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工程管理和监理专业使用_第1页
《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工程管理和监理专业使用_第2页
《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工程管理和监理专业使用_第3页
《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工程管理和监理专业使用_第4页
《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工程管理和监理专业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9页,共19页《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Economics)(供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工程管理和监理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属于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主要传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经济学素养,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科学分析的能力。教学对象是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工程与管理、信息工程监理等本科专业的学生。目的:《宏微观经济学》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在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为经济学讨论的是关于个人、厂商和政府等经济主体的选择问题,也因为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条理清晰地看待世界的角度,为推动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提供了非常实际的准则。但是像对待其他伟大的理论工具一样,我们应该小心认真地对待经济学。即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经济模型,理解它们的假设,既要明了它们的局限性也要知道它们可发挥的积极作用。因为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用一个经济模型可以解释世界的一切”的环境中。为了达到通过运用和学习经济学可以更好理解世界的目的,学生必须学会正确评价像“权衡得失”和模棱两可这类经济学家们和政策制定者在把他们的模型运用于现实世界问题时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希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参与我们公共经济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时,变得更有洞察力也更有战斗力。也为继续学习经济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宏微观经济学》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因此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统计学原理》等,所有经济模型都以数学理论为基础,而经济指标和数据的得到又要以统计理论为前提。后续课程是《会计学原理》、《金融概论》、《企业融资》、《市场营销》、《医药国际贸易概论》,经济学理论是所有经济类课程的理论基础。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84学时,习题及讨论6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课程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理论实践教学习题及讨论小计实验实训见习其他引论22供求理论1010效用论617生产论55成本论44市场理论10111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理论55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415国民收入核算3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17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7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011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617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33总计84690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五版。2.主要参考书(1)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21世纪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21世纪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上、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上、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梁小民著.《高级宏观经济教程》(上、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6)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7)侯荣华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8)萨缪尔森、诺得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9)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10)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11)西蒙.库兹涅茨著.《现代经济增长》.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四、课程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为主。平时考核占30%,考核的方式主要有作业、提问、讨论以及考勤等形式。期末考核占70%,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引论【目的要求】在导论中主要介绍宏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由来和发展、主要理论框架及其分析方法和学习目的。掌握宏微观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以及分析方法。熟悉宏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框架;基本假设前提。了解宏微观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与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宏微观经济学的的概念及内容一、经济学的概念(一)、概念(稀缺性、选择与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二)、研究对象: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三)、核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四)、目的:有效配置资源,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充分利用资源,增进社会福利水平二、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一)、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二)、理论体系框架:微观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理论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一、经济学的形成二、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三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作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一)、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二)、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四)、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五)、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二、学习经济学的作用【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2学时课外阅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史资料阅读书目第二章供求理论【目的要求】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其核心问题是均衡价格的决定。微观经济学的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前者是指一种商品、单个市场的均衡,后者是指各种商品与劳务在所有市场上的均衡状态。本章主要研究局部均衡问题。掌握需求的含义、需求曲线、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供给的含义、供给曲线、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的区别;均衡价格的含义;供求定理;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的含义;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熟悉影响需求与供给的因素;供给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熟练运用供求曲线解释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教学内容】第一节需求曲线一、需求函数(一)需求与需求量1、需求的含义及条件;需求量的含义2、影响需求的因素(二)需求函数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第二节供给曲线一、供给函数(一)供给与供给量1、供给的含义及条件;供给量含义2、影响供给的因素(二)供给函数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第三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均衡价格一、均衡的含义二、均衡价格的决定(一)均衡价格(二)均衡价格的形成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一)需求曲线的移动1、需求量的变动2、需求的变动(二)供给曲线的移动1、供给量的变动2、供给的变动(三)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1、需求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2、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3、供求定理第四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弹性的一般含义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三、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弧弹性与点弹性四、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五、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六、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七、弹性概念的扩大(一)供给的价格弹性(二)需求的交叉弹性(三)需求的收入弹性第五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一、易腐商品的售卖(需求富有弹性)二、价格放开三、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四、谷贱伤农(需求缺乏弹性)【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演算公式、提问10学时课内要求:掌握市场供求的基本理论以及其运用。课外要求:搜集相关案例,说明供求理论在经营管理中运用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效用论【目的要求】研究商品为消费者提供的满足程度的理论,一般称为效用理论。本章是供求理论的深化,是消费行为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及消费者选择问题。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及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下的消费者均衡;正常物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含义与特征;序数效用论下的消费者均衡。熟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剩余;预算线的变动情况;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熟悉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恩格尔系数)。了解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教学内容】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效用的概述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分析法概述三、基数效用论(一)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及关系(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货币的边际效用(三)、消费者均衡(四)需求曲线的推导(五)消费者剩余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一、关于偏好的假定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第三节预算线一、预算线的含义二、预算线的变动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一、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二、消费者均衡的公式三、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关系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二、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三、恩格尔曲线与系数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三、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四、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演算、提问、举例、讨论7学时课外作业(第二章、第三章)课内要求: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以及其应用。课外要求:结合实例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论【目的要求】本章从生产者行为角度研究商品市场的供给问题,并从生产者行为中推导供给曲线。包括不同规模的生产要素投入对产量的影响。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短期中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区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公式与图形。熟悉规模报酬的含义及企业规模报酬变化的三种情况;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变动情况;短期和长期的含义。了解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第一节生产函数【教学内容】一、生产函数二、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一)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二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四、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五、生产的三个阶段(短期中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区域)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等产量线三、边际技术替代率第四节等成本线一、等成本线的含义二、等成本线的变动第五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一、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二、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第六节规模报酬一、规模报酬的含义二、企业规模报酬变化的三种情况【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演算、提问、举例5学时课内要求:掌握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理论。课外要求:结合实际例子了解生产函数理论。第五章成本论【目的要求】本章将考察厂商生产要素的投入成本与产量关系。在经济学中对成本的分析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进行的。掌握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的含义;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含义;短期成本的分类;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长期成本的分类;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熟悉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过程;各种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了解短期成本理论是以短期生产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一、机会成本二、显成本和隐成本三、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利润第二节短期成本曲线一、短期成本的分类二、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三、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四、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第三节长期总成本一、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二、扩展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第四节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一、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三、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四、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演算、提问、举例、讨论4学时课外作业(第四章、第五章)课内要求:掌握不同类型成本曲线以及其特征。课外要求:理解长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及其推导。第六章市场理论【目的要求】在生产和成本理论中,是在不考虑市场结构的条件下,分析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的关系、成本和产量的关系,以求得同样投入或成本实现产量最大,或同样产量实现投入或成本最小。以下将对不同市场结构中厂商的产量、价格和利润最大化问题进行分析,以使对生产者的分析更加完善、全面。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短期厂商如何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条件;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其分类;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条件。熟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长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所具备的条件;垄断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寡头市场的特征;斯威齐模型;市场组织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了解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生产者剩余;古诺模型;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寡头市场厂商的博弈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一、市场的含义二、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三、行业的概念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三、生产者剩余四、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五、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五节完全垄断市场一、垄断市场的条件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四、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五、价格歧视第六节垄断竞争市场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一、寡头市场的特征二、古诺模型三、斯威齐模型四、寡头市场厂商的博弈理论【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提问、举例、讨论11学时课外阅读: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内要求:掌握、比较不同市场类型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决策理论;不同市场类型的资源配置效率。课外要求:搜集案例了解不同市场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课外作业: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理论【目的要求】生产要素的价格直接决定着生产要素所有者收入状况,所以生产要素价格决定问题可视为分配理论。本章主要讨论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价格决定理论。要素价格同消费品价格的决定有不同的特点。掌握生产资料需求的特点;厂商购买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要素价格(边际成本);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劳动供给曲线的特点;均衡工资的决定;土地供给曲线的特征;地租的决定;资本和利息的含义;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熟悉资本供给的特征;资本市场的均衡;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了解如何从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推导出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分配理论的内容构成。【教学内容】第一节生产要素价格均衡理论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的特征二、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三、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四、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一)完全要素市场的要素价格均衡(二)不完全市场的要素价格均衡第二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一、劳动和闲暇二、劳动供给曲线三、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第三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一、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二、土地的供给曲线三、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四、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第四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一、资本和利息二、资本的供给三、资本市场的均衡第五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一、洛伦兹曲线二、基尼系数三、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和对策【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提问、举例、计算5学时课内要求:掌握要素市场的供求特点及规律。课外要求:搜集案例对当前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目的要求】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表明:市场机制可以调节商品供求和要素供求,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和一系列理想化的假设条件不一定存在,在很多情形下,市场机制不起作用或不能有效地起作用,这就是市场失灵。本章主要研究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采取的相应对策。掌握垄断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影响的含义及其分类;外部影响的存在导致资源配置失当的原因;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低于最优数量的原因;逆向选择及其防止;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熟悉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措施;信息的不完全性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影响;公共物品的含义;对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总结。了解科斯定理;公共选择理论;反托拉斯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垄断一、垄断与低效率二、寻租理论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四、反托拉斯法第二节外部影响一、外部影响及其分类二、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三、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四、科斯定理第三节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二、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三、市场失灵四、公共物品和成本-收益分析五、公共选择理论第四节不完全信息一、信息的不完全性二、逆向选择及其防止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第五节微观经济学结束语对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总结。【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提问、举例5学时课外阅读: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有关“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目的要求】宏观经济学是通过分析和研究以国民收入为核心的总量指标,来揭示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因此,如何衡量国民收入,即国民收入核算,就成为宏观经济学最基本、最基础的问题。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特征以及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熟悉国民经济收入流量中的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循环;实际GDP与含义GDP之内容;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和互相关系;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了解收入法、生产法计算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缺陷及调整。【教学内容】第一节国民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厂商和居民)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厂商、居民、政府)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厂商、居民、政府、外国部门)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与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具体内容、绿色GDP简介三种GDP的计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及比较实际GDP与含义GDP第三节国民收核中的总量指标五个总量指标(GDP、NDP、NI、PI、PDI)含义及关系GDP与GNP关系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缺陷及调整【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提问、举例、计算,3课时课内要求:掌握GDP的含义及其核算方法。课外要求:结合实际理解GDP核算方法的局限及其处理方法。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目的要求】国民收入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分析国民收入取决于什么因素,如何根据这些因素决定国民收入规模。国民收入理论包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本章研究在利率和价格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以及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均衡国民收入及其条件;投资乘数含义、形成原因和公式推导;投资乘数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熟悉节约的悖论;政府收支行为及三个部门产品市场的均衡。了解其他消费理论(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性收入假说)。【教学内容】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长期函数、短期函数)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其他消费理论(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性收入假说)三、讨论:节约的悖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收入及其条件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及变化用图示法和公式法表达两部门之国民收入第三节投资乘数投资乘数含义、形成、公式推导投资乘数的作用及其限制条件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及变动用图系法、公式法表达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提问、举例、计算、讨论7学时课外作业:第九章和第十章课后阅读: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罗宾韦尔斯著.《宏观经济学》。课内要求:掌握消费理论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课外要求:理解消费理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运用。第十一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目的要求】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只考察了产品市场上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的。没有考虑货币市场上利率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本章研究利率和国民收入决定的关系,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收入均衡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核心模型。掌握IS曲线的含义及其形成;IS曲线的数学公式;LM曲线含义及其形成;LM曲线的数学公式;市场一般均衡条件—IS—LM模型的经济内涵;市场一般均衡的变动。熟悉投资函数含义及公式;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的移动过程;LM曲线的移动;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及货币供给理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基本理论框架。了解凯恩斯主义以外的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凯恩斯陷阱。【教学内容】投资的决定投资的含义和分类投资函数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含义、公式和图形)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IS曲线含义、形成及特征IS曲线的移动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第三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陷阱、其他货币需求与供给理论)LM曲线含义、形成及特征LM曲线的移动的经济含义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第四节产品—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均衡条件—IS—LM模型的经济内涵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变动对均衡的作用IS—LM模型之评述第五节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纲要【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提问、举例7学时课外阅读: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课内要求:掌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推导过程。课外要求:学会运用IS—LM模型解释经济中的实际问题。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目的要求】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中,都是假设商品价格和总供给是不变的。虽然在理论分析时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假设并不符合宏观经济真实运行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关系。这就是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含义及特征;总供给曲线的一般特征;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经济效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经济含义。熟悉总需求曲线之位移;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移。了解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同IS——LM模型的关系。【教学内容】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及其函数总需求曲线形成及位移总供给曲线总供给的一般说明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总供给曲线的位移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含义及作用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提问、举例3学时课外阅读:保罗克鲁格曼、罗宾韦尔斯著《宏观经济学》。课内要求: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特征及其移动。课外要求:学会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宏观形势进行分析。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目的要求】自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第一次大萧条以来,失业和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的痼疾。它们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常见的短期经济现象。也是经济学家、政府、企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掌握失业的含义和分类;失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特征和形成原因;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的一般特征。熟悉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分类。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教学内容】第一节失业的种类和影响失业和失业率含义、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失业的经济、社会影响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效应通货膨胀的描述和分类通货膨胀率的衡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通货膨胀经济效应讨论:痛苦指数第三节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和含义菲利普斯曲线的应用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及政策效应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及政策效应【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法、辅助图示、讨论、提问、举例7学时课外作业: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第十三章。课内要求: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影响,熟悉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课外要求:搜集我国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案例并分析其成因和影响。第十四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目的要求】财政理论是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的基本经济政策。同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的基本经济政策。掌握财政政策内容和政策工具;财政政策整体经济效果;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作用和挤出效应;各种财政乘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内容和工具;货币乘数与派生存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