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通滇通道维护与沅水上游的开发
武陵山是洞庭湖水系水源附近的一个支流流域,包括汉江、武术和友水。宋元以前,它是一个复杂的区域,被称为“五溪蛮”。明清以来,武陵山区的面积基本上被重叠。这是另一个很常见但混合的地理概念“苗族新疆”或“湖南苗族新疆”,它指的是除湖北省西部以外的三个省份的交界处。长江以西、湖南、贵州和四川(今重庆)。将山、水、人的因素综合考虑,从通道、走廊的概念入手,选取具体而微的特定研究地域,“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总体面貌有尽可能全面和深入的把握”(P6),应该成为我们深刻认识武陵山区社会文化过程并进行区域研究对话和理论反思的基本门径。笔者曾有限地参与过与这一区域有关问题的讨论,包括引起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湖南苗疆边墙的问题及沅水上游支流的开发与贸易问题,但对明清湖南苗疆开发的历史过程进行整体性探索仍是极具吸引力的课题;而且,作为沟通和联系更广泛地理空间的一个特定区域,对其历史进程内在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认识,也可成为我们扩展视野进一步思考西南地区社会文化整体性问题的有益养分。学界同仁新近提出“古苗疆走廊”概念,主张以地域及社会空间的整体视野,来推进西南地域与民族研究,这是值得关注的具有方向感的一种学术努力;湖南苗疆正是“古苗疆走廊”的东端,笔者拟就明清以来湖南苗疆开发过程中“通道”维护及发生在这段“走廊”的故事片段进行初步的梳理和分析,以为“古苗疆走廊”研究意趣的呼应与回应。一、明清湖南苗疆的水前再生都有自己的通道唐宋之后关于湖南苗疆一带的记载已见诸史籍,不过应该说,湖南苗疆真正进入地方官员和朝廷的视野,还是与明代开始渐次深入地对西南地区的开发经营相关联。明初三十万大军征滇,由湖广入滇之“东路”驿道的军事与交通价值进一步彰显,随着沿驿道卫所的陆续设立,逆沅水而上由辰州、沅州入贵州的驿道,也慢慢地成为湖南苗疆政治军事经济等地方事务时常涉及的一个重要部分。此湖广入滇“东路”驿道,在明代一些著述中已有清晰记载,如明代黄汴《天下水陆路程》①等。清人憺漪子在《天下路程图引》一书中,则径直称“湖广由辰州府至贵州水路”,辰州似被视为此通滇驿道起点;此段与湖南苗疆关联的“水路”驿道,由辰州(今湖南沅陵县)至平溪卫(贵州玉屏县)共计四百九十里路程,其间由辰溪县经山塘驿、大龙门、怀化驿及盈口一段百余里当为旱路。②这段旱路使得驿道避开了沅水干流由盈口南下、经黔阳转而向东、至洪江折向北流至辰溪的“U”形大回环,大大缩短了这条基本上沿沅水干流开进的驿道里程。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这段水程大约六百里左右,夏秋丰水季节下水船行需四日,上水则需十日左右。③不过,这段“U”形水道似乎也有水驿之设以便往来商贸。至少在清康熙初年出任黔阳县令的张扶翼的叙述中,沅水驿与辰溪驿之间还设有洪江水驿;与陆站时常纠结于夫马问题相类,水驿也同样存在驿递夫船的问题,而且“水路之冲更甚,又无额设水驿”。④这里,我们不去讨论驿站夫分马缺船少之类的问题,只是想特别指出,维护驿道畅通实际上是地方官员的一种分内之责。事实上,这条重要通道关乎两大区域之间的往来联系,更是王朝统治经营滇黔边陲地区的咽喉孔道,尤其传统时期交通运输对水道网络的极大依赖,都充分凸显出其重要性。明清时期对西南地区大规模的军事征剿,大军开进及粮草运送,无不仰赖这条水陆相间的驿路。大致可以判断,经过有明一代的经营,沅水上游以这条通滇驿道为中心的广泛地域也渐次开发并纳入地方官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新的或辅助性的通道的开通与利用。这在湖南苗疆地区行政建制的逐步扩展中可以清楚看到,地方志所谓“三厅立而四邑安”⑤就是这一进程的写照。我们可以从一个例子看到这种发展趋向。明人在论及平定以腊尔山为中心的苗人可以带来的实际利益时,就强调说“彝氛靖扫,要荒即为腹里,自辰阳取道盧溪,直抵铜仁平溪,裁减马驿数站,可省夫马钱粮万余以储国计”⑥。无论此说是否有夸大其词之处,也无论这样的意见是否变成了政府的实际行动,但我们还是看到了入清之后平定吴藩时大军是分两路西进:康熙十九年,王师大举,讨吴世璠,绥远将军湖广总督蔡毓荣将兵六万屯沅州,分二路进兵,一自沅州达偏桥、镇远,一自麻阳达铜仁、思南,抵滇南,大破之。逆藩平,疆土尽复。⑦仅从地理地貌上看,在辰溪县汇入沅水的辰水溯流而上,经麻阳继续向西即达铜仁,这是与沅州向西至镇远的水(今上游又称舞阳河)几近平行的沅水支流。尽管传统的通滇驿道的主导性地位并未改变,但沿辰水由辰溪过麻阳至铜仁的这一条仍以水道为中心形成的通道,无疑也在沟通云贵与湖广两大区域往来联系上也发挥着其重要作用。不仅如此,随着明至清湖南苗疆的逐步开发,与府州县地方政府及卫所军事机构设立相一致,我们能够清楚看见的,就是沅水上游诸支流的开通与控制,而且基本上都沿传统通滇驿道逐渐向两侧扩张的过程。在辰水以北的另一条支流武水,清初也开始隐约可见与这条通道的利用与维护相关的故事:雍正五年庚申。苇冲、排楚寨苗杨三、杨老科索贿肆侮弁兵,乾州厅同知王玮会营弁擒之。众苗相聚,挿血为变。自四年十二月二十九、三十日,及今正月朔日,阻河截辰州府所解军粮,且横踞陆路,要挟官兵。初九日,署总兵刘策名统军二千二百人往剿,苇冲诸苗拒敌,伤我兵五人、阵亡者四人。而他寨苗党数百人,欲抄出官兵后,夹阵而攻,道经寨阳,值同知王玮所练乡勇数十人阻之,群懼而退。刘策名督其军奋击之,贼望救不至,十二日遂败奔。斩逆苗石三卡等男妇三十七人,生擒首逆杨把狗、石六月等六十余人。二月初一日,复擒补毫逆苗石乔保、石把沙父子。初三日始班师。①地方志的这一记载,或许反映的只是湖南苗疆开发过程中一次平常案例。但不难看出,在盧溪县下游不远处汇入沅水的这条支流武水,现在已经承担起了辰州府与乾州厅之间解送粮草的使命。彼时乾州已是抵近生苗区的一个军事重镇,保持武水及与相邻厅县之间陆路的通畅,不仅对巩固湖南苗疆开发成果,而且对进一步加强对生苗的控制与剿抚,都具有重大政治军事意义。这一点在后文关于苗疆边墙的相关讨论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从整体上看,沅水上游各支流的陆续开通、利用及维护,是我们观察和思考整个武陵山区特别是湖南苗疆经济开发与人群互动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换句话说,这些通道可成为认识和解释区域社会演变过程中多民族接触交流走廊的作用与价值的基本框架。或许每一条支流、每一个小流域、不同的人群构成及活动,在特定时空条件下都演绎出不同历史,即如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的沅水上游另一条支流清水江,在那里似乎所有的故事都与木材的种植采运活动密切相关,那么上述其他各支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群的活动、王朝国家及市场力量介入又形塑了怎样的区域性文化及地方性特质,无疑是我们关于明清湖南苗疆区域研究中需要加以深入探讨的。二、湖南三及开发科学、土地、军屯对湖南苗疆的占有关系如果说上述沅水上游各支流的开发、控制和维护,还是对区域内山川自然条件的利用,那么,明清两代先后在湖南苗疆修筑边墙,则完全是出于现实需要特别是中央王朝和地方政府防苗治苗需要,而有计划有目的的人为造作。大致可以看出,边墙兴筑在似乎阻断和控制了某些通道的同时,也连接了不同的区域并保障了其他通道的畅通和增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往来联系。当然,地方志的记载首先反映出来的,基本都指向兴筑边墙最初主要是基于军事政治考虑,如乾隆《辰州府志》有云:(万历)四十三年乙卯,辰沅兵备参政蔡复一以营哨罗布、苗路崎岖,难以阻遏窥觑,请发帑金四万有奇,筑沿边土墙,上自铜仁,下至保靖汛地,迤山亘水凡三百余里,边防藉此稍固。天启间,水西乱,辰沅兵备道副使胡一鸿委游击邓祖禹,自镇溪所起至喜鹊营止,复添设边墙六十余里。②自万历年间兴筑这道沿边土墙,防苗意图自不待言;而天启初年因贵州水西安氏反叛,为督运援黔军饷而添筑北段六十余里的边墙,则更凸显了保证水路驿道通畅于中央王朝和地方政府的重要意义。明代所筑苗疆边墙,其走向及起止:自今凤凰县与铜仁市交界处起,向北偏东,贯穿凤凰县西北部,过今吉首市郊,止于今古丈县西南境。③这道边墙把湖南苗疆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分。早在20世纪30年代,凌纯声、芮逸夫在对湘西苗族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时,即已提出了卓有见地的观点,认为:“明代建筑边墙,并非有意依地形而筑,是因为汉人的移殖苗疆,先占有东南部的溪河下游区,苗人退居腊耳台地,凭险以守……当时的边墙,虽为汉苗的界线,而同时亦即为两个自然区域的区分。”(P32)换句话说,在湖南苗疆的区域开发过程中,汉人的屯垦移殖及其开发成果的保护,成为明王朝修筑苗疆边墙的主要动因。明代苗疆边墙不仅成为“民苗之限”或“汉苗之界”,后来也是“生苗”与“熟苗”相区分的一条界线。苗疆的人群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由此而变得更为复杂。从整体上来看,“湖南苗疆东、南、北三面周围七百余里,环列苗人二千余寨”,④唯筑边墙于东南一带,保障“东南部的溪河下游区”的垦殖以及水陆驿道的意图显而易见。而这“东南部的溪河下游区”主要即是沅州、麻阳、辰溪、盧溪和辰州等府县属地,正是沅水干流流经及辰水、武水、酉水等支流依次汇入的地区,在区域交通运输及政治结构和经济开发中举足轻重。是以地方志大量记载中,均显示出包括军屯在内的土地开发进程引发的利益及人群冲突。以麻阳县为例,明初“旧编三十九里,因苗患,永乐元年,析绝户为屯田作七里”,“自域中田地之膏腴者,尽为平、清、偏、镇、辰、沅之军田,而邑之所称都甲者,零落参差矣”。①这种现象似乎成为一种常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有文献称,“景泰间,民被苗侵,多弃地避外,致平、清、偏、镇、铜五戍卒乘机尽占,复籍者大半有粮无田”。②虽然这是站在地方官府立场的观察,但“苗”—“民”—“军”在土地的开发与占有关系中的互动模式,还是跃然纸上。由于在整个明代苗人叛服不常,时人一针见血指出了其中原委:“只缘附近土司以窝苗为利薮,从征将领以存苗为生涯,抚之不灭其心,讨之不尽其力”;不仅如此,“况今生息多年,加以各处奸民流移其地,为之向导,虎而翼之,其势愈盛”。③因此,剿平湖南苗疆似也成为一种主流意见,而且对其预后也颇为看好:荡平之后,有三便焉:疆土开拓,可州可县,即以效忠敷勇之辈,纳价营缮之家,任土垦田,承丁编户,输赋役以报公家,其便一也。地方泰宁,掣哨去兵,岁额军需粮饷,可省三万六千以还公帑,其便二也。彝氛靖扫,要荒即为腹里,自辰阳取道盧溪,直抵铜仁平溪,裁减马驿数站,可省夫马钱粮万余以储国计,其便三也。④可以说,开疆拓土编氓输赋、裁撤营哨省却兵饷、取直驿道节省夫马,都是为官苗疆者梦寐以求的完美功业。然而,理想与现实间存在巨大反差,沅州在区域开发过程中中心地位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一历史情境的写照。同治《沅州府志》有云:自洪武迄于嘉靖十六七年,铜仁、镇溪、筸坪诸苗,出没无常,遇讨则克解严,振旅之期不甚淹久,故沅州也安于无事。嗣是日肆猖獗,侵麻阳、火晃州、入印江石阡,抄掠及沅西市。合湖广之力,环而攻之数载,绩用弗成,朝议始设重臣督治蜀黔楚而开府于沅,于是沅州为特重矣。⑤从地方志的记载来看,自成化时设辰沅兵备道,到万历“征播”设偏沅巡抚和崇祯朝亦设偏沅巡抚,均驻跸沅州,说明了沅州在王朝向西开拓、征伐、控制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正是在这种复杂现实和纠结状况下,地方官府一方面表现出极度悲观,对苗疆情形负面叙述评价居多,认为“明末,苗种日繁,奸民窜入者,久亦变苗,往往出劫村乡,辰、沅、盧、麻诸边地,几无宁岁,而镇筸、乾州更遭荼毒”;⑥另一方面,对经理苗疆事务不断进行反思,甚至还流露出修筑边墙防苗乃无可奈何之举的意涵:胆怯者抚绥羁縻,贪功者开边肆戮,及其稍安,则兵额阕而不备,或调往他征,留者或骄横而无忌,加以官役侵欺,土民、熟苗无所控诉,于是窜伏蛮峒,结聚生苗以为患,祸连不解,至于无可如何,则筑边墙以外之。外之,诚是也,然此蠢尔者,既生吾疆土,虽愚也,宁非吾赤子乎?⑦清初朝廷对湖南苗疆的治理,是其经营整个西南地区的重要一环。随着王朝统治力量的渗透,如湖南苗疆五厅县(凤凰厅、乾州厅、永绥厅、古丈坪厅、保靖县)的先后设置,势必对苗疆地区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其中不难看出,土著苗人特别是“熟苗”势力的成长成为推动改土归流的另一股重要力量,而王朝国家也乘机利用苗人的力量削弱土司势力,同时又将大小土司化作控制苗人的重要补充,进行了“土流并治”的制度性安排,从而实现对苗疆社会的有效统治;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中,在苗疆“修城筑堡”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和基本手段。苗疆诸厅县多在该时期改筑石城,营汛碉卡以及大小民堡民坉也渐次兴建,从《苗防备览》所载“苗疆全图”中可以看到,“营汛堡坉”的标识符号几乎环绕住整个腊耳山生苗区。直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贵州松桃厅苗人石柳邓聚众起事为起点,出现了一场迅速遍及苗疆全境、并持续到嘉庆十一年(1806年)才平息的“苗变”。傅鼐受命总理苗疆边务,经十年苦心经营,苗疆底定。在此过程中,湖南苗疆五厅县共筑“汛堡一百三十五座,屯卡一百五十一座,碉楼七百二十九座,哨台九十九座,炮台十座,关厢十座,关门三十八座,总共一千一百七十二座”,“又凤凰厅接连乾州厅沿边开筑长墙濠沟一百一十余里”。⑧当然,清代嘉庆年间完成的一百一十里边墙工程,其背景和意义与明代苗疆边墙已大不相同。简而言之,清代苗疆边墙是与数以千计的碉卡堡坉一起,组成了将“生苗”圈限于腊耳山台地的一道屏障;在某种程度上,此时的苗疆边墙已然成为中原王朝势力进一步向生苗区渗透、逐步将生苗“化外”之区变成“化内”之地的桥头堡和中继站。三、第二,民地成为土地占有形式的主流上述沅水上游各支流的开通利用及苗疆边墙修筑对“东南部的溪河下游区”的保障,无疑都是明清时期湖南苗疆区域开发中带有整体意义与结构性质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也正是王朝国家力量逐步渗透的过程,无论是区域内府州厅县及卫所塘汛的渐次设置,还是“改土归流”政策下苗疆地区“土流并治”的制度性安排,背后无不饱含不同人群关系的复杂互动利益平衡。而正是这种人的因素的活跃性,成为我们今天去认识区域建构过程的基本着眼点;在某种意义上,人的活动人的流动赋予了通道以实质性内涵,而在此过程中人的活动及其留下的历史印记,构成了我们可从文化上把握的民族走廊。湖南苗疆开发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和各种类型土地的垦殖。上文提及的“苗”—“民”—“军”在土地的开发与占有关系中的互动模式,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明清两代。由沅水上游各支流河流为框架形成河谷地带、中低山地和高山地区,也是苗疆地区经济开发和土地利用的基本格局。而河谷稻作农业的发展以及山地作物玉米、番薯、土豆等的引进,虽然看上去这一湖南苗疆“东南部的溪河下游区”的开发,与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山区开发的模式几无二至,然而,在具体的历史时空条件下,却表现出区域差异和地域特点。如果说明初及其后出于对军屯维护驿道保障地方的依赖,有某种文献称“民被苗侵”实则可称之为军进民退的现象,那么,随着屯制败坏,特别是入清之后军制的变化①,以及整个区域政治军事环境的改变,民地当已成为土地占有形式的主流,是以我们在地方志中每每见到对均平里甲及户口田赋的详细记载。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区域内人口构成中,有“民”身份的主要是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性质和规模的移民人口,另外也包括了明代早期屯兵卫卒及其家属逃籍后为“民”者(虽暂无确信材料供我们在此展开论述),他们在湖南苗疆总体上由东南而西北渐次开发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就清代所见情形而论,关于民与苗的划分,对土客二民和“生苗”“熟苗”的区别,以及地方官员在民苗联姻问题上模棱两可的态度②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湖南苗疆人群构成的极度复杂。曹树基从人口史视角的独到观察,注意到乾隆初年户口相关数据中有苗民、客民之别,个别地方甚至还留有土户、客户、苗户的分类记载,从乾隆至嘉庆湘西地区“户”“口”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并指出,“湘西地区的永顺府和乾州等四厅人口因移民迁入而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总体而言是“湘西北部人口增长速度快,南部人口增长速度慢”。(P148~153)换句话说,这些主要与土地垦殖相关的移民人口,成为自明起至清中叶湖南苗疆人口增长的主流。与大规模移民垦殖的区域开发相辅相成的,是明清湖南苗疆以沅水上游江河水道网络为基础的商贸活动的发展。沅水干流浦市、洪江是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市镇,有官员乘上水船依次路过两地,在日记中留下这样的观感:浦市“列肆喧嚣,为舟航辐湊之所”;而洪江为“水程巨镇也,其繁嚣与浦市埒,上通黔蜀,下接吴楚,估客帆樯往来如织。”③在沅水上游诸支流中,也先后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贸中心,如酉水的王村、里耶,武水的镇溪,辰水的江口,水的榆树湾,清水江的托口及上游的王寨等等。这些商贸中心不仅集聚了各地的估客商贩,而且往往以这些重要市镇为中心,对更广泛地域又形成辐射和进一步渗透。④这些商贸活动,增进了整个区域的商品流动及地方物产种植运销,尤其是本地物产如木材、桐油、茶油等相关的种植采运加工贸易活动,成为湖南苗疆经济发展繁荣的主流。明清湖南苗疆复杂的人群互动关系和表现在生计方式及经济活动方面的相互依赖,无不与水陆通道的开通与利用密切相关。如果说沅水及其支流河道主要连接起来的是一个个小流域单位,那么纵横交错的陆路网络则是打通小流域之间界限,将整个苗疆地区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关键因素。凌纯声、芮逸夫的观察可谓细密:“(苗疆)陆路约可分为四种:通云、贵的大道为官路;各汛相通有营路;汉民取径往来有民路;通苗寨的羊肠小道称苗路。”(P37)这些通道的开通和网络化,对于王朝政府的政治统治和军事控制,所发挥的作用自不待言,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重大军事征剿如明初征滇、伐废播州土司、清初开辟贵州苗疆等,运兵输粮莫不仰赖这些重要的交通条件;包括明清之际政府有计划的人口迁移,也离不开这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及相应的辅助机制,康熙初年就职黔阳县令的张扶翼,在其传世文集中,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镇三千六百迁移入滇家口由靖州至天柱达镇远所涉及的夫马粮草支应的生动故事;①虽然他完全站在一个地方利益的立场上,但还是可让我们了解到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所需考虑的交通、动员等基本条件。或许,在更为普遍的民间自发的移民行为中,更多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窗帘采购合同范例
- 上海装修协会备案合同标准文本
- 乡村房屋收购合同范例
- 个人兼职合作合同范例
- 网络安全白国强
- 破碎合同协议书范本
- 租赁无偿合同协议书
- 拆除改装合同协议书
- 营销用工合同协议书
- 用工合同协议书图片
-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3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练习)(学生版+解析)
- DB11T 065-2022 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
- 标准化服务在博物馆展览策划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4年华东师大版学业水平信息技术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 智能风控与合规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
- 派遣工的考勤管理制度
- GB/T 44353.1-2024动物源医疗器械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
- 中医培训课件:火龙罐的中医技术
- 辽宁省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真题答案】
- 水运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英语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