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税务会计课件_第1页
第五章-税务会计课件_第2页
第五章-税务会计课件_第3页
第五章-税务会计课件_第4页
第五章-税务会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1.了解所得税的含义、特点;2.掌握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各税制要素的规定;3.掌握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的一般方法;4.掌握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抵免;5.掌握所得税会计处理,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

1.企业所得税法概述2.应纳税额的计算3.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概述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以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为征税对象依法征收的一种税。现行企业所得税法是2007年全国人大代表大会通过颁发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企业所得税法》,以及2007年11月国务院颁发的企业所得税条例。

企业所得税的特征

1.对收益额征税,征税对象是净所得额2.征税要考虑纳税人的负担能力3.普遍实行比例税率4.实行按年计算,分期预缴征收办法

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公司或者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可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实施实质性管理和控制的机构或场所。

机构、场所,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括: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农场、工厂、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提供劳务的场所;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营业代理人;其他机构、场所。

1.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新税法,判定居民纳税人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注册登记地;一是实际管理机构。注册登记地是指企业或组织进行登记注册成立的地点,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好判断。而实际管理机构标准则不易判断,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判定依据是,企业或组织的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即为其实际管理机构。所谓的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大多是指企业或组织作出重大经营决策和决定的地点,具体是指企业或组织的董事会所在地或董事会有关经营决策会议的召开地点,它不同于企业或组织日常经营业务管理机构所在地。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实际管理机构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财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扣缴义务人二、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

是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

1.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企业从事物质生产、商品流通、交通运输、劳务服务以及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

2.其他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所得、租赁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固定资产盘盈等所得。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所有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缴税。

非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分为两种情形:

①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其境内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应税所得和发生在境外但与其设在中国境内的有关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②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征税对象为中国境内的所得。

3.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的划分⑴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的所得采用“常设机构”标准来判断营业所得来源地。常设机构是指在某一国境内进行经营活动的固定场所,主要包括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营业代理人、农场、工厂、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提供劳务的场所,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以及其他用于经营活动的载体或设施。新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以其销售或劳务的实际发生地来判定其所得来源地,也就是按经营活动发生地确定。

转让财产所得财产一般划分为动产和不动产两类,不动产是指土地、房屋及附着于其上不可分割的部分。动产包括转播飞机及其相关动产、营业场所、股票(股权)、其他财产。①根据新税法及实施条例,按不动产所在地确定境内或境外所得。②根据新税法及实施条例,动产按转让动产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⑶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根据新税法及实施条例,股息红利来源地按分配股息、红利的企业所在地确定;利息按实际负担或支付利息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特许权使用费按实际负担或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⑷租金所得

新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租金所得按实际支付或负担租金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新税法实施条例对上述所说的实际联系进一步细化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拥有据以取得所得的股权、债权,以及拥有、管理、控制据以取得所得的财产等。

三、

税率

1.25%

适用情况:①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②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就其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

2.20%适用情况:①对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来自于中国境内的所得。②在中国境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四、税收优惠1.采取的主要优惠方式

⑴免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等。⑵定期减免税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从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技术转让所得和征收预提所得税的所得。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

⑶降低税率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来自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或在中国境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⑷加计扣除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及其他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实行加计扣除。⑸加速折旧固定资产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

⑹减计收入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取得的收入,由现行直接减免税,调整为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入应税收入的方式。⑺税额抵免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创业投资,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此外还包括延期纳税、准备金制度、优惠退税、盈亏互抵等方式。

2.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内容

⑴国债利息收入、权益性投资和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的优惠为免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不包括企业取得其他部门发行的专项债券的利息收入;国债持有者在二级市场转让国债获得的收入,还是应当作为转让财产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为免税收入,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的非营利组织,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依法履行非营利组织登记手续;②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③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④财产及其利息不用于分配;⑤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⑥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⑦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

⑵农业项目优惠①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蔬菜、谷物、薯类、豆类、水果、坚果等;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远洋捕捞等②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等

⑶基础产业优惠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从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主要为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能源、交通项目。

⑷技术转让所得优惠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具体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转让技术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⑸非居民企业(未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或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所设机构场所无实际联系的)所取得企业所得税法所规定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⑹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符合条件小型微利企业的实行照顾性税率20%,新税法实施条例将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界定为:①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②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①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②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不低于规定比例;

③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不低于规定比例;④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不低于规定比例;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具体内容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种予以规定。

⑻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地方所得税的减免,确定权在省级政府。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⑼安置特殊人员就业优惠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实行加计扣除,新税法实施条例中具体明确为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上述人员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企业安置其他就业人员工资加计扣除比例暂未作具体明确。

⑽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的优惠①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资源的减免税企业从事规定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从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具体条件和范围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②综合利用资源的减记收入根据新税法实施条例,综合利用资源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综合利用资源具体优惠情况参照《综合利用资源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综合利用资源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将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后,报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企业利用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以及生产产品等相关标准,将在该目录中进一步明确。

③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投资抵免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其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内结转抵免。企业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目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后,报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

⑾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优惠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具体规定是: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创业投资优惠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两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年度结转抵扣。

⒀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可以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或者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包括:①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②长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⒁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专项优惠五、纳税期限与地点

1.纳税地点⑴居民企业的纳税地点:注册地,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

⑵非居民纳税地点:机构、场所所在地,扣缴义务人所在地。

2.纳税期限

⑴按年计算企业所得税按纳税年度计算,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⑵分月或分季预缴。

⑶年终汇算清缴。第二节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可用如下公式计算收入总额×××

减: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

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减免和允许抵免的税额

一、收入总额—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1.销售货物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3.转让财产收入;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8.接受捐赠收入;9.其他收入

以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以及债务的豁免等。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劳务、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以及其他权益等。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当按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

1.销售货物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和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3.转让财产收入:是指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所取得的收入。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分配取得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以被投资企业作出利润分配决策的时间确认收入的实现。

5.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企业持有到期的长期债券或发放长期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收入的实现。

6.租金收入:包括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和其他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租金收入,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包括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8.接受捐赠收入:是指企业无偿从其他企业和个人取得的收入。接受捐赠取得的非货币资产,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捐赠收入,应当在实际收到捐赠资产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9.其他收入:是指除上述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企业资产盘盈或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企业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账款、债务重组收入、税收返还款、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提请注意:企业下列经营业务可以分期确认收入的实现:(1)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2)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应当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

(3)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以企业分得产品的时间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额按照销售给第三方的销售价格或者参照当时的市场价格确定。(4)除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自产的货物、劳务用于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以及利润分配,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二、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是指各级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政府性基金,是指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发展,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三、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四、扣除项目

1.准予扣除项目的基本范围准予扣除项目是企业实际发生的、从性质和根源上与取得应税收入相关的、合理的、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支出,包括为产生、收取收入,或为管理、保护和维修用于产生收入的财产而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经营活动常规应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的必要与正常的支出。(1)成本:是指企业在纳税年度内为了获取生产、经营收入而耗费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各项支出。成本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包括在生产产品及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按照合理的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其中,直接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职工薪酬;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包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2)费用: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

销售费用是应由企业负担的为销售商品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展览费、保险费销售佣金(能直接认定的进口佣金调整商品进价成本)、代销手续费、以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入销售场所的租赁费及销售部门发生的差旅费、工资、福利费等费用。

财务费用是企业筹集经营性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其他未予资本化计入资产成本的利息支出。

管理费用是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包括由企业统一负担的总部(公司)经费、未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研究开发费(技术开发费)、社会保障性缴款、劳动保护费、业务招待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费、开办费摊销、管理用无形资产摊销(含土地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消防费、排污费、绿化费、外事费和法律、财务、资料处理及会计事务方面的成本(咨询费、诉讼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商标注册费等),以及向总机构(指同一法人的总公司性质的总机构)支付的与本身营利活动有关的合理的管理费等,已计入税金的印花税等税金除外。除经国家税务总局或其授权的税务机关批准外,企业不得列支向其关联企业支付的管理费。(3)税金:是指企业实际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关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以及发生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4)损失: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固定资产、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净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等人类无法抗拒因素造成的非常损失及其他损失。(5)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外,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有关的、合理的支出,以及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支出。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的不征税收入有关的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除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2.扣除项目的具体标准

(1)借款费用借款费用是指企业为借入资金而需要承当的利息性质的费用。包括:短期借款利息;债券的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安排接洽借款时发生的辅助费用;欲借入资金有关,作为利息费用调整额的外币借款产生汇率差。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利息支出的扣除:

新税法实施条例对利息支出扣除作了具体明确,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⑴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⑵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以外单位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企业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而发生的借款,在有关资产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有关资产竣工结算并交付使用后或达到预订可销售状态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可在发生当期扣除。

(2)工资、薪金支出①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准予扣除。职工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职工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雇用有关的其他支出。②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③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3)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在职工工资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4)业务招待费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广告费支出应与赞助支出严格划分,对于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6)环境保护、生态恢复资金

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⑺准备金新税法规定,坏账准备金、商品削价准备金、金融企业的呆账准备金按照税法规定的比例允许在税前扣除,未经核定的准备金不得扣除。(8)公益、救济性捐赠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公益性社会团体用于下列公益事业的捐赠:①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②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职业体育除外)事业;③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④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9)资产损失、转让资产费用、保险费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经有权税务机关核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发生的资产盘亏、报废净损失,检出责任任何保险赔款后的余额,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转让财产发生的费用等支出,准予扣除。

企业参加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用,准予扣除。企业按国家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费,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

(10)租赁费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租赁费的扣除,按下列办法扣除:(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2)融资租赁发生的租赁费,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11)劳保费用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可以扣除。劳动保护支出是指确因工作需要为雇员配备或提供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等所发生的支出。

(12)营业机构内部往来的处理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五、不得扣除的项目

(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是指企业向股权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5)企业所得法第九条规定公益性捐赠12%以外的捐赠和其他捐赠支出。(6)赞助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未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企业提取的各项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等准备金。(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是指除企业所得税法及条例规定的上述支出之外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与企业取得收入无关的各项支出。

六、亏损的弥补

1.弥补亏损的一般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在5年弥补亏损期内不论是盈利或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期限计算。这里所说的亏损,不是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亏损额,而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亏损额经主管税务机关按税法规定核实调整后的金额。企业连续发生亏损,必须从第一个亏损年度算起,先亏先补,按顺序连续计算弥补期不得将每个亏损年度的连续弥补期相加,更不的断开计算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必须在年度终了后45日内,将本年度纳税申报表和财务决算报表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亏损弥补期内,以年度实现的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年度终了后45日内,报送纳税申报表时必须附送《企业税前弥补亏损申报表》,审核无误后,方可弥补。

2.免税所得的亏损弥补如果一个企业既有应税项目,又有免税项目,其应税项目发生亏损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弥补亏损,应该是冲抵免税项目后的余额。此外,虽然应税项目有所得,但不足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免税项目也应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七)关联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以及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专门规定:纳税人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以下顺序和确定的方法进行合理调整:(1)按照独立企业之间进行相同或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2)按照再销售给无关联关系的第三者的价格所应取得的收入和利润水平。(3)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4)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例题】某公司2008年度实现会计利润总额25.36万元。经某注册税务师审核,“财务费用”账户中列支有两笔利息费用:向银行借入生产用资金200万元,借用期限6个月,支付借款利息5万元;经过批准向本企业职工借入生产用资金60万元,借用期限10个月,支付借款利息3.5万元。该公司2008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万元。A.21.86

B.26.36C.30.36

D.33.36

【答案】B

银行的利率=(5×2)/200=5%

可以税前扣除的职工借款利息=60×5%÷12×10=2.5(万元)

超标准=3.5-2.5=1(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25.36+1=26.36(万元)【例题】某贸易公司2008年3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使用,租期1年,按独立纳税人交易原则支付租金1.2万元;6月1日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机器设备一台,租期2年,当年支付租金1.5万元。公司计算当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扣除的租赁费用为()。

A.1.0万元B.1.2万元

C.1.5万元D.2.7万元

【答案】A

【例题】某内资企业2000年开始投入生产经营,各年获利情况如下:年度020304

05

06

07

08

获利-50

-10

5

15

20

-5

25

该企业2008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为:(25-10-5)×25%=2.5(万元)

八、资产的税务处理

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所谓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各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产生资产增值或损失,除已按税法规定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有关资产的计税基础(一)固定资产的计价与折旧

税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个纳税年度(不含1年)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1.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固定资产,按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各项实际支出(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1)外购的固定资产,按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等作为计税基础。(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实际支出作为计税基础。(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孰低者以及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之和,作为计税基础。(4)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作为计税基础。(5)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按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计税基础。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范围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计算,但因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或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确需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除外。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使用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应当从停止使用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总额。应提的折旧总额为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残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3)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4)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5)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6)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7)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3.税法对固定资产净残值、最低折旧年限的规定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1.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1)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外购的无形资产,按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作为计税基础。

2.无形资产的摊销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少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在有关法律或协议、合同中规定使用年限的,可以其规定使用年限分期计算摊销。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清算时准予扣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1)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2)自创商誉;(3)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4)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三)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直线法在不少于5年期限内分期平均扣除,准予扣除:(1)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2)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按租赁合同规定由承租方负担的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的改扩建支出。(3)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4)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包括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

筹建期,是指从企业被批准设立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止的期间。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等费用。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当月起,分期摊销;摊销期限不得少于5年。(四)投资资产

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1.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

2.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对外投资在转让、处置时,投资的成本可从转让资产的转让收入中扣除,据以计算财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五)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1)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存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2)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存货,以该存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3)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以产出或者采收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为成本。外购存货,按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等作为计税基础。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的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改变。(六)生产性生物资产1.生物资产的计税基础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型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生物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1)外购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购买价款和和支付相关税费等为计税基础。(2)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按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2.生物资产折旧方法、依据与折旧年限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1)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2)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七)企业转让资产企业转让资产,该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所谓净值,是指企业按上述规定确定的资产的计税基础扣除按税法规定计提的资产的折旧、摊销、折耗、呆账准备后的余额。九、已纳税款的扣除

境外投资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境外所得税款的扣除,是指国家对纳税人来自中国境外的所得依法征收所得税时,允许纳税人将其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从其应向本国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扣除。所谓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是指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不包括减免税或纳税后又得到补偿,以及由他人代为承担的税款。境外所得依本条例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的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扣除为取得该项所得摊计的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得出应纳税所得额据以计算的应纳税额。该应纳税额即为扣除限额,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境外所得总额纳税人来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款,低于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扣除限额的,可以从应纳税额中按实扣除;超过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本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扣除,也不得列为费用支出,但可用以后年度税额扣除的余额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例】

鸿福达公司20×8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分别在A、B两国设有分支机构(我国与A、B两国已经缔结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A国分支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万元,A国税率为30%;在B国的分支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B国税率为20%。假设该企业在A、B两国所得按我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和按A、B两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一致的,两个分支机构在A,B两国分别缴纳15万元和6万元的所得税。计算该企业汇总在我国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该公司按我国税法计算的境内、境外所得的应纳税额=(100十50+30)×25%=45(万元)A国扣除限额=45×[50÷(100+50+30)]=12.5(万元)B国扣除限额=45×[30÷(100+50+30)]=7.5(万元)在A国缴纳的所得税为15万元,高于扣除限额12.5万元其超过扣除限额的部2.5万元当年不能扣除。也不得列为费用支出,但可用以后年度税额扣除的余额补扣,在B国缴纳的所得税为6万元,低于扣除限额7.5万元,可全额扣除。在我国应缴纳的所得税=45-12.5-6=26.5万元)十、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十一、纳税方法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和优惠税率都是以年应纳税所得额设计的。纳税人一般采用按季预缴所得税时,税额较大的,经省级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实行按月预缴。企业分月或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应该按照月份或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交。按月份或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交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或者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按月份或季度预交所得税。预缴方法一经确定,当年度不得变更。例1:一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实现税前收入总额2000万元(包括产品销售收入1800万元,国库券利息收入100万元,其他收入100万元),发生各项成本费用共计1000万元,其中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200万元,业务招待费100万元,职工福利费5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0万元,工会经费10万元,税收滞纳金10万元,提取的各项准备金支出100万元。另外,企业当年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500万元,购置完毕即投入使用。问:这家企业当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额是多少?(假定企业以前年度无未弥补亏损)会计利润=2000-1000=1000(万元)纳税调整=(100-1800×5%0)+(50-200×14%)+(20-200×2.5%)+(10-200×2%)+10+100=91+22+15+6+110=244应纳税所得额=1000+244-100=1144应纳所得税额=1144×15%-500×10%=121.60(万元)例2:某企业2008年全年取得经营收入总额为3000万元,取得租金收入50万元;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共计2800万元;“营业外支出”中列支35万元,其中,通过希望工程基金委员会向某灾区捐款10万元,直接向某困难地区捐赠5万元,非广告性赞助20万元。计算:该企业全年应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答:(1)会计利润=3000+50-2800-35=215(万元)(2)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215×12%=25.8(万元)大于10万元,公益性捐赠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3)直接捐赠不得扣除,纳税调增5万元;(4)非广告性赞助支出20万元需要做纳税调增。(5)应纳税所得额=215+5+20=240(万元)(6)应纳所得税额=240×25%=60(万元)

例3:长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册资本2500万元,2008年全年职工平均人数90人,2007年税务机关审核的亏损110万元。2008年12月31日公司总账及明细账资料如下:2008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00万元,出租固定资产收入200万;产品销售成本1900万元;管理费用300万(其中列支业务招待费50万,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100万元);财务费用200万元(其中向其它企业借款500万元,支付利息40万元,同期银行的贷款利率为5%);销售费用500万元(其中列支广告费480万),试计算2008年长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应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

会计利润=2800+200-1900-300-200-500=100万元。1、业务招待费超支=50-(2800+200)×5%0=35万元,应调增所得额35万元。2、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100万元,应加计扣除=100×50%=50万元,应调减所得额50万元。3、财务费用中利息超支=40万元-500×5%=15万元,应调增所得额15万元。4、销售费用超支广告费=480-(2800+200)×15%=30万元,应调增所得额30万元。5、应纳税所得额=100+35-50+15+30-110=20万元6、应纳所得税额=20×20%=4万元。(注意本题目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例4:某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软件开发(符合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2008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会计报表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00万元,出租固定资产收入200万元;从事技术转让所得800万(假定应列为营业外收入);产品销售成本1500万元;管理费用600万(其中列支业务招待费55万,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200万元);财务费用200万元(其中列支在建工程利息50万元);销售费用800万元(其中列支广告费500万),试计算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应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会计利润=2800+200+800-1500-600-200-800=700万元。1、业务招待费超支=55-(2800+200)×5%0=40万元,应调增所得额40万元。2、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200万元,应加计扣除=200×50%=100万元,应调减所得额100万元。3、财务费用中列支在建建工程利息50万元,此利息属资本化支出,应调增所得额50万元。4、销售费用超支广告费=500-(2800+200)×15%=50万元,应调增所得额50万元。5、技术转让收入800万元,按新企业所得税法500万元以下的免征,500万元以上部分的减半征收。6、应纳税所得额=2800+200+(800-500)×50%-1500-600+40-100-200+50-800+50=90万元7、应纳所得税额=90×15%=13.5万元。(注意本题新技术企业税率为了15%)例5:某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一个分司,该分公司在中国境内独立开展经营活动,2008年该分公司在中国境内取得营业收入200万元,发生成本费用150万元(其中有20万元不得税前扣除),假设该分公司不享受税收优惠,则该分公司2008年应在中国缴多少企业所得税?

计算过程如下:该分公司应纳税所得额=200-(150-20)=70(万元)应纳税额=70×25%=17.5(万元)例6:某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有常驻代表机构,2008年该外国公司与中国一家企业签订一项技术转让协议,合同约定技术转让费100万元,技术转让费所使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则该外国公司应为该笔技术转让费在中国缴纳多少所得税?应纳所得税额=100×10%=10(万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例7:某外国公司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也未在中国设立机构场所,2008年从中国境内某企业获得专有技术使用权转让收入200万元,该技术的成本80万元,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税后利润300万元,适用税率10%,此外转让其在中国境内的房屋一栋,转让收入3000万元,原值1000万元,已提折旧600万元。计算该外国公司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答:自2008年起,外国企业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税后利润不再免征所得税,应当缴纳10%的预提所得税,取得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预提所得税=[200+300+(3000-400)]×10%=310万元【例题8】

某市一家居民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销售彩色电视机,假定2008年度有关经营业务如下:(1)销售采取得不含税收入8600万元,与彩电配比的销售成本5660万元;(2)转让技术所有权取得收入700万元,直接与技术所有权转让有关的成本和费用100万元;(3)出租设备取得租金收入200万元,接受原材料捐赠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材料金额5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金8.5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30万元;(4)购进原材料共计300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进项税税额510万元;支付购料运输费用共计230万元,取得运输发票;(5)销售费用1650万元,其中广告费1400万元;(6)管理费用85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90万元;(7)财务费用80万元,其中含向非金融企业借款500万元所支付的年利息40万元(当年金融企业贷款的年利率为5.8%);(8)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540万元;发生的工会经费15万元、职工福利费8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8万元;(9)营业外支出300万元,其中包括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的捐款150万元。(其他相关资料:①上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不涉及转让费用;②取得的相关票据均通过主管税务机关认证。)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下列计算回答总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1)企业2008年应缴纳的增值税;(2)企业2008年应缴纳的营业税;(3)企业2008年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4)企业2008年实现的会计利润;(5)广告费用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6)业务招待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7)财务费用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8)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9)公益性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10)企业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11)企业2008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参考答案:(1)应缴纳的增值税=8600×17%-8.5-510-230×7%=927.4(万元)(2)应缴纳的营业税=200×5%=10(万元)(3)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927.4+10)×(7%+3%)=93.74(万元)(4)会计利润=8600-5660+700-100+200+50+8.5+30-1650-850-80-300-10-93.74=844.76(万元)(5)销售(营业)收入=8600+200=8800(万元)广告费用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1400-8800×15%=80(万元)(6)业务招待费×60%=90×60%=54(万元),销售(营业)收入×0.5%=8800×0.5%=44(万元)业务招待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90-44=46(万元)(7)财务费用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40-500×5.8%=11(万元)(8)工会经费扣除限额=540×2%=10.8(万元),调增15-10.8=4.2(万元)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540×14%=75.6(万元),调增82-75.6=6.4(万元)职工教育经费=540×2.5%=13.5(万元),调增18-13.5=4.5(万元)(9)公益性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150-844.76×12%=48.63(万元)(10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844.76+80+46+11+15.1+48.63-30=1015.49(万元)(11)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1015.49-600)×25%+100×25%×50%=116.37(万元)第三节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一、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1.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纳税影响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处理永久性差异,优点是会计处理简单,易操作,缺点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应付税款法要求所得税费用按税法计算,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税款。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债务法后来逐渐取代了递延法。债务法有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两种。递延法和债务法,都主张在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形成的期间确认其纳税影响额,当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转回时,转销相应的纳税影响额。其主要区别在于对税率变动的反应不同。

⑴递延法对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额的确认,按照当期税率计算,在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转回时,仍按原来发生时的税率循序转销纳税影响额。递延法强调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重视本期损益计量的客观性。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在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转回且税率发生变动之后的各期,损益表中计算所得税的实际税率,既不同于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形成期间的历史税率,也不同于当期的法定税率。⑵债务法对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额的确认,按照其转回时的税率计算,则可以克服递延法的缺点。债务法要求在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发生期间确认纳税影响额时,如果明确地知晓当期或以后期间的新税率,应按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乘新税率计算纳税影响额。如果不知道新税率,则按当期法定税率计算纳税影响额,在以后税率变动时,既要按新税率计算当期纳税影响额,还要按新税率调整原来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额。在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转回时,按当期法定税率计算纳税影响额的转销额。⑶在债务法下,只有在官方公布的税率将在下一期间生效或税率变动且须对以前确认的递延税款进行调整时,损益表中的实际税率与当期法定税率才不一致。这种处理方法赋予“递延税款”账户余额以资产或负债的意义,使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更具有相关性。虽然损益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有失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但债务法毕竟比递延法有所改进。二、所得税会计的相关概念

1.会计利润—是指某一会计期间按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方法确认计算的总收益或总亏损,一般指损益表中的税前利润总额,也称会计收益。2.应税利润—是指某一会计期间内根据税法确定的,据以交付所得税的利润,也称应税所得、应税收益、纳税所得,是确定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本依据。3.所得税费用(所得税收益)—是指包括在本期损益确定中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的总金额。4.计税基础—按税法规定计算的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①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将来收回资产时可以抵税的金额。②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即将来支付时不能抵税的金额。5.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该差额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消除。该项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金额。按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6.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期间发生的不能在以后期间转回的应税利润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它是由于会计和税法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口径不同而导致的。7.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的所得税金额。8.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未来期间可收回的所得税金额。9.应纳税额—是指在某一纳税年度按税法所确认的当期应交纳的税款。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及其核算程序(一)概念

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就核算方法而言,新准则要求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存在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将所存在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核算程序(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2)按照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应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为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4)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干确认的所得税费用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当期所得税。(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本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本期应交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