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74p课件_第1页
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74p课件_第2页
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74p课件_第3页
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74p课件_第4页
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74p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第一部分煤炭在我国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第二部分我国煤炭开采理论发展的成就

第四部分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方向第三部分

煤炭资源开发中的问题煤炭在我国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煤炭资源储量①2010年已探明的地质储量为1.5万亿t②预计储量4万亿t1.1煤炭资源储量及所处地位中国煤炭资源按深度分布的储量年份煤炭所占比重(%)石油所占比重(%)天然气所占比重(%)1980年98.41.50.11990年98.41.60.12000年98.01.70.42006年97.71.60.72010年97.91.40.7煤炭资源储量在化石能源中的地位①我国化石能源可采储量查明情况年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亿t)石油查明资源储量(亿t)天然气查明资源储量(亿m3)1980年6424.8(6424.8亿t标准煤)14.2(72.3亿t标准煤)1881.3(4.1亿t标准煤)1990年9543.9(7074.9亿t标准煤)21.9(111.6亿t标准煤)2419.0(5.3亿t标准煤)2000年10030.0(7435.2亿t标准煤)24.6(125.3亿t标准煤)13504.5(29.6亿t标准煤)2006年11597.8(8597.4亿t标准煤)27.6(140.6亿t标准煤)30009.2(65.8亿t标准煤)2010年15000(11119.4亿t标准煤)31.4(160亿t标准煤)33300(73亿t标准煤)②我国煤炭储量在化石能源中所占比重煤炭资源储量在化石能源中的地位③我国能源储量排名能源探明储量居世界位次煤炭1.5万亿t3石油70亿t6天然气33.3万亿m316水电6.8亿kw▪t1①我国近十年煤炭产量情况我国煤炭产量由2001年的13.81亿t增长到2010年的33亿t,年均增加1.9亿t,保证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力保障的重要基础。1.2煤炭产量及其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重1999~2010全国煤炭产量②2010年煤炭产量及2020年需求量预计国家目前仍然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城市化的高峰期,对矿产品的需求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10年煤炭产量33亿t(占世界产煤总量的45%),“十二五”末规划38亿t,增长24.6%。③煤炭生产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煤炭资源在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①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近50年内不会改变;②煤炭安全高效生产和高效洁净利用是我国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我国煤炭开采理论发展的成就2.1理论发展成就上区段工作面h1h2h3H新开工作面h1——垮落带高度;h2——裂缝带高度;h3——连续弯曲带高度;H——埋深采空区推进方向新开工作面巷道介质属性复杂开采扰动强烈应力分布复杂开采空间范围大我国“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从研究的系统性、深度、体系的完整性,以及用以指导开采实践取得的成就走在世界的前列。1.针对煤矿采场不断推进的工程特点,以及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和煤层地质条件的现实,明确了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体系,科学的定义了相关学术名词和术语,正确的阐述了相应的基本概念。主要成果包括:(1)

严格的区分和定义了“矿山压力”(促使围岩向已采空间运动的力)和“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围岩破坏及支架受力现象)两个基本概念,正确的指出“矿山压力”存在的绝对性(采动即有)和“矿山压力显现”的相对性,以及矿山压力控制(设计)的目标就是把“矿山压力显现”控制在安全上可靠、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范围。(2)

正确指出由于采场不断推进,无论是“矿山压力”还是“矿山压力显现”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岩层运动和破坏决定的。明确的提出矿山压力控制研究必须以“岩层运动为中心”,把不同采动条件下覆岩运动和支承压力大小分布范围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包括相关动态结构模型的建设和相关结构参数的确定)放在首要地位。(3)正确指出任何开采深度条件下,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岩层范围是有限的,即采动破坏失去向四周支承传递作用力的岩层(直接顶)和保持了传递作用力联系,运动时对矿压显现明显影响的岩层(老顶)两个部分;可知的,即通过岩层动态监测可以确定;可变的,即可通过采动条件的变更加以改变。(4)对于可能垮坍的冒落岩层(直接顶)一般只能取坚决顶住,即“给定载荷”的控制方案,对“老顶”相关岩层的运动,则可以根据安全可靠、技术可能、经济合理的原则和相应的力学保证条件,分别采取“给定变形”,即将作用力完全转移给四周支承体上,和“限定变形”,即将沉降限定到要求状态(位态)两种方案。明确指出对于老顶相关岩层的运动,不分条件地采用强顶硬抗的控制方案是不科学的、错误的。2.根据安全高效开采,特别是顶板冲击地压、瓦斯煤层突出、透水突水及开采沉陷灾害有效控制的目标,建立、发展并逐步完善了以“采动覆岩运动和支承压力分布”为核心的采场结构力学模型和各类重大事故控制决策结构力学模型体系,以及相关结构参数确定的方法、数学力学模型的建设。把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特别是重大事故的控制决策从统计经验推进到针对具体煤层条件科学定量的发展阶段。(1)科学的界定了采场结构力学模型的内涵和结构模型的结构组成特征。创造性的针对定量控制设计需要,把采场推进过程中分布在四周煤壁上的支承压力分为煤壁已进入破坏,其受力由工作面长度等采动条件确定的“结构拱”内岩层运动决定的“内应力场”和“结构拱”内、外参与运动的岩层作用力决定的“外应力场”两个部分。工作面(2)正确的指出采场结构模型(包括结构组成合相关结构参数)随采场推进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并从控制的差异出发,界定了“第一次来压”和“正常推进”两个发展阶段,并深入揭示了两个发展阶段动态结构模型的结构组成和结构参数运动发展的规律。推进方向岩层运动和支承压力发展规律“内应力场”发展演化规律S岩梁ⅢSASiSmaxL0IIabC01C02C03HgL0L0LiLi1L0剖面I-IL

(T=-)LVp岩梁I岩梁Ⅱ第一次来压阶段正常推进阶段(3)在深入揭示动态结构模型发展规律,特别是支承压力分布和岩层运动关系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通过“矿山压力显现”推断支承压力分布(包括分布范围及“内应力场”、“外应力场”及应力高峰位置)预测采场顶板来压的“井下岩层动动态观测研究方法”,并成功研究相关监测仪表测试系统,较好的解决了通过现场实测确定相关结构参数问题。3.通过大量现场事故案例分析和成功的控制实践,深刻揭示重大事故与生产现场“采场结构模型”建设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在推进重大事故控制决策模型体系的建设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顶板灾害控制直接顶第一岩梁第二岩梁采场结构模型组成及分类

①有“内应力场”的结构力学模型

a.单岩梁老顶结构

b.多岩梁老顶结构

②无“内应力场”的结构力学模型

a.单岩梁老顶结构

b.多岩梁老顶结构①直接顶厚度确定

a.理论判定

b.实测推断采场结构参数确定②老顶厚度确定

a.实测推断单一岩梁和多岩梁上覆岩层结构组成情况及其采场矿压显现如图a、图b所示

b.理论判定

挠度法

相邻岩层同时运动(组成同一岩梁)则:

相邻岩层分别运动(构成不同岩梁)则:

裂断步距法①支架支护方案确定

a.工况方案直接顶:给定载荷老顶:可给定变形也可限定变形

b.控制目标和准则直接顶:给定载荷老顶:对下位岩梁限定变形定载荷,上位岩梁给定变形定缩量

以防止坚硬岩梁动态冲击要求对下位岩梁限定变形定阻力、对上位岩梁给定变形定缩量

支架设计参数确定②支架支护强度和支护阻力

③支架缩量

瓦斯灾害控制26(1)瓦斯灾害预测和控制的模型及控制准则

①事故灾害原因:工作面及相关回风巷道中聚集的瓦斯浓度超限是瓦斯事故灾害的根源

②事故灾害实现条件:采动空间聚集的瓦斯浓度超限,有充足的氧气和有明火引爆(三者缺一不可)是瓦斯爆炸灾害发生的条件。

③事故灾害预测和控制控制准则:

了解和掌握不同开采模式条件下采掘工作面推进可能发生瓦斯事故的地点以及相关的瓦斯涌出量的重大差异是正确选择开采模式的基础。27(2)掘进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瓦斯事故灾害控制①煤柱护巷开采模式瓦斯事故灾害发生原因及条件

a.单一重力应力场中掘进回采巷道无煤柱护巷开采方案2023/6/728原因:掘进瓦斯浓度超限来源:Ⅰ掘进落煤涌出的瓦斯(取决于掘进断面大小和工作面推进速度);Ⅱ巷道煤壁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压缩破坏释放的瓦斯(取决于压缩破坏的煤壁范围,与支承压力大小近乎正比)巷道掘进瓦斯涌出量计算 式中 —掘进煤断面面积;—掘进破坏的煤壁范围面积;

—煤层容重;—落地煤相对瓦斯涌出量;—支承压力作用下破坏的煤体相对瓦斯涌出量。不同护巷煤柱方案,掘进瓦斯涌出量的差异

Ⅰ小煤柱(内应力场范围内掘进)方案在内应力场形成和稳定前相对回采工作面推进(图中1位置)29在内应力场稳定后滞后回采工作面推进(图中2位置)

Ⅱ大煤柱护巷方案

在高应力区掘进(图中3位置)

在低应力区掘进b.在构造破坏的复合应力场中掘进回采巷道

30瓦斯来源:构造破坏部分聚集的瓦斯瓦斯涌出量大小:回采巷道掘进通过构造应力场煤层挤压破坏变厚部位将遭遇瓦斯突出事故灾害的危险。c

小结(煤柱护巷开采模式掘进瓦斯事故灾害研究)在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的高应力部位掘进引发的瓦斯涌出是掘进回采巷道瓦斯事故灾害的根源。掘进瓦斯事故灾害的可能性与掘进工作面推进速度和由开采深度、工作面长度决定的支承压力大小成正比。在复合应力场的高应力区掘进回采巷道极易引发瓦斯突出爆炸等重大事故灾害②无煤柱护巷开采模式瓦斯事故灾害发生原因及条件a.无煤柱充填开采模式的两种回风巷道布置形式2023/6/731沿空送巷U型通风方案

即在滞后距离大于回采工作面长度的稳定内应力场部位掘进回风巷道采用充填护巷隔绝采空区32沿空留巷Y型通风方案即保留原运输巷用于接续工作面回风的充填护巷方案b无煤柱护巷掘进瓦斯事故灾害控制的优势沿空掘巷方案33在保证充填体结构密实隔断采空区的前提下,可以完全杜绝掘进瓦斯事故灾害的发生沿空留巷方案本方案避免了在煤层中掘进瓦斯涌出,巷道煤壁释放的瓦斯随回采风流带走从而排出了掘进瓦斯事故的可能性。避免了在构造破坏的复合应力场中掘进巷道的可能性,从而排除了瓦斯突出等重大事故的威胁。(3)回采工作面推进瓦斯事故灾害控制研究①煤柱护巷开采模式瓦斯事故灾害分析a事故地点及瓦斯来源采煤通道

采煤过程释放的瓦斯(与采煤速度成正比);煤壁在支承压力和顶板来压作用下释放的瓦斯(与工作面长度和内应力场范围、顶板来压强度成正比),最大瓦斯涌出量发生在周期来压期间的采煤过程中。工作面上隅角

Ⅰ采煤通道未被风流带走的瓦斯;Ⅱ预留煤柱在两侧支承压力作用下释放的瓦斯。(在采场支承压力高峰作用范围内,与预留煤柱宽度成正比,其最大值如图2.6所示)Ⅲ空气压差和顶板来压作用下,由采空区压入的瓦斯,既定压差下,随周期来压波动变化。342023/6/735采空区(C位置)

回风道溢出(未被风流带走)的瓦斯;回风道预留煤柱在支承压力和顶板沉降压缩破坏过程中释放的瓦斯(与预留煤柱宽度成正比);运输巷煤壁在支承压力和顶板沉降压缩破坏过程中释放的瓦斯(与内应力场范围成正比)工作面推进到任意位置(Li)时采空区聚集的瓦斯总量QLi36回风巷道(包括排瓦斯的尾巷,位置B)

回风通道瓦斯;两侧采空区瓦斯;预留煤柱在在支承压力和顶板沉降压缩破坏过程中释放的瓦斯。b事故地点及瓦斯来源事故地点瓦斯浓度超限煤柱压缩破坏,导致采空区漏风,为瓦斯、氧气、高温空气串流,以及煤柱自燃、采空区浮煤自燃等明火引爆瓦斯创造了条件。2023/6/737c小结(煤柱护巷开采模式回采瓦斯事故灾害研究)风巷预留煤壁在支承压力和顶板沉降作用下压缩破坏是回采工作面瓦斯事故的根源,也是事故灾害实现的条件。煤柱护巷开采模式回采工作面瓦斯事故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与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以及由开采深度和工作面长度决定的支承压力和顶板沉降压力成正比。②无煤柱充填护巷开采模式的优势及实现前提a开采方案38沿空送巷U型通风2023/6/739沿空留巷Y型通风b瓦斯灾害控制优势Ⅰ避免了预留煤柱造成的瓦斯聚集超限的可能性;Ⅱ避免了煤柱压缩破坏造成的老塘透风引发火灾及瓦斯事故灾害的可能性。c实现的前提和关键

充填护巷墙体结构设计要保证在采场支承压力向煤壁转移和裂断拱内岩层沉降全过程中实现严密封堵老塘,防止老塘透风的功能。为此:Ⅰ墙体充填材料凝固后的强度及破坏前的支承压力(即阻抗力)足以控制平衡直接顶作用力的需要;Ⅱ墙体结构压缩变形能力(即允许的压缩量)适应“裂断拱”内岩层沉降稳定的要求。2023/6/7402023/6/741(1)煤柱护巷开采模式冲击地压原因及实现条件①冲击地压概念:冲击地压是采动空间周边煤岩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以煤岩突出为特征的矿山压力动力显现,是煤矿重大事故灾害。

②冲击地压发生原因:在储存高强度压缩弹性能的煤岩中,特别是能量聚集的部位开掘巷道和推进回采工作面,引发弹性能的释放。

③冲击地压的动力源及其影响因素:

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控制42

a煤层压缩弹性能

开采深度愈大,覆岩强度愈高(即允许的悬露面积愈大),受压煤层储存聚集的高强度压缩弹性能的可能性将愈大。

b顶底板岩层弯曲(压缩)弹性能2023/6/743

重力弯曲弹性能随支托岩层的强度和随动层的厚度成正比;

构造弯曲弹性能受采深和顶底板岩层强度所决定的应力保持和释放条件控制。岩层强度愈高,埋深愈大,可能聚集和保持的弹性能的量级将愈高。④冲击地压的动力源及其影响因素:

a已采空间周围煤岩中聚集的压缩弹性能达到了足以产生煤岩冲击破坏的量级;b采动,包括采掘工作面推进、爆破、顶板断裂等震动性破坏,改变了相关部位煤岩的受力条件和极限平衡状态。

c采动空间周围没有足够的缓冲体(包括已破坏的煤岩和柔性支护等构筑物等),把煤岩弹性能释放可能动力显现控制到安全的范围内。2023/6/744⑤掘进工作面推进冲击地压原因及条件:

在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条件下掘进巷道,冲击地压发生和实现的条件如图所示。45a留小煤柱(“内应力场”范围内)掘进Ⅰ在“内应力场”形成和稳定之前开掘巷道(图中1位置),存在冲击地压危险(采深大于300m);Ⅱ在“内应力场”形成稳定后(图中2位置),开掘巷道可以避免冲击地压发生;Ⅲ在未经采动释放的构造应力场中掘进巷道,将有瓦斯和煤层同时突出的危险。b大煤柱护巷方案Ⅰ高应力区开掘巷道(采深大于300~400m)时,存在冲击地压危险;Ⅱ在低应力区开掘巷道,在采深小于600~800m时,将避免冲击地压的发生。2023/6/746⑥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冲击地压发生原因及实现条件:a.回采工作面内冲击地压发生和实现的条件Ⅰ单一重力场冲击地压将发生在坚硬岩层顶板第一次裂断开始到采场第一次来压阶段完成,推进距离接近工作面长度的时的范围内。“内应力场”形成之后的采场推进全过程中,出现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将很小。2023/6/747Ⅱ.临近构造应力场应力高峰区掘进开切眼至坚硬岩层裂断来压完成期间时,始终存在冲击地压的威胁,进入出现“内应力场”的正常推进阶段后,冲击地压事故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同样将很小。2023/6/748b.回采巷道冲击地压实现的条件Ⅰ在采场推进全过程中,伴随坚硬顶板裂断,始终存在诱发冲击地压的威胁;2023/6/749Ⅱ随采场推进和坚硬顶板跨落,以及支承压力的增加,伴随坚硬顶板裂断,回采巷道破坏的范围将进一步加大,进入正常阶段将达到最大化2023/6/750Ⅲ受两侧坚硬顶板悬露,支承压力叠加的影响,回风巷道冲击地压破坏的范围远比运输巷道大得多。2023/6/751(2)无煤柱充填护巷控制冲击地压的优势①沿空掘巷“U”型通风方案a.实现了在稳定内应力场掘进,从而避免了掘进中冲击地压和瓦斯煤层突出事故的可能性。b.排出了护巷煤柱聚集高强度压缩弹性能的条件,使回风巷道始终处于已破坏的煤壁缓冲保护之下。2023/6/752②沿空留巷“Y”型通风方案a.避免了在应力高峰区,高强度压缩弹性能的部位开掘回风巷道引发冲击地压的可能性。b.避免了回采工作面推进回风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灾害的可能性。53水害控制

(1)顶板透水事故的预测和控制相关信息基础2023/6/754(2)底板突水事故的预测和控制相关信息基础保护煤柱留设示意图2023/6/755留煤柱与不留煤柱与突水的关系图(a)(b)56沉陷控制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

通过不同工作面长度和开采深度条件下地表沉陷实测分析研究抽象建立的采动沉陷预测控制结构力学模型如图7所示。采动沉陷预测控制结构力学模型57其中

—裂断拱两侧煤壁压缩量

—裂断拱上部岩层最大挠曲沉陷值

—表土含水层水位下降后压缩沉陷值其中—沉陷岩层面积—开采深度

—沉陷岩层边界移动角

—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范围

—煤层抗压刚度上述公式近似计算可表示为:在既定工作面长度(L0)条件下的地表最大沉陷值ωmax为2023/6/758采场支承压力三维结构力学模型

既定工作面长度下,支承压力范围S分布如图8所示模型由下列平衡方程表示:2023/6/759裂断拱上岩层挠曲沉陷值可用下式近似计算:

其中E-岩层弹性模量

γp-岩层容重

既定采深H和工作面L0条件下的沉陷范围Sb可由下式表示:1.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发展成就(1)综合机械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量、效益、安全生产状况进入国际领先水平机采高度突破6m成功的制造和使用了世界最高的液压支架(6.2m支架成功的在神东、晋城等矿区使用,年产量超过1000万t)神东矿区工作面最大长度达到400m,年产超过1200万t,全员效率达到140t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采煤国家的1.5到2倍百万吨死亡率0到0.01是世界上最低的2.2开采技术发展成就(2)综采放顶煤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和装备已形成体系,继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山西同煤集团塔山矿综采放顶煤的厚度突破20m(机采高度已达6m,可以满足1:3的采放比的控制目标)。采用了每小时3000t的放煤运输机,实现了工作面高速推进,年产突破1000万t的水平。随着放煤运输机能力的提高和新型放顶煤支架研制和使用的成功,使工作面长300m,年产突破1500万t的目标已经实现。保证防止瓦斯、顶板、火灾等重大事故的安全开采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新型巷道布置系统、瓦斯抽排技术装备、工作面和巷道顶板控制技术和装备等)(3)“淮煤集团”成功开发的煤与瓦斯无煤柱同采成套技术实现了瓦斯、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以及火灾等重大事故一体化控制的新突破,相关技术包括:回采工作面高效综采综放开采技术;机械化巷旁充填锚网支护高效无煤柱留巷技术;回采工作面前、后方瓦斯同时抽排和通风系统一体化技术。(4)“龙煤集团”2000m海域海下三软煤层综放开采技术取得成功,相关技术包括:“三软煤层”高效综放开采技术;“三软煤层”煤岩巷道支护技术;海下透水等重大事故预测和控制技术;海下安全和生产装备地面集中遥测、遥控自动化技术。2.煤化工技术取得重大的突破(1)煤的液化技术取得了突破(神华集团已经进入工业化生产的阶段)(2)煤化工技术和产品(甲醇、乙烯、乙二醇、二甲醚、醋酸等)将和我国的石油化工技术和产品成为我国化工市场的主力,取得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地位3.煤炭开采的环境控制技术取得了重要成就(1)开采沉陷控制技术取得了实用性突破(井下矸石充填的技术和装备),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2)开采伴生的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凝石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已成功的进入使用阶段。4.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在各大矿区取得了实践成果煤炭资源开发中的问题(1)安全生产情况不够好,重大事故灾害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①近五年事故灾害工亡情况20032004200520062007事故起数比例死亡人数比例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顶板214024551985230918052058163319021299151854.038.3瓦斯5842061492190041421713271319272108413.632.3机电1371289789105105949390863.21.9运输53157058260553657846751740945314.59.6放炮929910512289101789069772.51.7水害137551118357109605100417632553.38.0火灾20751791115872610720.41.5其他5024952455542372622393822092418.56.8总计4143643436416027330659382945474624213786100100中国煤炭2003年-2007年安全事故构成分析②近七年重大事故发生情况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事故死亡总数(人)5670699564346027593847463786重大事故起数(次)33632128624920825428重大死亡人数(人)15871423125710908771071573重大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例%27.9920.3419.5418.0914.7722.5%15.1%特大事故起数(次)49555142583925特大死亡人数(人)101511371180100817391142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