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1页
江苏省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2页
江苏省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3页
江苏省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4页
江苏省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此题共l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1.以下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水受热蒸发C.液体混合产生气体D.葡萄酿成美酒2.以下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氦气 B.面粉 C.二氧化碳 D.氮气3.将以下物质分别参与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植物油C.蔗糖 D.冰块4.以下粒子构造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氨气 B.硫酸铜C.铜D.金刚石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以下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 〕石油是不行再生资源B.将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C.石油是抱负的、清洁的燃料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全部金属都呈银白色B.铁制品局部浸入食盐水中不易生锈C.铁在氧气中燃烧,猛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8.如以下图,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肯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ABCDXMnO2NH4NO3CaONa2CO3YH2O2H2OH2OHClA.A B.B C.C D.D9.20xx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索〔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以下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10.鉴别以下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不能到达目的是〔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相互刻画的方法,可以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C.用水,可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D.点燃依据火焰的颜色,可区分一氧化碳和氢气11.以下试验设计能到达目的是〔 〕选项 A B C D试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目的 反响生成碳酸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元素组成的 度比空气大

气共同作用的结果A.A

B.B C.C

D.D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活性炭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水通过乳化作用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生石灰可作袋装食品的枯燥剂D.钨丝的熔点高可作保险丝、丙三种金属,通过某些试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以下图.据图推想甲、乙、丙不行能为〔 〕C.Al、Fe、Cu D.Fe、Cu、Zn14.以下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物质选用试剂操作ACO2〔CO〕O2点燃BN2〔O2〕C点燃CFeSO4溶液〔CuSO4〕Fe参与过量的试剂,过滤DCaO〔CaCO3〕H2O加水,搅拌A.AB.B C.C D.D如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反响,以下四个选项中,符合要求的是〔 〕甲Fe2O3HCl

乙 丙 丁CO O2 CCu AgNO3 ZnD H2

HClO2

Cu O2Fe HClA.A B.B C.C D.D114分〕如图为试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a的名称是 .〔2〕以A为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3〕假设用装置E搜集的氧气不纯,缘由可能是 〔写一种.〔4〕用装置F搜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选填“b〞或“c〞〕处.〔5〕以B为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参与药品之前要先检查装置的 .装置G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软塑料管中的液体药品是 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612.5g8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盐酸反响,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114分〕请沿用科学家生疏事物的方式生疏“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洁物〞.〔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假设空气中其它成分无视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标号.〔3〕从变化角度:Ⅰ: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因此工业上别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时, 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了空气的成分〔试验装置如图1.该试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A.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D.试验过程中没有污染23所示.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缘由为 .②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参与反响的氧气质量为 g.〔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以以下图所示.①Ⅰ中参与反响的单质甲为 .②Ⅱ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响称为氧化复原反响.反响Ⅲ 属于〞或“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5〕从环保角度:以下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一般汽油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16分〕“→〞表示物质转化关系,局部EBDCF的组成元素也一样.A46.〔1E的化学式.2AF→E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3〕B与D组成元素一样,但化学性质不同,其缘由是 .116分〕〕和木炭粉为原料值得来黄铜1:答复以下问题:〔1Cu2O的铜元素的化合价为,发生的主要反响化学方程式为:①ZnCO32ZnO+C 2Zn+CO2↑;③ 〔赤铜和木炭粉反响〕〔3〕某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反响生成的气体A的成分进展争论.【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2所示的装置进展试验,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展探究.【试验与争论】K,缓缓通入枯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②K,加热至肯定温度使玻璃管中的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反响,用气囊搜集气体样品.③欲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搜集在集气瓶中,以以下图3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试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枯燥,仍旧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展试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A中黑色固体消灭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其化学方程式为,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试验反思】上述试验中,假设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那么反响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4〕另一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反响生成的固体成分进展了争论.①甲同学说是铜、锌合金.乙同学说可能是金.其他的同学否认了乙同学的猜测.其理由是.20g2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响,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19.8g,那么: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0.1%〕A.分液漏斗与试管间的橡胶管仅有使液体顺当下滴的作用B.假设试验中稀硫酸缺乏,可以拔下分液漏斗上方的橡皮塞添加C.该测定还需要的数据是样品质量和此温度、压强下氢气的密度D.试验完毕时,需冷却至室温并将量气管缓缓下移至两侧液面相平再读数〔5〕拓展延长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参与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响后过滤,得到溶5所示,那么:Al〔NO3〕3Zn〔NO3〕2固体乙中肯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Al〔NO3〕3、Zn〔NO3〕2Cu〔NO3〕2dAgNO3Cu〔NO3〕2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1个 B.2个 C.3个 D.4个②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un〕提取u,并得到O4溶液,主要流程如图6〔:①反响条件已略去;②2Cu+2H2SO4+O2 2CuSO4+2H2O.溶液A和固体C都含有 两种元素,过程Ⅱ、Ⅲ中的别离操作是 .请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此题共l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以下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水受热蒸发C.液体混合产生气体D.葡萄酿成美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变化的本质区分是否有物质生成;据此分析推断.解:A、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程中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浓盐酸和碳酸钠混合过程中有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葡萄酿成美酒过程中有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以下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氦气 B.面粉 C.二氧化碳 D.氮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遇到明火解答此题.解:A、氦气不具有可燃性,故不会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与氧气混合不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B.将以下物质分别参与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面粉 B.植物油C.蔗糖 D.冰块【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依据溶液的概念解答,物质假设能溶于水,那么能形成溶液,据此解答.解:A、面粉不能溶于水,故不能形成溶液,错误;C、蔗糖能溶于水,故能形成溶液,正确;C.以下粒子构造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考点】原子构造示意图与离子构造示意图.【分析】依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展分析解答.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应选项错误.B、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应选项不正确.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错误;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应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氨气 B.硫酸铜C.铜D.金刚石【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展分析推断即可.解: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应选项错误.B、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应选项正确.应选:B.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以下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 〕石油是不行再生资源B.将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C.石油是抱负的、清洁的燃料【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分析】A、依据化石燃料是不行再生能源分析;C、依据石油燃烧的生成物分析;D、依据一氧化碳有毒进展分析;解:A、石油、煤、自然气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行再生能源,故说法正确;B、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物质,故说法正确;法错误;D、石油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故说法正确;C.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全部金属都呈银白色B.铁制品局部浸入食盐水中不易生锈气中燃烧,猛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D.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条件下反响生成铁【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分析】A.依据金属的物理性质来分析;B.依据铁的锈蚀条件来分析;C.依据铁丝燃烧的生成物来分析;【解答】解:A.并不是全部金属的颜色是银白色的,如铜是紫红色的,故错误;生锈,故错误;C.铁在氧气中燃烧,猛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错误;D.如以下图,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肯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ABCDXMnO2NH4NO3CaONa2CO3YH2O2H2OH2OHClA.A B.B C.C D.D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分析】依据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说明这两种物质混合后没有气体生成,也不放出热量进展解答.A不正确;B正确;C不正确;D不正确.B15 24 9.20xx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索〔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 H O15 24 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3: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依据物质的分子构造来分析;B.依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依据分子构造来分析;【解答】解:A.两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双氢青蒿素分子比一个青蒿素分子多两个氢原子,故A错误;.由二者的化学式可知,二者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C.由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化学式可知,二者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15:5=3:1C正确;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A.

,可见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鉴别以下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不能到达目的是〔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相互刻画的方法,可以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C.用水,可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D.点燃依据火焰的颜色,可区分一氧化碳和氢气盐的鉴别.【分析】A、依据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常见方法推断.C、依据氢氧化钠固体放出热量的状况推断.D、依据气体的鉴别方法来分析.A、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参与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饮用纯洁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正确.方法正确.说法正确.应选:D.11.以下试验设计能到达目的是〔 〕选 A BCD项试验设计实证明二氧化碳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只能证明二氧化碳证明铁生锈是验与水反响生成 和氧元素组成的目 碳酸的密度比空气大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的A.A B.B C.C D.D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依据水和二氧化碳反响,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只能说明二氧化碳水反响,不能说明生成了碳酸进展分析;C、依据蜡烛熄灭的挨次进展分析;D、依据铁生锈的条件来考虑.A、水和二氧化碳反响,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只能说明二氧化碳水反响,不能说明生成A错误;B正确;C、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行燃,故C错误;D错误;B.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活性炭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水通过乳化作用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生石灰可作袋装食品的枯燥剂D.钨丝的熔点高可作保险丝【分析】A、依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展分析推断.D、依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进展分析推断.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冰箱的除味剂,应选项说法正确.C、生石灰能与水反响,在某些食品袋内作枯燥剂,应选项说法正确.应选:D.、丙三种金属,通过某些试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以下图.据图推想甲、乙、丙不行能为〔 〕C.Al、Fe、Cu D.Fe、Cu、Zn【考点】金属活动性挨次及其应用.依据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挨次.解: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能通过反响生成乙,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乙强;丙能通过反动性由强到弱的挨次是:丙>甲>乙.Fe、Ag、MgA不符合题意;Cu、Ag、FeB不符合题意;Al、Fe、CuC符合题意;Fe、Cu、ZnD不符合题意.应选:C.以下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物质选用试剂操作ACO2〔CO〕O2点燃BN2〔O2〕C点燃CFeSO4溶液〔CuSO4〕Fe参与过量的试剂,过滤DCaO〔CaCO3〕H2O加水,搅拌A.A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物质反响;②反响后不能引入的杂质.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行以通氧气点燃,这是由于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那么会引入的气体杂质,应选项所实行的方法错误.B、除去N2中的氧气可以使用碳,这是由于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碳是不会燃烧的;应选项所实行的方法错误.除杂,应选项所实行的方法正确.D、CaO能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应选项所实行的方法错误.C.如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反响,以下四个选项中,符合要求的是〔 〕甲乙丙丁AFe2O3COO2CBHClCuAgNO3ZnCCaCO3HClCuO2DH2O2FeHClA.A B.B C.C D.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之间是否可以发生反响,只要一个不满足即可排解.A、氧化铁可以和一氧化碳反响产生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以和氧气反响生成二氧A符合要求;B不符合要求;C不符合要求;D不符合要求.应选:A.114分〕如图为试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A为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K2MnO4+MnO2+O2↑ ,〔3〕假设用装置E搜集的氧气不纯,缘由可能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马上搜集〔合理均可〕b〔选填“b〞或“c〞〕处.〔5〕以B为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参与药品之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G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软塑料管中的液体药品是稀盐酸,药品参与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是:用手攥紧塑料管的下端,使液体与固体接触.〔612.5g8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盐酸反响,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考点】化学反响方程式的计算.〔1〕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解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依据排水法搜集氧气的本卷须知解答;〔4〕依据氧气验满的方法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展分析;氧化碳的药品和操作解答;碳的质量.1〕标号仪器是可随时添加液体的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4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利用排水法搜集的氧气不纯,可能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搜集,也可能是集气瓶未装满水,混入了空气;燃那么满;〔5〕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在参与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下端,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二氧化碳;×80%=10gx,100 4410g x=x=4.4g,1〕长颈漏斗;〔2〕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4〕b;〔5〕稀盐酸;用手攥紧塑料管的下端,使液体与固体接触;〔64.4g.114分〕请沿用科学家生疏事物的方式生疏“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洁物〞.〔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假设空气中其它成分无视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填标号.〔3〕从变化角度:Ⅰ﹣196℃,氧气沸点﹣183℃.因此工业上别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时,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了空气的成分〔试验装置如图1.该试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ABC .A.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D.试验过程中没有污染23所示.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缘由为温度未到达红磷的着火点.②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③参与反响的氧气质量为1.1 g.

2P2O5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以以下图所示.①Ⅰ中参与反响的单质甲为氢气 .3 2 ②Ⅱ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4NH+5O 4NO+6HO 3 2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响称为氧化复原反响反响Ⅲ 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5〕从环保角度:以下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BC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一般汽油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空气组成的测定;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纯洁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1〕依据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2〕依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解答;〔3〕依据别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解答;依据使用汞的优点进展分析解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等于磷和参与反响的氧气的质量和;〔4〕①依据图示可知:Ⅰ中参与反响的单质甲为氢气解答;②依据反响原理找出反响物、生成物、反响条件,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解答;③依据反响中所含元素化合价进展解答;〔5〕A、依据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解答;B、依据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一般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削减空气污染解答;C、依据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解答.【解答】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A中氧气占五分之三;B中氧气占五分之四;C中占五分之一,C;〔3〕Ⅰ、别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Ⅱ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应选ABC.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缘由为温度未到达红磷的着火点;②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表示反响后固体的质量,是五氧2.0g﹣0.9g=1.1g就表示参与反响的氧气的质量;〔4〕①氮气和氢气在肯定条件下生成氨气,①Ⅰ中参与反响的单质甲为氢气;3 2 ②Ⅱ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4NH+5O 4NO+6HO3 2 50价,反响后化合价为﹣2价,反响Ⅲ属于氧化复原反响.〔5〕A、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错误;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一般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削减空气污染,故正确;“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答案:〔1〕混合物〔2〔3〕氮气C;①温度未到达红磷的着火点;P+O2 P25.;〔4〕①氢气;②4NH3+5O2 4NO+6H2O;③属于〔5〕BC.16分〕“→〞表示物质转化关系,局部EBDCF的组成元素也一样.A46.〔1E的化学式O2.2AF→E的化学反响方程式C2H5OH+3O2 2CO2+3H2O 、 2H2O2 2H2O+O2↑ .〔3〕B与D组成元素一样,但化学性质不同,其缘由是分子构成不同 .【考点】【分析】依据A、B、C、D、E、F都是我们已学过的含氧元素的物质,E是单质,其它均是化合物,因此EB和DCFCC是水,F是过氧化氢;A是试验室常用46B﹣含碳化合物,因此A是酒精,B是二氧化碳,那D是一氧化碳,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解答】解:A、B、C、D、E、F都是我们已学过的含氧元素的物质,E是单质,其它均是化合物,因此EB和DCFCC是水,F是过氧化氢;A是试验室常用46B﹣含碳化合物,因此A是酒精,B是二氧化碳,那D是一氧化碳,因此:〔1〕E为氧气,故填:O2;AC2H5OHC2H5OH+3O2 2CO2+3H2O;F→E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得到水和氧气,反响的方程式为:2H2O2 2H2O+O2↑;同,即分子构造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116分〕〕和木炭粉为原料值得来黄铜1:答复以下问题:〔1Cu2O的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ZnCO3

;②2ZnO+C 2Zn+CO2↑;③2Cu2O+C 4Cu+CO2↑ 〔赤铜和木炭粉反响〕〔3〕某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反响生成的气体A的成分进展争论.【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2所示的装置进展试验,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展探究.【试验与争论】K,缓缓通入枯燥的氮气一段时间.K,加热至肯定温度使玻璃管中的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反响,用气囊搜集气体样品.③欲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搜集在集气瓶中,以以下图3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C .【试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枯燥,仍旧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展试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 氧化铜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假设A中黑色固体消灭了红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其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 ,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试验反思上述试验中假设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那么反响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4〕另一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反响生成的固体成分进展了争论.①甲同学说是铜、锌合金.乙同学说可能是金.其他的同学否认了乙同学的猜测.其理由是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20g2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响,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19.8g,那么: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0.1%〕CDA.分液漏斗与试管间的橡胶管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