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测试(三)试卷_第1页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测试(三)试卷_第2页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测试(三)试卷_第3页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测试(三)试卷_第4页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测试(三)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测试(三)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测验(三)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2022高一上·吉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①。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B.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C.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D.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祚,指皇帝登临皇位,《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迎王践祚,天下归心。”

B.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指官吏自请退职。

C.宫体诗,指产生于六朝时期,以描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辞采浮靡轻艳的诗歌。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和“谥”意思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勤勉于学,名声大振。他专心学习,从不懈怠,甚至十天不梳洗;其文风颇似徐陵的文风并得到徐陵亲自印证,由此他声名鹊起。

B.虞世南建言献策,颇受器重。面对自然灾害,他为皇上建言献策,排忧解难;他受到隋炀帝、唐太宗等的器重,屡次升迁。

C.虞世南性格刚直,意志坚强。唐太宗以作诗试探他,他刚正直言,毫不避讳;他外表看起来弱不禁风,内心坚强,议论政事持守公道。

D.虞世南博闻强识,受到称颂。他学识渊博,记忆力超群,能默写《列女传》;唐太宗称颂他有“五绝”,他的书法作品被世人喜爱并收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②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2022高一上·吉林月考)诗歌鉴赏

送李问政河北简兵①

张说

斗酒贻朋爱,踌蹰出御沟。

依然四牡别,更想八龙游②。

密亲仕燕冀③,连年迩寇雠④。

因君阅河朔,垂泪语幽州⑤。

(注)①简兵:通过演习挑选军吏士卒。②牡、龙:皆指马。③燕冀:即河朔一带,大部分为燕云十六州领地。唐末,北方先后换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后晋时河溯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④雠:即“仇”。⑤幽州:时为契丹都城。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不仅以“送”字点明诗的题材,还点出朋友身份以及朋友前去之地、所做之事。

B.首联描绘送别场景,以“斗酒”相赠别,以“踌蹰”见心理,两相对照,感染力较强。

C.颔联运用夸张手法,以朋友别时与归来时乘坐车驾的不同来凸显情感,构思很巧妙。

D.尾联“因君阅河朔”一句既照应了诗题,同时也点明了诗人情感进一步延伸的原因。

6.本诗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22高一上·吉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刘姥姥一进大观园之后的表现来看,(①)。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来报恩的,带着许多特意挑出的新鲜瓜果,“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虽然穷,但受人之恩,也要尽力回报。这次报恩,也为她带来了好运。

在贾府,一般的贾母无意中听见了刘姥姥的名字,便命人把刘姥姥请过来聊天。两人见面后,气氛相当融洽。(②),和她坐在一起聊天。刘姥姥也很会,专门捡着那些贵族太太、小姐爱听的故事说,很受她们的欢迎。刘姥姥察觉了对方的友好和善意,所以在游览大观园时,不介意为她们取乐而扮丑;也会配合凤姐和鸳鸯的恶作剧,逗大家开心,宴席上喊了一句“食量大如牛”,结果全体笑场。

在尴尬和无奈中,能看明白自己的处境和角色,也懂得,从而受到众人的欢迎,对刘姥姥来说,自己也得到了好处,可谓。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众星捧月见微知著人情世故大快人心

B.众星捧月察言观色人情世故皆大欢喜

C.烘云托月察言观色世态炎凉大快人心

D.烘云托月见微知著世态炎凉皆大欢喜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洞明世事的那个人就是她②贾母很温和地称呼刘姥姥为“老亲家”

B.①她就是那个洞明世事的人②刘姥姥被贾母很温和地称呼为“老亲家”

C.①洞明世事的那个人就是她②刘姥姥被贾母很温和地称呼为“老亲家”

D.①她就是那个洞明世事的人②贾母很温和地称呼刘姥姥为“老亲家”

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食量大如牛”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B.“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暖心给我们脑补了中国古文化的一课。

C.2020年,是我们每一个用力生活的人“拼”出来的,‘搏”出来的。

D.“天问一号”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中途修正、载荷自检等工作。

1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院试,是各省学政来主考的。参加测试的叫童生(儒生)。考上了叫生员(秀才)。三年之内举行两次。考中第一名叫“案首”。

B.乡试(秋闱),是由中央政府派官员主考的。参加测试的是生员及监生。考中的叫举人。考中第一名的叫“解元”。

C.会试(春闱),是由钦差大臣来主考的。参加测试的是举人。考中的叫贡士。考上第一名叫榜眼。

D.殿试,是由皇帝来主考的。参加测试的是进士。考中第一名的叫状元。

11.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测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测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测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13.(2022高一上·吉林月考)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3)《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解析解答部分

1.B

2.D

3.B

4.①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华,但憎恶他严肃正直,不太重用他,让他做个七品官且十年不曾调动。

②皇上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宽恕赦免。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前后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不洗脸梳头。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像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帮忙照顾,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丰富广博不如世南,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评论者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候,和秦王杨俊递相征用他们。大业年间,虞世南多次变动官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奉承,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日益尊贵显赫,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贵族一样,虞世南家里却清贫节俭,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虞世基嚎啕大哭,并请求代兄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外貌儒雅谨慎,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不能承受,但内心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都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

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涌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朝贡,给天下人以恩惠,使得远近的人都欢乐融洽,也没有造成灾害。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还有山东长期下雨,江淮一带闹水灾,恐怕有无罪而被捉拿入狱的冤情存在,应当检查在押囚犯,或许还能符合天意呢。”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皇上曾经作了首宫体诗,叫虞世南接续原韵唱和,虞世南说:“圣上作的诗确实好,但诗体不雅正。上面有所好,下面必更有甚者,臣恐怕这诗一传开,天下就会风靡起来。所以不敢奉诏唱和。”皇上说:“我是在试你的。”赏赐给他布帛五十匹。皇上多次外出打猎,世南为此上疏劝谏,都受到赞扬和采纳。皇上曾叫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当时没有作依据的本子,虞世南便默写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字写错。皇上常称赞他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虞世南开始跟随僧人智永学习书法,穷究其要领,他的墨迹为世人所收藏珍爱。

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皇帝下诏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1.ACD无误。

B,整句译为: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虞世基嚎啕大哭,并请求代兄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帝”作“弑”的宾语,应在“帝”后停顿,排除AC.“抱持号诉”是抱住哭着诉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故解析为:B。

2.ABC无误。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和“谥”意思一致。错误。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谥”。本义: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故解析为:D。

3.ACD无误。

B,受到陈文帝、隋炀帝、唐太宗等的器重,官职屡次升迁。错误。根据原文“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这句话的意思为: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由此得知隋炀帝不怎么重用他。

故解析为:B。

4.①虽:虽然。爱:喜欢。然:但。疾:讨厌。峭正:形容词用作名词,刚正的性格。弗:不。甚用:重用。徙:升迁。译为: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华,但讨厌他刚正的性格,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让他当了个七品官而且十年也不曾升迁。

②然:认为……对。遣:派遣。使:使者。赈饥民:赈济灾民。申挺:辨明从宽处理。狱讼:案件。赦:赦免。译为:皇上认为他说的对,干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5.C

6.①惜别之情。诗中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宴请场景,表述了惜别之情。②对朋友取得功业的美好期盼。诗中“更想八龙游”是写朋友归来之时,乘坐八匹神马的车驾,从而表述对取得功业的期盼。③担忧之情。朋友去离敌人很近的地方,心中难免有些担心。④对外族入侵,占据疆土的愤恨和国土沦丧的痛心。诗中“连年迩寇雠”写连年受到外族的侵略,从而表述疆土被侵的愤恨。眼见河朔一带都成了外族土地,谈论起来流泪不停,从而表述了诗人对国土沦丧的痛苦。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5.ABD无误。

C.“运用夸张手法”有误,这里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四匹马与八匹马的车驾,体现的是不同待遇与不同身份。

故解析为:C。

6.首联写送别的宴会上与友人饮酒,朋友依依不舍地离开,表现的是自己的惜别之情。颔联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现在你去是“四牡”,希望回来是“八龙游”,对友人建功立业充满期待。颈联写友人此去河北,靠近前线,连年征战,流露出担忧之情。此地经常被敌人入侵,对于敌人诗人异常痛恨。尾联写想到幽州一带被契丹长期侵占,诗人流泪不止,抒发的是国土沦丧的痛苦之情。

7.B

8.D

9.B

10.C

11.A

12.D

标点符号的使用;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文化常识

⑴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彩等。

⑵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在新课标卷中是出现频率很高。它要求补写后的句子与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有时候还会有字数的限制。这类题除了考查语言连贯外,还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是一种综合性题型。

⑶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熟记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

⑷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⑸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⑹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7.众星捧月: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尊敬爱戴的人。烘云托月: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此处用干形容“贾母”的地位,形容贾母受人尊敬爱戴,被众人拥护,故选用“众星捧月”。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察言观色:留意观察别人的话语和神情,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由“专门捡着那些贵族太太、小姐爱听的故事说,很受她们的欢迎”可知,此处用于形容刘姥姥会揣摩别人的心意,故选用“察言观色”。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世态炎凉: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此处用来形容刘姥姥为人处世的道理,故选用“人情世故”。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使人感到非常痛快皆大欢喜:人人都高兴满意。由“从而受到众人的欢迎,对刘姥姥来说,自己也得到了好处”可知,此处用来形容刘姥姥和众人都很满意,故选用“皆大欢喜”。

故解析为:B。

8.前文“从刘姥姥一进大观园之后的表现来看”可知,主语应为刘姥姥,故“她”应放在前面,排除A、C两项;由后文“….一般的贾母无意中听见了刘姥姥的名字,便命人把刘姥姥请过来聊天”可知,主语为贾母,是其“便命人把刘姥姥请过来聊天”与其相对应,主语应为“贾母”,排除B。

故解析为:D。

9.“食量大如生”为引用刘姥姥的话,表引用;A.表反语;B.表示引用;C.表强调突出;D.表特定称谓。

故解析为:B。

10.ABD无误。

C.“参加测试的是举人”错误,应为“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故解析为:C。

11.BCD无误。

A.“18岁时”错,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故解析为:A。

12.ABC无误。

D项“六经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表述有误,《论语》不属于六经,六经还有一部是《春秋》.

故解析为:D。

13.(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名句;名篇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需注意“驽马”“须臾”“輮”的书写。

故解析为:⑴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测验(三)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2022高一上·吉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①。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B.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C.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D.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祚,指皇帝登临皇位,《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迎王践祚,天下归心。”

B.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指官吏自请退职。

C.宫体诗,指产生于六朝时期,以描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辞采浮靡轻艳的诗歌。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和“谥”意思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勤勉于学,名声大振。他专心学习,从不懈怠,甚至十天不梳洗;其文风颇似徐陵的文风并得到徐陵亲自印证,由此他声名鹊起。

B.虞世南建言献策,颇受器重。面对自然灾害,他为皇上建言献策,排忧解难;他受到隋炀帝、唐太宗等的器重,屡次升迁。

C.虞世南性格刚直,意志坚强。唐太宗以作诗试探他,他刚正直言,毫不避讳;他外表看起来弱不禁风,内心坚强,议论政事持守公道。

D.虞世南博闻强识,受到称颂。他学识渊博,记忆力超群,能默写《列女传》;唐太宗称颂他有“五绝”,他的书法作品被世人喜爱并收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②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1.B

2.D

3.B

4.①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华,但憎恶他严肃正直,不太重用他,让他做个七品官且十年不曾调动。

②皇上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宽恕赦免。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前后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不洗脸梳头。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像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帮忙照顾,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丰富广博不如世南,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评论者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候,和秦王杨俊递相征用他们。大业年间,虞世南多次变动官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奉承,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日益尊贵显赫,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贵族一样,虞世南家里却清贫节俭,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虞世基嚎啕大哭,并请求代兄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外貌儒雅谨慎,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不能承受,但内心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都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

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涌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朝贡,给天下人以恩惠,使得远近的人都欢乐融洽,也没有造成灾害。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还有山东长期下雨,江淮一带闹水灾,恐怕有无罪而被捉拿入狱的冤情存在,应当检查在押囚犯,或许还能符合天意呢。”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皇上曾经作了首宫体诗,叫虞世南接续原韵唱和,虞世南说:“圣上作的诗确实好,但诗体不雅正。上面有所好,下面必更有甚者,臣恐怕这诗一传开,天下就会风靡起来。所以不敢奉诏唱和。”皇上说:“我是在试你的。”赏赐给他布帛五十匹。皇上多次外出打猎,世南为此上疏劝谏,都受到赞扬和采纳。皇上曾叫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当时没有作依据的本子,虞世南便默写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字写错。皇上常称赞他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虞世南开始跟随僧人智永学习书法,穷究其要领,他的墨迹为世人所收藏珍爱。

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皇帝下诏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1.ACD无误。

B,整句译为: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虞世基嚎啕大哭,并请求代兄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帝”作“弑”的宾语,应在“帝”后停顿,排除AC.“抱持号诉”是抱住哭着诉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故解析为:B。

2.ABC无误。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和“谥”意思一致。错误。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谥”。本义: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故解析为:D。

3.ACD无误。

B,受到陈文帝、隋炀帝、唐太宗等的器重,官职屡次升迁。错误。根据原文“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这句话的意思为: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由此得知隋炀帝不怎么重用他。

故解析为:B。

4.①虽:虽然。爱:喜欢。然:但。疾:讨厌。峭正:形容词用作名词,刚正的性格。弗:不。甚用:重用。徙:升迁。译为: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华,但讨厌他刚正的性格,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让他当了个七品官而且十年也不曾升迁。

②然:认为……对。遣:派遣。使:使者。赈饥民:赈济灾民。申挺:辨明从宽处理。狱讼:案件。赦:赦免。译为:皇上认为他说的对,干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2022高一上·吉林月考)诗歌鉴赏

送李问政河北简兵①

张说

斗酒贻朋爱,踌蹰出御沟。

依然四牡别,更想八龙游②。

密亲仕燕冀③,连年迩寇雠④。

因君阅河朔,垂泪语幽州⑤。

(注)①简兵:通过演习挑选军吏士卒。②牡、龙:皆指马。③燕冀:即河朔一带,大部分为燕云十六州领地。唐末,北方先后换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后晋时河溯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④雠:即“仇”。⑤幽州:时为契丹都城。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不仅以“送”字点明诗的题材,还点出朋友身份以及朋友前去之地、所做之事。

B.首联描绘送别场景,以“斗酒”相赠别,以“踌蹰”见心理,两相对照,感染力较强。

C.颔联运用夸张手法,以朋友别时与归来时乘坐车驾的不同来凸显情感,构思很巧妙。

D.尾联“因君阅河朔”一句既照应了诗题,同时也点明了诗人情感进一步延伸的原因。

6.本诗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C

6.①惜别之情。诗中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宴请场景,表述了惜别之情。②对朋友取得功业的美好期盼。诗中“更想八龙游”是写朋友归来之时,乘坐八匹神马的车驾,从而表述对取得功业的期盼。③担忧之情。朋友去离敌人很近的地方,心中难免有些担心。④对外族入侵,占据疆土的愤恨和国土沦丧的痛心。诗中“连年迩寇雠”写连年受到外族的侵略,从而表述疆土被侵的愤恨。眼见河朔一带都成了外族土地,谈论起来流泪不停,从而表述了诗人对国土沦丧的痛苦。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5.ABD无误。

C.“运用夸张手法”有误,这里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四匹马与八匹马的车驾,体现的是不同待遇与不同身份。

故解析为:C。

6.首联写送别的宴会上与友人饮酒,朋友依依不舍地离开,表现的是自己的惜别之情。颔联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现在你去是“四牡”,希望回来是“八龙游”,对友人建功立业充满期待。颈联写友人此去河北,靠近前线,连年征战,流露出担忧之情。此地经常被敌人入侵,对于敌人诗人异常痛恨。尾联写想到幽州一带被契丹长期侵占,诗人流泪不止,抒发的是国土沦丧的痛苦之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22高一上·吉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刘姥姥一进大观园之后的表现来看,(①)。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来报恩的,带着许多特意挑出的新鲜瓜果,“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虽然穷,但受人之恩,也要尽力回报。这次报恩,也为她带来了好运。

在贾府,一般的贾母无意中听见了刘姥姥的名字,便命人把刘姥姥请过来聊天。两人见面后,气氛相当融洽。(②),和她坐在一起聊天。刘姥姥也很会,专门捡着那些贵族太太、小姐爱听的故事说,很受她们的欢迎。刘姥姥察觉了对方的友好和善意,所以在游览大观园时,不介意为她们取乐而扮丑;也会配合凤姐和鸳鸯的恶作剧,逗大家开心,宴席上喊了一句“食量大如牛”,结果全体笑场。

在尴尬和无奈中,能看明白自己的处境和角色,也懂得,从而受到众人的欢迎,对刘姥姥来说,自己也得到了好处,可谓。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众星捧月见微知著人情世故大快人心

B.众星捧月察言观色人情世故皆大欢喜

C.烘云托月察言观色世态炎凉大快人心

D.烘云托月见微知著世态炎凉皆大欢喜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洞明世事的那个人就是她②贾母很温和地称呼刘姥姥为“老亲家”

B.①她就是那个洞明世事的人②刘姥姥被贾母很温和地称呼为“老亲家”

C.①洞明世事的那个人就是她②刘姥姥被贾母很温和地称呼为“老亲家”

D.①她就是那个洞明世事的人②贾母很温和地称呼刘姥姥为“老亲家”

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食量大如牛”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B.“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暖心给我们脑补了中国古文化的一课。

C.2020年,是我们每一个用力生活的人“拼”出来的,‘搏”出来的。

D.“天问一号”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中途修正、载荷自检等工作。

1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院试,是各省学政来主考的。参加测试的叫童生(儒生)。考上了叫生员(秀才)。三年之内举行两次。考中第一名叫“案首”。

B.乡试(秋闱),是由中央政府派官员主考的。参加测试的是生员及监生。考中的叫举人。考中第一名的叫“解元”。

C.会试(春闱),是由钦差大臣来主考的。参加测试的是举人。考中的叫贡士。考上第一名叫榜眼。

D.殿试,是由皇帝来主考的。参加测试的是进士。考中第一名的叫状元。

11.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测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测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测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7.B

8.D

9.B

10.C

11.A

12.D

标点符号的使用;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文化常识

⑴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彩等。

⑵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在新课标卷中是出现频率很高。它要求补写后的句子与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有时候还会有字数的限制。这类题除了考查语言连贯外,还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是一种综合性题型。

⑶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熟记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