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欠发达地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现在,在农业经济以主体为主的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有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农业服务体系对生产经营元素的适应性和适应性不断弱化、丧失,这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制约作用。池州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主体力量,农业服务体系是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以池州市贵池区为例,分析欠欠发达地区农业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1农业服务体系的不断优化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实行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切断了农民同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确立了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集体经济组织加农户成为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但是,实践表明在广大的农村,大多数的集体经济组织是空壳,起不到统的功能,一个个的农户家庭实际上成为了独立的经营主体,不可选择地成为农村市场主体的培养对象。自上个世纪80年代前半期,就碰到分散经营与统一经营的问题,当时已经提出统一经营应该变成统一服务。到上个世纪90年代统分结合的问题更加突出。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在山东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对此发出了相应文件。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时期,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目标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广大农村实现现代农业的各项目标仍然需要长期努力奋斗,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相应配套的服务体系。近年,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已达到43%以上。根据我国第二次科技普查的结果,农业科技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目前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尤其是不少地方因为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由青壮年农民为主转变为中老年农民为主,开始进入高龄农业时代。我国农业发展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转型,而要成功实现转型,就必须加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池州市农业服务体系发展表现为逐步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农技推广为主的公益型的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的农业服务体系转变。近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池州市加大了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服务网络,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经济正由分散的生产经营形式,向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深层发展,农业服务体系与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越来越不适应,与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的需要愈益不合拍。2推广主体和队伍结构不合理,造成推广队伍不健全依托各级政府农技推广中心,池州市贵池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形成区(县)、镇、村三级政府农技推广体系,以乡镇和村两级为主,直接面向农民服务。2007年底,全区共有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16个、科技推广及管理人员92人,其中,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37人。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推动了一批新技术应用,淡水鱼繁育工程中心。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1年贵池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乡镇农业“五站”(农技站、兽医站、水产站、农经站、农机站)三权下放,因政策落实不力、管理体制不顺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应用,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一是农业站所“三权”下放,造成管理和指导条块分割。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三权”下放乡镇政府管理后,因缺乏垂直制约,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基层站所失去管理权限,农技推广工作无法做到政通令行,不能开展正常的技术指导工作,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从县(区)到乡镇,从乡镇到村组和农户的过程中出现断层。加上大部分乡镇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农技推广工作在基层失去监控,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导致很多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大量的人力资源被闲置、浪费,农技推广与农民需要出现脱节。2007年贵池区梅村镇必胜村60多亩双晚因稻瘟病等病害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与农技推广工作不力不无关系。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推广人员素质不适应新形势需要。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已由原来的粮棉油技术改变为多种经济作物技术的需求。大多数基层农技人员,由于多年没有受过系统培训和参加实践锻炼,知识结构老化,动手能力低下,对新的农业技术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落后于农民,很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无法对新阶段的农业生产起应有的指导与服务作用。三是工作条件差,生活待遇低,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流失严重。因推广经费不足,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条件,推广工作仍停留在“一张嘴,两条腿,眼看手摸”的低水平阶段,乡镇农技站中达到“四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标准的并不多。由于区、乡财政普遍紧张,致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工作条件艰苦、生活待遇差、工资无保障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不少专业人员被迫无奈调离岗位;而每遇机构改革或财政紧张,下岗、减员、断奶又首当其冲,加速了推广队伍的流失。2001年贵池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时,乡镇农技站、兽医站中就有专业技术人员被迫下岗,2001年前的全区乡镇农技推广站在编人员126人,2007年底为92人。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日益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贵池区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农委主任、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农委、财政、工商、民政、科技、科协、林业、水产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与组织协调。将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列入区乡干部年终考核范围。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举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采取积极的鼓励政策激发农民个人和相关企业参与合作积极组织的积极性。近年,贵池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三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服务作用。重点是技术、信息、农业投入品、防疫等方面的服务。如沼气协会承担了组织技工建池、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沼气灶具及配件、沼气池维修及沼气池档案管理等具体工作,有效推进了沼气的推广与普及;二是流通作用。将农户的农产品与销售市场、龙头企业结合起来,解决了产销矛盾。如梅村镇杨棚茶叶产销合作社,将茶农的鲜叶收购起来,通过加工包装销售到市场;三是技术载体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科技进入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如乌沙、高岭组建了四个蔬菜产销合作社,将蔬菜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推广到蔬菜种植户手中;四是品牌推介作用。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功能,整合品牌,统一推介。如鳜鱼协会注册了秋浦牌商标,开展了秋浦花鳜绿色食品认证,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秋浦花鳜品牌。根据贵池区农委的有关统计,至今年2月底,全区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36个,各类专业协会66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102个,其中畜牧专业26个,水产专业6个,蔬菜17个,粮油棉12个,沼气专业26个,茶叶4个。入社(会)社员(会员)14747个,辐射带动社(会)外农户26125户,建立粮油棉、蔬菜、茶叶、桑叶等基地180.28万亩、水产养殖1.7万亩、生猪养殖0.52万头、禽类养殖24万只,带动农业增效1.5亿元,户均增收3000元。但是,目前贵池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整体上看,规模偏小,层次较低。一是整体发展规模小。全区102个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平均入社或入会成员144.6户,辐射带动社外农户平均256户。被列为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单位共10家,其成员规模均偏小,规模最大的仅360户,多数在100户以内,起不到应有的示范带动效应。二是结构不合理。从专业合作社和协会构成看,以生产性合作社和协会为主,技术服务性和流通服务性的偏少。贵池作为安徽省重要的产茶地区,茶叶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仅有4家,不利于本地区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三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人才制约明显。贵池区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的组织带头人及农村经纪人等人才缺乏。据贵池区农村实用人才调查统计,636名农村实用人才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仅13人。4注重发挥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平台作长期以来,农业服务业之所以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农业服务业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策和决策不力,缺少科学规划,机制不活。要加快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把发展农业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一要落实政策,加强扶持,不断提高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各级政府根据转换职能的要求和国际通行的“绿箱”政策,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加大对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的文件。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应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首先,要切实解决农业服务人员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将乡镇在册人员的人头经费和规定的农业服务经费纳入当年财政预算,保障经费到位;第二,要着力建好县乡(镇)农业示范基地,将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区域内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的重要阵地。运用基地指导农户搞好种养和管护,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服务部门的经济实力;第三,要依托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信息网进镇到村人户步伐,加强与农业网、经济网络的联接,不断增加信息资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服务体系产业化,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服务体系产业化是农村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运作的组织形式,是把为农业服务的行业从农业产业中分离出来,办成相对于农业部门的独立产业。其运作方式是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在建立农协服务组织的基础上,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组建农业专业服务协会,专协办在龙头内,专协与龙头为一体,由龙头选基地,基地连农户,与户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回迁合同协议书
- 经营承包合同协议书
- 协议书与合同不符
- 合同借款协议书
- 工伤合同协议书
- 服务协议书和合同有什么区别
- 产权合同协议书
- 房合同协议书范本
- 主播解除合同终止协议书
- 香蕉转让合同协议书
- 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4课《生物生存的环境》教学课件
-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典籍里的中国》课件33张
- 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2022年道路交通安全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 (完整)《神经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边坡支护之锚杆施工技术ppt版(共35页)
- 黄芩常见的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6篇
- GB∕T 25119-2021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电子装置
- 电池PCBA规格书
- 机械加工切削全参数推荐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