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20.01CCS
Z
0413 DB
13/T
5817—2023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技术规范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13/T
5817—2023 前言
............................................................................... II1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原则
.........................................................................15 基本规定
.........................................................................26 工作流程
.........................................................................27 评价指标体系
.....................................................................38 评价方法与赋分
...................................................................49 河流(湖泊)健康评价赋分
........................................................1410 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报告编制
...................................................18附录
A(规范性) 河湖“四乱”问题认定及严重程度分类表..............................19附录
B(规范性) 参考点确定方法
....................................................21附录
C(规范性)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22附录
D(规范性) 公众满意度调查表..................................................24附录
E(规范性) 河流(湖泊)健康赋分表............................................26参考文献
...........................................................................28DB
13/T
5817—2023 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金金、张宇航、秦增乐、张晓辉、邢云朋、赵伟。IIDB
13/T
5817—2023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河流(湖泊)健康评价的指标、标准与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流(不包括入海河口)、湖泊的健康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L
395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河流(湖泊)健康
river(lake)
构、水文、水化学和水生生物状况,用完整性表述良好状况;可持续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指河流(湖泊)在具有良好的生态状况基础上,具有可持续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生态流量(水量)
flow满足河流(湖泊)基本形态、水环境、水生态等用水所需的水文过程或水量。4 评价原则科学性原则4.1.1 状况并揭示受损成因。4.1.2 评价指标设置合理,体现普适性与区域差异性,评价方法正确。4.1.3 基础数据来源客观、真实,评价结果准确反映河湖健康状况。4.1.4 化趋势。实用性原则4.2.1 评价指标体系符合区域河湖特点,为河流(湖泊)保护治理工作提供参考。4.2.2 应形成兼顾专业与公众需求的评价成果表述,为河流(湖泊)监管与社会监督提供支持。可操作性原则4.3.1
可根据评价要求利用现有资料和成果。4.3.2
评价所需基础数据应易获取、可监测。4.3.3
根据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选择效率高、成本适宜的调查监测方法。4.3.4
标。DB
13/T
5817—20235 基本规定分级评价可根据河湖长制或其他河流(湖泊)分级分段管理要求,按照河流(湖泊)级别开展健康评价工作。河流分段评价可将整条(段)河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也可根据河流自然差异特征和分段管理实际,将整条河流划分为多个评价河段,综合得出河流健康状况。评价河段、监测点位、监测河段与监测断面设置可参考《河湖健康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或SL/T
793。湖泊分区评价5.3.1 SL
793。5.3.2 分区特征不明显的湖泊以整个湖泊为单元进行评价。指标选择应充分考虑河流(湖泊)特征及功能定位,确定准则层具体指标。资料收集与调查5.5.1应根据评价指标,搜集相关基础资料,并对资料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复核。5.5.2 当基础资料不满足河流(湖泊)健康评价要求时,应通过专项调查或专项监测予以补齐。生物调查水生生物调查应包括大型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鱼类等生物类群,可参考HJ
710.7、HJ
710.8等相关标准的要求开展。健康评价赋分应以历史数据资料和专项调查监测数据为依据,按照本文件规定的方法对评价指标计算赋分,依据本文件规定的权重对准则层进行计算,对河流(湖泊)健康进行综合评价。6 工作流程技术准备资料、数据收集与踏勘,确定河流(湖泊)自然特征及功能定位,根据本文件确定河湖健康评价指标,自选指标还应研究制定评价标准,提出评价指标专项调查监测方案与技术细则,形成河流(湖泊)健康评价工作大纲。调查监测组织开展河流(湖泊)健康评价调查与专项监测。报告编制系统整理调查与监测数据,根据本文件对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赋分,评价河流(湖泊)健康状况,编制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报告。DB
13/T
5817—2023图1河流(湖泊)健康评价工作流程图7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见表
1
和表
2。会服务功能特征及其需求,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表1表1 河流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类型表/100km100604020DB
13/T
5817—2023表
2 湖泊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类型表表
2 湖泊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类型表形态结构完整性8.1.1河流纵向连通指数根据单位河长内影响河流连通性的建筑物或设施数量评价,有生态流量(水量)保障,有过鱼设施且能正常运行的,不在统计范围内。赋分标准见表3,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表
3 河流纵向连通指数赋分标准表8.1.2 表
3 河流纵向连通指数赋分标准表8.1.2 湖泊连通指数nCISnQnCISnQnnQn
Ns1
(1)Ns1QnQn
——评价年第n条河流实测的出湖或入湖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
/a);CIS
——湖泊连通指数赋分;Ns——环湖主要河流数量,单位为条;CISn
——评价年第n条环湖河流连通性赋分;3N ——环湖河流的序号。 对于每个出湖或入湖河流连通性确定
CISn
时,应根据评价年该河流的闸坝建设及调控状况(断流阻隔按月统计,阻隔天数应折算为月后进行统计)、评价年出湖入湖水量与出湖入湖河流多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的比例,分别确定顺畅状况,取其中的最差状况采用线性插值方法确定每条70100607040401020121007525102030
100603010DB
13/T
5817—2023环湖河流连通性赋分。环湖河流中以行洪、排涝、输水、灌溉等功能为主,兼具生态保护功能的运河、沟渠等人工开挖河道,可不纳入统计。赋分标准见表
4,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表
4环湖河流连通性赋分标准表表
4环湖河流连通性赋分标准表8.1.3 湖泊面积萎缩比例史参考年宜选择2050~80的湖泊面积。赋分标准见表5,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ASI ASI
1
100
(2)
ACAR
SAr SAr SCrSHr SMr STrBSr
(3)ASI%AC——评价年湖泊水面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AR——历史参考年湖泊水面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表
5
湖泊面积萎缩比例赋分标准表表
5
湖泊面积萎缩比例赋分标准表8.1.4岸线自然指数河(湖)岸稳定性按照公式(3)计算,赋分标准见表
6。5式中:BSr河(湖)岸稳定性指标赋分;SAr岸坡倾角分值;SCr岸坡植被覆盖度分值;SHr岸坡高度分值;SMr河岸基质分值;STr
5
价时可根据总体特征描述进行评价。赋分标准见表
6。表
表
6
河(湖)岸稳定性赋分标准表0-55-252525-505050-7575>75100岸坡倾角(°)(≤)15304560(≥)755025)(≤)0.4岸线植被覆盖度0.6DB
13/T
5817—2023表
6
河(湖)岸稳定性赋分标准表(续) 表
6
河(湖)岸稳定性赋分标准表(续)ci
100ci
100
(4)
ni1
LvciL
AAai式中:PCr岸线植被覆盖度;Aci——岸段i的植被覆盖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Aai——岸段i的岸带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Lvci——岸段i的长度,单位为千米(kmL——评价岸段的总长度,单位为千米(km);i——岸段的序号。表
7岸线植被覆盖度赋分标准表表
7岸线植被覆盖度赋分标准表 岸线自然指数指标赋分按公式(5)计算,河(湖)岸稳定性与岸线植被覆盖度权重赋分BH
BSr
BSw
PCr
PCw
(5)式中:BH——BSr——河(湖)岸稳定性赋分;PCr——岸线植被覆盖度赋分;BSw——河(湖)岸稳定性权重;PCw——岸线植被覆盖度权重。表
8 岸线自然指数分指标权重表表
8 岸线自然指数分指标权重表8.1.5 开发利用水域岸线程度
9河(湖)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为备选指标。
-5-25-50-5-10-30-5-10-30-5-10-30
a
b0.60.6a
b
10080
60
DB
13/T
5817—2023表
9
开发利用水域岸线程度指标赋分权重表表
9
开发利用水域岸线程度指标赋分权重表如出现日排放量>300m
或年排放量
万
m
的未规范化建设的排污口,该项得
0
分。指标赋分值按置明渠段或取样井,以便监督采样;在排污口入河(湖)处树立内容规范的标志牌,公布举报电话等举报途径;因地制宜,对重点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强化对其排污情况的监管和信息共享。3 3照公式(6)计算。RG
NiN
(6)式中:RG ——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率赋分;Ni——开展规范化建设的入河排污口数量,单位为个;N ——入河(湖)排污口总数,单位为个。 分标准见表
10。表
10
入河(湖)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赋分标准表 “”表
10
入河(湖)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赋分标准表考虑其严重程度,扣完为止,赋分标准见表
11。河湖“四乱”问题及严重程度分类见附录
A
所示。表
11
河(湖)“四乱”状况赋分标准表表
11
河(湖)“四乱”状况赋分标准表水文完整性100
3d
753d
7d
507d
30
11
302010100804020
5040301010100804020DB
13/T
5817—20238.2.1 生态流量(水量)满足程度 采用生态流量达标天数比例或全年生态水量与基本生态水量之比计算生态流量(水量)满足程度,最高得分为
100
分。
6
月~10
月~次年
5
月最小月
12二者的最低赋分值为河流生态流量(水量)满足程度赋分(针对具有防洪、排涝功能的河流汛期应首先服从防洪调度的需要,调度期间的月均流量可不计入最小月均流量占比)。也可参考
SL/Z
计算生态流量(水量)目标值。表
12表
12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表8.2.2最低生态水位满足程度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等确定。赋分标准见表13,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表
13 最低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表表
13 最低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表8.2.3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78流量的平均偏离程度,赋分标准见表
14,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q q Q m1mQm
(7)
12
2Qm Qm (8)
112
12m
1
——评价年天然月径流量年均值,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
/sFDI流量过程变异程度;Qm
——评价年第m月实测月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3m
——评价年内月份的序号。50%40%2030%4020%6010%801000.01007550250.0100755025DB
13/T
5817—2023表
14表
14流量过程变异程度赋分标准表8.2.4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912,兼具生态保护功能的运河、沟渠等人工开挖河道,可不纳入统计。赋分标准见表15,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rr-R 12
2m
1
m
R
m
1
rnrn(10)Rn(11)Rm
Nn1Nn1Rm Rm (12)
112
12m
1rm
——所有入湖河流第mrm
——所有入湖河流第m月实测月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
/sRm
——所有入湖河流第m月天然月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
/s
——所有入湖河流天然月径流量年均值,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
/s);rn
——第n条入湖河流实测月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
/sRn
——第n条入湖河流天然月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
/sFLI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33333N ——所有入湖河流数量,单位为条;m ——评价年内月份的序号;n——入湖河流序号。表
15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赋分标准表表
15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赋分标准表8.2.5 河流断流程度标准见表
,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表16表16 河流断流程度赋分标准表10425065701008060109080706050100755025DB
13/T
5817—20率指河流评价年相同丰、枯水期有水径流长度占历史参考年同期最大径流长度的百分比。历史参考年可选择
法得到。表17径流长度保有率赋分标准表化学完整性表17径流长度保有率赋分标准表化学完整性水质类别评价应遵循GB
泊分区面积)作为权重,计算评价水质优劣程度得分。赋分标准见表18,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水质优劣程度可不参评。表
18 水质优劣程度评价赋分标准表8.3.2湖泊营养状态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应遵循表
18 水质优劣程度评价赋分标准表8.3.2湖泊营养状态得到。每个断面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可采用多次监测数据的平均值计算该断面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赋分。评价湖区内有多个断面的监测数据时,可取各监测断面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赋分的算术平均值计算湖泊营养状况赋分,也可采用评价湖泊分区面积作为权重,计算评价湖泊营养状态赋分。表
19表
19
湖泊营养状态赋分标准表8.3.3 底泥污染指数浓度最高的污染物倍数值,污染物浓度标准值参考
15618。赋分标准见表20,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每个监测断面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数据的平均值计算该断面底泥污染指数赋分。评价河流(湖泊)有多个断面的监测数据时,可取各监测断面底泥污染指数赋分的算术平均值;也可采用评价点代表的河段长度(湖区面积)作为权重,计算评价河湖底泥污染指数赋分。表
20 底泥污染指数赋分标准表表
20 底泥污染指数赋分标准表生物完整性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通过对比参考点和受损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状况进行评价。参考点确定方法见附录
。1010090908010085756050251008060403010DB
13/T
5817—20 照评价参数分值计算方法,计算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监测值,根据河流(湖泊)所在水生态分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最佳期望值,按照公式()计算指标赋分。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详见附录
C.1耐污能力评价。BIBIS
BIBIOBIBIE
100
(13)式中:BIBIS——评价河流(湖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赋分;BIBIO——评价河流(湖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监测值;BIBIE——河流(湖泊)所在水生态分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最佳期望值。 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与《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中推荐的
BMWP
BI
生物指数。8.4.2 鱼类保有指数1421,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对于无法获取历史鱼类监测数据的评估区域,可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调查鱼类种数不包括外来物种。FOEI
FOFE
100
(14)式中:FOEI鱼类保有指数,FO——为评估河流(湖泊)调查获得的鱼类种类数量(剔除外来物种),单位为种;FE——2080年代或以前评估河流(湖泊)的鱼类种类数量,单位为种。表
21
鱼类保有指数赋分标准表表
21
鱼类保有指数赋分标准表8.4.3 水生植物群落指数按照丰富、较丰富、一般、较少、无
5
个等级分析水生植物群落状况,存在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时,取低值。态环境造成影响的,视为配置不合理。 宜参评。 水生植物群落指数赋分标准见表
22。表
表
22 水生植物群落指数赋分标准表10255075100755025>754010107550252560301050100150100604020/L4020050010005000100604030DB
13/T
5817—2023表
22 水生植物群落指数赋分标准表(表
22 水生植物群落指数赋分标准表(续)8.4.4 浮游植物密度 轻微的湖泊,以湖泊水质及形态重大变化前的历史参考时段的监测数据为基点(宜采用
20
世纪
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表
23表
23
湖泊浮游植物密度赋分标准表
(参考点倍数法)
表
24
湖泊浮游植物密度赋分标准表表
24
湖泊浮游植物密度赋分标准表
(直接评判赋分法)8.4.5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物四类植物中非外来物种的总覆盖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参考点比对赋分法或直接评判赋分法。 响或影响轻微的湖泊,或选择评价湖泊在湖泊形态及水体水质重大改变前的某一历史时段,作为参考点,确定评价湖泊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评价标准;以评价年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除以该参考点标准计算其百分比,赋分标准见表
25,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表
25表
25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赋分标准表(参考点比对赋分法)
26表
26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赋分标准表(直接评判赋分法)表
26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赋分标准表(直接评判赋分法)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 评价河流(湖泊)堤防及沿河(环湖)口门建筑物防洪达标情况。1295908570
50100755025DB
13/T
5817—20 河流堤防防洪达标率、堤防交叉建筑物防洪达标率、湖泊堤防防洪达标率按照公式(15)计算。按照公式( 18算。 无相关规划明确的防洪达标标准时,可参照
确定。河流(湖泊)防洪达标率赋分标准见表
,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RDAI
RDARD
100%SLI
SLSSL
100%
(15)LDAI
LDALD
100%FDRI
RDAI
(16)FDRI
(RDAI
SLI)2
100(17)(LADIFDLI(LADIFDLI
100
(18))DW2式中:RDAI河流堤防防洪达标率;RDA
——河流达到防洪标准的堤防长度,单位为米(mRD——河流堤防总长度,单位为米(mSLI
——河流堤防交叉建筑物防洪达标率;SL——河流堤防交叉建筑物达标个数,单位为个;SSL
——河流堤防交叉建筑物总个数,单位为个;LDAI湖泊堤防防洪达标率;LDA
——湖泊达到防洪标准的堤防长度,单位为米(mLD——湖泊堤防总长度,单位为米(mFDRI河流防洪达标率(%FDLI湖泊防洪达标率(%GWA
——环湖达标口门宽度,单位为米(mDW——环湖口门总宽度,单位为米(m表
27表
27 防洪达标率赋分标准表8.5.2 供水水量保证程度评价,按照公式(19)计算。Rgs
D0Dn
100(19)13[95,100][85,95)[60,85)[20,60)[0,20)100[85,100)[60,85)[20,60)[0,20)0.210080604020DB
13/T
5817—2023式中:Rgs——供水水量保证程度赋分;D0
——实际供水保证率;Dn
——设计供水保证率。8.5.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达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的个数占评价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的百分比,按照公式20计算。单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采用全年监测的均值进行评价。水质项目按照当地考核管理办法确定。赋分标准见表28,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WR
WRmWRn
100
(20)式中:WR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WRm
——达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的数量,单位为个;WRn
——评价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数,单位为个。表
28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赋分标准表8.5.4 表
28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赋分标准表8.5.4 岸线利用管理指数用管理指数包括两个部分:岸线利用率,即已利用生产生活岸线长度占河流(湖泊)岸线总长度的
29插值方法得到。。RU
Ln
Lu
LLn
0
(21)式中:Ru
——岸线利用管理指数;Lu——已开发利用岸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Ln——岸线总长度,单位为千米(km);L0
——已利用岸线经保护完好的长度,单位为千米()。表
29表
29 岸线利用管理指数赋分标准表8.5.5 公众满意度评价流域(区域)内受调查人员赋分的平均值。受调查人员应包括社会公众和河湖管理相关政府部门(水利、环保等)工作人员。调查内容见附录D。9 河流(湖泊)健康评价赋分河流(湖泊)健康评价赋分50.20.3DB
13/T
5817—20239.1.1 河流(湖泊)健康评价赋分权重应符合表
的规定。表
30
河流(湖泊)健康准则层赋分权重表YMB表
30
河流(湖泊)健康准则层赋分权重表YMBmw
ZBnw ZBnr
(22)RHIi 9.1.2 评价河段(湖区)指标代表值的评价方法与标准计算。 监测点位代表水面面积为权重加权平均确定指标代表值,或取多个监测点位的算术平均值。 度等指标监测时,应设置多个重复样的水生生物类群,并将监测断面同类群的样品综合为一个数据进行分析,作为监测河段(湖区)的评价代表值。 公众满意度、防洪达标率、供水水量保证程度等指标的代表值可根据河流(湖泊)整体状况确定。9.1.3 评价河段(湖区)健康状况赋分对河段(湖区)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时,按照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逐层加权的方法,计算得到评价河段(湖区)的健康评价结果。评价河段(湖区)健康状况赋分按照公式(22mni1 1式中:RHIi
——第i个评价河段(湖区)健康状况综合赋分;ZBnw
——指标层第n个指标的权重;ZBnr
——指标层第n个指标的赋分;YMBmw准则层第m个准则层的权重。9.1.4河流(湖泊)健康状况赋分河流(湖泊)分别采用评价河段长度、湖泊水面面积为权重按照公式(23)计算河湖健康状况赋分。RHIiRHIiWi
Rsi1
Rsi
1
Wi
(23)式中:RHI
——河湖健康状况赋分;RHIi
——第i个评价河段(湖区)河湖健康状况综合赋分;15方千米(km
DB
13/T
5817—方千米(km
Wi
——第i个评价河段的长度,单位为千米(km);或第i个评价湖区的水面面积,单位为平2Rs
——评价河段数量,单位为个;或评价湖区数量,单位为个。9.1.5 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成果展示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成果展示可采用百分制赋分条和雷达图形式,如图234所示。图2 河流(湖泊)健康百分制赋分条和准则层赋分图图3河流健康评价指标赋分示意图16
900,180,25575150,200,8060255,255,040255,165,0RHI<40255,0,0DB
13/T
5817—2023图4 湖泊健康评价指标赋分示意图评价分级标准9.2.1 河流(湖泊)健康分级河流(湖泊)健康状态分为五级:非常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劣态。9.2.2 河流(湖泊)健康赋分范围围、颜色和RGB色值说明见表31。表
31 河流(湖泊)健康评价分级表表
31 河流(湖泊)健康评价分级表河流(湖泊)健康综合评价生物完整性、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综合表现为非常健康状态。9.3.2 生物完整性、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综合表现为健康状态,但生态系统可能受损,应识别可能存在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风险及问题。9.3.3不健康的表征,分析不健康的原因,加强日常维护和监管力度,及时对局部缺陷进行治理修复,逐步消除影响健康的隐患。9.3.4 17DB
13/T
5817—2023生物完整性、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综合表现为不健康状态,存在明显的水水环境水生态质量。9.3.5生物完整性、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总体处于劣态,社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及功能状态。10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报告编制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报告内容10.1.1 概要分析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0.1.2 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方案。说明选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说明评价区的合理性。10.1.3 标数据来源;说明专项监测频次与监测时间;说明专项监测采用的设备与方法。10.1.4河流(湖泊)健康评价结果。按照规定的评价方法与标准,逐一说明各指标的计算过程与健康状况赋分及综合评价结论。10.1.5河流(湖泊)健康问题分析与保护对策。根据各指标、准则层及综合赋分情况,说明河流明变化趋势;分析河流(湖泊)不健康的主要压力,提出保护治理对策。河流(湖泊)健康评价专题图10.2.1 息。10.2.2河流(湖泊)流域地形图、土壤类型图、植被类型图、土地利用图等。10.2.3 河流(湖泊)健康调查监测方案专题图,包括评价河段或评价湖区位置图,常规水文、水质站位置图,监测点位、监测断面及样方分布图等。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报告附表及其照片等。183000
500
3000
500
10
3000
11
12
13县级上水行政管部门或流域理机构批,在河湖域滩内从14
15
50
16
50
17
18
1920
50
21
50
22
23
DB
13/T
5817—2023
附录A(规范性)河湖“四乱”问题认定及严重程度分类表表A.1表A.1
河湖“四乱”问题认定及严重程度分类表24
50
25
50
26272829303132333435DB
13/T
5817—2023表A.1
表A.1
河湖“四乱”问题认定及严重程度分类表(续)样点周边河湖底质无明显的人为扰动痕迹pH6106mg/L114mg/L120.5mg/LDB
13/T
5817—2023附 录 B(规范性)参考点确定方法B.1 的物理形态结构和完整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可以作为河流(湖泊)健康评价的基准点。B.2参考点的确定方法参考点的确定主要基于监测点周边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和河流(湖泊)物理自然形态的判定,在水质指标可获取的条件下,水质指标也可以作为参照点选定的依据。参考点确定的主要依据见附表B.1。表B.1表B.1
参考点确定主要依据表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DB
13/T
5817—2023附录 C(规范性)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C.1一般规定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监测方案设计应根据评价河流(湖泊)所在水生态分区确定,采样点应包括不同程度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的区域,其中无明显人为活动影响的采样点作为参考点,明显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采样点作为受损点。C.2 备选参数C.2.1能力、功能摄食类群和生活型等类型的参数。C.2.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的常见参数应按附表C.1确定。表C.1表C.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标表
33BI
Hilsenhoff
Indicator34FBI
Biotic
35BMWP
Monitoring
36ASPT
37BPI
383940Simpson
41Marglef
DB
13/T
5817—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车客运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出生证明档案管理课件
- 2025年版个人北京租房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范本】实习合同模板
- 2025入职协议:食品加工行业劳动合同范本(一线工人)
- 2025品牌代理合作合同模板
-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文档
- 病毒式传播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新款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拆迁安置补偿合同范本参考文献
- 19-雾在哪里ppt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金融统计分析教材课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课件
- 经纬度基础知识
- 大学生团支书竞选PPT模板
- DDI定向井难度系数
- 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电催化精品课件
- 踏虎凿花的探究 详细版课件
- (高职)成本核算与管理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电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