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概述课件_第1页
肿瘤概述课件_第2页
肿瘤概述课件_第3页
肿瘤概述课件_第4页
肿瘤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生物学CancerBiology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caoxiangrong@曹祥荣肿瘤生物学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曹祥主要参考书:李桂源主编《现代肿瘤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11CancerBiology,RobertAWeinberg,2007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平时成绩(阅读材料、出勤率、作业)期末试卷主要参考书:一、基本概念1、肿瘤(tumor)

属赘生性(neoplasia)疾病,为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扩张性增生。Conversionofanormal,nondividingmaturecellintoonewithuncontrollablegrowthleadstoatumororneoplasm.Thetermstumor,neoplasm,andcancerrefertouncontrollablecellulargrowthandarethereforeusedinterchangeably.第一节肿瘤概述一、基本概念1、肿瘤(tumor)第一节肿瘤概述表:生长现象的命名萎缩:细胞数目减少或体积缩小肥大:细胞体积增大增生:细胞数目增多化生:一种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异型增生(Neoplasm):细胞增生,且细胞失去分化和组织结构丧失肿瘤:细胞特征和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并常伴有浸润和转移tumorcancer:carcinoma,sarcoma表:生长现象的命名2.良性生长和恶性生长的比较

良性恶性边缘有穰包被不规则转移无有侵润无有与正常生长比较好变异,不正常生长率低高核正常变异,不正常威胁生命不常发生常发生2.良性生长和恶性生长的比较

良性恶性边缘有穰包被不规则◈Thethreeprincipalcharacteristicsofmalignancyare:①sustainedcelldivision②reversionofstructureandmetabolicactivitytoamoreprimitiveorembryonicform(anaplasia)③cellmigration(metastasis)◈ThethreeprincipalcharacterBenignversusmalignantBenignversusmalignantTumorinvasionTumorinvasionMetastasisMetastasis

转化与恶变或癌变(transformation,malignancy,caicinogenesis)

(1)转化: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导致表型发生变化

(2)恶变: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成肿瘤过程的病理学。概念更广,除癌变外还包括中胚层起源的肉瘤(sarcoma)等

(3)癌变:上皮细胞类(外,内胚层起源的细胞)起源的肿瘤。(4)癌—双重含义:特殊性:指上皮性(组织)起源的恶性肿瘤。泛指性:与肿瘤一词通用4.永生性:细胞具有持续生存的能力不死性或永生性细胞系转化与恶变或癌变(transformation,matransformalcellImmortalitylossofcontactinhibitiondecreasedrequirementforgrowthfactorsanchorage-independentgrowthvariablekaryotypeNormalcellandtransformalcellNormalcellMortalitycontactinhibitionrequiregrowthfactorsanchorage-dependantgrowthnormallyshapedtransformalcellNormalcellan肿瘤概述课件

5、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1)细胞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2)具有侵润性和扩散性(3)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4)蛋白表达谱系或蛋白活性改变出现一些在胚胎细胞中表达的蛋白;多数癌细胞中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异常表达一些与其恶性增生,扩散等过程相关的蛋白成分。(5)mRNA转录谱系的改变

(6)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接触抑制丧失非锚着依赖性生长5、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1)细胞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二、癌的分类与命名1、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将所涉及的细胞类型的名字置于词缀“carcinoma癌”前,还需另外鉴定上皮的类型:腺上皮可形成腺癌adenocarcinoma

前列腺癌prostaticadenocarcinoma

鳞状上皮可形成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squamouscellcarcinoma二、癌的分类与命名1、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将所涉及的细胞类2、来源于间充质细胞的肿瘤命名时将涉及的细胞类型的名字置于词缀”sarcomas”之前:如: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骨肉瘤osteosarcoma3、白细胞癌即白血病(leukaemia),在命名上有些特殊(1)

根据他们进展的速度进一步定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acutemyeloidleukaemia)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chronicmyeloidleukaemia)(2)

B细胞和T细胞起源于淋巴瘤,仍保留着实体细胞的聚集作用4、由于历史的原因,某些癌症发现后命名混乱:

Burkitt氏淋巴瘤:指B淋巴细胞瘤(B-lymphocyte)Wilm氏瘤:指儿童患的肾癌

Kapposi氏肉瘤:来自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生2、来源于间充质细胞的肿瘤命名时将涉及的细胞类型的名字置于词组织坏死:妨碍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合成功能(如肝细胞癌)出血:

大量的:侵蚀血管(如胃癌) 少量的:持续出血(如肠癌)导致贫血梗阻:重要通道梗阻(如乙状结肠癌)感染:肿瘤周围脓肿(如肺脓疡) 对并发的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易感性。转移:扩散到生命的重要部位和妨碍重要的调节功能(如脑转移)心功能不会: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增高。三、与肿瘤有关的直接死亡原因组织坏死:妨碍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合成功能(如肝细胞癌)三、与肿一、中西医学对肿瘤认识发展的历史1、我国的中医药学对肿瘤已有大量的论述和记载(1)早在殷周时代,甲骨文上就有“瘤”的病名(2)2000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也有肿瘤的记载,称“肿疡”,至今在日本和韩国的汉字中仍在使用(3)“癌”字自明代开始使用,源自宋代“嵒”字,与窦汉卿《疮经验全书》中描述乳癌的“岩”相通(4)用“癌”字来翻译“cancer”,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第二节肿瘤研究的历史一、中西医学对肿瘤认识发展的历史1、我国的中医药学对肿瘤已有2、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1)我国最早的医书《灵柩经》,认为肿瘤起因于“营卫不通”,“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邪气居其间”(2)汉代医学家华佗在《中藏经》中认为:肿瘤的发病是由脏腑“蓄毒”所生,不单是营卫之气的壅塞所致(3)宋代《圣济总录》中记载“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3、中医药在现代肿瘤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2)抗癌新药研发(3)中医的一些扶正祛邪方剂在配合西医的抗癌治疗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2、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二、西医对肿瘤的认识1、3500年前的古埃及草纸文中,关于体表肿瘤的最早记载。2、2500年前人体解剖对肿瘤的认识深入到体内,古希腊的Hippocrates开始描述发生于胃和子宫的恶性肿瘤,称“cancer”。3、2000年前的古罗马医生Galan提出对肿瘤的新认识,将肿瘤分类:遵循自然规律的肿瘤,超出自然规律的肿瘤,违反自然规律的肿瘤。(一)古代认识二、西医对肿瘤的认识1、3500年前的古埃及草纸文中,关于体(二)、1900年以前:主要研究眼睛可看见的体表因素。是认识了解阶段。1、家族遗传性病的研究:有些病可遗传,如结肠癌,视网膜母细胞瘤,说明肿瘤发生过程包括某种遗传因子。有些年龄段基因缺陷可不发病.是肿瘤抑制基因的调节范围。2、诱发肿瘤物质:1775年,英国内科医生PercivalPott发现长期清扫烟囱coalsoot的男孩容易发生阴囊癌,提出肿瘤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1759年tobaccosnufbyJohnHill→煤焦油→皮肤癌19世纪后半叶,德国报告从事苯胺燃料工业的劳动工人中膀胱癌的发病率异常高。(二)、1900年以前:主要研究眼睛可看见的体表因素。是认识3细胞的变异是肿瘤的基础:细胞学建立,肿块是细胞增生引起的。

1841年Remak发现有丝分裂。4动物移植.异源性→体外研究

1876年Novinsky将狗的肿瘤进行移植试验(三)1900年:现代遗传学-Mendel遗传理论1.化学物质致癌理论

1918年,日本Yamigawa和Ichikawa给兔耳涂抹煤焦油诱发肿瘤,证实有关化学物质致癌的理论,最早人工制肿瘤。

1933年,英国JamesCook等成功分离煤焦油中的致癌成分苯并芘。巴豆油中佛波酯的促癌作用,烟草成分与肺癌,黄曲霉素与肝癌关系的确立,以及一系列工业毒性物质致癌能力的鉴定,都为化学致癌学说找到了依据。3细胞的变异是肿瘤的基础:2、病毒致癌学说的确立(1)1908年,丹麦病毒学家Ellermann和Bang发现一种鸡的白血病能通过无细胞的滤液由病鸡传给健康鸡。(2)1910年,美国病毒学家Rous证明一种鸡的肉瘤也可以经无细胞的滤液而移植,后经电子显微镜技术证明其病原就是Rous肉瘤病毒,从而确定了病毒致癌学说,获1966年NobelPrize。(3)1962年人体肿瘤与病毒的关系首先在Burkitt淋巴瘤得到证实。

1964年,Epstein-Barr通过对肿瘤活检物进行组织培养,将培养后生长的细胞作超薄切片的电镜检查,在细胞中发现疱疹病毒样颗粒称为Epstein-Barr(EB)病毒,后证实它不仅可引起Burkitt淋巴瘤,也是人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的病因,与高发于中国南方及北非地区的鼻烟癌关系密切。2、病毒致癌学说的确立(4)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的分离鉴定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关系的确立,都为病毒致癌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人3、物理致癌学说的确立(1)起因于很早以前对长期暴晒的海员皮肤癌发病率高的观察(2)1910年,Marie和Clunet等报道应用大计量X线长期照射诱发大鼠肿瘤的确切证据(3)1928年,findlay等报告用紫外线照射小鼠,成功引发皮肤乳头状瘤和皮肤癌(4)各种放射性同位素:镭,钚的致癌作用得到确认(5)20世纪40年代,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中各种癌症,特别是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6)接受大计量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原发病灶控制后,可发生医源性白血病3、物理致癌学说的确立(四)肿瘤起源的认识:1953年后--分子生物学兴起,突变学说到分子肿瘤学时代的到来,分子肿瘤学1、癌基因的研究1962年人Burikett淋巴瘤----最旱发现人身上由病毒导致的癌。1969年美国科学家RobertHuebner和GeogerTodaro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癌基因假说,第一个病毒癌基因Src被加利福尼亚大学的MichaelBishop和HaoldVarmus从Rous肉瘤病毒中分离,并在人和动物的正常细胞中也找到了Src基因的存在—病毒癌基因的细胞基因起源,获1989年Nobelprize癌基因的克隆—第一个人体肿瘤中Ras癌基因的成功分离。至今已分离了100多种癌基因2、1971年Knudson二次突变学说(四)肿瘤起源的认识:1953年后--分子生物学兴起,突变抑癌基因二次打击学说遗传性病例和非遗传性病例人类第一个抑癌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致病基因Rb的克隆成功抑癌基因的克隆:P53,APC,BRAC至今已有20多种抑癌基因被鉴定或克隆抑癌基因一、肿瘤发生的特点1、无物种之分2、无人种之别3、无年龄的不同4、无男女之差5、无组织器官之异6、诱发肿瘤病因各异,病理结果相同7、癌症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互为因果第三节人类肿瘤研究一、肿瘤发生的特点1、无物种之分第三节人类肿瘤研究二、面临的问题:肿瘤生物学的理论研究:病因、途径、机制、病症多样性,复杂,个性化,挑战多。肿瘤治疗:外科治疗、化学治疗、物理治疗,生物治疗。手段少、疗效差、预后差、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二、面临的问题:三、肿瘤的发病机制单一的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学说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综合致癌理论结肠癌发病机制的阐明Vogelstein实验室的结肠癌发生模型:增生,良性肿瘤,原位癌,浸润癌分子事件:APC,Ras,P53,DCC,DNA损伤修复基因的突变,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三、肿瘤的发病机制单一的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学说肿瘤概述课件肿瘤概述课件肿瘤概述课件四、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诊断:体检仪器、临床结合病理诊断确认2、治疗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生物治疗3、肿瘤治疗的突破新型药物的开发基因治疗的成熟四、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诊断:2、治部分癌症介绍部分癌症介绍TheRespiratorySystemTheRespiratorySystemCarcinomaofthelarynx喉癌Carcinomaofthelarynx喉癌MetastaticcarcinomaofthelungMetastaticPleuralmalignantmesothelioma胸膜恶性间皮瘤Pleuralmalignantmesothelioma2.TheHeartandBloodVessels2.TheHeartandBloodVeHeartandvascularHeartandvascularHemangioma血管瘤Glomustumor血管球瘤Hemangioma血管瘤GlomustumorCardiacmyxo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