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台山地区丧葬习俗中的生死观
死亡是人类生命的结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人们信仰和观念的不同,社会制度与自然环境的不同,丧葬习俗有很大的差异。今天中国民间丧葬习俗,是人们基于对灵魂不灭的信仰,受佛、道教思想的影响,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逐渐演变而成的。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佛教文化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与传统的儒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与其它地区相比更为复杂、多变的民间习俗。笔者在对五台山地区的忻州、原平、代县、繁峙、五台、定襄等县市的民俗调查的基础上,拟对该地区人们在丧葬习俗中所表现的生死观试作分析。一、五台山丧葬仪式和特点五台山地区丧礼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1.为父母的父母准备死后所需的东西民间旧时有谚“人生七十古来稀,人活六十已够本”。当人在六十多岁身体尚好时,子女就开始为其父母准备死后所需的东西。一般在农历润月年,由长子主持,儿子为老人制寿材,女儿、儿媳为老人购买布料制作寿衣,借机为他们增寿。2.“灵魂不穿”“聚推”装裹就是给刚断气的人穿衣服。老人在弥留之际,亲人要为其沐浴更衣。迷信认为人断气时穿什么,阴间的灵魂就穿什么。若未穿上,那便是“光着身子走了”,亲人将感到遗憾和内疚。3..闭气架,患者人断气后,家人要将白纸剪成许多长条,按照男左女右的规则挂在大门口,实际是向人报丧的标志。白纸条儿的数量比死者实际年龄多两条,俗称天一条,地一条。闭气架是孝子为介绍死者生平而制作的木架子,上裱白纸,自右向左竖写着四行字,第一行字男女有别,如死者系男性,则为“新逝先考×翁讳××享年×岁寿终正寝”;死者系女性,应是“新逝先妣×门×氏讳××享年×岁寿终正寝”。第二行为“生于×年×月×日×时”。第三行为“卒于×年×月×日×时”。第四行为“孤子(哀子或孤哀子)××泣血稽颡”(父丧母存为“孤子”,母丧父存为“哀子”,父母俱丧为“孤哀子”)。4.外祖父母、父父兄弟、表兄弟儿人死后,由孝子中的长者于次日上午向主子(男死者,主子为其外祖父母、舅父母和表兄弟。女死者,主子为其父母、兄弟和侄儿)报丧。报丧是非常讲究的,孝子需披麻戴孝,手持哭丧棒,跪对灶君神位不语。5..东子家要详细了解东府及子国家的死因并提出送葬要求即人死后第三天傍晚亲友前去吊唁。主子家要详细询问孝子父母的死因,并提出送葬要求,商定出殡时间。如果孝子没有尽到孝敬的义务,要追究责任。6.叫魂、叫魂人死后第三天晚或出殡前一天晚举行的一种仪式,不同县市叫法和形式不同,比如,原平叫送魂,忻州市城北一带称叫魂。以叫魂为例,在人死后第三天晚上万籁俱寂时,孝子到十字路口(旧时在五道庙)以亲缘称谓连叫死者,并说“鸡鸣狗叫不要怕,跟我回家吧”,沿途点灯,拖谷草火把回到棺前。迷信传说人死后三天之内灵魂在外游荡,不知自己已死,只有叫回家中才能明白。7.棺材钉棺一般在人死后第三天午饭前进行,亲友最后与死者告别,主子家验尸后,把棺盖钉住。8.夜纸被烧得很大发引(即出殡,下文“发引”均同此释)前一天傍晚所有亲朋好友为死者烧纸哭悼,孝子需彻夜守灵哭悼。9.引用丧礼的高峰。此日,所有亲友都要前来吊唁,主要程序是祭奠、安排宴席、送葬。10.福三复三也叫圆坟、暖坟或完坟。出殡后第二天或第三天,死者后代给墓加土,同时烧纸哀悼。11.祭祀死者是从亡者逝世之日计起,每逢一周称为一七,共七个“七”。逢“七”孝子要祭奠死者。其中一七又叫头七,“三七”称“散七”,“五七”称“满七”,“七七”称“尽七”。“二七”、“四七”、“六七”家人祭奠,亲戚不参加祭奠。12.100日13.孝的重视与基肥、道教的盛行是质教活动的根本目的和基本特征人去世整整一年,称“周年”。祭礼较为隆重,家人要设宴招待前来祭奠死者的亲友。到第三周年,称之满三周年,隆重祭奠后整个丧葬仪式全部结束。以上概述的是该地区丧葬的主要程序。如果我们对该地区各市县丧葬礼仪的细节作细致的描写和分析,不难发现其所具备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可控性等特征。就这个地区的丧礼而言,十分隆重、繁缛。从死者生前寿材、寿衣的制作到三周年孝子“脱孝”,多达40多个仪式,时间之长、程序之繁,令人听而生畏。丧葬中充满神秘色彩的禁忌多达20多种,各种安慰死者和造福生者的规矩和讲究更使人眼花缭乱,孝子对死者烦琐的尽孝之礼又使他疲惫不堪。整个丧葬活动,当事人不得不穷于应付,如有出错,便会成为人们的笑谈,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佛教的来世观和投胎转世观及道教的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又赋予丧葬活动新的内容。例如:忌用皮毛为死者做寿衣,以免来世转生为畜;每隔七天请僧道诵经念佛,超度亡灵;灵堂或吊孝者送的幛子上往往写着“月落瑶池”或“蓬岛归真”等,这些希望人死后能有一个好的归宿的想法和禁忌,便是其突出代表。“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五台山地区地处山西省北部,平原、丘陵、山区相互交错,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各地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有很大差异,因而丧葬礼俗又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丧事忌讳的确认和解释、墓地的选择、丧礼程序的安排、主要亲朋祭奠的方式、出殡之日的确认、丧宴席位的安排、孝服孝帽的式样等,在各县市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如忻府区,人们讲究“如果人死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将会再死一个本家族成员或亲戚,这样的日子叫重丧日,称这种情况为‘犯重丧’。丧,此处读阴平”。对此,人们特别忌讳,甚至影响到能否正常出殡。在原平出殡仪式完成后,人们讲究不能穿戴孝服直接进入庭院中,要求从院墙上扔入。而其他县市无此说法。传统儒教丧礼精神是慎终追远,孝道是传统丧葬礼仪的核心,作为一种心理积淀仍然很深地影响着人们。因此,在丧葬中,显示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体现“孝”便成了“孝子”们追求的目标,丧礼的隆重与否成为体现“孝”的价值和子女能否光宗耀祖的一个标准。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办起丧事来,人们都竞相攀比、竭尽所能、大肆铺张。今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不仅旧的礼俗逐渐得到恢复,而且丧事的档次和规模空前提高,颇具不可控性。二、财产病员或将其打打灵魂的习俗综观五台山地区丧葬仪式,人们对死者遗体的态度是矛盾复杂的:“一面是对于死者的爱,一面是对于尸体的反感;一面是对于依然凭式在尸体的人格所有的慕恋,一面是对于物化了的臭皮囊所有的恐惧,这两方面似乎是合而为一的,互相乘除的。这种情形,在当前行动的自然流露上可以看得见,在丧礼的程序上也可以看得见。”“不管在尸体的装殓或处置上,也不管在葬后的礼仪或祭祀上,都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反感与恐惧同真诚的爱恋混在一起。”汉代许慎撰《说文》解释:“死,澌也。人所离也。”段玉裁注:“形体与魂魄相离,故其字从夕人。”该地区人们依然固守着传统的灵魂不灭观,认为人死是灵魂离开肉体而依然存在。整个丧葬仪式中亲属首先关心的是死者灵魂的归宿,既然有灵魂存在,死者就必然到另一个世界转世投胎和生活。人亡魂归地府,一切情形亦如人间,无钱路难通,亲属要为死者带足入地府一路所需费用。去地府、入冥城山遥路险,要贿赂阎王小鬼,投食于挡道的恶狗。亡魂不喝迷魂汤,在地府可无罪开释,不吃苦头。寿衣无皮毛,亡魂来世可转人。亡人“犯七”或“犯八”(死者“去世时正值农历初七、十七或二十七日”或“初八、十八或二十八日阎王要鞭打魂灵,这叫犯七”或“犯八”。这时子女要用白纸做成小旗,如未出殡将小旗插在盆里放在灵柩前;如已出殡,插在去墓地的路上和墓地周围,让魂灵藏在小旗下避难”)身逢大难,须生者助其免灾。亡魂的命运掌握在活人的手中,要使死者灵魂有一个好的归宿,生者必然要“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竭尽全力使其丧事办得完美无缺,以此来安慰死者。人们对灵魂的存在进行了矛盾的解释。他们认为人死后要变鬼,鬼可以作祟生者,亦可保佑生者,人生的祸福由自己的祖先决定。一方面活人尽己所能,百般献媚于死者的灵魂,以求其佑福;另一方面又要殚思竭虑地摆脱死者灵魂的纠缠,以避其祸患。对五台山地区丧葬习俗若进一步挖掘,就会发现其仪式的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生者的福祉。“不论人们与死者的关系究竟如何,死亡本身总是有着一种凶厄不祥的俗信意义,因此整个丧葬习俗过程中都处处充满了危险和灾难的侵扰,人们在心理上是处在一种极度的禁忌状态的。俗以为遵从这类禁忌是确保葬式顺利进行而又可趋吉避凶的惟一选择”。该地区丧葬禁忌多达二十多项,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避鬼趋吉,惟恐鬼魂缠身,神灵助纣。亡人将断气之刻,“男人不得死于女人怀抱,女人不得死于男人怀抱”。亡人寿衣不穿双,“单身单数一人而去”。丧葬择日忌撞十八宿中的七宿。夫妻仅一方去世,三年内忌在坟头烧“院房”(用纸糊制,在坟前烧化,以供死者灵魂居住的庭院)。忻州的人们特别忌讳“出秧”(人们认为人死后,其体内有一股恶气、秽气,第二天或第三天在某个时辰要释放出来,此时人们纷纷躲避)和“犯重丧”,墓地选择忌遇“天坑”(迷信传说的一种凶星,随四季变化而移动方位,如盖房、挖茅坑、墓坑应避其所在方位)。丧葬仪式中的祭奠实际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对话的主要内容是盼其魂安、求其赐福。死者入殓称“黄金入柜”,钉棺称“银锭封棺”。入殓后在灵柩前要供“倒头供献”,供亡人口食和福荫后人殷实发达。钉棺前要瞻仰遗容并“开光”,当地称“楷富贵”,即由长子用棉球蘸水(忻州用酒)给亡人洗面,之后分别由孝子、孝孙等喝掉,一可以为亡人免罪,二可给活人增福增寿。定襄等地还有一俗:开光之后孝子、孝孙、孝媳每人在棺中放一缕长麻,象征儿孙不绝,幸福绵长;再放几块黑炭,意祈儿女后代日子过得象炭火一样旺盛。出殡那天的早晨要供黄米油糕,称为“拉灵糕”,供毕由孝子、孝孙分而吃之,据说“吃了拉灵糕,儿孙百样好。生财又生福,寿过彭祖佬。娃娃健身体,千灾百病消”。抬棺出殡前,孝子要在棺的大头上以背轻轻一扛,俗称“欠棺”,意为“背灵尽孝,牵的官来”。墓地的选择更为活人所重视。“早在新石器农耕时代,由于人们的种植收获必须顺应四时季候、地形水利的变化,因而对天时、地理形成了种种神秘的观念,并把人的死亡同自然界的奇异事件相联系,这种观念后来由儒家加以强化,进而对后世产生了深广的影响”。该地区人们认为墓地的地理环境好坏将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死变化,相地适宜,则得东西;相地失宜,则衰败萧条,殃及子孙。因此,孝子对请风水先生来勘察所葬死者之地极为重视。总之,整个丧葬仪式的对象是灵魂,一切为了生者是丧葬礼仪的最终目的所在。死与生并非对立的两个概念,死亡仅仅是灵魂与肉体的脱离,是死者的灵魂进入另一个未知世界的标志。在这个未知世界,灵魂命运如何,将取决于活人为他的安排,而活人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得如何又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死者灵魂用什么态度对待活人。因此,人们实际上对生与死的认识在心理上是十分矛盾的。三、城市祭祀经济的深化举措人们在心理上对生与死的认识,是丧葬习俗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建国后经历了大规模的移风易俗活动,甚至政治运动的冲击,但仅仅表现于制度层面,并未动摇人们的心理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控制力的减弱,一些传统的丧葬礼俗死灰复燃。今天在我国城乡刮起一股丧葬奢靡之风,对这一现象我们应作理性的审视。如果仅仅把它归咎于国家控力减弱而导致封建迷信的复活,并单纯依赖行政命令和法律条文来加强控制,笔者认为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改革我国传统的丧葬习俗,就应该追根溯源,加强对丧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状腺超声操作培训课件
- 甲状腺切除手术课件
- 儿童节的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36774 - 2018蒜芥茄检疫鉴定方法》
- 勾股定理导入教学课件
- 2026届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训练5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含答案)
- 《蓝色的树叶》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36171 - 2018改善成形性高强度结构用调质钢板》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会议
- 用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 GB/T 37915-2019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GB/T 27746-2011低压电器用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技术规范
- GB/T 22237-2008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的测定
- GB/T 13667.3-2003手动密集书架技术条件
- 导轨及线槽项目投资方案报告模板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 复旦大学<比较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书法的章法布局(完整版)
- GB∕T 10429-2021 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 型式和基本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