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吉先生与木卡姆研究
在《布什曼》中优美的音乐声音中,我将带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周吉先生送到我身边。此情此景,是他生前一次讲课时偶然表达过的愿望。未曾想到,恩师竟然过早地祈愿成真!尽管所有人都不甘心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但在灵堂里回荡的“木卡姆”旋律,对逝者和生者来说都称得上是一种安慰。他走得太早、太快和太突然,却也是最终心遂所愿:在他挚爱和追随、并为之奋斗一生的旋律陪伴下,乘浩荡清风同去,飞向了久远深邃的永恒。在那里,他和“木卡姆”永远融为一体。有一位哲人说过:“死亡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先生的遽然离去,给我们留下了刻骨的伤痛、言说不尽的眷恋和遗憾,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留下了他的未竟事业,也留下了让后人追思他的人生时必将体认到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作为逝者的学生,愈我伤痛者何有?悲痛是毫无疑问的,但笔者觉得目前更应该做的事情乃是能够把先生几十年来所为之奋斗的事业——有关维吾尔木卡姆的研究成果和睿智思想作以梳理和总结,因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维吾尔木卡姆研究才能朝着纵深的方向日臻完善。其实,我们是在继续恩师未竟的事业。本文主要采用历时和共时的双维视角对周吉先生在维吾尔木卡姆研究方面的成果作以全面的观照。以下首先把先生研究维吾尔木卡姆的全过程分为三个时段,接着依次分析各个时段的研究成果及新思想,既有纵向的连贯,也有横向的联系,纵横交错,力争客观反映恩师在维吾尔木卡姆研究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一、20民族民间乐器集成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大搞音乐集成工作,新疆也在聚集人力、财力、物力紧急配合这一重大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已于1996年完成并出版《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新疆卷》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的集成工作。周吉先生担任主编,并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新疆卷》中撰写与新疆各民族民间器乐有关的历史、地理、人文、民俗等概况的《综述》及《新疆各民族民间器乐乐种分布表》。民间器乐曲部分以民族立类,各乐类前面都撰有《述略》;“木卡姆音乐”部分,宗教音乐部分,并附有《新疆各民族主要民间乐器介绍》及部分乐器的形制图、《新疆各民族民间器乐演奏家小传》。全书对新疆各民族民间器乐(含木卡姆音乐和宗教音乐)的情况皆作了较为全面、准确的说明。此时期涉及到维吾尔木卡姆的文章主要有《<龟兹古韵>的音乐创作》《写在<且比亚特木卡姆>晋京演出前》《“十二木卡姆”音乐形态简述》《木卡姆大曲震京华》《试论<纳瓦木卡姆>的结构》等。二、20关于“增盈节奏”的讨论周吉先生在这10年期间除了完成新疆卷几大音乐集成之外,在维吾尔木卡姆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主要成果是担任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周先生在课题的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搜集和音乐记谱等方面均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课题的专著中附有先生一篇长达6万多字的论文《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本篇论文也是本课题的“重头戏”。文章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人类学、宗教学和音乐学等各学科的方法,对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进行了纵深的研究。周先生从对于“木卡姆”与“刀郎”两词汇的诠释开始,依次介绍“刀郎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及历史的演变,努力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揭示自然环境与文化机制之间“互动”关系。并从生存条件、生产方式的转变出发去观照人类种群的痛苦的文化转型过程,探求《刀郎木卡姆》的形成与绿洲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P.4-38在阐述了《刀郎木卡姆》的版本、流布、表演、共生的各种娱乐活动、唱词格式及内容、音乐形态之后,又通过《刀郎木卡姆》与《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初步比较,对《刀郎木卡姆》乃至刀郎文化提出了“混成说”、“层次说”等观点,从而为寻觅“刀郎人”的历史与渊源提出了一条新思路。P.67-84除了以上《刀郎木卡姆》的重大研究成果之外,先生还撰写了多篇有关维吾尔木卡姆研究的颇有见地的文章。譬如,论文《关于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乐谱记录的学术思考》中提到,1985年10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新疆艺术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新疆民族音乐乐律与调式问题讨论会”,与会专家学者根据吐尔迪·阿洪演唱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录音记谱达成共识:“在《十二木卡姆》等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四分中立音律的影响是经常可见的”。“大部分学者认为,四分音(或称中立音)的普遍存在是维吾尔族传统音乐在乐律、乐调方面的重要特点之一,对于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风格、神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为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作乐谱记录时,应该引进中亚、西亚、阿拉拍等地区早己使用的半升、半降记号来明示出四分中立音的基本音高位置。”在乐调转换方面,文中提到“在《十二木卡姆》等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升、降半音经常出现,Fa和#Fa,Si和bSi可以存在于一首乐曲、一段乐段甚至是一句乐句之中。”此外,在节拍节奏方面提到《十二木卡姆》的节拍节奏特殊多变,常规节拍与非常规节拍具存,特别指出增盈节拍这一典型现象,也指出各种连音(一拍或二拍的三连音、五连音、七连音及三拍的二连音、四连音等)的运用现象。上面有关节拍的独特现象,先生也在《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增盈节拍》一文中作了专论,指出:“在维吾尔木卡姆中既存在常规节拍,也存在复合节拍、混合节拍及增盈节拍(即指在整数拍子的基础上,每小节内增盈半拍或四分之一拍所形成的非整数节拍)。”先生针对“局外人”对“增盈节拍”的质疑,在此文中作了回答:“化作整数后的节拍与演奏(唱)的‘心板’不符,也与音乐内含的‘意蕴’不符。”由此可见,维吾尔人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审美趣味,“增盈节拍”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瑞鹧鸪>与当代维吾尔木卡姆之比较研究》一文,以旋律学的角度出发,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结论是:“乐曲《瑞鹧鸪》的乐调恰恰是‘纳瓦调’省略了半音变化音及中立音的‘简(异)化’形式。……《瑞鹧鸪》来自唐代开、宝年间《舞春风》大曲的摘编,而该大曲又是传入内地的龟兹大曲之一,”P.149-150故其风格会与现代维吾尔传统音乐的风格相近。文章末尾,先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维吾尔音乐文化由古代西域音乐文化及回鹘音乐文化融合、演变、发展而来”,“现代维吾尔族木卡姆与以《龟兹乐》为代表的《西域乐舞》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传承关系……两者是实出同源的两种不同流程”……P.153由此可见,周吉先生是把维吾尔木卡姆的历史渊源追溯到了以汉唐《龟兹乐》为代表的西域大曲,且将其视为维吾尔木卡姆的雏形。此种观点得到了国内外维吾尔木卡姆研究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此外,文章《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十题》和《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十题》(序一)中,对木卡姆的词汇释义、流传区域、各种木卡姆的渊源、节奏节拍、乐律乐调、《十二木卡姆》的内容及唱词格律、《十二木卡姆》的体裁和结构等方面,也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三、21木卡姆学及“木卡姆学”研究概述本世纪以来,周吉先生撰写了有关维吾尔木卡姆的专著3部(《木卡姆》《维吾尔木卡姆》和《解释维吾尔音乐珍宝木卡姆》),论文17篇,主要包括音乐本体及相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研究和弘扬、保护木卡姆与创建“木卡姆学”方面的研究。1.《刀郎木卡姆》的特点文章《<刀郎木卡姆>的音乐形态特点》,从曲式结构、乐律乐调、节拍节奏、旋律变化、演唱演奏等方面,对《刀朗木卡姆》的音乐形态特点进行探究。在曲式结构方面的特点,文中指出:“散板之后,旋律一直在高音区‘re、mi、sol’三个音之间平稳地进行,在第二乐句的结尾处,众‘达班迪’和‘乃额曼其’以同样的呼唤性曲调相和,至‘木凯迪曼’和‘且克脱曼’的结合部,呼唤性曲调再次出现”。“大部分刀朗木卡姆中都可见到主要乐调和音乐主题的贯穿,各部分的曲调在相同的乐调和曲调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主要手段是改变乐曲的节拍、节奏”。“‘板式变化体’曲式结构者在刀朗木卡姆中占绝大部分,也有一部分刀朗木卡姆的曲式结构取‘分节歌连辍体’”。由此可见,刀郎木卡姆在结构方面的主要特点为有主题贯穿音乐的始终,以板式变化体为主,且每部刀朗木卡姆的篇幅长短不等。在乐律乐调方面的特点为:(1)刀朗木卡姆中明显地存在着各种乐律的影响,其中的各类四分中立音尤其是中立三度音和中立七度音值得我们加以特别的注意。(2)do、re、mi、sol、la等5个乐音均可作为刀朗木卡姆中的“乐调首音”。首音相同者,构成乐调的乐音可能不同。(3)在刀朗木卡姆的乐调中存在着“一级多音现象”和“多结音现象”,多见以四分中立音为结音的乐调。在节拍、节奏方面的特点,“常规节拍与非常规节拍皆有,特别是新加的‘增盈节拍’别具特色。”刀朗木卡姆中词曲结合方面的另一个特点:“乐曲的句逗和所填唱的歌词的句逗有时被允许不同步。”在旋法方面的特点,“刀朗木卡姆的声乐旋律大都在八度或九度之间行进,故显得较为平直。前后乐音的连接以级进为主,但也有四度或五度以上的跳进”。刀朗木卡姆在旋法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乐句、乐段、乐曲的结尾,常可见到结束音向上或向下的滑动,或者以一组乐音的连接造成的‘流动式的结束’”。在演唱和伴奏方面的特点,“为刀朗木卡姆伴奏的四样乐器很少跟腔而各自担任着不同的任务,又与歌唱旋律一起汇成一部生动的多声交响乐”。这是刀郎木卡姆与其它木卡姆相左的最大特点。文章《有关<刀郎木卡姆>的比较研究》,把《刀郎木卡姆》与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在篇幅、体裁和结构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比较。根据比较得出,《刀郎木卡姆》在篇幅上“相对偏小,其中的每一部都显得紧凑、统一。除‘木凯迪曼’部分之外,《刀郎木卡姆》中的乐曲也都属于歌舞曲”。通过乐调模式比较可知《刀郎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和《吐鲁番木卡姆》在乐调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点:(1)在一个乐调中,不止是一个乐音而是两个甚至三个乐音都可以作为乐曲结音,我们将此称作为“多结音现象”。(2)上、下游移音大量存在,并且对乐调的风格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将此称作为“游移音现象”。(3)半升、半降音尤其是半升音在上列三种维吾尔木卡姆中见得较多,我们将此称作为“四分音现象”。(4)在乐调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音级上,可能因为乐律或旋律进行的原因同时存在几个不同的乐音,我们将此称作为“一级多音现象”。此外,文中还提出:“乐调变化在《十二木卡姆》中见得最多,《吐鲁番木卡姆》次之,在《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中,乐调变化多见于乐曲和乐曲之间或乐段和乐段之间极少见于一首乐曲(段)内部”。先生还认为:“把《刀郎木卡姆》视作‘支撑《十二木卡姆》的古老躯干’毫不过分。”作者还提出《刀郎木卡姆》中的中三度、中七度和由于存在诸多四分音而出现的各种特殊音程,形成了《刀郎木卡姆》典型的“多元一体”的音乐文化特征。文章《刀郎木卡姆的唱词格式及内容》,主要论述了刀郎木卡姆的唱词内容与维吾尔族所处的生态环境,从事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维吾尔人特有的审美心理等息息相关。作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刀郎木卡姆唱词的格式,说明比、兴等在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常见的非直陈文学表现手法在刀郎木卡姆中也被经常地运用。刀郎木卡姆所填唱的歌词中严格意义上的“律诗”并不占多数,而每句内含音节数稍有变化的押韵短诗在其中却具有着重要的位置。主要按“三韵”和“偶行韵”这两种韵式押韵等。《维吾尔木卡姆音体系研究》一文,提出“多结音现象”、“游移音现象”、“一级多音现象”、“四分音现象”。文章从“音律”、“音列”、“音程”、“乐调”四个方面对维吾尔木卡姆音体系的特点进行探究。并指出维吾尔木卡姆在音体系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与这个巨大的“音乐活体”所具有的“多元一体”、“混成性”有关。它是不同人类群体音乐文化撞击、交融、荟萃的结果,也与新疆地处“丝绸之路枢纽地段”的地理优势有关。在乐律方面指出:“维吾尔木卡姆中存在‘四分中立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和四分中立音律的同时并用,正是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混成性’的重要注脚。”在音列方面指出,“‘多结音现象’、‘一级多音现象’、‘活音’现象和存在于乐律领域的‘四分音现象’,是维吾尔木卡姆音乐风格特征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在音程方面,“除了纯、大、小、增、减音程之外,在维吾尔木卡姆音乐中又出现了‘四分音窄二度’(或称‘四分之三音,150音分’)、‘四分音宽二度’(250音分)、‘四分音宽五度’(750音分)及‘中三度’、‘中六度’、‘中七度’等特殊的音程,从而为旋律带来了独特的韵味。”在乐调方面,指出维吾尔木卡姆可以由“不同的四音音列组合”来解释,并指出各种乐调的转化(转调、离调和叠置)现象。周先生根据2007年11月的田野调查撰写了《阿克苏地区<十二木卡姆>保护传承现状调查》一文。文中指出萨木沙克等艺人演唱的六套《十二木卡姆》的乐调和旋律型基本上和吐尔迪·阿洪等喀什地区“木卡姆其”所演唱的同名木卡姆相近,但也能受到一些吐鲁番地区维吾尔传统音乐的影响。通过库车版《十二木卡姆》与其它版本《十二木卡姆》比较得出结论:(1)已知的库车版《十二木卡姆》中的每一套均不含“麦西热甫”部分。(2)部分曲调对应不上。(3)库车版《十二木卡姆》中的“达斯坦”乐曲为9/8节拍,这种节拍为喀什版《十二木卡姆》中所不见,却在伊犁版《十二木卡姆》中可以见到。由此,先生提出“这是否和库车所处的喀什地区和伊犁河谷的中介位置有关?”的设想,充分展现了先生治学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除以上专论外,亦有综合研究维吾尔木卡姆的专著和论文,诸如先生的三本专著(《木卡姆》《维吾尔木卡姆》和《解释维吾尔音乐珍宝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的表演及其共生的各种娱乐活动》《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见证—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维吾尔音乐之魂—木卡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阿克苏地区<十二木卡姆>保护传承现状调查》等论文,皆是对维吾尔木卡姆的流传区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历史沿革、名称来源、伴奏乐器、音乐本体、保护传承与流变等情况的综合研究。2.周吉的木卡姆研究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周吉先生发表《建立“木卡姆学”,开创研究的新领域》一文以来,创建“木卡姆学”的理想一直未曾泯灭。新世纪伊始,先生很快就站到了倡导创办“木卡姆学”和保护、传承木卡姆的工作上来。2000年8月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和新疆文化厅、新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新疆师范大学音乐系承办的2000年年会上,“木卡姆音乐研究”被列为三个中心议题之一。他在《建立“木卡姆学”开创木卡姆研究新局面》《木卡姆研究的新开端》中提出“木卡姆学”研究领域包括:(1)对于木卡姆音乐本体、文学本体、舞蹈本体及其构建规律的研究;(2)对于木卡姆文化背景的研究;(3)对于木卡姆的表演场合、功能及其美学特征的研究;(4)对于木卡姆萌生、形成、发展、传播历史的研究;(5)对于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木卡姆的比较研究;(6)木卡姆在全球文化及全人类传统艺术中的地位;(7)对于木卡姆保护和传承现状的研究。之后于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木卡姆研究中心的成立之际宣读《写在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木卡姆研究中心成立之际——创建“木卡姆学”的重大举措》一文,先是描述了维吾尔木卡姆历史渊源、所具有价值等概况,然后针对木卡姆的特点及现状提出了一些颇具真知灼见的保护措施,为木卡姆今后的发展和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周先生先后参与、发起“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学术研讨会”,与会宣读《维吾尔木卡姆音体系研究》《为保护维吾尔木卡姆的多样性而不懈努力》等文章,特别是先生撰写的长达3万多字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申报书》一文,皆详细拟定了维吾尔木卡姆保护和传承的十年规划等情况。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可以说这一伟大成果的取得,无不浸透着先生的劳苦和心血。正如先生所说:“申遗成功只是开始,关键是今后。”之后,先生在《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现状及对策》《新世纪维吾尔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007’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学术研讨会”学术小结》等文章中提出,中国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中国铝筒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抗疫精神人生价值的实现
- 2025年奇瑞徽银金融车辆融资合同
- 老年人感冒用药
- 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精神
- 个人房屋转租合同范本
- 2026年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湖北省黄冈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新版
- 文化馆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 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风险管理报告
- 助播劳务合同协议书
-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 n1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
- 青海城市介绍旅游宣传
- 语文单招讲解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无人机驾驶培训教练员劳动合同范本2篇
- 周一清晨的领导课(原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