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研究生课程: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7.1移动IP的基本概念移动IP问题的提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希望通过笔记本计算机、手机或其它移动设备,在移动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够方便地访问Internet。移动结点是指从一个链路移动到另一个链路、或一个网络移动到另一个网络的主机或路由器。移动IP称为MobileIP。当移动结点在不同的网络或在不同的传输介质之间移动时,随着接入位置的变化,接入点会不断改变。最初分配给它的IP地址已经不能表示出它目前所在的网络位置,如果使用原来的IP地址,那么路由选择算法已经不能够为移动结点提供正确的路由服务,因此需要考虑新的网络层处理方法。
(注:这里指的是移动互联网支持的单个终端的移动,叫移动IP。当支持小、中规模的运动子网的移动时,如运动中的军队、火车、汽车等主体上的子网在Internet中也进行移动时,称为移动网络,简称NEMO(NetworkMobility),IETF提出的RFC3963专门解决此类问题。本章讨论前者,即移动IP,后者不在本章讨论范围内)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要解决移动路由,用什么方法?法1:每一次改变接入点时也随着改变IP地址
—传统的路由算法不能保持通信的连续性
—移动结点IP地址不断在变化,将导致移动结点无法与
其它用户主机通信法2:接入点改变时IP地址不变
—每次在整个Internet中加入到该主机的特定主机路由,
路由表将急剧膨胀—传统的路由算法处理该主机特定地址的负荷将大大增
加路由器的负载
要寻找一种新的机制来解决主机在不同网络间移动的问题!!!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v4的研究1992年:IETF成立移动IP工作组(IPRoutingforWireless/MobileHosts),并在开始制定移动IPv4的标准草案文档主要包括:
—RFC2002(定义了移动IPv4协议)
—RFC1701、2003与2004(定义了移动IPv4中的3种隧道技术)
—RFC2005(定义了移动IPv4的应用)
—RFC2006(定义了移动IPv4的管理信息库MIB)1996年6月:IESG通过了移动IP标准草案1996年11月:公布了建议标准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的设计目标
移动结点在改变接入点时,无论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或者是在不同的链路之间移动时,都不必改变其IP地址,可以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已有通信的连续性。
—在网络层需要提供支持移动功能—网络层协议要支持移动结点IP分组转发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协议应能满足的基本要求移动节点在改变接入点之后应能继续与其他节点通信移动节点只要与接入点连接就能用原来的IP地址通信移动节点应该能与不具有移动IP功能的其他节点通信移动节点不应该比其他节点的安全性差考虑到移动结点通常是使用无线方式接入,涉及无线信道带宽、误码率与电池供电等因素,应尽量简化协议,减少协议开销,提高协议效率。
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协议的基本特征作为网络层的一种协议,移动IP应具备以下特征:移动IP要与现有的Internet协议兼容;移动IP协议与底层所采用的物理层协议类型无关;移动IP协议对传输层及以上的高层协议是透明的;移动IP协议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结构示意图简化后为: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的四个功能实体
移动结点(mobilenode,MN)
家乡代理(homeagent,HA)外地代理(foreignagent,FA)
通信对端(correspondentnode,CN)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基本术语家乡地址(homeaddress)转交地址(care-ofaddress,CoA)家乡网络(homenetwork)家乡链路(homelink)外地链路(foreignlink)移动绑定(mobilitybinding)隧道(tunnel)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v4基本工作过程
代理发现(agentdiscovery),得到CoA
注册(registration),使HA进行移动绑定
数据分组路由(packetrouting)传输
注销(de-registration),
HA撤销移动绑定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1、代理发现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2、注册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3、分组路由,进行通信移动结点在外地网络上接收单播分组:
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结点在外地网络上发送单播分组
或: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多播数据分组的路由
移动结点接收多播数据分组:
或: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结点发送多播数据分组
或: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v4中移动结点和通信对端的基本操作MNFAHACN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注册后,通信对端向移动结点发送数据分组时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前面方法为间接路由,走了一个三角,
可以进一步改进为直接路由方法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通信过程进行中,若一个外地网络中的移动结点
又移动到另一个新的外地网络时
通过锚FA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协议研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移动IP协议的安全问题:从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角度看,无线链路容易遭受窃听、重放或其他攻击;从网络层移动IP协议角度看,代理发现机制很容易遭到一个恶意结点攻击,移动注册机制很容易受到拒绝服务攻击与假冒攻击;家乡代理、外地代理与通信对端,以及代理发现、注册与隧道机制都可能成为攻击的目标。
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的服务质量QoS问题移动结点在相邻区域间的切换引起分组传输路径的变化,对通信服务质量会造成重要的影响;移动结点转交地址的变化,会引起传输路径上的某些结点不能满足数据分组传输所需要的服务质量要求;目前IP网络提出的集成服务(IntServ)和区分服务(DiffServ)机制不能适合于移动环境;移动IP服务质量解决方案需要考虑切换期间通信连接的中断时间,有效确定切换过程中原有路径中的重建,切换完成后要能够及时释放原有路径上的服务质量状态和己分配资源等因素;目前研究较多的解决方案都基于资源预留协议RSVP;移动网络服务质量保证机制中服务质量的协商机制是致关重要的。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比较IPv6对移动结点的支持:IPv6的结点自动配置功能使得结点在改变网络接入点之后,根据外地网络上路由器通告,能自动生成转交地址CoA;IPv6协议的移动选项可以放在新的扩展报头之中。
移动IPv6协议定义的三种数据结构:
绑定缓存
--每个家乡代理、通信对端结点都有
(放各移动结点的转交地址与家乡地址的绑定记录)
绑定更新列表
--每个移动结点都有(记录了它所发出的所有绑定更新)
家乡代理列表
--每个家乡链路都有(每个家乡链路上可能接有多个作为家乡代理的路由器,放在列表中)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v6与移动IPv4协议的不同之处移动IPv6协议中没有“外地代理”的概念,只定义了一种“转交地址”;移动IPv6允许通信对端发出的数据分组可以不经过家乡代理,而直接路由到移动结点;移动IPv6中的移动检测可以实现对移动结点和默认路由器之间的双向通信的认证;移动IPv6家乡代理在家乡网络上截取发送给离开家乡网络的移动结点的分组,使用的是“邻结点发现机制”;移动IPv6使用ICMPv6协议,而不需要使用ICMPv4的“隧道软状态”;移动IPv4使用分组广播机制,每个家乡代理都需要向移动结点返回一个应答,而移动IPv6有动态家乡代理发现机制,通过IPv6任播地址,仅需向移动结点返回一个应答。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v6基本操作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1.移动结点确定位置和移动检测
IPv6定义了两条路由器发现报文:路由器请求报文和路由器通告报文。首先,移动结点检查接收到的路由器通告报文中的网络前缀:
如果其中的一个前缀与移动结点的家乡地址匹配,可以确定在家乡链路上。如果没有一个前缀与家乡地址的网络前缀匹配,那么移动结点就是连接在外地链路上。移动结点将最近接收到的和先前接收的通告中的前缀相比较,判断是否移动了。如果移动结点确实移动了,那么它在新链路上得到一个转交地址。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2.移动结点转交地址的获取移动结点每切换到一条新的外地链路时,都将得到一个新的转交地址。当移动结点根据外地链路的ICMPv6路由器通告报文中的M比特,确定移动结点应该使用哪一种方法获取转交地址CoA:若M=0,则采用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获得CoA,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否则,采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获得CoA,用ICMPv6邻结点发现机制中的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当移动结点进行多次切换后,会获得一个以上的转交地址,但是它只能使用一个转交地址向家乡代理注册。用于注册的转交地址被称为首选转交地址。移动结点的家乡代理将拦截的分组都发往移动结点的首选转交地址,但移动结点可以使用任意一个当前的转交地址接收分组。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3.动态家乡代理地址发现机制移动结点外出漫游期间,家乡网络可能重新配置,原来的家乡代理也许会被其它路由器代替,这时移动结点就不知道谁是家乡代理,另外,家乡链路上可能有多个作为家乡代理的路由器。移动IPv6提供了一个动态家乡代理地址发现机制,使得移动结点能动态地发现家乡代理的IP地址,从而之后可以向这个家乡代理注册它的转交地址。
移动结点发送ICMPv6家乡代理地址发现请求报文,目的地址为移动IPv6家乡代理的任播地址(使用移动结点的家乡网络前缀组成的任播地址),源地址是移动结点转交地址。
收到这个请求报文后,家乡链路上的其中一个家乡代理会给移动结点返回ICMPv6家乡代理地址发现应答报文,包含家乡链路上所有家乡代理的全球单播地址列表。收到该应答后,移动结点后续会发送绑定更新报文,发送给如下家乡代理:(1)应答报文的家乡代理发送者;或:(2)应答报文中的家乡代理列表列出的任何一个全球单播地址指定的结点。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结点任播发出的ICMPv6本地代理地址发现请求分组
CNA家乡代理的任播地址ICMPv6请求分组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家乡代理发送到移动结点的ICMPv6本地代理地址发现应答分组
CNA在收到ICMPv6家乡代理地址发现请求任播报文后,家乡链路上的一个家乡代理会给移动结点返回一个ICMPv6家乡代理地址发现应答报文,包含家乡链路上所有家乡代理的全球单播地址。之后移动结点确定的家乡代理可以是:(1)上面应答报文的那个家乡代理发送者;或者是(2)上面应答报文中家乡代理列表中列出的任何一个全球单播地址结点。ICMPv6应答分组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4.移动节点家乡地址与转交地址绑定(注册)移动IPv6结点用注册报文通知家乡代理或其它结点它的当前转交地址。在移动IPv4中,移动结点通过UDP/IP分组中携带的注册报文将它的转交地址告诉家乡代理。在移动IPv6中,新定义了一个IPv6移动扩展首部,支持移动结点的注册功能。当移动结点漫游到外地网络时,它用转交地址向它的家乡代理注册。具体的操作是:移动结点向家乡代理发送一个绑定更新报文,家乡代理回送一个绑定确认报文。之后,家乡代理会维护存放了移动结点转交地址与家乡地址关联的绑定缓存。通信对端结点中也有绑定缓存,动态地学习和更新移动结点的地址绑定信息。这是移动结点通过向通信对端结点发送一个绑定更新报文,通信对端回送一个绑定确认报文得到的。最后,移动结点回到它的家乡链路,要告诉家乡代理,它已经不再连接在外地链路上了,需要注销原来的转交地址。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结点向家乡代理发送绑定更新分组
绑定更新分组CNA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家乡代理发向移动结点的绑定维持分组(确认)
绑定维持分组(确认)CNA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5.通信对端与移动结点之间数据分组的收发移动结点与通信对端需要通信时,要区分两种情况:通信对端发起通信请求,移动结点发现通信对端的IP分组是其家乡代理通过隧道发送过来的;移动结点首先发起通信请求,移动结点直接使用转交地址。如果通信对端没有移动结点的当前转交地址的绑定,会通知移动结点不承认它当前的转交地址。对于这两种情况,移动结点都会直接向通信对端发起绑定更新请求。通信对端接收到绑定更新请求报文,并认证其合法性后,向移动节点发送绑定确认,并更新自己的绑定缓存。通信对端绑定完成后,再向移动节点发送IP分组时,就直接发送给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这一过程也称为路由优化。通信对端在发送任何数据分组前,应该先查看它的绑定高速缓存,查找是否有数据分组目的地址所对应的匹配表项。是否查找到匹配表项,对之后IPv6分组的转发过程会有所不同。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从移动结点发向通信对端结点的绑定更新分组
通信对端结点中有绑定缓存,维护移动结点转交地址与家乡地址的绑定信息。CNACNA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通信对端结点向移动结点发送绑定维持(确认)分组
通信对端结点中有绑定缓存,维护移动结点转交地址与家乡地址的绑定信息。CNA绑定维持分组(确认)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从移动结点向通信对端结点发送数据分组
CNACNA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绑定缓存中有对应匹配表项时,
通信对端结点直接向移动结点发送数据分组
CNA通信对端结点的绑定缓存中有移动结点转交地址与家乡地址的绑定信息时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绑定缓存中没有对应匹配表项时,
通信对端结点向移动结点的家乡地址发送数据分组
CNA通信对端结点的绑定缓存中没有移动结点转交地址与家乡地址的绑定信息时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然后家乡代理拦截数据分组并通过隧道将分组发移动结点
CNA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6.多播分组寻路移动结点接收多播分组时,移动结点必须加入多播组,成为其成员。加入多播组的方法有两种:
通过外地网络上的多播路由器。移动结点用它的转交地址作为多播组成员关系报文中报告的成员地址。
通过家乡代理的双向隧道。移动结点使用隧道将多播组成员关系报文发送给家乡代理,家乡代理使用隧道将多播数据分组转发给移动结点。移动结点作为组播源,发送多播分组也有两种方式:直接在外地网络上发送;通过隧道发送给家乡代理,再由其转发。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IPv6通信类型小结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MIPL(mobelIPv6forLinux)开源软件Linux系统中MIPL实现移动IPv6;MIPL软件模块最初是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开发,现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通信与多媒体实验室GO/Core项目组负责后续的开发工作;MIPL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可以从网站下载;MIPL软件是基于Linux-2.4.20内核开发的;MIPL软件模块分为内核补丁与应用程序两个部分,应用程序主要是MIPL的调试程序。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组成结构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的通信技术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的通信标准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的通信标准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的通信标准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中的MSCMSC:移动交换中心MSC转换所有的在移动电话和PSTN、及和其他移动电话之间的呼叫。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中的移动归属位置寄存器:拜访位置寄存器: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中的移动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相同MSC下的移动切换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相同MSC下的移动切换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不同MSC间的移动切换l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不同MSC间的移动切换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移动vs移动IP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与关键技术的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业界观点:
1、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2、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从技术层面的定义:
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服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层面的定义:
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
移动互联网定义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60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61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6亿,超越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国速度中国当前拥有6.7亿手机用户中,其中4亿用户手机是唯一的日常上网工具;2011年第1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3.08亿人,同比增长41.48%。预计至2012年有望突破6亿,超过互联网用户数;易观2011年1月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10年总销量达到6759.8万部,同比增长181%,创历史最高增速,保有量也迅速升至12.9%。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成为当前全球信息产业竞争的焦点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总是在线无处不在个性化:通过手机号码或其它方式,可以唯一辨识用户,便于为用户提供特有的个性化服务。碎片化
:间隙碎片时间数据传输,不连续性突发性
移动互联网四要素满足易用性、便携性、与应用紧密结合
网络:确保覆盖范围与速度
平台+应用: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应用
定价:通过合理的定价实现多方共赢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四要素把互联网装入口袋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征(1)高便携性(2)相对隐私性:互联网下,PC端系统的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而移动通讯用户上网显然是不需要自己设备上的信息给他人知道甚至共享。(3)应用轻便移动互联网的基本面貌用户选择无线上网,但不等于PC互联网便捷设备无线上网,但基本设备终端是手机、PAD等。终端之间可相互访问(移动设备对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对PC)纯移动设备用户上网访问时要减少下载,减少输入量。更广泛的利用触控技术进行操作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征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相对于PC移动终端的CPU处理能力有限存储空间较小键盘操作较不方便电池电量以及带宽有限从外形到操作系统内核个性化,用户一般都会随身携带概括地说移动终端在个性化、永远在线、位置性等方面强于PC在处理能力、显示效果、开放性等方面则无法和PC相提并论。
移动终端的特点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宽带的产生是为了实现“随时随地享受因特网”.移动宽带的目标是“不限于任何大小的显示屏”MobilePhonePDAMIDUMPCLaptop/PC<3’3-4’4.5-6’6-10’>10’HomeSubwayOfficeCafeWorkingWatchingTVLearningDrivingConnectivityConvenienceCostEfficiencyAnyTimeAnyWhereAnyScreen各种尺寸各种系统“上网本”终端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手机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由于移动终端具有小巧轻便、随身携带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应具有下列新特征而不是传统互联网应用的简单复制和移植:接入移动性: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场合接入网络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场景是动态变化的。时间碎片性: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往往是上下班途中工作之余出差等候间隙等碎片时间数据传输具有不连续性和突发性。生活相关性:移动终端被用户随身携带具有惟一号码、与移动位置关联等特性使得移动应用可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需求。终端多样性:目前各手机厂商分足鼎立,有各自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终端类型多样,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协议。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新特征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继承了PC互联网的开放协作的特征,又继承了传统移动网络实时、隐私、便携、准确、可定位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屏幕终端小屏幕终端开放免费应用来自草根隐私性便携性可定位准确性无中心匿名性实时性封闭收费应用来自上层有中心移动网非实时固定状态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就是“移动云计算”。移动终端一般是个性化的,CPU处理能力与存储空间较小,键盘与屏幕受限制,使用的电池以及带宽也不是无限量。使用云计算的IaaS,可由“云端”来提供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存储和计算能力正好是移动终端手持设备的不足之处,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更需要云计算。把移动云计算的应用软件做“薄”,简单的客户端就意味着大量的数据处理要放在“云端”进行,技术架构的设计也按照云计算的模式实现。通过对“云端”的优化,减少手持设备与“云端”数据交换的频率与数据量,将有效的降低电池与流量的消耗。同时,开发人员利用云计算提供的PaaS,使用包括SDK、API、IDE、文档和测试环境的云开发平台和应用执行环境,可以方便地编写、调试各种移动应用、将应用部署到云端。由于移动终端的计算资源有限,使用云计算的SaaS,运营商运行在云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现在可以提供给广大的移动客户端,满足用户对各种大型应用软件的需求,用户只需连上网络,通过浏览器即可直接使用在云端上运行的各种应用。借助移动云计算,Google的手机导航系统、手机语音搜索系统、海量云盘与邮件系统,以及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上各种服务的表现已经让人赞叹不已。移动云计算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73MEMS简介MEMS是英文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的缩写,即微电子机械系统。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是建立在微米/纳米技术基础上的21世纪前沿技术,是指对微米/纳米材料进行设计、加工、制造、测量和控制的技术。它可将机械构件、光学系统、驱动部件、电控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单元的微型系统。MEM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多学科交叉的技术,该技术将对未来人类生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MEMS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中。MEMS的类别:
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智能化磁场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MEMS麦克风……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QRCodeQR:QuickResponse,一种矩阵码,或二维空
间的条码,
QR码比普通条码可储存更多资料。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移动终端+传感器技术:三轴陀螺仪
三轴陀螺仪可同时测定6个方向的位置、移动轨迹、加速,用于导航、定位系统,精确确定运动物体的方位。重力感应(传感)器
完成从重力变化到电信号的转换,在手机横、竖的时候屏幕会自动旋转。
移动终端中使用的新技术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光线感应(传感)器
又称亮度感应器(Light-Sensor),能根据手机当时所处的光线亮度,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给用户带来最佳视觉效果。方向感应(传感)器--电子罗盘
又称数字指南针,是利用地磁场来定北极的一种方法。手机中用磁阻传感器和磁通门加工成电子罗盘,能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可微型化,可用来指向,还可对GPS信号进行有效补偿,保证导航定向信息100%有效。距离感应(传感)器
又称位移传感器,检测从传感器到对象物的物理变化量,将其换算为距离。如嵌在手机听筒两侧中,接听拨打电话时将手机靠近头部,测出距离到一定程度后便通知屏幕背景灯熄灭,拿开时再度点亮背景灯,方便用户操作并节省电量。
移动终端中使用的新技术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GPS/LBS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可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LBS--LocationBasedServices,首先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然后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Wifi/蓝牙通信Wifi通信可以获得更高带宽,蓝牙通信使得近距离的移动终端对移动终端的通信变得方便。增强实境
增强实境(Augmentedreality,AR),一种结合虚拟化技术再来观察世界的方式。AR能提供现实中无法直接获知的信息。如通过手机内置数字罗盘,并连接地图服务器,就可以确定用户手机摄像头所指前方的建筑物名称。
移动终端中使用的新技术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SmartPhone)硬件CPUMemoryDisplayBatteryExpansionstorageAntennaCamera,GPS,etc.KEY: ABalanceOfFunctionandPowerConsumption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ARM–Theleading32-bitembeddedprocessorarchitectureAdvanced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RISC)machineAlargeuniformregisterfileAload/storearchitecture,wheredata-processingoperationsonlyoperateonregistercontents,notdirectlyonmemorycontentsSimpleaddressingmodes,withallload/storeaddressesbeingdeterminedfromregistercontentsandinstructionfieldsonlyUniformandfixed-lengthinstructionfields,tosimplifyinstructiondecode.Clockspeed200MHz~600MHz,upto1GHzOtherCPUfeaturesGraphicsAcceleratorVideoAcceleratorImageSignalProcessor(ISP)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
智能手机典型采用的CPU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典型采用的MemoryVolatileMemoryStaticRAM64MB~128MBrun-timememoryofsoftwareapplicationsNon-volatileMemoryFlashROM128MB~256MBcontainsoperatingsystem,softwareanduserdataExternalFlashMemorythroughI/OextensioninterfacesUpto16GB--CompactFlash(CF),SecureDigital(SD),MultiMediaMemoryCards(MMC)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典型采用的Display
Thin-filmtransistor(TFT)LCDdisplayResolution:QVGA320x240andVGA640x480,uptoWVGA800x480Size:2~5inchesColordepth:65K(16bit),260K(18bit)Significantpowerconsumption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displayDoesnotrequireabacklighttofunctionConsumesfarlesspowerMuchthinner(0.2mm)CanbemadefoldableShorterlife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采用的软件平台Asoftwareplatformessentiallyprovidesacompletesolutiontoapplicationdevelopmentonsmartphones.ItisdefinedasthecombinationofOperatingsystemforacollectionofcompatiblemobiledevices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s(APIs)SoftwaredevelopmentlibrariesProgrammingtools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Marketshare智能手机采用的软件平台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IDC:World-WideSmartphoneShipments(MillionsofUnits)QuarterAndroidiOSSymbianBlackBerryOSLinuxWindowsPhoneOtherTotal2014Q2255.335.2-1.5-7.41.9301.32014Q1233.443.7-1.4-7.61.7281.02013Q4226.151.0-1.7-8.82.0289.62013Q3211.633.8-4.5-9.51.7261.12013Q2187.431.20.56.81.88.70.0236.42013Q1162.137.41.26.32.17.00.1216.22012Q4159.847.82.77.43.86.00.3227.82012Q3136.026.94.17.72.83.60.0181.12012Q2104.826.06.87.43.55.40.1154.02012Q189.935.110.49.73.53.30.4152.32011Q483.436.318.312.83.82.40.8157.82011Q367.716.317.311.33.91.40.1118.12011Q250.820.418.312.53.32.50.6108.42011Q136.718.626.413.83.22.60.3101.6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Apple公司的移动操作系统--iOS苹果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
iOS是从MacOSX核心演变而来,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touch、iPad以及AppleTV等产品上。iOS与苹果的MacOS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因此同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iOS具有简单易用的界面、令人惊叹的功能,以及超强的稳定性,已经成为iPhone、iPad和iPodtouch的强大基础。尽管其他竞争对手一直努力追赶,iOS内置的众多技术和功能让Apple设备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2008.3发布iPhoneOS1.2,2010.6发布iOS4,2011.6发布iOS5,2012.6发布iOS6,2013.6发布iOS7。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界面
iOS7简单易用的界面、令人惊叹的功能和深入核心的安全性,令其成为iPhone、iPad和iPodtouch的强大基础。它有漂亮的外观,更可漂亮地工作。甚至连最简单的任务,做起来也更引人入胜。因为iOS7能将Apple硬件蕴含的技术发挥到极致。内置应用Siri--利用语音来完成发送信息、安排会议、查询信息等事务。只要说出想做的事,Siri可以听懂话、知晓用户心意,能有所回应。还可以承担如回电话、播放语音邮件、调节屏幕亮度等更多事务。Facetime--在iPhone或iPad上通过WLAN或3G网络、蜂窝网络与其他人进行视频通话。iMessage--比手机短信更出色,除了可发送文本信息,还可发送照片、视频、位置信息和联系人信息。Safari--一款极其受欢迎的移动网络浏览器。可保存阅读列表,以便离线浏览。iCloud标签可跟踪各个设备上已打开的网页,上次在一部设备上浏览的内容,可在另一部设备上从停止的地方继续浏览。界面与内置应用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Airdrop--使用无线网络和蓝牙,与所选择的附近的人快速、轻松地共享照片、视频、通讯录,及任何有共享按钮的app中的一切。传输加密,保障共享内容安全。GameCenter--游戏世界。可让用户的社交游戏网络不断扩展。查找我的iPhone--帮用户找回iPhone,可在地图上定位遗失设备,并远程擦除所有数据。一旦iPhone失而复得,还能恢复上一次备份过的全部数据。如果难以找回,iOS7中的安全功能可以增加其他人使用或转卖的难度。AppStore--iOSApp库中拥有数量庞大的移动app,几乎每类app都有数千款。由于Apple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API,让他们设计的app能充分利用每部iOS设备蕴含的先进技术。只要使用用户的AppleID,即可轻松访问、搜索和购买这些app。iCloud--iCloud云端存储可以存放照片、app、电子邮件、通讯录、日历和文档等内容,并可用无线方式将其推送到用户所有的设备上。多语言
iOS设备可在世界各地通用。30多种语言供用户挑选,还可在各种语言之间轻松切换。由于iOS键盘基于软件而设计,因而有50多种支持特定语言功能的不同版式供用户选择,此外,内置词典支持50多种语言,VoiceOver可阅读超过35种语言的屏幕内容,语音控制功能可读懂20多种语言。界面与内置应用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iOS操作系统的SDKiOS软件开发工具包于2008年3月6日发布,并允许开发人员开发iPhone和iPodtouch的应用程序,并对其进行测试,名为“iPhone手机模拟器”。自从Xcode3.1发布以后,Xcode就成为了iPhone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开发环境。第一个版本是iPhoneSDK1.2b1(build5A147p)它在发布后立即就能够使用了。由于iOS是从于MacOSX核心演变而来,因此开发工具也是基于Xcode。该SDK需要拥有英特尔处理器且运行MacOSXLeopard系统的Mac才能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统,包括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旧版本的MacOSX都不支持。SDK本身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但为了发布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加入iPhone开发者计划,其中有一步需要付款以获得苹果的批准。加入了之后,开发人员们将会得到一个牌照,他们可以用这个牌照将他们编写的软件发布到苹果的AppStore。发布软件一共有三种方法:通过AppStore、通过企业配置仅在企业内部员工间应用、也可通过基于“Ad-hoc”而上载至多达100部iPhones。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AndroidisasoftwareplatformformobiledevicesbasedontheLinuxoperatingsystemanddevelopedbyGoogleandtheOpenHandsetAlliance.OS:Linuxkernel-version2.6Emulator:onMac,Windows,LinuxHardwaresupport:GSMTelephonyBluetooth,3G,andWiFiCamera,GPS,compass,andaccelerometerThefirstcommerciallyavailablesmartphonerunningAndroidwasthe
HTCDream,releasedonOctober22,2008.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AndroidAndroidisasoftwareplatformformobiledevicesbasedontheLinuxoperatingsystemanddevelopedbyGoogleandtheOpenHandsetAlliance.OS:Linuxkernel-version2.6Emulator:onMac,Windows,LinuxHardwaresupport:GSMTelephonyBluetooth,3G,andWiFiCamera,GPS,compass,andaccelerometer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Android
操作系统体系结构AndroidreliesonLinuxversion2.6forcoresystemservicessuchassecurity,memorymanagement,processmanagement,networkstack,anddrivermodel.Thekernelalsoactsasanabstractionlayerbetweenthehardwareandtherestofthesoftwarestack.LinuxKernel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Android操作系统体系结构EveryAndroidapplicationrunsinitsownprocess,withitsowninstanceoftheDalvikvirtualmachine.DalvikhasbeenwrittensothatadevicecanrunmultipleVMsefficiently.TheDalvikVMexecutesfilesintheDalvikExecutable(.dex)formatwhichisoptimizedforminimalmemoryfootprint.TheVMisregister-based,andrunsclassescompiledbyaJavalanguagecompilerthathavebeentransformedintothe.dexformatbytheincluded"dx"tool.TheDalvikVMreliesontheLinuxkernelforunderlyingfunctionalitysuchasthreadingandlow-levelmemorymanagement.Runtime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Android操作系统体系结构AndroidincludesasetofC/C++librariesusedbyvariouscomponentsoftheAndroidsystem.SurfaceManager-managesaccesstothedisplaysubsystemandseamlesslycomposites2Dand3DgraphiclayersfrommultipleapplicationsMediaLibraries-supportplaybackandrecordingofmanypopularaudioandvideoformats,aswellasstaticimagefileFreeType-bitmapandvectorfontrenderingSQLite-apowerfulandlightweightrelationaldatabaseengineavailabletoallapplicationsLibraries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Android操作系统体系结构Androidwillshipwithasetofcoreapplicationsincludinganemailclient,SMSprogram,calendar,maps,browser,contacts,andothers.AllapplicationsarewrittenusingJava.UnderlyingallapplicationsisasetofservicesandsystemsApplicationFramework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蜂窝通信网(CellularNetworks)GenerationDataRateProtocols2G9.6–14.4kbpsGSM,CDMA,TDMA2.5G14.4-110kbpsGPRS2.75G144-384kbpsEDGE,CDMA20001x3G384k–2MbpsWCDMA,CDMA2000,TD-SCDMA4G40M–50Mbps(up)100M-150Mbps(down)TD-LTEFDD-LTE第7章移动IP技术、移动互联网BasicmobilephoneservicesMobiletelephonyMessagingServices(短消息SMS、彩信)
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email,calendar,task,addressbook,organizer,notepad,etc.SynchronizedwithcomputerMSactivesyncwithOutlookSynchronizationover-the-airYahoo!Intellisync–calendar,addressbookandnotepadEmailservicesBlackBerr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持股协议合同范例
- 乡镇收购秸秆合同范例
- 个人围挡合同样本
- 事业员工合同范例
- 临时用地协议合同范例
- 公寓出租协议合同范例
- 代理转包合同范例
- 儿童摄影合同范例
- 传统门面转让合同范例
- 二手市场停车位合同范例
- 2025专利代理师笔试题库完美版带答案分析
- 2025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典型题
- 机械样机摆放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开关插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嘉兴市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数学中考第2题:科学计数法【含答案】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昌吉州分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4年榆林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课课练-第21课 我不能失信(含答案)
- 2025廊坊师范学院辅导员考试题库
- 2025上半年黑龙江大庆市肇源县人才引进110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