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1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2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3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4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末思想家李贽曾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重点1、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影响难点2、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与影响知识结构“六王毕,四海一”海内为郡县皇帝制百官公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制度一统大一统“挟书律”、“焚书令”思想一统疆域一统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一、秦统一的历史背景、进程和意义1.背景:①社会生产力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②长期战乱的苦难使人民渴望统一稳定。③兼并战争频繁,形成局部统一,民族融合加强,为全局统一奠定基础。④秦自商鞅变法后,国力强大。⑤历代秦王采取正确的战略三十年七十余战未尝败绩杀六国军队一百万,占战国时期战死人数的二分之一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战神、百万人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①②③④⑤⑥东到大海北至长城、辽东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南方:南征百越,修灵渠,置南海三郡和闽中郡西南:收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岭南西南夷河套3.秦疆域统一的意义:①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②扩大帝国规模,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珠江水系长江水系

丞相绾(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惟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1)背景:①历史原因:西周实行分封制,最终导致诸侯争霸,周朝衰亡。②现实原因:在统一过程中,已普遍实行了郡县制。③根本原因:维护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海内为郡县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形式。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的确立秦始皇之所以对自己的称号如此在乎,出于一个重要原因,即他急切地需要为自己正名。

正名是论证政权合法化的基础。嬴政的“议帝号”就是要正名。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正名”对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与有序,以及对老百姓的统治都有很大的意义。所以,嬴政统一天下后首先忙着为自己正名。神化是树立皇帝权威的必经之路。嬴政自称“皇帝”,独占“朕”字,政令称“制书”、“诏书”等,目的都是为了神化自己,通过这一系列的形式把自己和全体臣民严格区别开来,最大程度地把自己标榜得与众不同,显示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材料1: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材料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材料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思考:皇帝制度的哪些特点?秦朝的中央官制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管理军事宗庙礼仪教育事务宫门屯卫宫廷警卫宫廷御马司法少数民族外交事务皇室事务国家财政皇室财政三公九卿制的作用

①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行政效率。②使群臣互相牵制,防止臣下专权。③皇权至上,拥有人事任免权和最高决策权。如何评价朝议制度?朝议与廷议积极:集思广益,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局限:朝议召集与否,结果采纳与否,采纳的程度如何,都取决于皇帝,作用是有限。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指鹿为马二、海内为郡县——地方行政体制1、背景:2、内容:皇帝⑴春秋战国出现⑵秦朝推广到全国郡:县、道:乡:里:郡尉(军事)郡守(行政)监御史(监察)县尉(军事)县令(行政)县丞(刑狱)有秩(民政)里正亭:地方治安、公文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2)特点:①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道里亭里正(3)意义:①利于强化中央集权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具有“公天下”的色彩亭长地方行政制度官制3、特点⑴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⑵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4、意义⑴中央集权制环节。⑵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实行依据传承方式官吏权利与中央的关系历史作用与宗法制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统一下,以地域划分为基础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世袭世袭统治权官吏有俸禄,无封地诸侯国有很强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利于巩固当时统治秩序;但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经过后世的发展,愈发成熟。概念解析: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差异1.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亲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是取得统治权力的宗族在拥有一个共主的基础上,其他宗族成员共享国家的统治权力。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制,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焚书”: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①原因:为维护统治,从思想上进行控制是必要的措施。②影响:使中国文化遭到巨大损失,自由思索的精神被束缚,开思想专制之先河,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4.思想控制: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①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②承袭秦制三、汉承秦制①继承:沿用了秦所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②发展:中央内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增设刺史和司隶校尉。三、汉承秦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地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御史大夫丞相太尉九-------卿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县乡里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材料一: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积极:①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政治制度为后世沿用,并不断发展完善。②为保护小农经济和封建土地私有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消极:①专制主义下皇权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易激化阶级矛盾。②中央高度集权,地方缺乏独立性。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造成中国社会的停滞与落后。1、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提高了政令施行效率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