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名校总复习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全考点-名校内部资料)(一)古代1.“衣冠南渡”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与汉族混杂而居,到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北方的汉族先后南下,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方皇族司马氏“衣冠南渡”,建立东晋。据史学家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万。2.中唐之变发生在公元8世纪的安史之乱时,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战乱。3.宋室南迁是公元12世纪,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随着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国占据中国大陆中北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大批人口随着败退的统治者,迁居偏安江南。三次北人南迁使得江南地区取代中原,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地区。与此同时发生的,则是北方民族以归化者或者征服者的姿态,不断进入华北、华中,甚至江南。而汉民族国家的统治者,则不断调动士兵、居民,迁移到值得开发的土地,或者需要守卫的边疆。在中国的史籍中,移、发、迁、徙、实、屯,这些字不绝如缕,每出现一次,就意味着一次规模或大或小的、由官方发起的移民。4.明初山西大移民(学科教材未涉及)官方历史的记载中,这次移民之前,由于连年战乱屠戮、北人南迁,北方的人口从全国户数的四成,降低到不足一成半,千里沃土化为废墟。中国北方经济衰败,而江南则人满为患。比如扬州,这座位于长江北岸、曾经最繁华的城市,在朱元璋的军队占领之时,只剩下18户人家。作为统治者,朱元璋不得不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移民,命令他的百姓和士兵去人口稀少之地开垦、守卫。这次移民规模之大,空前绝后。据《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明代初年,长江流域移民700万,华北地区移民490万,西北、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150万,合计1340万,几乎占到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两成。山西虽在北方,但地形阻隔,战乱较少,人口远比惨遭蹂躏的华北平原地区稠密,而山西土地少,不足以供养太多人口。明代初年,山西人被大量迁移到河北、河南、山东以及陕甘一带,最南抵达淮河流域。经过明代初年的大移民,华北、华中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在后来的记载中,往往可以看到“国朝初,人稀少”的记载,而到永乐年间,土地渐次开垦。北京、开封、河间等城市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后来靖难之役,北方又经历了一次补充北京、河北人口的移民。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这座全国大都会,人口绝大部分是移民,土著居民不过十分之一。5.湖广填四川,“填出康乾盛世”(学科教材未涉及)康熙二年(1663),顺天府尹张德地被擢升为四川巡抚,此时的四川,重庆城中不过数百家,州县居民也往往只有数十家乃至十几家,有的甚至只有一二户。人口稀少,结果之一是四川境内老虎横行。顺治年间,南充县招来500多人开垦定居,被老虎吃掉228人。面对如此残局,张德地上书请求移民四川:“四川自张献忠乱后,地旷人稀,请招民承垦。”康熙七年(1668),又再提移民之事。向四川的移民在政府鼓励下开始了,奖励也颇为诱人:移民入川,五年内不用纳土地税。三藩之乱平息之后,清朝政府宣布,入川移民可以入籍,可应科举。一对夫妇,给水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有可作为丁壮劳力的儿子,再加拨四亩。每户给银十二两,作为定居的置产费用。于是移民蜂拥而至,那一次浩大的移民,被称为“湖广填四川”。湖北、湖南居民沿江而上进入川东;广东人则大批进入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给四川带来客家话。此外,还有来自福建和江西、广西的移民。他们以乡邻、亲戚为纽带,结成数百人队伍,向未知之地跋涉。与此同时,湖广人还继续向北,进入与四川毗邻的陕西南部。等到乾隆后期,那些曾经被荒草覆盖的地区,一县人口已经增加到上千户甚至万户,山岩和深谷中,都有了居民。所谓“康乾盛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移民造就的盛世。(二)近代(部分内容学科教材未涉及)转入近代,发生了非常著名五次人口大迁徙,人们习惯称之为“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这几次移民,民间自发性较高,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大部分的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得不向外转移,寻求新的生存和获得财富的机会。1.走西口:电视剧《乔家大院》主要就是表现了这么一个历史事迹,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困于频繁的旱灾和贫瘠的土地,背井离乡,被迫翻过长城,向今天的内蒙古进发,寻找活路。“走西口”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2.闯关东:这个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人口大迁徙,也被翻拍成了一部电视剧。关,是山海关;关东,也就是今天的东北三省。康熙年间,东北实行封禁,不许汉民进入“龙兴之地”垦殖、采矿,但是私闯关卡,到禁区开垦土地的农民,依然难以禁绝。到咸丰末年,长达200多年的封禁政策解除,鼓励移民垦荒,关内移民开始大批进入东北。清亡之后,闯关东的移民潮越来越高涨,每年移到关外的民众多达数十万,最高时,一年有上百万河北、山东的居民举家迁往东北。在整个闯关东的大潮中,华北地区居民向东北移居的多达3700万,东北三省成为中国移民人口最多的地区。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3.蹚古道:陕康藏茶马古道,近年来又被学术界称为西南丝绸之路,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这条古道上,历史上往来商人非常多,由于在近代,经济非常贫困,所以很多人都涌入这条古道。4.下南洋:其实下南洋,在中国明代以后的历史上一直都存在,但是真正能够形成大规模人口的迁徙,还是在明朝末期到民国时期,欧洲列强统治南洋各区域时期希望引华人去开发,加之中国几次大乱,讨生活的移民出现了洪流。明末、清朝和民国时期,福建、广东一带的居民一批批远渡重洋,去东南亚经商(海上丝绸之路)、打工、乃至迁徙到东南亚(起初的主要动因是建立和统治印尼的荷兰当局来华南招工),规模巨大,纳土纳群岛就是华人建国的。《瀛寰志略》中记载,“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如鹜。竟有买田娶妇,留而不归者,如吕宋、噶罗巴(爪哇)诸岛,不下数十万人。”这些地区大致在今天的菲律宾群岛的北部。这一批向海洋开拓的移民,也成为最早拥有近代化思维的一批华人。自清代晚期以来,南洋华人中的杰出人士就不断反哺大陆,开办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慷慨捐助海防,拓展海外贸易,许多南洋子弟回到中国,投身革命与抗战。抗战期间,仅在滇缅公路服务的华侨就多达3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牺牲在那里。5.赴金山:华工泛指于晚清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由于这些出国的劳工都会签约,称为契约华工。19世纪中叶以后,伴随《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清朝中后期,美国在旧金山发现了金矿,洋人就散发言论说到大海的那边去可以发财,哪里遍地都是黄金,骗取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到美国去打工,赴他们眼中的“金山”挖金矿,到那里去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模态融合技术-第27篇-洞察与解读
- 数学广角试卷的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劳动防护培训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液体化工物流行业企业战略转型与业务创新研究报告
- 妙语批试卷阅读题及答案
- 南京市区面积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安全员生产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芮城县高二上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南那时华侨中学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2025年生物高一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牛肉面技术培训
- 药事法规课件
- DL-T 300-2022 火电厂凝汽器及辅机冷却器管防腐防垢导则
-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8武术《健身短棍》教案设计
- 共青团团课主题班会课件PPT模板PPT
- 2022年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获奖项目
- GB/T 3033.1-2005船舶与海上技术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第1部分:主颜色和介质
- GA/T 1173-2014即时通讯记录检验技术方法
- GA 1800.2-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2部分:火力发电企业
- 《公路设计》第九章-挡土墙设计(39P)课件
- 工程案例-金域华府住宅小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