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175-2023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_第1页
DB11!T 2175-2023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_第2页
DB11!T 2175-2023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_第3页
DB11!T 2175-2023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_第4页
DB11!T 2175-2023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20.01CCSZ10

DB11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DB11/T2175—2023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cologicalqualitymonitoringnetwork2023-12-25发布 2024-04-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11/T2175—2023DB11/T2175—2023DB11/T2175—2023DB11/T2175—2023IIIIII目 次前 言 II范围 1规性用1术和1监网建架构 2地监网络 3遥监网络 5生监网数管理 6附录 A(料)监测标7参考文献 9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鹿海峰、李令军、陈韵如、赵文慧、张蔷、李琪、秦丽欢、周伟奇、王静。DB11/T2175—2023DB11/T2175—2023DB11/T2175—2023DB11/T2175—2023PAGEPAGE7PAGEPAGE8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成,包括地面生态监测站地址的选择、固定样地的布设、遥感监测体系的构成以及监测指标的设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GB/T39612低空数字航摄与数据处理规范HJ710.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HJ710.10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中型土壤动物HJ710.1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HJ1166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HJ1176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数据质量控制与集成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生态质量ecologicalquality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生态质量监测网络ecologicalqualitymonitoringnetwork通过设置地面监测站点和固定样地,结合航天、航空、地面遥感等手段,对生态质量进行长期、系统监测的网络。由地面监测网络和遥感监测网络两部分构成。地面生态监测站groundecologicalmonitoringstation固定样地permanentsampleplot[来源:GB/T33027—2016,3.1,有修改]航天遥感spaceborneremotesensing以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航天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技术。[来源:GB/T14950—2009,3.4,有修改]航空遥感airborneremotesensing以飞机、气球、无人机等航空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技术。[来源:GB/T14950—2009,3.3,有修改]地面遥感ground-basedremotesensing传感器位于塔台、脚架、车、背包等地面平台的遥感技术。[来源:GB/T14950—2009,3.6,有修改]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由地面监测网络和遥感监测网络两部分构成(见图1)。图1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架构见图2)(2)图2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示意图A.1地面生态监测站布设原则如下:进行布设。ft10000400m210000m210000m2400m2~10000m2固定样地布设原则如下:样方20m×20m5m×5m1m×1。每类生态系统样地内依据监测对象设立至少3个样方。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为了调查林下植被生长状况(4同。HJ710.3100m×100m50m×50m;HJ710.3HJ710.55m×5m10m×10100m7(包括卵HJ710.110.56mm22.52m20m2HJ710.105m×5m2~4样线HJ710.421km~3km为宜,不应小于1km,各样线间间隔不小于500m。23km~5km,1km。HJ710.57ft100m~200m500m~1000m,500m。HJ710.112线至少保持50m的距离,每条样线长0.5km~1km。HJ710.9HJ710.13每种生境类型的样线应设置2条以上,每条样线的长度0.5km~2km,各样线间间隔不小于500m。6遥感监测网络空30m)(30m)2m)HJ10%。(如GB/T39612执行。周期、经济成本等因素确定无人机作业地面分辨率,分辨率通常优于0.5m。7生态监测网络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控制贯穿数据采集、生产、加工及应用的全过程,相关技术规定按HJ1176执行。对于地面监测数据,需要关注数据的完整性和精度,做好设备的定期维护,确保监测场地设备运行的连续性;对于遥感监测数据,需要关注数据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做好影像的处理,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和完整性。附录A(资料性)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监测指标体系A.1监测指标体系A.2。表A.1监测内容监测指标单位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面积m2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斑块数量个斑块面积m2斑块聚集度-河流、湖库自然岸线长度/岸线总长度km有水河流长度/河流总长度km生态系统质量植被生物量密度kg/m2植被覆盖度%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tC/hm2(以年为统计单位)生态系统碳储量tC生态胁迫不透水层面积比例%未利用地比例%表A.2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单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ppm甲烷浓度ppb氧化亚氮浓度ppb风向(°)风速m/s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mm太阳辐射W/m2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个/cm3水湿地蒸散量mm径流量m3/s径流泥沙含量g/L积水水深m叶绿素a浓度mg/m3总磷浓度mg/L表A.2地面监测指标体系(续)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单位水总氮浓度mg/L透明度cm高锰酸盐指数mg/L土壤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重g/cm3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mg/kg土壤养分(全氮、全磷、全钾)含量mg/kg土壤污染物(镉、汞、砷、铅、铬)含量mg/kg土壤阳离子交换量mmol/kg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声环境噪声dB(A)植物乔木、灌木、草本种类种乔木、灌木、草本数量株乔木胸径cm乔木树高m乔木冠幅cm灌木基径cm灌木盖度%草本盖度%郁闭度/覆盖度%乔木、灌木、草本生物量g叶面积指数m2/m2物候-入侵植物的种类种入侵植物的数量株生态系统的类型数个动物野生哺乳动物的种类种野生哺乳动物的数量只鸟类的种类种鸟类的数量只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种类种两栖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只大中型土壤动物种类种大中型土壤动物数量只或条昆虫的种类种昆虫的数量只微生物大型真菌的种类种大型真菌的数量只参考文献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4950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15618)GB/T30115卫星遥感影像植被指数产品规范GB/T32740自然生态系统土壤长期定位监测指南GB/T3302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GB/T3537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GB/T42340HJ19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H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