC等进行检索。随后作者以“article”为“内容类型”,以“education&language”为“学科”,以“highereducation”为“副学科”进行精确搜索。通过对有用文献的梳理,作者发现国外学者对于大学女校长主要是从女校长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领导风格、种族背景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也主要是以个案研究和群体研究为主;并且还整理了很多女校长访谈及演讲稿作为本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大学女校长演讲资料研究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总结。(1)研究内容分析Madsen,SusanR的《学习高等教育领导:了解女性大学校长的家庭背景》(2007)试图研究和探索大学女校长有关成为领导或学习领导的生活经验,也突出研究了关于家庭背景和对女校长的影响的研究,例如:关于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影响,女大学校长的生活经历与领导者的发展是否有关等等。[[][]Madsen,SusanR.LearningtoLeadinHigherEducation:InsightsintotheFamilyBackgroundsofWomenUniversityPresidents[J].Journalof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05/2007Madsen,SusanR的《开发领导力:探究大学女校长的童年》(2007)中认为很多人是在儿童期发展的。因此,研究人员与10名女大学校长进行了深入定性的访谈,调查与领导技能,能力和能力的终身发展相关的感知和经验,发现这些女性在儿童时代参与各种有帮助的活动,并且在学习和发展新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方面蓬勃发展。[[][]Madsen,SusanR.Developingleadership:exploringchildhoodsofwomenuniversitypresidents[J].Journalof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02/2007,Volume45,Issue1Wolverton,Mimi;Bower,BeverlyL;Maldonado,Cecilia《领导女性:女大学校长:她们对有效领导的看法》(2006)文章介绍了五个女子社区学院女校长和大学女校长对某些领导原则的重视,以及她们为其他渴望领导的女性提供建议与有效领导原则。作者通过研究分析,并猜测高等教育中未来女性领导者的影响。[[][]Wolverton,Mimi;Bower,BeverlyL;Maldonado.CeciliaLeadingLadies:WomenUniversityandCollegePresidents:WhatTheySayaboutEffectiveLeadership[J].JournalofWomeninEducationalLeadership,04/2006,Volume4,Issue2Bates,Gerri《这些神圣殿堂:非洲裔美国女大学校长》(2007)中介绍了美国早期的法律禁止非裔美国人在美国学习。之后受教育的权利使大量非裔美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使得高等教育总体层面正在迅速向种族和性别多元化转变。文中数据表明,自20世纪初以来,非洲裔美国女性在校长任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需要更多的女性任命来缩小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掌握的种族和性别差距。[[][]Bates,Gerri.TheseHallowedHalls:AfricanAmericanWomenCollegeandUniversityPresidents[J].JournalofNegroEducation,2007,Volume76,Issue3SandraL.Harris,SandraJacksonWright,ClementineMsengi《非洲裔美国女校长的职业道路:对玻璃天花板的挑战》(2011)介绍了美国的非裔美国女性的历史,其可以被描述为在种族主义,阶级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压迫的三方内的生存和认同的斗争。尽管有这些挑战,非裔美国女性一直认为教育是未来的重要投资。黑人女性在学校学习,尽管性别和种族定型观念的教育机会有限,非裔美国女性也受到启发而成为教育者。作者发现虽然非洲裔美国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导角色中的代表性不足,但是很少有研究探索学术界女性领导者以及现有大学校长的发展,因此试图探索非裔美国大学女校长的职业道路,以加强机会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实现这些重要的领导作用。[[][]SandraL.Harris,SandraJacksonWright,ClementineMsengi.AfricanAmericanFemales'CareerPathstothePresidency:NavigatingtheGlassCeilingChallenge[J].DiversityinHigherEducation,v.9,2011(2)研究方法分析文献大多以个案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例如,Kalman,Matthew《医疗研究员是以色列第一位女校长》(2010)中介绍了RivkaCarmi这一位人物,主要讲述了她作为以色列大学的第一位女校长所面临的艰难挑战和获得的赞美,例如她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要求学术上抵制该国,并且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很低。[[][]Kalman,Matthew.PioneeringMedicalResearcherIsFirstWomantoLeadIsrael'sUniversityPresidents[J].Journalof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2010NoelineJ.Kyle《CaraDavid:澳大利亚教育领域的一位女性领袖》(1993)中作者认为利用从传记和历史分析中产生的理论观点,可以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领导模式,包括过去的男性和女性。在历史和传记上绘制这样一个过程可以详细评估特定妇女领导人生活的社会,历史和政治层面,并且制定一个理论框架,赋予女性更常见的领导经验平等地位。[[][]NoelineJ.Kyle.CaraDavid:ALeadingWomaninAustralianEducation[J].Researchpaper,1993瑞迪·丁克尔出版了《简介:苏珊·霍克菲尔德》(2005)一书[[]Ready,Tinker.Profile:SusanHockfield[J].NatureMedicine.2005.Vol.11.No.2.110.]劳拉·A在杂志上发表了《苏珊·霍克菲尔德与罗伯特·布朗的简介:新一代MIT与波士顿大学的领导力》(2005)[[]LawlerA.SUSANHOCKFIELDANDROBERTBROWNPROFILES:NewLeadersforMIT[]Ready,Tinker.Profile:SusanHockfield[J].NatureMedicine.2005.Vol.11.No.2.110.[]LawlerA.SUSANHOCKFIELDANDROBERTBROWNPROFILES:NewLeadersforMITandBUHeraldFreshErainBoston[J].Science.2005.Vol.310.No.5746.222.(3)大学女校长演讲资料研究苏珊·霍克菲尔德在其2005年的就任中,进行了题为《就职演说:麻省理工学院第十六任校长》的演说,她在演说中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了讲解:“麻省理工学院的本质”、“开放、卓越与创造”、“把握世界的巨大挑战”、“促进社区发展”。[[]Susan·Hockfield.speeches[EB/OL].[2005-05-06]./inaugural-address-16th-president-massachusetts-institute-technology]苏珊·霍克菲尔德(2011)在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的纪念会上,发表了题为《麻省理工学院150周年纪念会议的思想与行动:学习过去,创造未来》,她在其中论述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科研的改革视角”、“MIT的辉煌愿景随时间的推移而加强”、“当今我们的责任”、“追求真理”。[[]Susan·Hockfield.speeches[EB/OL].[2011-04-10]./mit150-convocation-mind-and-hand-learning-past-inventing-future]苏珊校长(2006)在《全球化时代的高校:站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视角》演说中,她谈到了这些关键词:创新、协作、国际参与、培养领袖。[[]Susan·Hockfield.speeches[EB/OL].[2006-01-15]./university-global-age-view-mit其他的比如:《同质化的问题,新兴的答案:下一次创新革命》(2009)、《美国高等教育案例》(2008)、《美国创新系统中的大学》(2006)、《教育委员会听证会:关于高等教育的未来》(2006)、《多样性与卓越性,与麻省理工学院携手同行》(2006)等演讲,都从不同的方面或深或浅地[]Susan·Hockfield.speeches[EB/OL].[2005-05-06]./inaugural-address-16th-president-massachusetts-institute-technology[]Susan·Hockfield.speeches[EB/OL].[2011-04-10]./mit150-convocation-mind-and-hand-learning-past-inventing-future[]Susan·Hockfield.speeches[EB/OL].[2006-01-15]./university-global-age-view-mit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DrewFaust)(2013)在三百年剧院(TercentenaryTheatre)发表了2013届毕业典礼演讲。在演讲中,她分析了极端的天气、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事件对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基本理念提出的挑战,认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相信大学并对其进行投资,共同创建美好的未来。并对学生说:执着前行,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让自己活得更真实。[[][]DrewGilpinFaust.2013CommencementSpeech[EB/OL]./president/speech/2013/2013-commencement-speech德鲁·福斯特(2015)在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福斯特充分肯定了2015届毕业生在大学四年中取得的成绩,剖析了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辨别力、想象力和联系他人来战胜恐惧,最后鼓励毕业生要心怀他人,沉着冷静地面对命运,做有挑战的事情,以取得更卓越的成绩。[[][]DrewGilpinFaust.2015CommencementSpeech[EB/OL]./president/speech/2015/2015-commencement-speech德鲁·福斯特(2014)在2014年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以“重获新生”(BreakingGood)为主题的演讲。在演讲中,福斯特肯定了毕业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并以美剧《绝命毒师》(BreakingBad)为案例,阐释学习的目的不是获得学位,而是为他人服务,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她希望毕业生们通过超越自己、为他人服务,继续定义自己和哈佛,以取得更大的成绩。[[][]DrewGilpinFaust.2014CommencementSpeech[EB/OL]./president/speech/2014/2014-commencement-speech德鲁·福斯特(2015)进行了名为《高校与气候变化来带的挑战》的演说,在演讲中她表达了这样的看法:高校要着重培养可以即刻走马上任的学生,这些年轻人要具备带领全球应对气候改变问题的能力。她以气候变化为中心,解释了高校应拥有合作、研究、人才培育等基本要素来应对如今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她说:“高校的最终使命在于要告诉和培育全球的年青一代,用开放的心态和行动来激励年轻人开展交流、思辨,使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有所发现。”这不仅是大学独特的力量,也是其肩负的特殊责任。[[][]DrewGilpinFaust.UniversitiesandtheChallengeofClimateChange[EB/OL].http://www./president/speech/2015/universities-and-challenge-climate-change艾米·古特曼(2011)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1年的毕业演讲中,通过与学生分享了十部电影中的真理,告诉学生应该:聆听内心,竭尽全力,用勇气和创造力去面对。[[][]AmyGutmann.2011CommencementAddress[EB/OL]./meet-president/commencement-address-may-16-2011综上所述,对于国外关于女校长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来看,大都是研究女校长的生活经验、家庭背景、种族背景、治校方略和领导风格,研究方法也是以个案研究为主,研究内容缺乏创新点,研究方法也十分单一。关于大学女校长的演讲资料,笔者从官网搜集了三位女校长的就职演讲以及多年的毕业演讲资料,文本资料比较丰富,并能从中总结分析其治校方略和领导风格。1.3.3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一,在研究内容上,有关大学女校长的研究文献,大多集中于分析大学女校长的成长经历、职业生涯、治校方略和领导风格等等。而专门涉及大学女校长的成长经历与治校方略的关系研究较少。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对大学女校长或者女子大学校长等研究多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及个案分析法来进行分析,实证性研究比较少,仅有个别研究者采用比较分析进行研究。1.3.4研究趋势(1)研究内容方面总结国内外各学者和女性管理者的研究经验,本文对于高校女校长的研究有着如下预测:第一,研究将更加地细化、深化。比如针对高校女校长的特定领导能力,分析其与人生经历之间的关系、研究某一特定类别高校中的女校长等;第二,开展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选定一个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研究其在国内环境及文化影响下有着怎样的表现并进行结论对比,或可以在国内把不同类别、不同单位、不同地域的高校女校长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第三,将国内最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整理出来进行实践分析,对于已经在学术界形成了一致看法的主题可以进行实践分析或开展深化的概括提炼,可使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让实践检验的结果更为加可靠有信;对于学术界还未涉足或涉足较浅的主题,可以不断开展深化的研究分析,以补充完善这些主题。(2)研究方法方面目前我国尚未有完善的实践论证研究体系,已经获得的成果数量也非常的稀少,这些实践论证的结论是否普遍适用还存在疑问。此外,这些研究方式仅仅被限定在了文献收集、问卷调查和案例访谈上,未来的研究者可以采取更加新颖有效的方式,比如对比分析、系统抽样等等。1.4研究思路与方法1.4.1研究思路本论文以女性领导风格理论和教育组织管理等理论为基础,厘清大学女校长、治校方略、管理风格等概念的界定,全面分析大学女校长的个人特质及管理风格;以世界排名前20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三所美国大学的女校长们为研究对象,梳理她们的治校方略及成长经历,从而总结出大学女校长的治校方略及成长经历的关系。1.4.2技术线路图格林菲德教育组织管理理论弗雷德.费德勒权变领导理论格林菲德教育组织管理理论弗雷德.费德勒权变领导理论女性领导风格理论大学女校长治校方略及成长经历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美国大学女校长的治校方略及成长经历个案研究哈佛大学福斯特麻省理工学院苏珊美国大学女校长的治校方略及成长经历个案研究哈佛大学福斯特麻省理工学院苏珊宾夕法尼亚大学古特曼文本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大学女校长治校方略及成长经历的关系家庭背景个性特质大学女校长治校方略及成长经历的关系家庭背景个性特质学习经历工作经历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对中国高校女性管理者的启示的启示家庭激发女性卓越梦想 比较研究法对中国高校女性管理者的启示的启示家庭激发女性卓越梦想 发挥女性独特人格魅力 重视专业学习提升 积累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图1.1技术线路图1.4.3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收集大学女校长的成长经历和治校方略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查阅、整理、总结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大学女校长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和治校方略等,结合大量文献资料,整理总结出大学女校长的成长经历和治校方略,并对其进行主要问题及关系分析,进而提出对策建议。因为本文所涉及的相关资料非常多,国外的案例和文献数量也十分可观,所以做好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是本文的关键环节。案例研究法本论文研究以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三位大学女校长为研究的目标,把这些案例放在客观的条件下进行分析,融合其成长背景、教育经历及治校、办学的相关管理经验,分析出他们成长经历与治校方略之间的关系。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美国五姐妹女子学院校长》、《美国常春藤大学女校长》等书籍,收集的大学官方网站的一手资料以及女校长们的演讲稿和访谈录进行文本分析,从而深入客观地了解女校长们的成长经历和治校方略。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三所大学女校长的治校方略和成长经历,以此分析出三位女校长在治校方略和成长经历中的异同、特点及各自的优势,从而得出对中国高校女性管理者的一些启示。第二章大学女校长治校方略及成长经历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2.1核心概念界定2.1.1治校方略的概念方略是指方针和策略;方法和谋略。谈到治校的方略,就是指校长在管理学校过程中的主要思想、理念及其实践活动。高校的方针与策略,必须要站在高远的角度结合本校实际来确立,更优质的方略还要求要将校长个人的方略普及、感染、转变为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识、远景并自觉贯彻落实。可见,校长作为高校的领导、组织、管理的核心力量,其教育的理念、个人的品行魅力、高远的战略目光是一所学校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因素。[[][]黄显甫.现代学校治校方略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16(07):19-23.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包含4个方面,分别是人才培育、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其中培育人才是教育最本源的目标,是高校最基础的工作,它和科学研究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在这之上才产生了服务社会的功能,最后在文化层面则是大学更为宏观的责任。本文将从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的维度来分析大学女校长的治校方略。2.1.2成长经历的概念经历,即为人过去亲自参与的事件或者遭遇,它拥有着非常多的教育意义,对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包含在教育学对于课程的初始定义中:“课程作为术语来源于拉丁语的跑道一词,它反映着人生阅历的意思。经历作为联系一个人内心与外部世界的桥梁纽带,不仅可以推动人体内在世界各种要素的协调和发展,还可以与外界的要素发生互动作用,促进一个人向着更加完善的道路去发展。”[[][]金雁,丁继安.大学生成长经历与高校人文教育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0):83-87.成长经历是指人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成长经历是源于生活的实践,是人生成长的历程,是烙有未来意义的当下事件,其中蕴含着演化人文素质的机制。本文将从家庭背景、个性特质、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四个维度来分析大学女校长的成长经历。2.1.3校长治校的概念“校长治校”是蒋梦麟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在参考美国的教育理念基础上,保证民主治校的一种方略。上世纪三十年代,蒋梦麟传承并推广了蔡元培的办学理念,他提出了一个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办学方针,即“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蒋梦麟这16字方针把学校的主要任务都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并采取提高行政体系的地位与权威来平衡教授在行政方面的权力,以促使教授提高教学的使命感、学生为国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通过校长的职位权力来为学校创造尽可能的发展空间,尽量降低外部环境对学校的办学的影响。[[][]徐溧波.“校长治校”:蒋梦麟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6):45-49.校长治校即代表了校长在处理所有校内外事务中的优先权和抉择权。这种理念和体系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学校办学的质量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而治学的工作将大部分依靠教师队伍去完成。与学术和专业有关的问题,要让专业的人员来解决,因此校长在专业性的问题里起的作用是最终的裁定而不是计划决策。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对相关的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平衡和协调专家学者之间的矛盾。简单来讲,校长的任务是建立和维护清晰明了的政策体系,在结合了专业人士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执行活动进行决策。[[][]顾人峰.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教授治学与校长治校[J].理工高教研究,2004(03):15-16.2.2理论基础2.2.1格林菲德教育组织管理理论格林菲德是现代教育界著名的理论家、思想家。他对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把自己创建的理论学说命名为人类发明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个人对于组织理论的观点。格林菲德对于组织的论述是非常高深和复杂的,他的组织理论可以从9个方面进行论述:组织是符合社会现实的定义。社会中的部分人员能够借由自己掌控的权力和职位来进行定义,社会中的其他人就只能在旁关注和学习这些被少数人制定出来的定义。组织是人们将其愿景转换为现实的一种机制体系,不过这样的转换只能作用于个人。若个人努力地想把自己的需求或思想理念转变为对实际事物或某种情形的定义,而另外的人又只能以接受和认同的方式去对待时,这样的转化机制即产生了效力。组织的构成元素是人,其是一切组织理论的发源地。格林菲德认为即使每个人都拥有不错的天赋和创意来完成许多工作,但是每个人又呈现出了许多的个性和差异。部分人能做到的事情其他人可能拼尽全力也无法完成。这样具有多元化、创造力、兴趣及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如今这样多姿多彩的社会。一个个体通过这样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实现了自我的表达与进步,才组成了自己的阅历、社会的总体秩序以及组织。组织是人体意识、目标以及价值的体现。它从根本代表了组织中的人正在做或想要做的事情,它是人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为身在组织的个体提供了活动的指标。同时它亦是生活、工作中大量的规范和准则,它既可以对个体本身产生影响,又可以对他人发挥作用,它不制约人的行为,反倒受到人们的控制。组织并非永恒不变的状态,它是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它总是呈现着变化的形态,即是一个行为的结果又是另外一个行为的开端。人们在原来的组织中开展着活动,并希冀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就是在这样不断地创造——前进——创造的过程中,现在成为了过去,现在组成了未来,才推动促使着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组织是自由与强制约束的集合体。它作为一个社会现实的载体和创造器,在被创造的同时也在被无形操控着。组织就是谈话、机遇和经验。它正是在不同的社会个体产生交流和互动时产生的。人们通过这些交流和沟通来获得以及不断加强对他人的控制。人体是先有行动再进行判断的。无论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它都无法从根本上影响人们对它做出的判断,因为人类的行动大多是建立在兴趣和感性上的,事实情况如何并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组织作为对现实的定义,其根本是由符号和言语来进行编制和体现的。格林菲德主张在如何去理解组织即情景这一概念中,语言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语言它是不可见的抽象概念,无法被人们所触碰感知,只有将语言放在了特定的情形或者框架之中,才可以被人们所意识。因为语言这种特殊的性质,人们才能够进行交流沟通。因此组织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理解,组织是即为语言所需的情景和可能性,行为是具体而特殊的体现。换句话来讲,人们用语言来进行交谈,在组织中开展行动。对于组织的理论培训要把重点放在思想和生活上面,要着重体现培训的批判性和反思性。格林菲德认为人们错误地设定了培训的内涵,培训不应该作为一种技能、知识或科学的教学而存在,培训应该是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批判和反思的意识。从而在本质上改变管理者的认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及理念是什么。此外,培训还应当侧重于生活,因为人们只有认真体会和观察了生活,才能够理解其中的艰难困苦、酸甜苦辣,才可以成为合格的管理层。这样一来,培训便可以被当做暂时的、哲学性地隐退及深度思考,才能帮助管理者站到更宏观、更新颖的角度来衡量重大事件。[[][]张新平.格林菲德教育组织管理理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09):15-弗雷德.费德勒权变领导理论弗雷德.费德勒是美国非常著名的心理与行为学专家,他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曾说权变领导理论。这个理论提出,一个人当上领导的原因,不光是在他们的性格,更在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领导与环境的共同影响。在领导个人的特征和领导情形互相搭配的时候,领导者的管理才会有用。费德勒的理论,将领导风格划分成为两部分,一种是将关系作为导向,而另外一种确是把任务当做自己的方向,他指出影响领导者工作的因素有领导者和成员的关系,任务结构与岗位权力而且3个因素可以形成8个状况。除此之外,费德勒还研究了1200个工作团体,并且以此为铺垫,提出了首个领导的综合权变模型,即费德勒权变模型(FiedlerContingencymodel)。费德勒的权变模型则说明,群体绩效是否有用与两个方面的搭配是不是合理,第一,和下属产生相互作用的领导风格。第二,领导人可以控制与影响情境的程度。处于不一样的情形,总是有一个领导风格是有效的,这是此模型的假设的前提条件。费德勒认为有3个决定性的环境因素影响着领导是否是有效的:(1)职位权力。指出了领导人所在职位拥有的权力与权威的高低。比起其他人来说,一个有确切而且职位高的领导会被他人追随。(2)任务结构。就是工作任务的明确程度与部下关于任务是否负责。若任务清晰明了,那么工作额质量更能够可控,并且还能给组织成员划定分明的工作(3)上下级关系。提出领导人被下级仰慕,尊重与信赖,并且下级想要跟随领导者的程度。2.2.3女性领导风格理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有关于领导理论的探究,很多都是探究女性领导的组织运作,女性领导问题变成了组织管理的问题的关键内容,被探究人员重视了起来。在1990年,美国女性职业顾问Helgesen于《女性优势》里阐述了女性领导风格理论。这个理论讲了,因为社会经验有差异,女性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素养与敏感程度方面比男性更强大,所以女性能够当优秀的领导人,而且会比男性当领导更加有效与个性化。大部分都学者都赞同了Helgesen的想法,比如说JudyB.Rosener。她认为,冲击玻璃天花板的出色女性领导人,她们的女性经历里面形成了独特的领导方式,这和男性领导方式不一样,突出提升了一个组织于不定环境里面的立足机会。她指出了男性通常运用交易型的领导方法,这更加接近使用组织给予的职位权利。反方面来说,女性领导人运用变革式的领导方式,就是应该树立一个宽广的组织目标要,把下属的个人爱好和组织相互融合,达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就可以达成个人目标。并且女性领导偏向于认为是自己的魅力,勤劳和个人关系让自己有了的权力,却不是组织里面的地位。[[][]张素玲.女性领导风格理论及其局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64-67.女性领导风格理论把女性领导人和女性化领导作为初衷,突出了女性领导的长处就是女性的特质。赞同女性领导风格的学者认为,女性与男性于领导特征和风格方面存在着差别,和男性相比,女性擅长宽容,理解,和睦,温和等等,这些能够让组织更加有效地运行。就女性主义的方向来说,女性领导理论带有政治倾向,是想要体现两性在领导力上的平等,提升女性社会位置,而且把挖掘女性潜力作为自身目的。可是在学术界的大量探讨和现实中,不止是女性赞同女性领导风格理论,他们关于领导风格的探究比较多的是在探究领导特性和过程复杂性的基础上,更好地于探究现代社会组织领导的转型中引领开拓创新。第三章三所美国大学女校长的治校方略与成长经历个案研究3.1三所美国大学基本情况3.1.1三所美国大学排名情况本研究是以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为基准,在TOP20中选取了三所美国大学(见表3.1)。USNews世界大学、QS世界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ARWU世界大学学术这四种排名同为目前公认的四大权威大学世界排名。USNews的排名可以被分成——美国大学本科排名、美国大学研究生院排名和世界大学排名,共三种:本科被称做BestColleges,研究生被称做BestGraduateSchools,世界大学则是BestGlobalUniversities。随着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美国著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在2014年10月首次发布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BestGlobalUniversities),以大学的学术状况、国际影响力等十项指标(见表3.2)评选出了全球最好的大学排名,可以给全球学子在全世界选择自己梦想大学一个科学的参考资料。表3.12015-2018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TOP20Figure3.12015-2018Top20ofUSNewsBestGlobalUniversitiesRankingsUSnews2018

世界大学排名School学校GlobalScore分数(2018)2017

排名2016

排名2015

排名Femalepresident女校长#1HarvardUniversity哈佛大学100#1#1#1DrewFaust德鲁·福斯特

2007-2017#2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97.3#2#2#2SusanHockfield苏珊·霍克菲尔德

2004-2012#3Stanford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92.3#3#4#4#4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90.8#4#3#3CarolChrist卡洛·克里斯特2017-#6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85.7#5#7#7#8Columbia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84.6#9#9#10#9Princeton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84.2#8#13#13#10iJohnsHopkins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83.4#11#12#11#10Universityof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83.4#11#11#14AnaMariCauce安娜·马瑞·考斯2015-#10YaleUniversity耶鲁大学83.4#14#14#17Tie#13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83.2#10e#8#8#14UniversityofChicago芝加哥大学82.9#13#10e#9#15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Francisco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82.2#16#23#22#16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go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81.7#15#19#18ie#17UniversityofMichigan--AnnArbor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81.3#17e#17e#14#19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81.2#18e#14#19AmyGutmann艾米·古特曼2004-#21DukeUniversity杜克大学80.4#19#20#20表3.22018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评价指标Figure3.22018USNewsBestGlobalUniversitiesRankingindicator2018IndicatorRankings2018年指标排名HarvardUniversity哈佛大学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Globalscore全球得分10097.381.2Globalresearchreputation全球研究声誉#1#2#18Regionalresearchreputation地区研究声誉#1#4#12Publications出版物#1#32#14Books出版书籍#3#27#12Conferences会议#104#12#213Normalizedcitationimpact标准化论文引用影响力#13#3#31Totalcitations总引用次数#1#9#13Numberofpublications

thatareamongthe10percentmostcited世界高频引文中的文献出现次数#1#8#13Percentageoftotal

publicationsthatareamong

the10percentmostcited世界高频引文中的文献比例#7#2#32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国际合作#66#29#699Percentageoftotal

publicationswith

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国际合作出版物的百分比#487#363#816Numberofhighlycited

papersthatareamongthe

top1percentmostcited高频引用论文的数量#1#3#13Percentageofhighlycited

papersthatareamongthetop1percentmostcited高频引用论文的比例#7#1#493.1.2三所美国大学学术情况哈佛大学,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这所私立大学在国际上获得了极好的声誉并且还是有名的常春藤盟校的一员。到2018年的3月止,有八位美国的总统、一百五十七为诺贝尔获奖者、十八个菲尔兹奖获得者、十四位图灵奖获得者,获奖者均为世界第一且都出自于哈佛大学或者是在哈佛工作过,哈佛大学对文学医学法学等很多领域都影响较深,是人们都承认的最高端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其从2015年到2018年连续四年位居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一。麻省理工学院,其也被称为麻省理工(MIT),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这所私立研究性的大学在国际上获得了极好的声誉。1861年,麻省理工被创建起来,二战以后,由于美国国防科技研究的需求麻省理工学院发展迅速。就在二战与冷战时期,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使计算机,雷达和惯性导航等科技有了迅猛的发展。顶级的工程学与计算机科学在麻省理工学院享有盛名,还成立了林肯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从2015年到2018年连续四年位居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二位。宾夕法尼亚大学,也就是宾大,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这所私立大学在国际上获得了极好的声誉并且还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的一员,也是创立北美顶尖大学学术联盟美国大学协会的学校之一。富兰克林在1740年创立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这是美国首个关于科学技术与人文教育的现代高等学校,1765年成立了全美首家医学院,全美首家商学院于1881年成立。宾夕法尼亚大学2015-2018年连续四年位居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前20名。3.2三所美国大学女校长的治校方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大学的首要目的,科学研究和这共存共生共同发展,培养好人才发展好科学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创新是高校的义务。基于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三位大学女校长的治校方略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3.2.1德鲁·福斯特的治校方略(1)人才培养福特斯提出了,高等教育是因为学生和真理而在,哈佛关于学生有特别的职责,学生作为哈佛的珍贵的财富和目的。哈佛不只是因为学生教育和幸福,[[]ScholarshipandtheRoleoftheUniversity:RemarksattheBostonCollegeSesquicentennial[EB/OL](2012-10-10)[2017-10-10]./president/speech/2012/scholarship-and-the-role-of-the-university-remarks-at-the-boston-college-sesquicentennial.]更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哈佛努力去吸引各个国家,性别各异,种族不同的富有天赋的学生,并且去包容他们吸收他们。让拥有才华和潜能的学生去到哈佛学习是哈佛的职责,哈佛需要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带来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不给他们造成过多的经济压力。对于哈佛学院来说,学生除了是他们的重要构成部分,还应该是学校最为关注的一点。哈佛应该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并且也要辅助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ScholarshipandtheRoleoftheUniversity:RemarksattheBostonCollegeSesquicentennial[EB/OL](2012-10-10)[2017-10-10]./president/speech/2012/scholarship-and-the-role-of-the-university-remarks-at-the-boston-college-sesquicentennial.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自从福斯特继续任职以后,特别关注本科生教育,努力促进了通识教育课程的优化以及发展对不同学科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达成目标,是完善课程并且进行优化的前提条件。目前世界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变革,在信息获取模式和科技改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识教育课程也应该积极地去改革和调整,从而能够让学生掌握教师授课的科学以及艺术,让他们知道怎样能跟生活产生较大的关联,培育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在上述思想的作用下,2008年,哈佛学院批准了6个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包括“文化与信仰:暴力机构与公众焦点”等。2009年,不同于以往的通识教育课程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课程首次阐述了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并且还对不同课程间的关联进行了描绘,上述课程都很大程度表现出与福斯特的育人思想的高度契合。推动艺术学习与实践在福斯特看来,大学就好像一个平台,能够让人们进行艺术实践与艺术反思。[]福斯特担任了校长一职之后,就组建了艺术工作小组,对艺术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了解和研究,并且重视其对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其中又以哈佛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2008年末的时候,该工作小组发表了一个评估报告,在文件中指出了:哈佛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还需要提升自我创新能力,让各学科能够从内部获得发展,并且增加各学科相互之间联系和交流,培养并且激发学科内部潜能,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二十一世纪——这是哈佛为此努力,并且丰富人们认知,让艺术成为其中的关键性存在。[[]ACurriculumaboutConnecting:HarvardLaunchesGenEd[EB/OL](2009-10-14)[2017-11-03].http://isites.H/fs/docs/icb.Topic639914.Files/2009-10-14%20a%20Curriculum%20about%20Connecting-Harvard%20Launches%20gen%20Ed.PDF.]对于知识而言,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艺术均为其必要的构成部分,体现出知识既是经验性的又是实践性的。福斯特得出,在哈佛校园中艺术随处可见,[]ACurriculumaboutConnecting:HarvardLaunchesGenEd[EB/OL](2009-10-14)[2017-11-03].http://isites.H/fs/docs/icb.Topic639914.Files/2009-10-14%20a%20Curriculum%20about%20Connecting-Harvard%20Launches%20gen%20Ed.PDF.受福斯特的影响,哈佛在学校的多个方面都推行了改革,比如课程方面,校园建设方面,并且有所成效。对于本科生的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加入了艺术实践的内容,进一步的加深本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