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导论教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1页
(1.2)-导论教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2页
(1.2)-导论教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3页
(1.2)-导论教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4页
(1.2)-导论教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各位同学:近期,电视剧《觉醒年代》引发追剧热潮,获收视口碑双丰收。剧如其名,《觉醒年代》反映了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段历史画卷。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动荡衰败、人心思变,正如该剧导演张永新所说,“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去面对船坚炮利,只有一条路——觉醒”。于是,该剧在近代中国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展示了一个有关思想探索与“觉醒”的历史进程,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用它来指导中国革命,创建中国共产党?他们当初是怎么想的,是怎样找到这条道路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历史和现实都已反复证明,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而且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光芒,也只有实现中国化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如何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这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要在课程导论的学习中予与解答。在课程的导论部分,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教学内容有三大问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导论的第一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我们先学习(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它从成立那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从1516年,英国莫尔的《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整整500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始终不渝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从实际情况而言,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社会向何处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各种思潮竞相发声,但无论哪一种思潮,哪一种主义,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接下来,我们再学习(二)为什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然而,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要在中国的特殊国情条件下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其中国化。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可以到处套用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最后,我们来学习(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在总结革命斗争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强调:“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正式提出。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我们从以下二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及产生的理论成果(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对世界的四个“庄严宣告”。首先我们来学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及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这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起飞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连续发展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基础上形成的科学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次飞跃始于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发展完善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写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写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续篇;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写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回答了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在内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一脉相承是指几大理论成果之间贯穿着共同的东西,他们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共同的根)——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江河之源泉。几大理论成果都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作为自己的目标。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依据中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文化,解决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课题,在不同时期进行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它们都有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和实践问题,是结合不同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从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成果内容和历史意义上说,都体现着与时俱进。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对世界的四个“庄严宣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三、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开设课程的目的。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为了使我们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教材主要内容。根据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部署。教材结构框架。本教材在结构上除了导论和结束语外,由三部分共十四章组成。其中第一部分的四章,分别阐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二部分的三章分别阐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五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