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探究力量《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测试题一、选择题: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展了如下图的试验.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到达肯定的温度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2、以下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可燃物燃烧肯定会生成二氧化碳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马上用湿抹布扑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3、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红磷和镁条燃烧产物都是固体,因此,可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验纯,因此,可燃性气体泄漏遇明火肯定会爆炸C.可燃物燃烧需要到达着火点,因此,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D.燃烧需要氧气,因此,只要有氧气可燃物肯定能燃烧4、如下图的一组试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白磷通常保存在冷水中,铜片上的白磷要进展枯燥处理B.此组试验中烧杯里的热水只起供给热量的作用C.1D.25、小睿同学用一系列试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A.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响,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响物〔内因〕和反响条件〔外因〕6、用如图装置进展试验。升温至7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连续升温至28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③燃烧,说明白磷和红磷是可燃物B.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C.比照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D.比照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7、某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进展如下探究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②比照,证明可燃物在有水的条件下不能燃烧B.②③比照,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更高C.缺少“水中红磷不燃烧”的比照试验D.试验过程中试管塞可能会被冲开8、如图1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俯视示意图。①处为煤炭,②③处为火柴头,其中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展加热〔如图2,夹持仪器略去〕,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比照②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到达着火点B.在④处加热表达了掌握变量思想C.比照①②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①处为煤炭不燃烧是由于煤炭不是可燃物9、如图进展试验,说法正确的选项是〔: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 〕A.白磷和红磷始终不燃烧B.加试管塞上橡皮塞的目的是隔绝空气C.甲乙比照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D.甲乙比照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到达着火点1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试验。〔固定装置已略去,试验前开关K、K
均处于关闭状态〕;Ⅰ.翻开K,通入N1 2
1 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Ⅱ.关闭K,翻开K,通入O,观看现象;1 2 2Ⅲ.………针对上述试验,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步骤Ⅱ中可观看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步骤Ⅲ,假设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D.本试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试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二、填空题: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是它们应当具备的根本科学素养。如图1所示的试验目的是 ;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削减生命财产损失。对以下大事实行的措施正确的选项是 〔填字母〕。A.燃气泄漏,马上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电线老化着火,可用水浇灭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D.房间着火,马上翻开全部门窗如图2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广口瓶里,马上盖上瓶塞,观看到的现象是 ,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3〕产生该现象的缘由可能是 。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放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试验探究】试验一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观看到 说明 。试验二,在铜片两端大小一样的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在铜片中间加热,观看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 。试验三,翻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现象是: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 〔填“先于”或“后于”〕b熄灭。产生现象②的缘由是 。cdCO蜡烛不完全燃烧:c先熄灭的缘由是 。
不支持燃烧,2【拓展】积存的面粉不简洁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假设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缘由分别是 。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争论燃烧时进展了如下探究。用如图装置进展试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到达着火点”的现象是 〔填序号〕。A.a处火柴头不燃烧,b处火柴头燃烧B.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C.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该小组同学觉察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光明的火焰。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的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如下图。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液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②查阅下表的资料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600铁153527501800钠97.888314004、元旦联欢会上,化学教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O〕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马上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深厚的2 2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提出猜测】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响时放出了热量。b.小刚又依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测进展了补充: 2的试验装置。翻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掌握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想小刚的猜测是否正确 。试验中还观看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完成了以上试验,教师介绍该反响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开放了进步的争论,连续探究反响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答复: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教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响,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响,也能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常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供给氧气【补充试验】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试验〔如图3〕。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答复:棉花 〔填“能”或“不能”〕燃烧。这主要是由于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响的物质 。同时反响放热。【试验结论】①CO2与Na2O2反响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 。②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2O2〕着火,不能用CO2熄灭。5、在野外生存训练中可通过如下图“钻木取火“的方法取得火种。同学们对用手快速转动取火棒就能使火引子产生火苗的现象提出质疑,并在试验室和教师一起开放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作出猜测】猜测一:燃烧需要可燃物猜测二:燃烧需要可燃物和氧气猜测三: 。【进展试验】试验步骤
实验试验现象结论步骤一: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同时加热片刻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步骤二:将乒乓球和滤纸片放在一块薄钢板的两侧,加热钢片中部,如下图:步骤三:在教师指导下,组装了以下装置。其操作方法是先关闭止水夹K,翻开止水夹K,1 2将乙装置注射器中盐酸推入锥形瓶,再向烧杯中倒入80℃的热水,进展第一次观看现象。然 猜测KK,将甲装置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锥形瓶,进展第能说三正2 1二次观看现象。 明可确象是【试验反思】步骤一中,假设加热时间足够长,观看到的现象是 。“钻木取火”时适合做“火引子”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 。野外用火完毕后,你认为应实行的灭火措施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C4、A5、C6、B7、D8、B9、D10、B二、填空题:11〕如图1故填:探究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2〕A.燃气泄漏,马上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该选项说法正确;B.电线老化着火,不行用水浇灭,是由于自然水中含有多种物质,能够导电,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该选项说法正确;D.房间着火,不能翻开全部门窗,是由于翻开时,空气进入,促进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填:AC。〔3〕如图2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广口瓶里,马上盖上瓶塞,观看到的现象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3〕产生该现象的缘由可能是虽然瓶内还存在肯定量氧气,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且渐渐增多,使氧气与蜡烛隔绝。故填: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虽然瓶内还存在肯定量氧气,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且渐渐增多,使氧气与蜡烛隔绝。2、解析:试验一,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观看到: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蒸馏水没有可燃性;故答案为: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酒精具有可燃性,蒸馏水没有可燃性;故答案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试验三,翻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现象是: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后于b熄灭。产生现象②的缘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答案为:后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试验四,c先熄灭的缘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在上方聚拢,因此c先熄灭;故答案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在上方聚拢,因此c先熄灭;【拓展】积存的面粉不简洁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假设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面积大;3、答案为1A〔2则它有火焰;4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O〕与水反响时放出了热量。2 2小刚又依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测进展了补充:反响生成了氧气。故填:反响生成了氧气。【试验与分析】看到木条复燃,说明反响生成了氧气,小刚的猜测正确。故填:正确。试验中还观看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响放热。故填: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Na、H。故填:Na、H。【补充试验】棉花能燃烧。这主要是由于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O〕反响的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反响放热。2 2故填:能;水和二氧化碳。【试验结论】①CO
NaO
反响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2CO=2NaCO+O。2 2 2
2 2
2 3 2故填:2NaO+2CO=2NaCO+O。2 2 2 2 3 25猜测一:燃烧需要可燃物猜测二:燃烧需要可燃物和氧气猜测三: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到达着火点。故填: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到达着火点。【进展试验】步骤一: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同时加热片刻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蘸有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有水的棉球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步骤二:将乒乓球和滤纸片放在一块薄钢板的两侧,加热钢片中部,乒乓球片比滤纸片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步骤三: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机械行业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报告
- 营销活动策划书制作工具节日营销策划版
- 2025年海洋工程行业深海资源开发与海底地质勘探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公司文件审批与执行标准模板
-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 公司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短视频行业短视频内容创作策略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方案工具集
- 行政审批流程规范化执行工具
- 数据管理安全使用承诺函(5篇)
- 项目成本估算与预算规划手册
- GB/T 10068-2020轴中心高为56 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
- GB 3511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 GB 17498.5-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5部分:曲柄踏板类训练器材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疼痛的评估方法课件
- 奉喜堂糖尿病管控模式方案课件
- 小学数学答题卡模板
-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 《管理学(第二版)》教材全套教学课件
- 来伊份品牌升级发布会方案
- 食材配送投标服务方案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完整版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