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篇
各论
第一章肺系病证
概述
一、主要证候及病机要点
生理—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位最高,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其气以
降为顺乂为清肃之脏,不容异物一外感和内伤因素都易伤伤损肺脏而引起病变。
肺主气、司呼吸一故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症候为主。
1.肺气亏虚
病因——①劳伤过度,病后元气未复;②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气之生化不足
主要脉证—声音低怯,倦怠懒言,面色少华,极易感冒,恶风形寒,自汗,咳嗽无力,痰
多清稀,舌淡苔白,脉虚弱。
2.肺阴亏耗
病因——疫虫蚀肺,久咳久喘一气血亏耗;燥热之邪犯肺一耗伤肺阴
主要脉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午后额红,潮热盗汗,形体
消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寒邪犯肺
病因——气候寒冷,衣着单薄;贪凉饮冷一寒邪犯肺
主要脉证—咳嗽痰溪薄,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身酸楚,无汗,苔薄白,
脉浮紧
4.邪热乘肺
病因——外感风热,寒郁化热一邪热蕴肺,痰热内积,肺失清肃
主要脉证——咳嗽,痰黄或黄白相兼,,痰量一般不多,或鼻塞流黄涕,或恶风
身热,咽喉疼痛,苔薄黄,脉浮数
5.痰浊阻肺
病因——感受外邪;喘咳日久f肺不布津,聚为痰湿;脾气素虚一聚湿成痰,上
渍于肺
主要脉证——咳嗽痰多粘稠,色白或灰白,胸满憋闷,气息急促,喉中痰鸣有
声,甚至倚息不能平卧,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濡滑
二、治疗要点
1.宣降肺气
肺病症的基本病机——肺失宣降——故宣降肺气为肺病症的治疗要点。
(1)肺主气,实证宜辛苦,虚症宜酸收——外邪犯肺一宜辛散外邪;肺气上逆一宜苦泄
以肃降肺气(平咳喘);久咳久喘耗散肺气,损及肺体一宜用酸收以补其肺体,敛其耗散之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
辛泻之”。
(2)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宣肺药物多轻清,以达疏界解、宣畅
之功一轻宣肺气法一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恶燥一治宜
辛平甘润,以使肺气自降,清肃之令得行。
2.扶正祛邪
(1)邪气雍遏于肺,肺失宣肃一祛邪一宣肺、肃肺、清肺、泻肺、化痰、降逆;(2)肺
之阴伤气耗,肺不主气——扶正——补肺、敛肺、温肺、润肺。(3)整体治疗——根据五行
生克关系对肺进行间接补泻法:虚症——补脾(补母)以益肺,(补子)即培土生金法;滋肾
(补子)以益肺(补母)即金水相生法。实证——泻肝以治疗木火刑金(肝火犯肺);泻表安
里——通过泻大肠(通腑),使肺热或痰浊从大肠下泻以治肺实证。
3.重视调护
(1)避风寒,防外感——寒暖适宜,随气候的变化而增减衣服;(2)病室应通风换
气,保持空气清新;(3)患者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粉尘、烟雾,戒烟;(4)饮食宜清
淡,易消化,忌辛辣醇酒厚味生冷。
第一节感冒
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
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病名释义
感——感受;冒——触冒感冒即感受触冒风邪而致病。
别名——冒风、冒寒、伤风、重伤风、小伤寒
感冒——北宋•杨士赢〈《仁斋直指方》)
伤风——〈《河涧六书》〉
感冒与伤风并提——〈《丹溪心法》)
病情轻者——冒风、冒寒、伤风——感受当令之气
病情重者——重伤风(时行感冒)——感受非时之邪
流行
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
•与咳嗽的发生、发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关系密切
•与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与恶化有关
对小儿、年老体弱者威胁最大。尤其是时行感冒,常暴发流行,迅速传染,急骤起
病,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资料20世纪有五次流感大流行的记载:分别发生于1900、1918、1957、1968、1977。其中1918年的一
次流行最为严重,死亡人数达二千万人。我国自1953年至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行。进入80年代
以后流感的疫情以散发或小暴发为主,没有明显的流行发生。
历史沿革
1.感冒之名,虽最早见于北宋,但类似感冒症状的论述在《内经》中已有记载。
《素问•骨空论》“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
寒”。
2.《伤寒论•太阳病》论述了太阳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治则方剂。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
之。”
风寒感冒——轻证:桂枝汤重证:麻黄汤
3.《诸病源候论•风热候》对外感风热的成因和临床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后世所
说的“时行感冒”即其“时气病”之范畴,具有传染性、症状相似等特征。
4.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叙伤风论》以六经分治:
足太阳膀胱经伤风——桂枝汤
足阳明胃经伤风——杏子汤
足少阳胆经伤风——柴胡加桂枝汤
足太阴脾经伤风——桂枝加芍药汤
少阴伤风——桂附汤
厥阴伤风——八珍汤
5.元•程充辑《丹溪心法•中寒附录》:“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病位——肺,治疗大法——辛温、辛凉
6.明清医家对虚人感冒提出了扶正达邪的治则。如《类证治裁•伤风》、《证治汇
补•伤风》、《医学新悟•论汗法》。
7.温病学家认为本病与感受时疫之气有关。如林佩琴《类证治裁•伤风》提出“时
行感冒”病名。
范围
中医----感冒(伤风);时行感冒
西医——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与时行感冒近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伤风
近似)
病因病机
病因:(1)风邪①风邪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外因:“风为百病之长”,“风者,
百病之始也。”风为外感病致病之先导。气候骤变,淋雨受凉,出汗后伤风易致风邪侵
袭患病。②风邪常兼夹当令之气相合为病:冬季——挟寒(风寒)春季——挟热(风
热)夏季——暑湿梅雨——湿邪秋季——燥。
(2)时行病毒时行病毒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在致病因素,明吴又可指出
这种邪气的特点是致病性强、从口鼻而入,有传染性,易于流行。多由四时六气失常,
非其时而有其气伤人致病。在这种情况下,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相对减弱,造成在同
一时间、同一地区大面积的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时行病毒也可兼夹寒、热、暑、
湿、燥邪,但以风寒、风热居多。
二、病机
(1)发病f口鼻——肺开窍于鼻(“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外邪侵袭人体途径
皮毛——肺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为人身之藩篱。人体感受
外邪,则肺首当其冲。卫表不和——恶寒发热、头
痛身痛继则肺失宣肃——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外邪侵袭人体条件:气候突变,冷热失常,六淫时邪猖獗:一肺卫调节疏懈
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过度疲劳f膜理不密,营卫失和
体质虚弱,卫外不固一虚体感邪
外邪入侵,发病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卫气的防御功能;邪气的强弱。
(2)病位——主要在肺卫。病邪传变,由表入里,可涉及内在脏腑
(3)基本病机——卫表不和
(4)病机转化初起——多以风寒或风热之邪为主风热不解或寒邪郁而化热——肺热证
病邪传里化热,表寒未解——表寒里热证反复感邪,正气耗散——由实转虚;体虚感邪——正
气愈亏,均可形成正虚标实之证
预后多良好,病程较短而易愈;
老年、婴幼儿、体弱者、时行感冒重症——防止发生传变,或夹杂其他疾病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临床特征:卫表及鼻咽症状——恶风或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头痛、
咽痛、肢体痛楚等。夹暑、夹湿、夹燥等兼症。
2.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症状类似,病情较普通
感冒为重: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常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
3.病程一般为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
4.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多。
二、病证鉴别
1.感冒与风温
风温——初起症状与感冒类似,但病势急骤,热势较高,汗出后不易迅速退清,咳嗽、胸
痛、头痛较剧,传入营血可见神昏、澹语、惊厥。
感冒——发热多不高,或无热,以解表宣肺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
预后好。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
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继发它病
时行感冒一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
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三、相关检查
WBC+DCWBCtNt。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紊乱。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实证。
1.分清风寒寒、风热、暑湿
风寒——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U不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热——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浊涕,口渴,咽痛,苔薄黄,脉浮数
2.明晰体虚感冒
气虚感冒——气虚证+风寒表证
阴虚感冒——阴虚证+风热表证
二、治疗原则
《素论•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李健斋:“伤风证,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
之剂散之。”张景岳:“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
基本原则——解表达邪、宣肺和营、照顾兼证
1.解表达邪——解除表证、祛除表邪。通过发汗使邪从汗解:风寒-辛温解表;风热-辛凉
解表;暑湿-清暑解表
2.宣肺和营——宣通肺气,调和营卫。宣肺以恢复肺之宣肃功能,又与解表相辅相成;和
营可振奋卫阳,调和营卫
3.照顾兼证——挟暑-兼以清暑;挟湿一化湿;湿困脾胃-和胃、理气;时行感冒一清热解
毒;体虚感冒一益气、养血、助阳、滋阴。小儿感冒,易夹惊夹食。夹惊一熄风止痉(钩藤、薄
荷、蝉蜕、僵蚕);夹食一消食导滞(神曲、山查、谷麦芽、莱腋子)
注意事项:感冒的治疗,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可补益太早,以免留邪;对体虚者,宜扶
正固本,兼解风邪,不宜专行发散,重伤肺气。
风寒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达,反致不能速解,甚则发生变证;风热误用辛
温——助热燥液动血,或引起传变。
除虚体感冒可兼扶正补虚外,•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
三、证治分类
1.风寒束表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风寒外束,媵理闭塞,卫阳被遏;头项疼痛、肢节酸痛
一寒邪犯表,太阳经气不舒;鼻塞、声重、喷嚏、流涕、咳嗽——邪客于肺,肺气失宣,肺
窍不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表寒无热;苔薄白,脉浮紧——风寒在表之象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媵理闭塞,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达表汤(轻证);荆防败毒散(重症)
方解——荆芥、防风、淡豆豉、葱白、生姜一驱散风寒;前胡、杏仁、桔梗、橘红、甘草一
宣肺止咳
备选方——轻症一葱豉汤;夹湿一羌活胜湿汤(《伤辨惑论》):羌独活、川苴、蔓荆子、藁本、
防风、甘草)风寒表实证一麻黄汤;风寒表虚证一桂枝汤.
加减——表寒重:麻黄、桂枝•表湿重:羌活、独活或羌活胜湿汤。湿蕴中焦:苍术、厚朴、
半夏。头痛:白芷、川茸。身热较著:柴胡、薄荷
临证备要——葛苏汤:为山东名老中医王逢寅的经验方:葛根30~60g苏叶810g荆芥、防
风、白芷各1012g麻黄6~9g任草3g功用:解表发汗,解肌退热。主治风寒表证,加减可用于
风热证.
2.风热犯表证
症状:恶寒轻,或微恶风、发热较著一风热外袭,卫表失和。头胀痛、面赤一风热上攻。咽
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喷嚏、流涕稠涕一风热上犯,肺窍不利。咳嗽痰稠一风热犯肺,肺气不
宣。口干欲饮——风热伤津。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在表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媵,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①葱豉桔梗汤(葱白、桔梗、桅子、豆豉、薄荷、连翘、任草)发汗解肌、清热肃
肺之力较桑菊饮强。②银翘散: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
方解——薄荷、荆芥、豆豉一辛凉解表;银花、连翘、山桅一清热解毒:桔梗、芦根、竹叶
一清热生津。牛子、桔梗、甘草—利咽化痰
应用本方时,应重用银、翘,芦根鲜者佳,且煎汤候香气大出即可,勿过煮。汤剂每日可服
「2剂,煮散一昼夜服4次,每次煮服6、10克,勿过煮。
备选方——桑菊饮一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之轻症;
加减——头胀痛甚:桑叶、菊花。咳嗽痰多;贝母、前胡、杏仁。可、咯痰黄稠:黄琴、知母、
括楼皮。身热较著:石膏、鸭跖草。乳蛾纤肿疼痛: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时行感冒——大
青叶、蒲公英、草河车。热郁寒遏:石膏合麻黄。风热化燥伤津:沙参、花粉、梨皮。
临证备要——(1)表未入里,无里热者,忌用桑白皮、黄苓、黄连等苦寒之品,否则冰伏
其邪,延长病程。(2)自拟加减银翘散(常清):银花30g连翘25g大青叶30g黄苓10g桔梗10g
薄荷12g(后下)竹叶10g生甘草7g淡豆豉10g牛著子12g苇根30g针对患者内有蕴热,故去原
方中荆芥,加清肺热之黄苓,清热解毒之大青叶,以治风热表证,发热重者服药不过一二剂而愈。
(2)感冒轻证,或感冒初起,偏寒偏热不明显,仅有恶风、微热、头胀、鼻塞者——辛平轻
剂,疏风解表:桑叶、薄荷、荆芥、防风以微辛轻清透邪。咽痒咳嗽者——前胡、牛劳子、贝母、
橘红、桔梗、甘草。
3.暑湿伤表证
症状:发热、微恶风、汗少、汗出热不退一暑湿伤表,表卫不和;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一暑
湿上扰;胸闷脱痞、泛恶一湿热中阻,气机不展;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一暑热内扰,热灼津伤;
口渴粘腻、渴不多饮——暑湿伤津。苔薄黄腻,脉濡数一暑热夹湿之象。
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箫饮
方解——香需一祛暑发汗解表;扁豆花、厚朴一和中化湿;金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一清
暑解热
加减——暑热盛者:黄连、山桅、青蒿、黄苓。湿困卫表:豆卷、蕾香、佩兰•汗出多一去香箫。
头痛一加桑、菊、芷。心烦、小便短赤一加竹叶、赤茯苓、六•散;呕恶一陈皮、半夏、竹茹;
胸闷一厚朴、砂仁;纳呆一神曲、麦芽、内金。
4.表寒里热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声重一表寒未解;心烦、口渴、咽痛一内有蕴热,热攻于匕
咳嗽气急、痰黄粘稠一邪热郁闭于肺,肺失宣降;便秘尿赤一热结于下;苔黄脉数一里热之象。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双解汤(《医方集解》)
方解——麻黄、荆芥、防风、薄荷一解表疏风;黄苓、桅子、石膏、连翘一清里热;桔梗一宣肺。
备选方——(1)柴葛解肌汤:适用于太阳风寒之邪不解,又渐次传入阳明,即太阳阳明合病证。
(2)防风通圣散:用于表里俱实,证见便秘,身热不退,苔腻、脉滑实而数。(3)麻杏石甘汤:
即可用于感冒属表寒里热者,又可用于流感属肺炎型者,邪热雍肺,身热咳喘。加桑白皮、知亩、
芦根、银、翘、地龙。(4)大青龙汤
临证备要——表里和解丹(朱良春):僵蚕45g蝉衣、甘草各30g大黄135g皂角、广姜黄、乌
梅碳各15g滑石180go研极细末,以鲜蕾香汁、鲜薄荷汁各30g,鲜萝卜240g汁,泛丸如绿豆大。
成人每服5~6g妇女、体弱者酌减,小儿10岁左右服2g,6~8岁服Pl.5g,2^5岁服0.51g每
日1次,连服厂3日,热退即勿再服。
5.中毒性流感
症状——高热不退,神昏澹语,手足抽搐或颈项强直,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法——清心开窍,凉血熄风
方药——清宫汤(《温病条辨》):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磨,冲)、连心
麦冬。送服:(1)高热一安宫牛黄丸,1丸,每II2次;(2)昏迷一至宝丹,每|门“2丸;(3)抽
搐)—紫雪丹,每次1管,每日「2次。清开一注射液20~40ml,加入液体中静滴。
6.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
症状——恶寒发热,无汗,或热势不高,鼻塞流涕,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倦,
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证机概要——表虚卫弱,风寒承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
方解——本方益气解表,化痰止咳。人参、茯苓、廿草一益气扶正。苏叶、葛根一疏风解表。前胡桔梗、
半夏、橘红一宣肺化痰。枳壳、木香一理气。
加减——若气虚较甚者,亦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若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可用玉屏风散加减。
(2)阴虚感冒
症状——发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或盗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
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蕨蕤汤
方解——玉竹、白薇一滋阴清热;葱白、薄荷、豆豉、桔梗一疏风解表;甘草、大枣一甘润和中
临证备要——凡阴虚内热之体,感受风热之邪,只去其风热之邪,不益其阴,则风热留恋不去,故常久
治而不瘗。宜扶正攻邪,即滋阴而去风热:白茅根30g芦根30g玄参12g知母10g桑叶10g菊花10g薄
荷10g大青叶18g甘草4.5g(郭淑云)
(3)阳虚感冒
症状——阵阵恶寒,甚至蜷缩寒战,或稍兼发热,无汗或自汗,汗出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酸冷疼痛,
面色晃白,语言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助阳解表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
(3)血虚感冒
症状——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汗少,面色不华,唇淡,指甲苍白,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
而无力
治法养血解表
方药——葱白七味饮
方解——葱白、豆豉、葛根、生姜一解表;地黄、麦冬一滋阴养血
其他疗法
一、单验方
L葱白、羌活、防风、紫苏、苍耳子、生姜各10g,橘皮6g,红糖30g,水煎日一剂,治风寒
感冒。
2.野菊花、四季青各10g,鱼腥草30g,淡竹叶15g,羌活、连翘、炒牛磬子、太子参各10g
大青叶15g,川茸12g.以上两方,水煎服,均治风热感冒。
3.贯众水煎服,可供8~10人111量;臼萝卜500g,白菜根300g,连须葱白100g,煎服,可
供5人1日量。以上两方均为预防感冒方。
二、敷贴
白芥子、桅子、桃仁、苦杏仁各20g吴茱萸、樟脑个10g研末,与鸡蛋清、面粉调匀成饼状,
分贴于双侧涌泉穴,用布包扎,再用热水袋加温片刻。24小时取下,如无效,再续贴1次。使用
于感冒咳嗽较重者。
三、药枕
将山蔡、丁香、石菖蒲、肉桂等芳香性药物,粉碎后作成药袋,另加淡竹叶、艾叶、茵陈、
苍术、菊花等作充填剂。每晚使用此枕,疗程3个月,适于体虚易于感冒者的预防和治疗。
四、推拿
患者取伏卧位,用小鱼际或掌根顺背部两侧膀胱经各擦50次以上,再重点擦大杼、肺俞、肾
俞穴各50次以上,擦足心涌泉穴50次以上。力口减:风寒型加推眉弓、攒竹各20次,揉按风池、
迎香各20次,点掐少商、商阳、合谷、曲池。体弱气虚者加点足三里、百会。
预后转归
一般而言,,感冒属轻浅之疾,只要能及时而恰当地治疗,可以较快痊愈。但对老人、婴幼儿、
体弱患者及时感重症,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或夹杂其它疾病。此外,病情之长短与感
邪的轻重和正气的强弱有关。风寒易随汗解;风热得汗,未必即愈,须热清方解;暑湿感冒较为
缠绵;虚体感冒则可迁延或易复感。
风寒感冒——寒邪不退,可以化热:口F饮多,痰转黄稠,咽痛等。反复感冒——正气耗散,
山实转虚,或素体亏虚,反复感邪,以致1E气愈亏,而风邪易侵,均可导致本虚标实之证。时行
感冒——高热鹏张,邪势弥漫,亦可转化为风温,甚至出现神昏、澹妄之证。
预防调护
一、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正气卫外能力,养成经常性户外活动习惯。
二、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使室内空气时常新鲜,并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在感冒
流行季节,可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每立方米空间以食醋加水厂2倍稀释后加热,
禁闭门窗,每次熏蒸2小时,每日或隔日一次。可预防时行感冒。
三、患感冒时,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忌油腻辛辣燥热,保持充足的睡眠。
现代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筛选抗病毒物质的概况(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在体内或体内具有抑制流感病毒
作用的中药:百部、石榴皮、蚤休、茶叶、老鹳草、丹皮、地榆、胖大海、大黄、黄药子、桂枝、
赤芍、金银花、马齿览、射干、前胡、独活、白头翁、桅子、紫草、板蓝根、菊花、桑寄生、石
韦、丁香、侧柏叶、秦皮等。
第二节咳嗽
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f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
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有声无痰f咳,有痰无声一嗽,有痰有声一咳嗽
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
流行与发病
本病发病率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婷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贮15%,
尤为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历史沿革
1.病因病机
《内经》对咳嗽的病因、症状、症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都有详细论述:(1)《素问咳
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
能失调,病及于肺,皆能致咳。(2)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不止于肺,亦
不离乎肺。
2.分类
《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
《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
嗽的病理过程。
3.论治
(1)《景岳全书》强调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
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则。
(2)赵献可《医贯》对咳嗽的治疗提出“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在于脾,而
反归于肾”。
(3)王纶《名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
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
敛之,则治虚治法也。”
(4)虞技《医学正传》:“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治痰者,当以顺气为主,是以南
星、半夏顺其痰,而喘咳自愈;枳壳、橘红利其气,而痰饮自降”。
(5)俞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
治咳之法。
(6)《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
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
范围
中医——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本病咳嗽一以咳嗽为
主要症状的病症
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病因病机
病因
1.外邪袭肺
(1)六淫(烟尘、异味气体)f口鼻、皮毛f人体一肺气雍遏,失于宣降一咳嗽
(2)条件:内因——起居不慎,寒温失宜,过度疲劳——卫外功能减退、失调
外因——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
(3)以风邪为先导:挟寒一风寒;挟热一风热;挟燥一风燥。其中“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
主”(张景岳)《河间六书。咳嗽论》:“寒、湿、燥、暑、风、火六气,皆令人咳”。
2.内邪干肺
脏腑功能失调f病及于肺一咳嗽
(1)他脏有病及肺:①嗜好烟酒一熏灼肺胃;过食辛辣肥甘炙博一痰热;饮食不节,过度劳
倦一损伤脾胃一脾失健运一痰湿内生一上渍于肺一咳嗽②情志过激,郁怒伤肝一肝失条达一
气郁化火一气火循经上犯于肺f咳嗽
(2)肺脏自病:肺脏的多种疾病迁延不愈f损伤肺气,灼伤肺阴一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一咳
嗽
病机
1.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日久及肾
(1)病位在肺——外感、内伤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致肺失宣降而咳嗽。
《京岳全书•咳嗽》:“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肺主气,司呼吸,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
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宜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寒热,邪侵则
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咳。
故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反应。
(27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咳嗽的病变脏腑不限于肺;他脏有
病及肺亦可导致咳嗽:肝火犯肺,或脾失健运,痰湿蕴肺,皆可致咳嗽。
但其他脏腑所致咳嗽皆须通过肺脏,肺为咳嗽的主脏。
2.基本病机——内外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3.病性及病理转归
(1)外感咳嗽——邪实——六淫外邪犯肺,肺气雍遏不畅一病理因素一风、寒、暑、湿、
燥、火(风寒为多);外邪不能及时外达一风寒化热、风热化燥、肺热蒸液成痰。
内伤咳嗽——邪实与正虚并见。他脏及肺一多因邪实导致正虚:肝火犯肺一气火耗伤肺
津一炼液为痰;痰湿犯肺一脾失健运一水谷之精微化痰浊一上雍于肺。肺脏自病一多因虚致
实:肺阴不足一阴虚火旺一虚火灼津为痰一肺失濡润气逆作咳;肺气亏虚一肃降失司f气不
化津,津凝为痰一气逆于上。
(2)病理因素一痰与火。痰一寒痰、热痰;火一实火、虚火。痰与火可互为因果,相互
转化:痰浊郁而化热f火;火邪炼液为痰痰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影响与转化:
外感咳嗽——迁延失治,邪伤肺气一易反复感邪一咳嗽屡作一肺气益伤->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固一感受外邪一引发或加重一外感咳嗽
(4)转归预后:外感咳嗽——病浅-易治;燥、湿——缠绵(湿邪困脾一脾虚一生痰
f痰湿咳嗽;燥邪f伤肺津一肺阴亏耗一阴虚肺燥咳嗽:“燥咳每成瘠”)
内伤咳嗽——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难取速效
痰湿咳嗽之老年患者——病久一肺脾两伤一痰湿寒化为饮一病延及肾一“寒饮伏肺”、
“肺气虚寒”一痰饮咳喘
肺阴亏耗——延误失治一劳损
一般而言,咳嗽的轻重可以反应病邪的微甚,但在某些情况下,因正虚不能祛邪外达,
咳虽轻微,但病情却重,应加警惕。
后期——累及于心一肺脾肾俱虚一痰浊、水饮、气滞、血瘀一肺胀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咳嗽有声,或咳吐痰液。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咳而伴
喘。
3.听诊可闻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二、相关检查
1.血常规: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
3.痰培养:确定病源微生物
2.肺部X线摄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三、病证鉴别
1.咳嗽特点的鉴别
(1)时间、节律: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外感咳嗽;早晨咳嗽,阵发加剧,痰出咳减一
一痰湿、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加重,或夜间咳嗽——肺燥阴虚
(2)性质、声音:咳声洪亮有力——实证;咳而声低气怯——虚证;咳声嘶哑——燥咳;
咳声重浊痰多——风寒、痰湿咳嗽;咳声粗浊或嘎哑——风热、痰热咳嗽;咳声短促——肺
燥阴虚;
(3)加重与缓解因素: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气火;劳
累、受凉加重者——痰湿、虚寒
2.咳痰特点的鉴别
内容:色、质、量、味
咳而少痰——燥热、气火、阴虚;痰多——湿痰、痰热、虚寒
痰白、稀薄——属风、属寒;痰黄而稠——属热
痰白质粘——阴虚、燥热;痰白清稀、呈泡沫状——属虚、属寒
咯吐血痰——肺热、阴虚;脓血相间——痰热郁结成痈
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咯痰有热
腥味,或腥臭气——痰热,味甜-痰湿,味咸-肾虚
3.咳嗽与咳喘的鉴别
咳嗽——咳嗽为主要症状,不伴喘促
咳喘——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因咳致喘,以咳喘为特点
1.哮证、喘证——二者均兼有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哮病一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粗困难,甚则喘促不能平卧,发作与缓解均迅速
喘病一以气息言,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哮以声响言,以发作
时喉中哮鸣有声为主要临床特征;哮为•种反复发作的独立的疾病,喘证可并发于多种急、
慢性疾病过程中。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2.肺胀——兼有咳嗽、咳痰,但有久患咳、喘、哮等病史,以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
躁心慌,甚至面目紫暗,肢体浮肿等证为主要表现。病程长,缠绵难愈。
3.肺痛——咳嗽为其四大主证之一,以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咳血痰为特征,常伴有低
热、盗汗、形体消瘦。X线胸部检杳能确定病灶所在。
4.肺癌——常以咳嗽咳血为主要症状,多发于40岁以上的吸烟男性,咳嗽多为刺激性
呛咳,病情发展迅速,呈恶液质,肺部X线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辩外感内伤
外感内覆
多为新病久病或反复发作
病史新久
急缓
起病缓急
短长
病程
常伴肺卫表证:恶寒、发热、身无表证,可伴他脏见证
兼证
头痛
邪实虚实夹杂
病性
2.辩症候虚实
外感咳嗽——风寒、风热、风燥一实
内伤咳嗽一痰湿、痰热、肝火一邪实;阴津亏耗一虚或虚中挟实
二、治疗原则
1.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风寒一疏风散寒;风热一疏风清热;风燥一清肺润燥
内伤咳嗽一一邪实正虚—一祛邪扶正,标本兼顾:痰一一祛痰:寒痰一温肺化痰,热痰一清
热化痰,湿痰一燥湿化痰。火——清火(清热)一清肝火,泻肺热。阴津亏耗——滋阴生津
润燥。
2.分清轻重媛急♦般说来,外感咳嗽病位尚浅易治,但若兼夹燥、湿二邪,则较缠绵
难愈易演变为内伤,治疗应加强润燥、化湿、祛湿之法。内伤咳嗽宜先祛邪为主,待邪祛后
以药丸慢慢调治。
3.病有治上、治中、治下之分:
治上一治肺:温宣、清肃(直接针对咳嗽之主脏施治)
治中——治脾:痰湿偏盛一健脾化痰;脾虚肺弱一补脾养肺
治下——治肾:咳嗽日久,咳而气短一补肾
3.注意审证求因咳嗽是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种病理表现,故治疗时不可一味"见咳
止咳”,而须审证求因,针对病因病机而治,除以治肺(清肺、宣肺、降肺、温肺、敛肺、补
肺、润肺)为主外,应注意调治脾胃、清肝疏肝、补审纳气等整体疗法的应用。
4.治疗禁忌
(1)注意审证求因,切勿见咳止咳:须按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2)外感咳嗽用药宜轻扬,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内
伤咳嗽一忌宣肺散邪,以防宣散伤正,耗伤阴液,伤及肺气,正气愈虚。须注意调护正气。
即使虚实夹杂,也当标本兼顾。
(3)忌食辛辣香燥、炙博肥腻及过于寒凉之品。
三、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症状分析——咽痒、咳嗽声重、气急一风寒束肺,肺气雍遏,不得宣通
咳痰稀薄色白一寒邪袭肺,气不布津,津液凝聚为痰
鼻塞流清涕一风寒上受,肺窍不利
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一风寒外束,郁于肌表
苔薄白,脉浮紧一风寒表象
证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两方均能宣肺化痰止咳,但前方以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
肺;后方以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三拗汤——麻黄一宣肺止咳;杏仁一利肺降气;甘草一协调诸药。
止嗽散——桔梗、荆芥、陈皮、甘草一疏风宣肺,化痰利咽;紫苑、百部一温润止咳;白前
一降气祛痰。
加减——咳嗽较甚一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表邪较甚一防风、羌活;咽痒甚一牛劳子、
蝉蜕;鼻塞声重一辛夷花、苍耳子;挟痰湿(痰粘、胸闷、苔腻)一半夏、厚朴、茯苓;表
寒未解,里郁化热(咳嗽音嘎。气急似喘咳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一生石膏、桑白
皮、黄琴。
临证参考——(1)治风寒咳嗽,既宜宣达,则滋润粘腻甘寒之药,在所应忌。如生地黄、天
麦冬、石斛、天花粉、桑白皮、玉竹、地骨皮、白芍等药,若口味淡或微咸,涕清痰薄,误
投次次类,既锢闭寒邪,又助长痰涎,令病毒难以疏散,留恋下去,演成久病。感冒风寒之
咳嗽,最忌拿茄子,拳防功能泻肺,性最猛悍。(《岳美中论医集》)
(2)风寒客肺化热,而表未解(外寒内热)——解表清里。风寒化热-清法;风热化燥
-润法
2.风热犯肺证
症状分析——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一风热犯肺,肺失清宣
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一肺热内郁,蒸液成痰
喉燥咽痛,口渴一肺热伤津
鼻流黄涕,头痛,肢楚,恶风身热一风热犯肺,卫表不和
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一风热之症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本方为辛凉轻剂,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咳嗽痰
咽干,微有身热者
方解——桑叶、菊花、薄荷、连翘一疏风清热;桔梗、杏仁、甘草一宣肺止咳
化痰;芦根一清热生津
加减——咳嗽甚者一加前胡、贝母、枇把叶;咽痛一加射干、山豆根、金灯笼、
土牛膝、赤芍;表热较甚一加金银花、荆芥、防风;痰黄稠一加黄苓、知母、括楼、
山桅'风热伤络,鼻蚂、痰中带血一加白茅根、生地;热伤肺津,口燥咽干一加沙参、麦冬;
夹暑一合六一散、荷叶。
3.风燥伤肺证
症状分析——干咳,连声作呛一燥邪犯肺,肺失清润,肺气上逆
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一燥伤肺津
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宜咳出一燥热灼津为痰
痰中带血丝一燥热伤肺,肺络受伤
鼻塞、头痛、微寒、身热一风燥外袭,卫表失和
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一燥热之象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本方清宣凉润,用于外感风热燥邪伤津,干咳,痰少而粘,
口渴,身热头痛
方解——桑叶、豆豉一疏风解表,清宣燥热;杏仁、象贝一化痰止咳;山桅、
沙参、梨皮一润肺生津
加减——表证较重一加薄荷、连翘、蝉蜕、荆芥;津伤较甚一加麦冬、玉竹;
咽痛明显一加玄参、马勃;鼻蜘一加生地、白茅根。
[附]凉燥伤肺
症状——咳嗽,痰少或无痰,喉痒,咽干唇燥,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
薄白而干,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苏叶、杏仁、前胡一辛以宣散;紫苑、冬花、百部、甘
草以温润止咳。
临证参考——岳美中:对于干咳痰粘不爽之证,与燥咳稍异,也属难治。凡咳而痰不出者,
肺燥胜而痰涩,燥则润,涩则疏,润肺利气是制方之本。若不知燥痰润肺,反用宣法,越宣
越燥,势必干咳不止;若不知痰涩当疏,则痰粘难愈。为此,自拟一方定名润肺汤,药用沙
参、兜铃、山药、牛著子、桔梗、枳壳,亦可随证加入橘红、杏仁、贝母、拈楼等味。
(-)内伤咳嗽
1.痰湿薄肺证
症状分析——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一痰湿上干,壅遏肺气
痰粘腻,或稠厚成块,痰多易咳一脾湿生痰
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物加重一脾运不健
胸闷腕痞,呕恶一痰湿中阻
食少,体倦,大便时灌一脾气不运
苔白腻,脉濡滑一痰湿内盛之象
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前方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咳而痰多,痰质
稠厚,胸闷脱痞,苔腻者。后方降气化痰,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者。
半夏、茯苓一燥湿化痰一苍术
方解——二陈平胃散——{陈皮、甘草一理气和中一厚朴}
三子养亲汤——白芥子一温肺祛痰;苏子一降气行痰,使气降则痰不
逆;莱服子一消食化痰,使气行则痰行
加桔梗、杏仁、枳壳一宣降肺气
加减——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一加细辛、干姜;脾虚一加党
参、白术;兼有表寒者一加紫苏、荆芥、防风。病情稳定后服香砂六
君子汤以资调理。
临证参考——痰湿咳嗽,常易伤及肺脾之气,应配合补脾益肺之品,以免久延导致肺气虚
寒,寒饮伏肺的咳喘。
又每因新感而致痰湿化热。若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一
出现三方面的转归:痰湿转从寒化,气不布津,停而为饮一寒饮
伏肺一本虚标实;肺脾气虚,阳气渐衰,甚至及肾一肺气虚寒一
虚证咳嗽;痰湿郁而化热一痰热郁肺
2.痰热郁肺证
症状分析—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一痰热郁肺,肺失清肃
痰多,质粘稠色黄,或有腥味,难咯一热蒸液聚成痰
咯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一热伤肺络
苔薄黄腻,质红一黄为热,腻为痰,舌红为津伤
脉滑数一滑为痰,数为热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本方清热化痰,用于咳嗽气急,痰黄稠厚,胸闷,身热
方解—桑白皮、黄苓、山桅一清泄肺热
贝母、拈楼、桔梗、甘草、橘红、茯苓一止咳化痰
麦冬、知母一养阴化痰
加减——①痰黄如脓,或腥臭一鱼腥草、金养麦根、意旗仁、括楼仁;②胸满、
咳逆,痰壅、便秘一拿茄子、风化硝、大黄;③痰热伤津(口干咽干
舌红少津)一加天冬、天花粉;④痰中带血一加白茅根、藕节。
临证参考——要注意观察痰色和量的变化,判断痰、热比重,给予针对性治疗。
3.肝火犯肺证
症状分析—上气咳逆阵作一肝郁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肃降
咳时面赤,口苦咽干一肝火上炎
痰少质粘,或如絮条,咯之难出一木火刑金,炼液成痰
胸胁胀痛,咳时引痛——肝肺络气不和
症状可一随情绪波动而增加一肝郁火胜
舌红或舌边红,苔薄黄而少津一火郁阴伤
脉象弦数一弦主肝旺,数为热象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方药——加减泻白散合青黛散前方顺气降火,清肺化痰,后方清肝泻火化痰。合之使
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
方解——青黛、海蛤壳一清肝化痰
青皮、陈皮——疏肝理气和胃
黄苓、桑白皮、地骨皮一清泻肺热
知母、粳米、甘草一补中养胃生津
加减——①肝火旺一加山桅、丹皮、赤芍;②咳甚一加海蛤壳、括楼仁;③胸闷
胁痛一加枳壳、郁金、丝瓜络;④津伤口渴一加沙参、麦冬、生地、
花粉;⑤咯血一加大黄、丹皮、地榆;⑥咳嗽日久一加百合、诃子、
五味子以敛阴生津止咳
临证备要——气火咳嗽易于耗伤肺阴肺津,应适当配合清养肺阴之品
4.肺阴亏耗证
症状分析——干咳、咳声短促一肺阴亏耗,虚火内灼,肺失濡润
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一虚火灼津为痰,肺损络伤
口干咽燥,或声音逐渐嘶哑一阴虚肺燥,津液不能濡润上承
手足心热,午后潮热,额红一阴虚火旺
形瘦神疲一阴精不能充养
舌红,少苔,脉细数一阴虚内热之证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甘寒养阴,润肺生津。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方解——沙参、麦冬、玉竹二天花粉一滋阴润燥银柴胡、青蒿、鳖甲
扁豆、甘草一和养胃气山药、茯苓
桑叶一清宣肺热川贝、知母、杏仁
备选方——二冬二母汤:麦冬、天冬、川贝母、知母、沙参、百合、生地黄、
桔梗、苦杏仁、梨皮
加减——①咳嗽较甚一加紫苑、冬花、百部;②痰粘难咯一加海蛤粉、海浮石、
括楼、黄苓;③痰中带血一加丹皮、山桅、藕节、白茅根;④潮热骨
蒸一加银柴胡、青蒿、地骨皮、功劳口卜
临证参考——①润肺汤(岳美中):沙参、马兜铃、山药、牛劳子、桔梗、枳壳、
橘红、杏仁、贝母、括楼。②虚劳咳嗽—参蛤三七散(岳美中)
人参30g,蛤蛤4对,三七30g,研为细末,每次0.6g,日服
3次,服时忌绿豆及大凉之品(岳美中)。③阴虚之咳,养阴需
兼收敛(李家振):“阳虚易补,阴虚难调”,余在临床中颇有此
感。如阴虚咳嗽,予滋阴润肺止咳,方法切证,但疗效总不能尽
如意。每遇阴虚咳嗽,则予养阴止咳之中兼以收敛,常用的收敛
药有五味子、粟壳、诃子、生牡蛎等。临证选加2至3味,但粟
壳应为必用之品。张锡纯曾说:“治虚劳咳嗽,用山药、枸杞、
、地黄、玄参而不止者,加粟壳二三钱,可立见成效”。据临证
所验,凡见干咳无痰或少痰,属阴虚肺气耗散而又确无表证者
都可使用。
其他疗法
一、单方验方
1.宁嗽散桑白皮、紫苏各9g,细辛3g,五味子、橘皮、半夏各6g,茯苓、苦杏仁、
枳壳、桔梗、甘草各10g,为“诸嗽通用之方”。
2.久咳痰嗽方莱瓶子、炒苦杏仁各等分,蒸饼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时时咽津。
适用于痰壅气逆之咳嗽。
3.百部煎百部、生地黄、生姜、百合、麦冬各10-15go适用于阴虚久咳之证。
4.珍珠层粉60g,青黛少许,麻油调服,分8次服,1日2次,用于咳嗽气急。
5.金沸草散前胡、荆芥、姜半夏、赤芍、细辛、炙甘草、旋覆花、各6g,加姜枣水
煎服。用治外感风寒之咳嗽痰多气急。
6.黄琴、括楼壳、鱼腥草各10g。水煎服,一日三次。适用于痰热咳嗽。
7.枇杷叶煎枇杷叶(包)、紫苏各9g,苦杏仁12g,大蒜头3g。先将苦杏仁、大蒜头
共捣烂;再将枇杷叶、紫苏煎汁150nli左右,过滤后冲于苦杏仁、大蒜泥中浸液。每日1剂,
分2次服。适用于外感咳嗽。
二、针灸
主穴:肺俞、合谷。配穴:痰多配丰隆;咽痒而咳刺天突;胸膺憋闷刺内关、檀中;久
咳体弱者,温灸肺俞、肾俞、脾俞。外感咳嗽宜浅刺,用泻法;内伤咳嗽用平补平泻,并可
配合针灸。
三、贴敷
附片、肉桂、干姜各20g,山奈10g,共研末,装瓶,先用拇指在双侧肺俞穴用力按摩半分
钟左右,使局部潮红,再将药粉一小撮放在穴位上,再用3cm*3cm医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
1次。若为久咳者,先用生姜及葱白捣汁擦拭肺俞穴及脊柱两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准化培训考卷39434
- 手写字母卡全套放大版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3年纳豆激酶项目分析评估报告
- 2024国际劳务合同
- 2023年空气烟气监测系统项目需求分析报告
- 2024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文
- 2024年房地产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合同格式标准模板
- 2024年秋五年级上册 19 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与教学反思)
- 餐饮班前会例会提要表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台账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大单元教学设计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读书分享交流会《道德经》课件
-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
-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年产500万件电泳涂装及PVC喷胶项目环评影响报告
- 普通话教学课件中专
- 企业战略合作合同标准
- 外科学教学课件: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