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范围本规程文件规定了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目标、防控策略与措施、防控效果调查与评价。本规程适用于XX省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GB/T17997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GB/T25415航空施用农药操作准则术语和定义绿色防控指以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选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将农作物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手段。小喇叭口期指全田60%以上植株进入雌X伸长期和雄X进入小花分化期。一般早熟品种在5片~6片叶展开,中熟品种在7片叶展开,雄X生长锥开始伸长的时期。大喇叭口期玉米的第11片叶展开,玉米棒三叶大部分伸出,但未全部展开,心叶丛生,侧面形似高音喇叭,此期是玉米的大喇叭口期,该时期一般在播后45天左右出现,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并进阶段,此时植株已形成60%左右,雄X已开始进行小花分化,是玉米X粒形成的关键时期。防治指标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到造成经济损害而需要采用防治措施时的种群密度的临界值。迁飞过渡区和重点防范区XX省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实施分区治理,根据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全省分为迁飞过渡区和重点防范区。淮河以南玉米产区是草地贪夜蛾北迁南回的桥梁地带,为迁飞过渡区;X北夏玉米种植区是XX省玉米主产区,为草地贪夜蛾重点防范区。防控目标实现“两个确保”,即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发生区域不大面积连片成灾。达到“三个目标”,即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防控策略依据XX省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特点,按照控制迁飞过渡区、保护重点防范区的策略,在迁飞过渡区重点加强其种群动态监测,以春、秋玉米为重点,采取成虫诱杀与幼虫防控并举措施,减少当地危害和虫源迁出。在重点防范区不仅要加强虫情监测,更要治早、治小,抓住卵和低龄幼虫阶段,开展生物防治和应急化学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防控措施防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植保方针,落实“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综合措施,以提高防效、节约成本、减轻危害为目标,最大限度减少病虫为害损失。监测预警及早布控监测设备,及时组织技术人员田间普查,充分调动各级农业部门、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多方力量,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密切关注田间虫情动态,全面摸清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等基本情况,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适时指导农民开展防控。新发生地区要及时上报,确保早发现、早控制。分区防控淮河以南迁飞过渡区:注意防控外省迁入虫源,发现迁入虫情立即预警,加强成虫诱杀,强化田间幼虫防治,遏制当地孳生繁殖,减少迁出虫源数量。X北重点防范区: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迁入发生动态,加强XX普查,扑杀迁入种群,重点开展卵和低龄期幼虫防治,防治关口前移,尽可能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完成落地代防治,保护玉米生产安全。农业防治抗性品种科学选择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抗性的栽培品种,提高寄主植物抗虫性。合理配置加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沿淮及其以南玉米产区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同玉米生育期混作,减少桥梁过渡田。XX夏玉米种植区有条件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间作套种,充分发挥生态调控功能,形成生态阻截带。田间管理收获后要及时翻耕灭茬,清除玉米秸秆和玉米自生苗,减少草地贪夜蛾栖息环境。理化诱控灯光诱杀成虫成虫发生期,田间连片设置杀虫灯诱杀草地贪夜蛾成虫,每2hm2~4hm2设置1盏频振式或太阳能杀虫灯,或者设置高空灯阻杀。杀虫灯应符合GB/T24689.2规定。糖醋液诱杀成虫在田间虫口数量开始上升时,田间设置糖酒醋配制的溶液制成诱杀盆,1hm2设置15个。性诱剂诱杀成虫成虫发生期,田间连片设置罐装、桶形性诱捕器诱杀草地贪夜蛾雄成虫,将诱芯放置其中,根据诱芯的持效期,及时更换诱芯。每块田放置3个诱捕器。苗期玉米等低矮作物田,3个诱捕器呈正三角形放置,相距至少25m,每个诱捕器与田边距离不少于3m,诱捕器底口距地面1.2m-1.5m左右。成株期玉米等高秆作物田,最好选田埂走向与当地季风风向垂直的田块,诱捕器放置XX边方便操作的田埂上,与田边相距1m左右,高度随着植株生长做相应调整,诱捕器呈直线排列、间距至少50m。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在田埂或四周种植波斯菊、芝麻、苜蓿等蜜源植物,营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昆虫和蜘蛛等自然种群繁衍。在成虫始盛期至产卵初期,积极开展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控害技术。使用时注意释放天敌后15天内禁止施用任何化学农药。在喷洒药剂防治时,宜选用对草地贪夜蛾高效、对天敌安全的药剂种类和施药方法。生物农药在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具体参考附录B),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应急化学防治防治指标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成株期防治指标分别为被害株率5%、20%和10%,对于世代重叠、危害持续时间长、需要多次施药防治的田块,也可采用百株虫量10头的指标。防治适期幼虫防治抓住3龄为害前的关键期防治,集中连片普治重发生区。若在防治失效时或漏治后幼虫已达4~6龄时,选用触杀性较强的药剂及时补治。施药时间一般为傍晚及早晨露水已干时施药。药剂选择按照GB/T8321.1-10的要求,选择农业农村部草地贪夜蛾防控药剂推荐名录中药剂进行防治。注意不同地区农药种类应轮换使用,避免抗药性。农药制剂用量、施用方法、使用次数以及安全间隔期等按照登记农药制剂的要求执行,具体参考附录B。施药方式草地贪夜蛾集中连片发生危害区采用农用无人机或自走式打药机进行防治;局部为害区采用手动或机动喷雾器进行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l-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农药喷施应符合GB/T17997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农用无人机应符合GB/T25415航空施用农药操作准则。防控效果调查与评价用虫口减退率来评价防治效果,根据调查的防治前、防治后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活虫数量来计算虫口减退率。虫口减退率按以下公式计算。RPT2T1式中:RP—虫口减退率,单位为百分率%;T1—防治前活虫数量,单位为头;T2—防治后活虫数量,单位为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录A(资料性附录)XX省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世代情况XX省玉米草地贪夜蛾主要防控区域分为迁飞过渡区和重点防范区,发生世代情况如下:迁飞过渡区:主要包括江南、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等地区。一般在5月中上旬迁入,共发生4~6个世代,以第四(或五)代发生数量最多,主要于8~9月为害玉米,主要取食玉米心叶、嫩叶、雄X和幼嫩雌X。重点防范区:主要为X北夏玉米种植区。一般在7月中上旬迁入,共发生3~5代,以第二代发生数量最多,主要于8~9月为害玉米,进入9月份以后,田间草地贪夜蛾成虫、卵、幼虫、蛹各虫态同时出现,世代重叠严重。附录B(规范性附录)表B.1我国农业农村部推荐用药品种及用量类别药剂品种亩有效成分量使用时期备注A类甲氨基阿维菌素及其混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克低龄幼虫期甲维•茚虫威3克幼虫期安全间隔期21天甲维•氟铃脲1.5克幼虫期甲维•高效氯氟氰菊酯2.4克幼虫期甲维•虫螨腈2.5克幼虫期甲维•虱螨脲3克卵至低龄幼虫期甲维•甲氧虫酰肼4克低龄幼虫期甲维•虫酰肼1.5克低龄幼虫期甲维•杀铃脲6克低龄幼虫期甲维•氟苯虫酰胺1.8克幼虫期B类双酰胺类及其混剂四氯虫酰胺4克低龄幼虫期氯虫苯甲酰胺3克幼虫期氟苯虫酰胺2.5克低龄幼虫期氯虫·高效氯氟氰菊酯4克幼虫期氯虫·阿维菌素3克幼虫期C类乙基多杀菌素等其他化学药剂及其混剂乙基多杀菌素2.5克低龄幼虫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