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宝钗课件_第1页
林黛玉和薛宝钗课件_第2页
林黛玉和薛宝钗课件_第3页
林黛玉和薛宝钗课件_第4页
林黛玉和薛宝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薛宝钗人物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品,莫过于《红楼梦》;而《红楼梦》中最具争议的,又莫过于钗黛问题。清代《红楼梦》诞生后,就生成了尊林派与尊薛派的争执。在清人邹弢的《三借庐笔谈》中就曾有记载。代表性观点钗黛“是两种不可调和的美”(蒋和森《林黛玉论》)“注重现实生活的人们,你们去喜欢薛宝钗吧!倾向性灵生活的人们,你们去爱慕林黛玉吧!”(王昆仑《红楼梦》)王蒙:“是社会的人,就会有薛宝钗精神;是人特别是女人,就会有林黛玉气质。”“钗黛合起来看,代表了人性最基本的‘吊诡’(悖论)”《红楼梦》人物判词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结论1: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宝钗与黛玉放在一起,位居正册之首。警幻仙子让宝玉听的《红楼梦曲》的《引子》中,最后一句是:“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种对举,具有并列作用。曹雪芹对林、薛宝钗的基本态度是我们解读这个艺术形象的总钥匙,进行人物道德评价的基准。“宝钗扑蝶”

那宝钗一路逶迤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猜疑”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宝钗在滴翠亭无意中听到了小红与坠儿的隐事。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结论2:林、薛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形象。她们的对立和统一,构成了作者心中的“理想化\兼美\形象”。林黛玉原型他(赤霞宫神瑛侍者)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颗“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仙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就“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1.绛珠仙草之幻化成人神话——追求不朽:死亡与新生

在仙草幻化的故事里,人与自然处在一种神秘的循环转化之中,这就揭示了“无穷尽的死亡与新生”的主题,其实质则是对生命不朽的追求。这正是黛玉原型之一意蕴。由于疾病、弱质以及多愁善感的个性气质,黛玉对个体生命的有限性的感受要比别人强烈而深刻得多。她的悲凉、感伤、早夭从反面体现了黛玉原型中对不朽的追求这一重要意蕴。2.绛珠仙草之幻化成人后个体行为分析绛珠仙草是完全被动地靠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才得以“久延岁月”,但是修成女体之后,就“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后来追随神瑛侍者下凡,这些都是绛珠仙子的主动行为。这是林黛玉性格中主动性的文化基因。黛玉的主动性反映在性格上,就表现为她在大观园的女孩子中最有追求。这是黛玉最可宝贵的品格

当时宝玉在“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细细展读,黛玉问他“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于是宝玉只好拿了出来,两人共读,成为《红楼梦》的一段佳话。黛玉的这种主动性和宝钗的被动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生命意识到性格习惯,都显示出这一重要区别。林黛玉性格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林黛玉以她清灵卓异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特质,在精神生活领域被人倍加赞叹、敬仰,在世俗生活领域又使人唯恐避之而不及。林黛玉是红楼儿女中:

1.具有极其宝贵的、极其罕有的天性。

2.林黛玉性格主动性,是最可宝贵的品格。在还泪神话中,绛珠小草的成人过程是两个因素促成的。首先是神瑛侍者的作用,使小草得以“久延岁月”;另外一个原因是绛珠小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

四十九回宝琴、李纹、李绮、邢岫烟等来到大观园,宝玉曾有一大段感慨,其中有这样几句:“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在大观园原住民和外来人口中,所有这些女孩子,曹雪芹借用薛宝琴的眼光写出,“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因此林黛玉最得天地之钟灵毓秀,她身上的某种带有空灵意味的气质,是其他少女、少妇很少甚至已经消失了的,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天性。

林黛玉任性

林黛玉的任性并不全是缺点,有时恰恰是她坚守自己的天性,不苟同流俗的表现。周瑞家送宫花周瑞家的进来笑到:“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也不言语。周瑞家“心情乖滑,专惯各处献勤讨好。所以各房主子都喜欢他。”

在第二十二回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小旦的与一个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了一回。贾母命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只有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宝玉问她:“凡事都有个缘故,说出来,人也不委屈。好好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林黛玉冷笑道:“问得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该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答道:“你还要比,你还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厉害呢!”林黛玉不仅对众人把自己比做戏子怒形于色,尤其对贾宝玉为阻止史湘云开玩笑而使眼色的动作耿耿于怀。“你为什么又和史湘云使眼色?这安的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她和我玩,设若我回了口,岂不自惹人轻贱呢。”

鹡鸰香念珠北静王赠珠:(第14回)水溶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是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转赠: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点评:这两个男子对香念珠的态度都极恭谨看重。水溶出身皇亲,御赐之物关系前程。宝玉的“珍重”,原因就复杂一点了,他与水溶的确投缘,甚至可说是知音了。古时以鹡鸰鸟喻兄弟,亦作“脊令”。宝玉对兄弟般的好友的赠送自然要极为看重。黛玉摔珠: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点评:黛玉天性中有一种对于“洁”的执着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对于任何在她看来不“洁”的东西,不论它在别人眼里多么珍贵,或者那个东西确实是宝贝,她也毫不在乎,弃若敝屣。

黛玉怒而掷其他“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其实是在向宝玉表明:“我的心中只有你。”

林黛玉率真黛玉的天性保持得好,一个重要方面是她的格外真率,有时候乍一看似乎显得有点缺少涵养,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其实不是,而是黛玉特别敏感,最无顾忌,总是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毫无顾忌地展示出来。

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像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给惜春的画预先拟好了《携蝗大嚼图》题目。刘姥姥听了戏班子演奏的音乐后,又有酒助兴,“越发喜得手舞足蹈起来。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众姐妹都笑了。”宝钗:“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点评:足见,“母蝗虫”三字,刻薄则有几分刻薄,真实却也十二分的真实。

刁钻若此,至颦卿成绝;聪明若此,至颦卿成绝;于是,犀利若此,至颦卿成绝也。林黛玉揶揄作为清客的刘姥姥:不是人穷,而是志短。

取笑史湘云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林黛玉主动性还表现在她有追求,善于展示.

在人多的场合,只要是有黛玉在,她总要或者说总会有意无意地成为这个场合的中心,这和她天性中有追求要展示的文化基因有关。

省亲作诗第一首诗乃是在《大观园》建成,元春省亲之时的命题之作。“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律应景罢了。”《世外仙源》是黛玉的分内之作,而《杏帘在望》则是替宝玉所作。

世外仙源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教香菱作诗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林黛玉性格形成

从作者描绘的黛玉的成长环境中,读者可以看到,成就黛玉这种“理想人格”的,是她的生存环境:孤独无依。作者为世外仙姝的存在安排了一个残酷的理想环境:丧失所有直系亲属,寄人篱下,孤独多病。林黛玉接受的教育1.从接受当时的世俗教育的角度来说,在黛玉的身边,形成了一个教育的真空。正是这个教育的真空,成就和保持了黛玉的自然人格。也正是这个教育的真空,形成和加固了黛玉的悲剧性格,使她终生都被摒弃在世俗的幸福之外。林黛玉家世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林黛玉:末世书香钟鼎之家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

(林黛玉一方面浸染了中国文人精神品格;另一方面必然面临“世俗教育的真空”带来的危机。)2.从成就爱情的方面来说,孤独无依的生存状态,为黛玉的爱情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心境。

因为没有直系亲属的指教与监护,黛玉才得以与宝玉忘形地亲昵,相对自由地发展他们之间的爱情。

黛玉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道:“我也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黛玉道:“放屁!外头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宝玉出至外间,看了一看,回来笑道:“那个我不要,也不知是那个脏婆子的。”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请枕这一个。”说着,将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了一个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倒下。

黛玉因看见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渍,便欠身凑近前来,以手抚之细看,又道:“这又是谁的指甲刮破了?”宝玉侧身,一面躲,一面笑道:“不是刮的,只怕是才刚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蹭上了一点儿。”说着,便找手帕子要揩拭。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内说道:“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干净惹气。”

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宝玉笑道:“凡我说一句,你就拉上这么些,不给你个利害,也不知道,从今儿可不饶你了。”说着翻身起来,将两只手呵了两口,便伸手向黛玉膈肢窝内两肋下乱挠。黛玉素性触痒不禁,宝玉两手伸来乱挠,便笑的喘不过气来,口里说:“宝玉,你再闹,我就恼了。”宝玉方住了手,笑问道:“你还说这些不说了?”黛玉笑道:“再不敢了。”一面理鬓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

共读《西厢》二十三回宝玉与她共读《西厢》,本来是一件彼此都很快乐的事情。但是后来宝玉用了两句里面的话与她开玩笑,“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个倾国倾城貌”,将两人比作张生与崔莺莺,黛玉当时就急得竖眉瞪眼,面含怒容,“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赶紧赔不是,又赌咒发誓表决心。说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引用了《西厢》里的“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来回敬他。

3.从丧失婚姻的角度来说,正是孤独无依的生存状态、世俗教育的缺失,使成长到青年初期的黛玉一步步失欢于家长,在这些能够左右宝玉婚姻的人面前丧失入选的资格。

第54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贾母:“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可以说是针对黛玉在第40回中的失言而发出的严厉的指责。

总结在孤独环境中成长,又匆匆在孤独环境中凋谢,是世外仙姝的唯一来路和去路。大观园中的世外仙姝的动人形象,只能产生于孤独无依、寄人篱下、体弱多病的生存状况,只能维持在青年初期、嫁人之前,这是生活于那个时代中的作者的最清醒的认识和最彻底的无奈。

薛宝钗人物论薛宝钗人物形象研究历史状况:

1.《红楼梦》出现——20世纪前半期有褒有贬贬抑有度

2.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红学研究泛政治化薛宝钗人物意识形态化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薛宝钗人物研究向理性回归,但意识形态化流毒很深。评判薛宝钗形象基本标准作者态度:在对薛宝钗的评价中,人们有时忽略了她在金陵十二钗中的地位,她是曹雪芹充满爱心和悲悼之情的一个少女。文本:对艺术形象的分析必须遵循文本至上原则,即一切从文本提供的全部信息出发,将文本作为判别的最重要的依据。

不能从意识形态、政治需要出发,不能存先入之见,不能对钗、黛采用双重标准。

钗黛比较论相貌:黛玉、宝钗无疑是美中魁首。论才情:黛玉是灵气充溢的“仙才”,而宝钗则是“全才”。论人情练达:黛玉是难以望其项背的。才、貌并不是宝钗的最动人之出,曹雪芹要表现的,是这位“品格端方”女子的“人情练达”之动人。第五回说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点评:从整个思想境界来看,黛玉要高于宝钗;

但在人情练达方面黛玉确实不如宝钗。第八回说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点评:把她看得过于成熟化,是我们在解读薛宝钗艺术形象时走入误区的一大原因。这种“罕言寡语”、“藏愚守拙”的情况在以后情节中(宝钗成长)有所改变。

第二十二回由于这天是宝钗十五岁(及笄)生日,意味着女孩子成年,所以贾母出资二十两为她做生日。贾母问她“爱吃何物,爱听何戏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点评:

这个细节历来都是宝钗最受非议的事情之一。我们不要把她看得太老练,她没有那么多阴谋,她全都是阳谋。

善于关心人是宝钗的一个突出优点

第三十六回写到湘云由于婶娘家派人来接她回去,她舍不得离开荣国府,尤其是大观园,“眼泪汪汪的,见有他家人在眼前,又不敢十分委曲”。宝钗很细心,考虑得很周到,她“心内明白,他(湘云)家人若回去告诉了他婶娘,待他家去又恐受气,因此倒催他走了”。

第四十八回:宝钗道:“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我们园里又空,夜长了,我每夜作活,越多一个人岂不越好。”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没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以趁着机会,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宝钗性格形成过程中两次改造第一次改造在解读宝钗艺术形象塑造中,四十二回是最重要至少是最关键的一个回次。它通过宝钗的夫子自道形式,将宝钗天性的被改造,以及她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封建道德规范的要求来改造别人的过程,生动地展现了出来。第40回在贾府家宴上行酒令的时候,林黛玉当着贾母、王夫人等人的面,脱口说出两句《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对于当时的贵族少女来说,这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失态。

第42回宝钗就此郑重向黛玉提出警告。“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兄弟都在一起,都懒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识字的倒好……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庚辰本二十二回脂批说,宝钗“天性从礼合节”。说她“从礼合节”十分准确,只不过“天性”是不可能“从礼合节”的,这是后天家庭教育与社会影响所致。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