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环评报告_第1页
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环评报告_第2页
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环评报告_第3页
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环评报告_第4页
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原县宜霖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2018年08月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环境影响报告书北京国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目录TOC\o"1-2"\h\u1总则 北京国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前言一、建设项目由来红原县是川西北高原上的牧区县之一,以草地畜牧业为主,兼有少量农业生产。是牦牛主产区,(牦牛)养殖业是全县的经济支柱产业,属全国四大牦牛主产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红原县牦牛存栏实际量约为60万头左右,马存栏量25000头左右,羊存栏量28000头左右。由于红原县气候偏冷,春秋短促,长冬无夏,年平均气温1.4℃,特别是冬天和春冬交替季节,草地畜牧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更大,一部分牦牛等动物因寒冷、草料短缺以及疾病导致死亡,一部分牦牛因“春乏”现象死亡,若遇雪灾,发病率上升,死亡率随之聚增。由于多属于中小型养殖户及家庭牧场,目前红原县及周边县没有专门的病死动物尸体处理设施,多将动物尸体随意抛弃在路旁河沟,甚至有的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低价抛售病死动物。类似种种处理病死动物尸体的方式不仅影响环境卫生,污染土壤水源空气,还会随着病死动物尸体的腐败腐烂,病毒细茵的扩散甚至由于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异,造成新的动物疫源,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畜禽动物尸体随意处置可能会成为引发疫情的扩散源并造成疾病传播、流入食品加工危害食品安全、腐烂的死尸污染环境危害生态安全、畜禽动物死尸或其制品低价买卖冲击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四大危害。畜禽动物尸体是一类特殊的生产及生活垃圾,如何安全处置畜牧养殖业产业规模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畜禽死尸体以及资源化工艺变废为宝是当前畜牧养殖业必须要面对的民生安全大问题和环境生态问题,同时也是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红原县目前均没有标准化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如随意处置这些病死畜禽,将会对民众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灾难。因此,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红原县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2016年8月,红原县人民政府与红原县宜霖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总投资3000万元的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特许经营项目,拟进行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项目。本项目综合利用畜禽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加工后成为肉骨粉和工业油脂,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发展改革委令﹝2013﹞第21号)鼓励类中第十九款轻工之36:“畜禽骨、血及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为鼓励类项目。项目经红原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信息化局同意备案(备案号:川投资备[2017-513233-77-03-163923]FGQB-0017号)。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本项目属国民经济分类中的N7723固体废物治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令第44号,2018.4.28修订稿),项目属于“环境治理业”中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处置及综合利用”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二、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项目排污特点及周围地区环境特征,确定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1)本项目建设是否满足相关产业政策、相关条例、相关规划的要求;(2)营运期的恶臭废气对外环境及居民的影响;(3)项目废水、废气、噪声、固废污染防治措施是否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4)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5)选址可行性;三、环评委托与工作流程由于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项目未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于2016年5月擅自开工建设,并于2016年7月建设完成,建设完成后因资金原因项目未运行,目前处于停产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中第六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该项目存在“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但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本项目违法行为是在2016年5月开始,建设行为于2016年7月完成,现今违法行为已经超出了两年,因此可不予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的相关内容,该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此红原县宜霖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国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我司在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建设地区环境状况的调查,通过对建设地区环境状况的调查和该项目有关资料的深入分析,在结合该项目的污染特征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按有关技术规范,编写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本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我公司主要开展了现场勘查,资料收集,现状监测、报告书编制工作;红原县宜霖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提供工程相关技术资料、公众参与调查表的发放、座谈会的组织和收集及媒体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工作、公众参与调查内容汇总及编制成册;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成都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提供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图1本次环评工作路线图四、环评报告书主要结论本项目主要将牦牛等畜禽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得到产品—动物油脂和肉骨粉。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及设备先进,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项目厂区总图布置合理,用地属于工业用地,厂址符合区域规划。污染物经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后可达标排放,污染防治措施可行。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落实风险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对环境风险水平可接受,通过环评公众参与调查,得到了项目所在地周围广大群众的支持。只要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保对策及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从环境影响评价角度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本项目防疫选址,由红原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出具文件,待项目建设完成后,由红原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组织验收(详见附件12)。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则1.1评价目的与原则1.1.1评价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制度,其基本目的是贯彻“保护环境”这项基本国策,认真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环境管理方针。通过评价,查清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分析项目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分析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弄清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防治对策,为项目实现合理布局、最佳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1.1.2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是客观、公开、公正、综合的考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评价将针对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并结合工程特点,坚持以下原则:(1)实现项目建设与当地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的持续协调发展,即确保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本项目的建设。(2)坚持“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的原则,并结合区域发展规划,从环保角度论述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3)结合项目生产特点,对项目废水、废气事故排放进行预测(按设备最大生产能力考虑),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4)分析项目潜在环境风险,结合现有风险防范措施,分析其有效性、并提出需进一步完善的防范措施和风险应急预案。(5)从环境影响评价角度分析,对项目建设可行性作出明确、公正、科学的评价结论。1.2编制依据1.2.1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2015.1.1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2016.9.1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8.29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6.27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11.19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12.1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年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日起施行)(1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10.1起施行);(14)《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16)《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的紧急通知》环发[2005]130号;(1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8)《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1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08.01起施行);(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7.9.1日施行);(2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改委2013年第21号令),2013年5月1日执行;(23)《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号(2011.5.1起施行)。1.2.2地方法律法规(1)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公告(川环发[2018]4号);(2)《关于依法加强环境影响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川环发[2006]1号);(3)《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摘要)》;(4)《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4号);(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5]38号);(6)《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修正)》;(7)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07]39号);(8)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川办发[2013]7号);1.2.3评价技术规范、文件(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9)《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10)《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1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GB18599-2001);(1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1.3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畜禽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发展改革委令﹝2013﹞第21号)鼓励类中第十九款轻工之36:“畜禽骨、血及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要求。同时,本项目属于《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发展项目。项目所用的设备主要为干法无害化处理生产线、燃油锅炉等,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淘汰类设备,不涉及《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限制的生产工艺装备及产品。本项目建设不属于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规定的项目。本项目于国家政策相符性分析见表。表1.3-1本项目与国家政策相符性分析序号文件要求相符性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及《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2013]21号)-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十九轻工”中第36项畜禽骨、血及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故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修正本)的要求。2《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及《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本项目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项目,项目用地为工业用地,不属于《闲置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及《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中涉及的行业及项目。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新、改、扩建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按照相应技术导则要求,科学预测评价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提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本环评中已设置风险评价专章,专章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对本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4《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建设单位在开展环境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在当地报纸、网站和基层组织信息公告栏中,向公众公告项目的环境影响信息。本环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两次公示同时,对可能受到项目建设影响的民众、企事业单位及专家进行了公众调查,充分征询了公众意见。5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1、运送运送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应采用密闭、不渗水容器,装前卸后必须要消毒;2、无害化处理化制利用干化、施化机,将原料分类,分别投入化制本项目采用专用密闭运输车运输动物尸体;采用干化化制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故符合规程相关要求。综上所述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发展改革委令﹝2013﹞第21号)鼓励类,项目所用的设备不属于国家淘汰类,同时,项目经红原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川资投备【2017-513233-77-03-163923】FGQB-0017号同意备案,同意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1.4规划符合性分析1.4.1与《红原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符合性《红原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主要内容:1、中心城区发展目标:把红原县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川甘青结合部地区重要的畜产品加工基地、阿坝州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以旅游服务业、畜产品及藏药加工业为支撑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集高寒草原自然生态特色、安多藏区历史文化特色为一体的旅游城市。2、产业发展中第二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工业明确指出,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以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为目标,着力发展现代工业企业,做强畜产品精深加工、中藏药深度研发等特色产业,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3、总体规划生产工业用地布局(1)城南工业园区(南区):规划保留城西瑞庆西路一带的现有奶制品生产加工区,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畜牧业资源,继续大力发展具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支撑的乳制品生产加工业。规划保留城西瑞庆西路一带的现有藏药生产加工区,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藏药材资源,积极发展以对城市环境污染、干扰较小的生物制药的方法生产加工红原县丰富的藏药材,生产珍贵的藏药保健制品。(2)城北工业园区(北区):规划将牛羊肉制品生产加工区布置在城东北白河右岸滨河地段、209省道旁,位于中心城区下游,集中安排牛羊肉制品生产加工项目。充分利用红原县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畜牧业资源,继续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的畜产品加工业。本项目畜禽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项目作为红原产业发展第二产业—畜牧业中的配套项目,将畜牧产业中死亡的畜禽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加工生产动物油脂和肉骨粉,是将以往丢弃浪费的资源转变为可利用资源的畜牧产品加工项目,同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红原县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水平,杜绝因死尸腐败腐烂造成新的动物疫源,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畜牧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提高农牧区动物及其产品质量。项目位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已取得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且得到红原县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另项目选址于主城区东北侧,供电供水条件便利,且临近209省道,交通便利。因此,项目的建设原则上符合红原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1.4.2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总体规划(2012~2020年)符合性在《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总体规划》(2012~2020年)中,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又称红原县邛溪镇工业园区)定位为以发展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畜牧产业、中藏药深度研发和综合开发为主的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园区在空间上按照“一园二区”空间发展模式进行开发建设,一园“为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二区”是根据区域用地和环境条件,沿白河布设“北区、南区”2个组团区。园区的总面积为115.91公顷。1、与园区产业定位、用地布局符合性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环保、便捷、弹性为原则,发展技术含量和集约化程度较高,具有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积极发展仓储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园区产业重点发展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畜牧产业、中藏药深度研发和综合开发产业,以及产业链相关联,环境可以承受的其他环境友好型产业产业。①南区位于县城西南,已经基本建成,其中入驻有红原牦牛乳业公司企业、科创中藏医药园两家企业(规划环评限制引入新的企业);北区规划主导产业包括农畜产品深加工业、现代中藏药产业,按照空间地理从南至北依次布局配套服务区、农畜产品深加工区、中藏药加工区。②组团用地布局南区:南区已部分建成,主要由科创中藏药基地和红原牦牛乳业公司两家企业构成,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42.88公顷,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工业用地26.27公顷,绿地广场用地10.74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5.87公顷。北区:北区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73.03公顷。用地以工业和物流仓储用地为主,其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26公顷,占建设用地0.37%;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0.32公顷,占建设用地0.46%;工业用地48.63公顷,占建设用地69.35%;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7.1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1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07公顷,占建设用地1.53%;绿地与广场用地12.72公顷,占建设用地18.14%。本项目选址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工业性质属于新型无害化处理的生物化工产业,处理工艺为全自动高温干化法,密闭性好、杀菌效果强、能耗较小,且其产品可形成工业用油、肉骨粉等,有利于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属于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畜牧产业中的配套辅助产业,是生态畜牧业必不可少的配套项目,可以减少畜牧业死亡牲畜对牧区环境造成的影响。完全符合新型工业的范畴,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趋势相符,符合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产业定位。2、与园区规划环评及规划环评批文要求符合性2015年3月17日阿坝州环境保护局出具了《关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的函》(阿州环建函[2015]33号)(详见附件),根据规划环评功能定位,北区规划主导产业包括农畜产品深加工业、现代中藏药产业,按照空间地理从南至北依次布局配套服务区、农畜产品深加工区、中藏药加工区。本项目选址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农畜产品深加工区,本项目与园区规划环评符合性分析见下表。表1.4-1项目与北区规划优先发展、禁入项目类型符合性分析一览表园区规划及环评要求本项目相应措施符合性分析适宜引入园区企业类型通过对园区规划的产业门类、物料关联及产污情况分析,环评提出以下优先发展项目:①特色中藏药材的初加工(饮片加工企业、片剂加工企业、试剂加工企业、粉剂加工企业);②特色肉类深加工(牦牛肉、藏系绵羊肉、藏香猪肉的深加工);③乳制品、方便食品类等食品深加工;④奶粉制造业本项目为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发展改革委令﹝2013﹞第21号)鼓励类中第十九款轻工之36:“畜禽骨、血及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项目污水自行处理能够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13457-92)排放标准。本项目属于新型无害化处理的生物化工产业,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减轻了畜牧业生产活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产品也可作为生物制药、畜禽养殖业的原材料,有利于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全符合绿色产业园区清洁生产、污染物产生量较小、产品绿色环保的定位。项目营运期采取相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后,能够保证“三废”达标排放,将项目排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控制在环境可承受范围。本项目不属于工业园区限制和禁止引入的企业类型。限制引入园区企业类型①牦牛、绵羊等屠宰行业:控制规模不超过15万混合头、污水自行处理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13457-92)排放标准情况下可引入;②骨加工:不引人骨胶生产企业,骨加工限制在骨粉和骨质旅游产品生产;③血加工:血液企业仅引入血粉生产类企业,不宜引入高精端微量元素提取企业;④皮毛加工:皮毛加工企业做到初加工盐浸企业即可,禁止引入鞣制、制革企业禁止引入园区企业类型①生物制药、化学药品制造入园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要求进区企业全部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及ISO14000认证,做到节能、降耗、减污,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和资源的浪费本项目处理工艺属于国内先进水平符合综上所述,本项目不属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限制、禁止引入的企业类型,为允许引入的企业类型,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规划及环评的要求相符。3、规划符合性小结本项目选址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污水处理厂旁,项目用地为工业用地,不属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限制和禁止引入的企业类型,符合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用地布局规划,与工业园区的相关要求相符。综上分析可见,本项目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规划相符。1.4.3“三线一单”相符性(1)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选址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不涉及黄河源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项目占地不属于生态红线保护范围,项目符合《四川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①根据现状监测结果,评价区内大气环境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说明大气环境质量较好,有一定环境容量;预测结果表明,正常工况下,评价区域各大气污染物对保护目标影响较小,均未出现超标现象。②本项目排放的废水包括工艺废水、废气治理废水、车间设备冲洗水、消毒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本项目废水经过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氨氮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B级标准后排入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经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排入地表水体白河。根据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评价区内地表水环境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说明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预测结果表明,正常工况下,评价区域各地表水污染物均未出现超标现象。(3)资源利用上线土地资源:建设项目属于新建,为购买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土地,占地20亩,属于产业经济园区占地范围内,在进行规划环评时已统筹土地资源。水资源:项目新鲜用水量为5360.62m3/d,用水来源为市政自来水,当地自来水厂能够满足本项目的新鲜水使用需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所在区域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项目为国家鼓励类项目,符合环境准入相关要求。1.4.4小结项目位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内的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旁,项目用地属于工业用地,项目不属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限制和禁止引入的企业类型,符合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用地布局规划。1.5选址环保合理性分析项目位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内,购买工业用地,符合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的产业定位和用地布局规划。红原县牦牛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对本项目出具了企业入园证明,项目符合园区规划,同意该项目入园建设(见附件)。1、环保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位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内,用地属于工业用地,根据项目外环境关系,项目位于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旁,项目北侧、南侧、西侧均与白河相邻,最近距离约20m,临河一侧均为草地,本项目距离红原县城东北侧约1.3km。项目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和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保护地,评价范围内无环境制约因素。该区域春、夏、秋及全年的主导风向为北东北风(NNE),频率分别为9%、13%、10%、9%,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SW),频率为10%。春夏秋冬四季和全年的静风频率分别为28%、31%、35%、39%和34%。说明该地区风向以北东北风占主导,此外静风频率较高。因本项目处理量较大主要在冬春季节,运行时间主要为冬季和春季。因此,在本项目运行期间,红原县城位于本项目的上风向,受影响几率较小;热果尔村虽然冬季位于本项目主导风向侧下风向,相距1.6km,根据红原县区域平均风速来看,主导风向上的平均风速多在2.5~4.5m/s之间。长年平均风速较高,说明区域内污染物扩散条件好,不易造成集中污染。且各季节的静风频率分布变化不大,静风频率总体而言较高。对近距离保护目标影响几率较大。根据本报告书“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预测结果,本项目建成后对其浓度贡献很小。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针处理县城污水以,因此园区内生活污水经预处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后再进入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考虑到部分企业的废水水质成分复杂,可能有不适合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污染成分,需要自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后,再进入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所有废水处理达标后由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排放。本项目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至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位于本项目东南侧,此外本项目不直排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不会造成污染水质隐患。由红原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出具说明,本项目建设完成后,由红原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组织验收。详见附件12。2、与周边环境相容性分析本项目为北区园区配套产业,周边企业主要为加油站等配套服务区、屠宰场和农蓄产品深加工业等企业。红原县海拔较高,冬季及春季升温缓慢,当季植被较少,因此本项目处理量较大为冬季时段,因寒冷、饥饿和疾病造成的大量牦牛等动物死亡,因此主要运行时段为一年内的1-7月之间,红原县及其周边气温较低的时候。8月气温回升,畜禽动物死亡率下降,这期间死亡的畜禽动物尸体在冷库低温储存,达到一定处理量后,方启动无害化处理生产线。按照常年红原县畜禽动物死亡率以及考虑发生重大疫情时畜禽动物的死亡量预估,发生一次重大疫情时,死亡动物尸体约500头(约75t),项目冷库可满足8-12月正常及发生重大疫情(符合《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以及《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通知(农医发【2017】25号)的无害化处理适用对象)情况下死亡畜禽动物尸体的储存量需求,项目在8-12月期间运行8天可满足无害化处理需求。而红原县屠宰期为每年8-10月,因此屠宰场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主要运行时段为8-10月之间,本项目与牦牛屠宰加工厂错季运行,避开了交叉感染。因此本项目与周边企业不造成干扰,彼此环境相容。本项目实施后,区域大气环境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不会改变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现状,地下水环境仍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声环境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目前园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行,项目周边污水管网已建成。本项目生产废水经项目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废水经项目自建隔油池和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项目废水经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排入白河。本项目实施后以无害化车间边界外100m范围形成的包络线划为卫生防护距离,即以无害化车间为中心设置100m卫生防护距离,因此厂区最远南侧外80m,厂区北侧外73m,厂区西北侧外84m,东侧外14m,不规则包络线设置卫生防护距离。目前该范围内没有住户、文教、医院等敏感目标,因此,本工程不涉及环保搬迁。项目建成后要求在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和园区管委会不宜再规划建设居民点、疗养地、文教、医院食品加工企业、屠宰厂等敏感设施以及与本项目不相容的企事业单位。综上分析可见,本项目实施后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与周围环境相容。3、选址合理性结论综上所述,项目选址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内,土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符合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的产业定位和用地布局规划。项目营运期采取相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后,能够保证“三废”达标排放,将项目排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控制在环境可承受范围。项目排污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容,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选址合理。1.6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红原县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类别、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以及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相关规定及当地环保部门确定,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功能及生态功能具体见表:表1.6-1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环境功能区评价区域所属类别1环境空气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3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III类4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5生态环境功能区项目所在地周边无基本农田保护区、无自然保护区、无风景名胜保护区、无文物保护单位1.7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1.7.1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施工期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活动是厂区建设(主体工程、贮运工程及环保、生活等辅助工程),施工期影响大多为短期的、局部的,施工结束后大部分影响是可恢复的。施工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如下:施工扬尘、机械废气、施工设备噪声、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施工废水及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排放等,造成环境影响。2、营运期(1)水环境项目外排废水对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分析。(2)环境空气项目外排大气污染物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3)声环境项目营运噪声对区域声环境产生的影响。(4)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土地资源等。(5)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公众意见。(6)环境风险以事故情况下污染物排放导致的环境风险为重点,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等。1.7.2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见下表。表1.7-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施工行为环境要素施工期营运期土方开挖机械作业材料运输施工人员社会环境就业、劳务○○○○□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土地利用■●●●□交通●●●●□自然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声环境●●●●■注:□/○长期/短期影响:涂黑/白:不利/有利影响:空白:无相互作用1.8评价重点与评价因子1.8.1评价重点通过收集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在深入进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与区域各种环境因素制约条件、环境质量现状等,确定本次评价工作。(1)项目的废气、废水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2)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可接受性分析;(3)环保对策措施有效性;(4)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上四条作为评价重点,在工程分析方面,重点评价建设项目的工艺特征、清洁生产要求和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对厂址选择的可行性给予评价。1.8.2评价因子根据本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项目所在地环境特点,确定评价因子见表1.8-1。表1.8-1评价因子表环境要素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总量控制因子环境空气SO2、NO2、PM2.5、PM10、氨、硫化氢NH3、H2S、SO2、NOX、粉尘SO2、NOX、PM10、烟尘地表水环境PH、DO、BODS、CODMn、NH3-N、TP、SSCODcr、SS、氨氮、动物油COD、NH3-N地下水环境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硫酸盐、硝酸盐、总硬度、氯化物、挥发酚定性分析/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Leq(A)等效连续A声级Leq(A)/固体废物——一般固废/1.9评价标准根据红原县环境资源保护中心文件《红原县环境资源保护中心关于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红环建发[2017]46号),本项目执行以下环境评价标准。1.9.1环境质量标准表1.9-1执行标准列表标准类别执行标准名称标准代号执行级别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地下水《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土壤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表1.9-2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标准名称及代号执行级别标准限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PM10:日平均值≤0.15mg/Nm3;PM2.5:日平均值≤0.075mg/Nm3;SO2:日平均值≤0.15mg/Nm3,1小时平均≤0.50mg/Nm3;NO2:日平均值≤0.08mg/Nm3,1小时平均≤0.20mg/Nm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氨:一次浓度0.2mg/m3硫化氢:一次浓度0.01mg/m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pH:6~9;DO≥5mg/L;CODMn≤20mg/L;BOD5≤4mg/LNH3-N≤1mg/L;总磷≤0.2mg/L;SS*≤30mg/L;石油类≤0.05mg/L;粪大肠菌群≤10000个/L;总氮≤1mg/L;《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pH:6.5~8.5;耗氧量≤3.0mg/L;氨氮≤0.5mg/L;硝酸盐≤20mg/L;硫酸盐≤250mg/L;氯化物≤250mg/L;总硬度≤450mg/L;石油类;总大肠菌群≤3.0MPNh/100mL;《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昼间:LAeq60分贝夜间:LAeq50分贝《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pH>6.5;镉≤1.0mg/kg;汞≤1.5mg/kg;砷≤40mg/kg;铜≤400mg/kg;铅≤500mg/kg;锌≤500mg/kg;镍≤200mg/kg注:1、*:悬浮物SS参照执行水利部颁发的《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1.9.2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9-3执行标准列表标准类别执行标准名称标准代号执行级别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厂界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二类施工噪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表1.9-4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标准名称及代号执行级别标准限值《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颗粒物:15m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3.5kg/h,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20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SO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550mg/m3,15m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2.6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mg/m3;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40mg/m3,15m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0.77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mg/m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燃油锅炉排放限值颗粒物:浓度≤30mg/m3;SO2:浓度≤200mg/m3;氮氧化物:浓度≤250mg/m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硫化氢:15m排气筒排放速率0.33kg/h,厂界标准值0.06mg/m3;氨:15m排气筒排放速率4.9kg/h,厂界标准值1.5mg/m3;15m排气筒臭气浓度:2000无量纲《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pH:6~9;SS≤400mg/L;COD≤500mg/L;BOD5≤300mg/L;氨氮*≤45mg/L;动植物油≤100mg/L;粪大肠菌群数:5000个/L《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昼间:LAeq60分贝夜间:LAeq50分贝《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LAeq70分贝夜间:LAeq55分贝备注:1、*氨氮参照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B级标准。固体废物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的有关规定;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中的相关规定。1.10评价等级1.10.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1)环境空气本项目选址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区域地表特征为浅丘状高原地形,项目区域地形较平坦。项目建成后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H2S、NH3、SO2、NOx、粉尘(肉骨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确定大气评价等级时,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瑰),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评价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判据见表1.10-1。表1.10-1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本工程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X、H2S、NH3、粉尘(肉骨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本项目排气筒数量为2,1#排气筒为工艺废气排气筒,排放H2S、NH3、粉尘(肉骨粉),2#排气筒为燃油锅炉废气排气筒,排放SO2、NOX。大气污染物排放采用SCREEN3模型进行估算,项目废气预测参数如表1.10-2~1.10-3;表1.10-2项目废气有组织排放参数项目排气筒高度排气筒内径烟气出口速度烟气出口温度标况排气量工况排气量计算点高度项目环境地形评价因子符号HDVTHNrAhr--/单位mmm/sKm3/hm3/hm--kg/h1#150.663.082834700064206.661.2工业区简单NH3H2S粉尘(PM10)0.07860.007860.011112#150.33.88373723987.691.2工业区简单SO2NOX/0.003860.02236/表1.10-3项目废气无组织排放参数面源面源宽度(m)面源长度(m)排放高度(m)评价因子(kg/h)H2SNH3恶臭208080.00014950.001495本项目污染物Pmax和D10%计算结果见表1.10-4。表1.10-4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项目类型污染物环境标准mg/m3Pmax(%)D10%(m)工艺废气点源1#NH30.20.21589H2S0.010.41589粉尘(PM10)0.450.021589锅炉废气点源2#NOX0.20.92212SO20.50.06212面源NH30.20.36186H2S0.010.71186本工程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X、H2S、NH3、粉尘(肉骨粉),分别计算其下风向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其中最大的为NOX,其Pi=0.92%<10%。且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不含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项目不在生态敏感区范围内,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判定,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1.10.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本项目营运期排水情况,本项目劳动定员30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引入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至地表水,项目共排水27.291m3/d。本项目污、废水采用分流制,雨水分流制。冲洗水(车间地面、车辆、生产设备)、消毒用水产生的废水与工艺废水排入厂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生活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餐饮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处理)处理达标后,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喷淋塔用水、水冷式冷凝器用水、绿化、喷洒降尘用水等无废水产生,全部自然蒸发损失或被植物自身吸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3-2011)的技术导则要求,本项目地表水环境的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表1.10-5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判定内容对照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d)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地面水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的三级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条件≥200(最小判定条件排放量)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7)中河:15m3/s~200m3/sⅠ-Ⅳ三级本项目27.291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预测评价水质参数为5)白河多年平均流量为43.4m3/s,白河属中河Ⅲ类水域判定本工程为三级1.10.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建设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内,项目属于“环境治理业”中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处置及综合利用”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不涉及危废,因此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Ⅲ类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判定,本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表1.10-5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本项目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无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水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无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是分级结果最终判定本项目敏感程度不敏感注: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表1.10-6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Ⅰ类项目Ⅱ类项目Ⅲ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根据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属于Ⅲ类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确定,本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因此判定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10.4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位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内,根据红原县环境资源保护中心下发的《执行标准的批复》,本项目声环境功能区划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项目建成后厂界周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声学环境评价为二级评价。1.10.5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1.10-7。表1.10-7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内容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附录A.1的内容及相关资料,本项目采用五次高温灭菌技术,且不涉及剧毒等毒性物质;对应生产区和储存区均未构成重大危险源,项目地块属于非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1.10.6生态环境评价等级项目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且本项目在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内建设,不占用休地、农田。用地面积约13320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本工程影响范围有限,项目所处范围及周边无珍稀动物及其它国家野生保护动物,项目的建设不会使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确定相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1.11项目外环境关系项目位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项目北侧、南侧、西侧均与白河相邻,东侧475m为209省道。其外环境关系描述如下:东面:项目东面105m为在建液化气站,292m为溜溜牛食品厂(食品加工厂),493m为广汇能源红原加气站,577m为九寨运业红原加油站(辉航加油站),东南侧248m为红原县新希望公司(牦牛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尚未建成,现已因为资金原因停止建设);南面:项目南面紧邻白河,距离河床最近距离20m,东南面267m为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362m为顺意商混,519m为圣地酒店,765m为红原县三鑫帐篷宾馆,888m为草原情宾馆,965m为千山驿站,西南侧1300m为红原县城边缘位置;北面:项目北面紧邻白河,东北侧565m为红原县永源定点牛羊定点屠宰厂(红原县国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675m为红原牦牛交易市场,1646m为热果尔村;西面:项目西面紧邻白河,西面白河外为草原丘陵。项目受纳水体为白河,位于项目周边,根据红原县水务局提供水文资料,白河多年平均流量为43.4m3/s,最枯流量为1.97m3/s,属于中河,项目所在地河段地表水水域划分为Ⅲ类水域,主要功能为城市景观保障功能,项目废水经预处理后排至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因此无需特殊需要保护的目标。图1.11-1外环境关系图项目外环境关系详见图1.1-1和表1.11-1。表1.11-1项目外环境关系一览表目标与厂区边界的关系备注方位最近距离m液化气站东105在建溜溜牛食品厂东292生产销售牦牛食品制品广汇能源红原加气站东493销售天然气九寨运业红原加油站(辉航加油站)东577销售汽油红原县新希望公司东南248牦牛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还未建成,现已因为资金原因停止建设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东南267/顺意商混东南362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圣地酒店南519约40人红原县三鑫帐篷宾馆南765约20人草原情宾馆南888约25人千山驿站西南965约20人红原县城西南1300约30000人红原县永源定点牛羊定点屠宰厂(红原县国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东北565运行时间为每年8-11月红原牦牛交易市场东北675/热果尔村东北侧1646约1558人白河/20/1.12评价范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污染控制目标1.12.1污染控制目标(1)不因项目建设导致项目区域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对项目导致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能妥善解决。(2)确保项目实施清洁生产,并满足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3)杜绝项目生产事故性排放,保护周围空气、水及土壤等环境。1.12.2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及主要保护目标项目地属丘陵地形,按照环评导则,根据地形、风向特征,确定评价范围为以厂区为中心,直径为2.5km范围内。确定本项目的大气主要保护目标为热果尔村、红原县西南侧居民以及2.5km范围内的散居住户。2、地表水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目标本项目受纳水体为白河,确定的地表水评价范围为红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排口上游500m至下游约1000m的河段,确定地表水主要保护目标为白河评价段水域水质。3、地下水评价范围及主要保护目标本次地下水评价范围在项目所在地2km2。4、噪声评价范围及主要保护目标本次地下水评价范围以项目厂界西北侧白河为界东南侧地下水流向外延2km2的范围为评价范围。5、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及主要保护目标本项目大气风险评价范围为厂区内危险源点周围3km范围内;地面水风险评价范围与地表水评价范围相同。环境风险评价主要保护主要保护目标为厂区内危险源点周围3km范围内的居民,白河地表水评价范围的地表水质。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主要保护目标本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不导致厂界外1km范围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本工程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1.12-1。表1.12-1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序号环境要素评价级别评价范围示图1环境空气三级以场区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的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见图1.12-12地表水三级白河:本项目污水排放口上游500m至下游1500m河段/3地下水三级≤6km2,本项目以项目厂界西北侧白河为界东南侧地下水流向外延2km2的范围为评价范围见图1.12-14声环境二级厂界外200m5风险二级距离源点不低于3km范围6生态三级场界外1km范围图1.12-1评价范围示意图1.12.3环境保护目标表1.12-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规模(户/人)环境功能大气热果尔村(牧民定居集中区)NE1646约1558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中二级标准(3095-2012)溜溜牛食品厂E292-红原县新希望公司(未建成)SE248-红原县城SW1300约30000人地表水白河/20中型河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地下水项目厂界西北侧白河为界东南侧地下水流向外延2km2的范围为评价范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声环境周围200m范围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生态周围土壤植被不导致生态环境破坏2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2.1项目概况2.1.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项目性质:新建(补评)。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单位:红原县宜霖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服务范围:本项目主要服务范围为红原县整个草地牧业县内大中小型养殖户及家庭牧场等产生的冻死、病死以及饿死的畜禽动物尸体。建设地点: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北区)(北纬32.816710,东经102.553983)项目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3320m2,新建厂房1680m2,2座冷库占地面积600m2,车库405m2,办公用房356.4m2,生活用房138m2,绿化隔离带4000m2,门卫室60m2。主要包括无害化处理线2条(主处理设备为两套,一套为五级高温常压提炼机,一套为高温高压化制烘干一体罐,两套无害化主处理设备共用一套破碎机、压榨脱脂设备)、冷库两座、仓库、锅炉、远程视频监控系统1套、50t地磅1台、800kW变压器1套、废水处理设施系统、废气处理系统。预计年最大处理能力为6540t,日最大处理量为30t。生产组织:项目实行两班制生产,五级高温常压提炼机处理能力为20t/d;高温高压化制烘干一体罐处理能力为10t/d。本项目主要针对处理红原及周边县1-7月天气寒冷状况下因重大雪灾、草料短缺以及动物疾病而造成的畜禽动物尸体。本项目计划每年1-7月满负荷运行,8-12月每月满负荷运行不到2天,预估共运行8天,年运行天数218天,年生产3488小时。职工人数:30人,其中运输人员12人,生产工人14人,管理人员4人。2.1.2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不包括各乡镇暂存点的设置,因此本次评价内容为红原县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各乡镇动物尸体收集暂存点内容建设单位另行环评。1、红原县动物生产经营情况生产情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红原县牦牛存栏实际量约为60万头左右,红原周边县羊存栏量2.8万头左右,马存栏量2.5万头左右,由于气候原因,红原县与周边草地牧业县无禽类动物养殖,因此红原县病害畜禽动物尸体主要为牦牛尸体,夹杂少量的羊和马动物尸体。2、红原县动物估计病死情况据红原畜牧业统计资料显示,一般而言,羊的死亡率为4%~6%,牦牛死亡率为4.5%-6%,马的死亡率为3%-5.5%。参考上述数据来进行逻辑估算,红原县畜牧养殖产生的牦牛病害死亡动物总量约3.6万头左右,羊病害死亡动物总量约0.168万头左右,马病害死亡动物总量约0.1375万头左右。由于气温、草料和疾病等相关影响,红原牦牛和羊死亡主要发生在冬春交替季节,因为野外放养和草料缺乏等因素造成的饿死和冻死,以及疾病死亡。气温回升稳定后,粮草充足,牦牛死亡率下降,除了重大疫情及自然灾害,正常牦牛一个月死亡量不超过100头。以实际情况推算,按照死亡牦牛的体重平均150公斤计算,死亡羊的体重平均25公斤计算,死亡马的体重平均80公斤计算,无害化处理总量约5552t,按照218天处理周期计算日处理量约25.46t。表2.1-1病死动物重量统计表动物名称牛羊马每头重(kg)1502580每年病死量(万头)3.60.1680.1375病死动物重量(t)5400421104、建设规模处理能力经统计,正常情况下按红原县动物死亡率最大计算得到红原县需处理的病死动物重量约为25.46t/d,根据红原县近期发生的突发疫情,考虑到发生突发动物疫情时,需处理的动物尸体量将急剧增加,因此确定动物无害化处理项目的日最大处理能力要达到30t,年最大处理量约6540t。因此,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通过厂区配备2座储存量为1000头(150t)的冷库,能满足红原县周边畜牧动物尸体无害化需求。2.1.3服务范围、收集方式及处理对象服务范围:本项目主要服务范围为红原县整个草地牧业县内大中小型养殖户及家庭牧场等产生的冻死、病死以及饿死的畜禽动物尸体。收集方式:采用定点收集的方式,保险公司在红原县区域设置有多个收集暂存点,收集暂存点不属于本次评价范围,本项目配备专用密闭、防渗厢式冷藏货车进行动物尸体的拉运入厂,原料运输温度为-10℃。处理对象:主要为牦牛、羊冻死或者饿死,以及疾病死亡的肉尸(除去毛皮和蹄)及内脏、血液、骨,厂内不进行畜禽尸体预处理(去毛、血、骨、内脏等)工艺,拉运进厂处理的动物尸体均不含皮毛。总体来讲,无害化处理主要包括以下类别:①在饲养及繁殖过程中死亡的动物;②动物强制免疫过程中发生疫苗反应导致死亡的;③动物产地检疫检出的病害动物;④动物屠宰检疫检出的病害动物及其产品;⑤自然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动物;⑥执法查获的病害动物及其产品;⑦不明原因抛弃在路边、沟渠的动物尸体;⑧重大动物疫情扑杀的动物尸体;环评要求:本项目无害化处理厂处置除病死饿死动物尸体以外的因疾病死亡的动物尸体对象,必须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以及农业部关于印发《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通知(农医发【2017】25号)所要求适用对象,本项目无害化处置对象不包括以下内容:①确认为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绵羊梅迪/维斯那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山羊关节炎脑炎、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炭疽、鼻疽、狂犬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肉毒梭菌中毒症、羊猝狙、马传染性贫血病、猪密螺旋体痢疾、猪囊尾蚴、急性猪丹毒、钧端螺旋体病(已黄染肉尸)、布鲁氏菌病、结孩病、鸭瘟、兔病毒性出血症、野兔热的染疫动物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病害动物及其产品;②病死、毒死或不明死因动物的尸体;③经检验对人畜有毒有害的、需销毁的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④从动物体割除下来的病变部分;⑤人工接种病原微生物或进行药物试验的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⑥国家规定的其他应该销毁的动物和动物产品;⑦病变严重、肌肉发生退行性变化的动物的整个尸体或胴体、内脏;以上不符合无害化处理的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均由相关部门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作销毁、焚毁、或掩埋处理。2.1.4项目组成项目概况见表2.1-2。表2.1-2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工程名称单元名称工程内容备注主体工程无害化处理车间建筑面积1680m2,主要设置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生产区设置生料区、提炼区、成品区,其中生料区主要包括预处理车间,主要设置了原料缓存仓、粗破碎、细破碎以及输送系统;提炼区主要设置了五级高温常压提炼机、高温高压化制烘干一体罐、缓存仓、螺旋压榨机、加热搅拌罐、卧螺离心机以及油品和油渣等输送设备;成品区主要包括成品油池、油渣自动袋装系统等设备;辅助生产区二楼为隔离参观通道,一楼设置了库房、车间办公室、配电室、以及员工通道。库房主要用于存储工作人员作业工具等。已建辅助工程门卫室建筑面积60m2,位于厂区东北侧入口处已建锅炉房位于无害化车间预处理车间内,采用生物柴油做燃料的导热油炉仓储工程冷库建筑面积600m2,最大储存量150t(1000头)动物尸体已建仓库建筑面积100m2,主要布置有2个储油罐、1个柴油储罐以及肉骨粉储存区,此外在仓库内单独区间设置危化品仓库用于储存漂白粉(次氯酸钙)公用工程供水系统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水已建排水系统项目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收集后流向雨水管网;污水统一收集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供电系统由市政电网10kV电源至园区高压配电室;原有场地无变配电装置,为保障园区及周边供电,本项目新建一个800KW的变压器一套,位于无害化车间辅助生产区一楼,保证无害化中心电力运行。供热(导热油炉)燃油锅炉,采用生物柴油做燃料,加热导热油后一部分为五级高温常压提炼机提供热量,一部分为高温高压化制烘干一体罐提供热量事故水池位于厂区西侧角落,200m3环保工程废气有组织化制废气两套集气系统(五级高温常压提炼机、高温高压化制烘干一体罐)+旋风除尘+冷凝+两级喷淋塔+生物吸附+1根15m排气筒(1#排气筒)已建生料车间物料投放生料车间负压收集系统+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1根15m排气筒(1#排气筒)已建压榨脱脂、出料集气罩+熟料车间负压收集系统+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1根15m排气筒(1#排气筒)已建燃油锅炉燃烧废气低氮燃烧+15m排气筒已建油烟废气油烟净化器+楼顶排放已建废、污水生产废水格栅+隔油池+气浮池+调节池+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A/0+过滤),处理能力为100m3/d已建生活污水5m3隔油池+10m3污水预处理池已建噪声设备噪声采用低噪声型号设备、弹性底座、厂房隔声等相应减振降噪措施已建固废收集点位于厂区东南角,建筑面积20m2已建地下水防渗车辆通道、冷库、库房、生产车间、储油池、事故池、污水处理设施等场地铺设2mm厚HPDE(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渗混凝土,采取重点防渗,防渗系数≤1×10-10cm/s;(原料、产品)仓库以及厂区其余办公生活设施、车库等除绿化区域铺设10~15cm的水泥硬化,采取一般防渗,防渗系数K≤1×10-7cm/s已建办公生活设施食堂本项目设食堂,位于办公楼一楼东侧,提供厂区30人餐饮已建职工住宿在厂区东侧设置职工宿舍,建筑面积138m2。办公生活设施即办公、业务用房,建筑面积400m2绿化绿化面积4000m2,绿化覆盖率30%已建2.1.5项目实施地点及平面布置项目位于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污水处理厂旁,项目北面、西面、南面三面环水(白河),四周都为平地。本项目占地20亩,厂区建设一座无害化处理车间以及办公生活用房、洗车房和停车房、门卫室以及绿化设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1-3。表2.1-3主要经济技术一览表项目指标单位总占地面积133320m2总建筑面积2180m2其中无害化处理车间1680m2办公生活设施440m2门卫室60m2绿地面积4000m2容积率0.163/建筑密度16.36%绿化系数30%停车位12位本项目本项目主入口设置在地块东南侧,物流入口设置在地块东北侧。物流入口左侧设置门卫室和消毒通道,右侧设置洗车房和停车房,办公生活区位于厂区东南侧,整个生产区(主车间、成品库、冷库、锅炉房、配电房、工具房、废水废气处理系统)位于地块西侧,项目生料区域和熟料区域砌墙隔开,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由绿化隔离带隔开,具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4。项目主要建筑物功能定位见表2.1-4。表2.1-4项目主要建筑功能定位图序号名称层数结构功能1无害化生产主车间1F钢架设中控室与装卸通道,钢架密闭结构车间,进行无害化处理2仓库1F钢架油品和肉骨粉成品存放3冷库1F钢架病死牲畜尸体暂存4锅炉房1F钢架燃油锅炉导热油炉5配电房1F钢架配电控制6库房1F钢架工作人员作业工具储存7食堂1F砖混生活区8办公用房1F砖混综合办公9宿舍1F砖混生活区根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对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布局提出相关要求。表2.1-5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序号《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要求本项目相符性第二十一条1厂区周围建有围墙本项目厂界外均建有1.2m高的围墙相符2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m、深0.3m以上的消毒池,并设有单独的人员消毒通道已在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