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_第1页
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_第2页
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_第3页
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_第4页
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真淳、和谐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专 业 汉语言文学作者姓名 廉学龙班 级 08专升本学号2008062109指导教师 杜莹提交日期 2010年5月10日自然、真淳、和谐——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以个性化手法展示了田园生活的风风层面,是个通过描绘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展示了田园诗歌的崭新的艺术境界。自然、真淳、和谐是陶诗的审美追求。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的艺术美和自然和谐的真淳美,及古朴典雅的语言美和清新别致的画面美。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审美追求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的诗作以田园诗居多,他的田园诗也最能体现诗人的审美特征,故历代史论家称他为“田园诗”人。萌芽于《诗经》时代的田园诗经历了几百年的历程,到陶渊明时代才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境界,这不能不说是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审美的个性化开创。陶渊明以其独有的社会理想和生活方式来看待田园生活的,又以其特有的审美风格来展现其田园生活心态。“只有陶渊明才真正将田园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并从中发掘出不同与壮丽山川的美感。”因此,本文重点论述陶渊明田园诗在内容上呈现出质性的自然和情韵的真淳,在形式上表现出语言的古朴典雅和清新别致的画面美特征。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陶渊明被称为“自然之子”。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自然是陶渊明一贯的追求,也是他个性气质使然。清人方东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四个“真”字,可见陶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写的对象,亦是习见常闻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未及“人”字却有“人”在诗中之实感,读来颇有闲趣;“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一个“贮”字,情景交融,平生绮丽;“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其三),读来但觉春意四溢、草木满堂,自然中显神奇。此种特点,苏东坡以“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论之,可谓精辟。陶诗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陶诗常常取发“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日入室内睹,荆薪代明烛,”《归田园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弊庐蔽床席,”只用“床席”两字,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之中,却透着一种超然洒脱。从前诗中很少见的那平凡事物,如桑、麻、鸡、狗等等事物,一经陶渊明写入诗篇,和他的生活、志趣融全起来,就无不充满奇趣盎然诗意。读过陶诗的人,都会对他描写的农村景物留下深刻的印像。“鸟寻欢新节,冷风送善”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同样是写春风,但都写得这样简练丰富,不相重复。再如“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浩已洁。”诗人是似乎毫不经意地就写出了人们在冬雪时候的一切细微感觉。这种感觉所体现的和谐,人与自然泯合为一的结果。更主要的是这些景语在各首诗都和诗人所描写的感情很微妙的融合在了一起,成表现诗人胸怀志趣的有机组成部分。陶诗中冲淡之美的境界是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正如鲁迅所说的,陶并非浑身“静穆,”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诗品》卷中式,此类诗写得慷慨激昂,豪情迸溢,表现诗人豪迈诗风的一面。另外,陶诗也有磊落不平的悲愤之旬,“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悲凄,终晓不能静,”也有忍饥抱寒的愁苦之音,“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沈德潜说陶诗“有忧勤语,有自任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有物我同得语。”情韵朴实的真淳美田园诗中,诗人所见无异与常人,即平淡无奇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而诗人却是以此为审美对象加以歌唱的。自然风物天造地设,田园生活由来已久,在陶渊明笔下产生了一种情浓而意远的韵致。其一,陶渊明对眼前的景致或心理反映总是“直抒胸臆,无一字客气”,也因此故常被人看作“性情中人”。“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又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将诗人率真的田园生活和与人之间纯朴的关系以及自己当时那种情态与心情真实地表露了出来。将农忙相别,农闲相思的这种乡下邻里友情写的真实而生动、形象。还有《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写他站在庄稼地里,看见苗长势良好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岁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虽曲笔而达意,写出的却是诗人率真无伪的欢笑。苏轼在其《东坡题坡》里也评价他说:“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世之老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可见诗人情韵自然之气吐尔不虚。当然,陶渊明除了这些直抒胸臆,表达欢愉的心情的田园诗作外,还有一些抒写个人情怀的作品。《移居二首》(其一)写出了求友的心情和得友的乐趣。诗中“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表现了诗人求友心劳力拙的情怀,从而使人们感觉得到诗人情感上的满足。“敝庐何必广,取足敝床席。”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重视友谊并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在此作品的格调不同凡响。“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者”诗中因“时时来”的句子点破了邻居间情谊深厚;而后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更是情趣横生获得了绝妙的诗情诗意。其二,诗人除了叙述相邻情感于诗中外,也写了些自己的心里感触,像《归园田居》(其一)中反映的是归田后心情的愉快,“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将痛恨出仕和思念归田的感情表达的很真实。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也是对自己个性明析的袒露。诗中还提到了“误落”,“尘网”形象而贴切,一句“一去三十年”感情色彩十分浓重,这种对内心世界的坦然描述也使田园诗渗透出了真淳的格调。其三,诗人在诗中抒写了他对劳动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显示出他思想审美内涵的又一侧面。陶渊明虽然熟读“六经”,但他并不恪守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的法则。他赞美躬耕,偏要“种豆南山下”,自食其力。“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事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西田获早稻》)诗中他写劳作及较长时间对劳作的体验,描绘了一幅幅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使他的作品沾有“夕露”,散发着泥土的香味。陶渊明的诗不像一些封建文人笔下有限的“渔樵之乐”,他既写自己的躬耕之乐,又写自己的躬耕之忧,躬耕之苦,躬耕之怨。《归园田居五首》(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使我们真切感觉到的就是诗人劳动的艰苦情景,是诗人到南山豆地里锄草,晨出夜归,披星戴月,劳动地点之远,时间之长的生动记述。“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形象极了,真实极了,是诗人收工太晚了,路旁的草木都已结了夜露,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陶渊明月光下披草归来的蹒跚步履。这哪里不是劳动的艰辛啊!《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向我们展示的是西田的丰收是来之不易的。诗歌所写的是真景真情,是陶渊明作为躬耕的实践者唱出的自己的心声。具有一生中'真美”,而这种“真美”是对劳动人民的了解与同情的真美。由此而使得田园诗在内容意境上具有了真淳特征。田园诗中对自然风光,风物人情,读书会友,欢聚谈心,甚至躬耕之苦的描述都是自然的。这样,自然便成了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而这种尽抒自然的田园诗,也因诗人“性本自然非矫伪”地抒写胸臆而具有了那种真淳的韵味,自然、真淳作为田园诗的品格不是直白地显露出来,而也恰恰是诗人通过其风格别具的语言来体现和深化的。古朴典雅的语言美陶渊明田园诗自然,真淳的特质是通过语言等外在形式来表现的。在当时诗歌语言“俪采万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之际陶渊明却形成了自然质朴中偶见典雅之词的语言风格。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陶诗语言“质而自然”,秦观在《淮海集》卷十二中说陶诗语言有“冲淡”之气,东坡说陶诗语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确,陶渊明诗歌语言几近口语,质朴非常,但也并不是随口而出,毫无加工的。他的诗之妙在于“能继能续,能逆能倒找,能迁回顿挫,从无平铺直衍”。总之,陶诗语言既朴质又精炼,但彳主彳主带来的是高超的技巧效果,从而显示出了语言上的特有品质。在田园诗之中,陶渊明所描写的对象彳主彳主是最平常的事物,在诗中也是将鸡犬、豆苗、穷巷、荆扉等如实写出的,并无修饰地用于诗旬中。《归园田居》(其三)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书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等用一些前线古朴的“田家语”真切形象地写出农村生活的气象。类似的例证俯拾皆是,不胜枚举。陶诗的语言随近于古朴,但也有其精炼之处,行文中也洗净了一切芜杂的成分。《和郭主簿》(其一)中写盛夏林木的清爽宜人,阴凉并无形状,但诗句中一“贮”字,就仿佛仲夏清凉的林荫下贮有一潭清泉,且“林”字也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堂前的树木之多,空间多少,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再如“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和郭主簿》其一),其中“弄”字极为寻常,但却微妙的写出了那种悠然自得,逍遥无拘的乐趣,而且又与上旬“闲业”相呼应。可见陶诗语言相互中蕴含精雅,平淡中可见绮丽的特质。这种古朴典雅的审美特质还表现在其叠字的使用上。首先,这些运用于摹写状貌的叠字无不自然贴切。《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俩个叠字的运用确实将“远人村”和“墟里烟”所含有的所有的视觉属性包揽无余,直叙景物原貌,生动而逼真,将山村的恬静风光写得如此形象入神也与这叠字的运用有相当大的关系。其次,除了运用叠字外还常用偶旬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和郭主簿二首》其二),“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撰田舍获》)等对仗旬的运用为其诗歌增添了整齐有致的意韵。同时陶渊明大多数田园诗都采用五言诗,这种“二一二”式音节又给作者抒情达意作好了形式上的铺垫。不仅在音节上给人的感觉轻松、自然,而且中间字的迭旬更是点睛之笔。《归园田居五首》(其三)中“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读起来舒缓自如,而且“罕”、“寡”用在中间音节上相当准确,形象的说出了自己脱离官场无拘无束。《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旬式也是通过外在形式上表现出了劳动时愉快的心情。而在中间音节上的“欢”、“劝”用的就在于精炼。我们认为在陶诗中“旬法工炼”是存在的,但陶诗语言还是以古朴自然流畅为基本特色的,所以也就产生了古朴中见典雅的语言风格,为田园诗增添了不少审美特质。所以,陶渊明诗歌的语言总体是不追求词藻华丽,是不着色的,不去刻意雕饰的,用平淡简练的语言创造出淡远浑融的意境,“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说:“写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可见陶渊明的语言造诣不凡而他平淡质朴得似口语的语言之所以体现出美,还与他行文中语言表达方式和诗意追求有莫大的关系,诗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和诗的美感的把握不仅使得诗的内容更加浑然成理,而且对诗歌的外在表现也产生了特别的影响,即图画美。清新别致的图画美清人方东树指出:“吟咏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如展开一幅写意的田园生活画卷。”陶渊明诗歌总会给人一种清新而别有韵味的视觉美感。其代表诗作田园诗在内容上以其自然、真淳的审美特质给人们创造出的是一种意境美,而其古朴简练偶含典雅的语言在白描手法下却又给人带来了画面美。诗人总是善于通过语言工具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接近外面的世界,将外在自然地各种事物呈现在读者面前,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将本色的自然诗意化。虽在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常为农家生活场景,但在他不经意地简单勾勒下却使自己的感情自然而然地从形成的图画意象中渗透出来。大自然或诗人自己亲力亲为的生活都能让人获得美感。诗人也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生机勃勃的图景,从而在朴实平淡的景物上抒写感情,从而给人一种深切的艺术享受,带来了一片生机盎然的审美天地。诗人将宁静朴素的乡村和平淡无奇的劳动场面表现的栩栩如生,借助于白描手法及平淡而精雅的语言将田园勾勒成了一幅幅充满情感的生活画面,而且是那么的真切,无不使人在感觉里顿生一种细腻的审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中诗人将自己视线内的景物不着色的加以描绘。一片宅地草房稀疏,堂前桃李后檐榆柳,远处隐约的村舍,近处升起的炊烟,深处犬吠,桑上鸡鸣,这些常物在陶渊明笔下有情有意,组合而成一幅朴实无华的乡居图画。《归园田居五首》(其五)更是一幅妙不可言的图画。“怅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