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_第1页
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_第2页
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_第3页
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_第4页
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自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的全球收入继续增加。按名义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6280.0元增加到2005年的10493.0元,2005年是2000年的1.7倍,2001—2005年间年均增长10.81%;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253.4元增加到2005年的3254.9元,2005年是2000年的1.4倍,2001—2005年间年均增长7.63%。若以1978年物价指数为100,那么200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68.5元,2005年为2798.9元,2005年是2000年的1.6倍,2000—2005年间年均增长9.62%;200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717.6元,2005年为949.0元,2005年是2000年的1.3倍,2000—2005年间年均增长5.75%。不过在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很大增长的条件下,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从城乡居民人均名义收入比来看,该比率从2000年的2.79上升到2005年的3.22;从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来看,该比率从2000年的2.46上升到2005年的2.95。为什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出现长期的扩大,且至今没有缩小的趋势?学术界已经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及实证分析,本文旨在从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结构的角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一、分级收入量化确定的模型目前,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的收入来源大体上都包括四个部分: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大约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70%左右,其他收入来源按照其在城镇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他收入来源按照其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了便于测度各项具体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我们引入城乡居民总体收入相对差距系数(G)这一指标来衡量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水平,其计算公式为:其中,Iu和Ir分别代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我们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相对差距系数(G)的计算公式稍作变换,可以得到:在公式(2)中,i表示第i项收入,i=1,2,3,…,n,u表示城镇居民,r表示农村居民。gi表示城乡居民的第i项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它反映了城乡居民各项具体收入差距的大小;ui表示城镇居民的第i项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ui=Iui/Iu,其中Iui表示城镇居民第i项收入的人均值,Iu表示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ui反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结构;ri表示农村居民的第i项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ri=Iri/Ⅱr,其中Iri表示农村居民第i项收入的人均值,Ir表示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ri反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结构。从公式(2)可见,分项收入相对差距系数(gi)只能说明某项收入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分配的平均程度,不能说明其对整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为城乡居民总体收入相对差距系数(G)的大小除了受gi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到各分项收入分别在城镇居民总收入和农村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ui和ri)的影响,即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的各项具体收入差距水平及各自的收入来源结构有关。若某项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非常高,但它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总收入中占比很小,那么其对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力就极为有限,相反,虽然某项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比较小,但它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总收入中占比很大,那么其对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力也会相当大。因此,考察某项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差距的影响大小,还要看该项收入的贡献率。我们用Ci来表示城乡居民的各项具体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则有:由公式(3)可见,城乡居民的各项具体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Ci)的大小主要由分项收入相对差距系数与城乡居民总体收入相对差距系数之比(g/G)、各分项收入分别在城镇居民总收入和农村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ui和ri)等因素来决定。在城乡居民的某项收入的差距程度与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程度保持不变或保持相同方向相同幅度的变化的情况下,该项收入在城镇居民总收入和农村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越大,则该项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越大;反之,则反是。在城乡居民的某项收入来源在其各自的总收入中的比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项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与城乡居民总体收入相对差距系数之比越大,则该项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越大;反之,则反是。在一般情况下,影响各项具体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的各种因素都会同时发生不同程度或不同方向的变化,此时城乡居民的各项具体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的变化方向和程度就要取决于各种因素相对作用力的大小。二、基于及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表1列出了2000—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分项收入来源情况,我们可以据此分别将这四项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进行计算,研究其变化及其对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差距的贡献。(一)高、平均的比重从表2可见,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大,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看,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都在80%以上,2000—2005年的年均值达到了87.08%,这说明城乡居民之间的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拉大作用最为突出。为何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如此之大?主要原因在于:(1)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收入的比重很高,在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中也占有较高的比重。在2000—2005年间,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的年均值高达70.32%,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的年均值也达到了33.98%。(2)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距过大。2000年城乡居民人均总收入之比为2.79:1.00,工资性收入之比为6.38:1.00,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总收入之比为3.48:1.00,工资性收入之比为6.64:1.00。巨大的工资性收入差距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最主要因素。从工资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影响的时间序列变化来看,从2000年以来工资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93.46%降到了2005年的82.11%。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上升(从2000年的31.17%上升到2005年的36.08%)和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比重的相对下降(从2000年的71.17%下降到2005年的68.88%)。这使得工资性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与城乡居民总体收入相对差距系数之比呈现出下降之势(从2000年的1.98下降到2005年的1.65),其对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尽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呈下降之势,但工资性收入差距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仍然极高,2000—2005年平均达到87.08%,2005年仍然高达82.11%。(二)经营收入差距是社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估计,其也是关注了在经营收入差距的缩小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从表3可以看到,经营性收入对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始终为负,也就是说它是缩小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重要力量。这主要是由于经营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中所占的地位不同所造成的。经营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2000—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为59.99%)高于在城镇居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2000—2005年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为4.55%),而且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远高于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2000—2005年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是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的3.9倍),由此使得经营性收入差距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缩小的因素。2000—2005年城乡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的年均值达到-20.88%。由此可见,经营性收入对缩小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但是从经营性收入差距对中国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的变化趋势来看,2000年以来却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经营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9.22%下降到2005年的14.44%。这主要是由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增长加快和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增长减缓造成的。2000~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2.51%,而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仅为5.26%,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年经营性收入是城镇居民人均年经营性收入的5.8倍,2005年这一比值下降到了2.7倍,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的绝对值从2000年的1.99下降到2005年的1.04。如表3所示,经营性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与城乡居民总体收入相对差距系数之比的绝对值也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1.86下降到2005年的0.78。总的来看,由于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的逆向结构性变化使得其推动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不断减弱。(三)财产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重不高,存在较大差距财产性收入包括居民出让财产使用权而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租金收入及财产增值收益等,是非生产性收入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到目前为止这项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小,2000—2005年财产性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和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的年均值分别为1.67%和2.31%,因此,财产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极小,2000—2005年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的年均值仅为1.41%。如表4所示,从现有数据来看,财产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影响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这样一方面可能与我们选择的时间序列较短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财产性收入受资本市场影响较大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财产积累的增长,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这项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都会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财产性收入具有明显的积累性和很强的“马太效应”,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未来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因此,从长期来看,财产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作用会增大。(四)城乡分割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之根本原因从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来看,政府转移支付部分到目前为止都居主导地位,因此分析这项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对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表5显示,在我们所讨论的四项收入中,城乡居民之间的转移性收入差距是最大的,2000—2005年间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的年均值高达4.19,2000年城镇居民获得的转移性收入是农村居民的18.3倍,2005年为18.0倍,远远大于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距,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城乡居民之间转移性收入差距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分割的转移性收入政策,或者说是歧视性的收入再分配制度。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局面,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享受政府转移支付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城镇居民所能享受到的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以及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社会保障,农村居民基本上都无权享受。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起了重要的作用,2000—2005年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的年均值达到32.39%。只是由于转移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小于工资性收入,2000—2005年转移性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和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的年均值分别为23.46%和3.89%,其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并没有工资性收入的贡献率那样大。2000—2003年,由于城乡分割的转移性收入政策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转移性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从2000年的4.04增加到2003年的4.46。此后,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的全面推行,以及以“新五保”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2004年开始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出现了缩小的趋势,2005年转移性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已经降至4.00,低于本世纪初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转移性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与城乡居民总体收入相对差距系数之比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2003年的3.37下降到2005年的3.01,这也使得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有所下降,从2003年的31.30%下降到2005年的31.04%。不过总的来看,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其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仍然很高。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措施通过上文对2000—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四项来源(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各自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贡献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和较大的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大,超过800%;其次为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超过了300%;再次为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的绝对值平均达到20%。财产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由此来看,缩小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差距应该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的缩小则会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性质存在着差别。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经营性收入则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因此,抑制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的扩大,增加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将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3.在四项收入来源中,城乡居民之间的转移性收入差距最大,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差距,再次是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最小。2000—2005年,四者的相对差距系数绝对值的年均值分别为4.19、2.20、1.56和0.87,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比值分别为19.46、6.74、0.26和2.29。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转移性收入差距和工资性收入差距将成为能否有效地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关键因素。4.总体上而言,工资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贡献率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贡献率仍然非常之高,经营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贡献率则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仍然是最主要的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因素,转移性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