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吉林省长春市德惠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普通用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测试卷-普通用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深霄可歌可泣当之无愧死而后已
B.硕果一反即往至死不懈炯乎不同
C.斑斓家喻户晓锋芒必露锲而不舍
D.污秽妇孺皆知心会神凝马革裹尸
D
音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A.有误,“深霄”的“霄”应为“宵”;
B.有误,“--反即往”的“即”应为“既”,“炯乎不同”的“炯”应为“迥”;
C.有误,“锋芒必露”的“必”应为“毕”;
D.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解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2.下列句子中划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鲜为人知,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B.吴成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慷慨淋漓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好评。
C.全国电视音乐大赛上,选手们表现出众,评委们也是气冲斗牛,十分专业。
D.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解析,真可谓扑朔迷离。
B
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
A.有误,很少有人知人知道.用在这里是语义不当。
B.正确,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C.有误,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用在这里是搭配不当。
D.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B.杨振宁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曾获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C.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
D.《孙权劝学》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B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家作品
ACD.正确。
B.有误,邓稼先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曾获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D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A.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
B.语序不当,改为“通过并推广”;
C.语意重复,“大约”和“左右”二去一;
D.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5.名句积累与运用。
(1),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5)岑参《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述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1)深林人不知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杨花榆荚无才思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园、荚、”
故解析为:⑴深林人不知⑵何人不起故园情⑶杨花榆荚无才思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⑸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名著阅读。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我知道你这小子吃硬不吃软,跟你说好的算是白饶!”她的嗓门又高起来,街上的冷静使她的声音显着特别的清亮,使祥子特别的难堪。“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不论秧子:即不管是谁。)
(1)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于《》,被誉为“”。
(2)在原著中,透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虎妞形象?
(3)老舍把祥子这样一个“小人物”写活了,读完原著你觉得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骆驼祥子;人民艺术家
(2)虎妞是一个凶悍粗鄙,泼辣且蛮横的泼妇形象。
(3)先前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骆驼祥子》
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品识别和名著常识。根据选段一中对“车”的大量描写以及选段二中街上的冷静使她的声音显着特别的清亮,使祥子特别的难堪’等句,可判断出两段文字出自《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原著中,透过对于虎妞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虎妞凶悍粗鄙,泼辣且蛮横的形象。语段二中“她的嗓门又高起来,街上的冷静使她的声音显着特别的清亮,使祥子特别的难堪”“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等对于虎妞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辆自己的车,做独立的劳动者。从选段“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以及,结合名著原文可以看出,祥子善良纯朴,正直老实,健壮勤劳,好强上进,坚忍。但,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JL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死后,则又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朵希望的火花。他最终成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
吴燕京
①有人统计过,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摸一次,而且这个习惯动作很难避免。那么,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呢?
②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含了大量的肢体动作,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
③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而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类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看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
④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说话表述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愿望。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
⑤相对于语言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⑥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⑦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人类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独立于周边的环境,也独立于他人。研究发现,部分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象,猩猩、狮子等动物在照镜子时可以区分镜子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其他同类个体。有学者认为,人类触摸自己面部的表现正是源于这种自我意识的反应。
⑧人类有一套心理机制保护自我意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触摸自己的身体是最简单、直接的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有研究发现,人在群体中比独处的时候会更多地触摸自己的脸、胳膊和头部,这固然是因为人们更在意社交场合下自己的仪容,但群体也是影响和降低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群体中人会下意识地触碰自己的身体。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心理暗示作用,提升自我意识,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
⑨当我们下一次出门注意到自己或他人触摸面部的这个动作时,体会或许会更多吧。
(选自《百科知识》2020.05A,有删改)
7.文章开头从人们习惯于摸自己的脸这种生活现象谈起,有何用意?
8.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
9.第⑦段划横线字“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7.开头列举人们总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习惯性摸脸的现象,引出说明对象: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与标题照应;为下文具体说明爱摸自己的脸的原因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8.举例子。说明“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从而也解释了本文要说明的事理。
9.不能删。“部分”表示范围上的限制,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高级哺乳动物都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如果删去,则表示全部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说明文语言分析;文章开头及其作用;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⑴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段落的作用。说明文开头段落的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的事理;②引传说、故事、诗歌等,激发阅读兴趣。
⑵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段落的作用。从内容上分析,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的是人爱摸自己的脸的原因,文章-开头列举“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摸一次”这些具体的数字及现象,主要是引出本文要说明的事理;并且运用设问,设置悬念,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上分析,开头提出的问题与标题照应,为下文具体说明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作铺垫。
故解析为:开头列举人们总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习惯性摸脸的现象,引出说明对象: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与标题照应;为下文具体说明爱摸自己的脸的原因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画线句根据“比如”可知,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本段中心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可知,通过列举用手触摸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具体意义,目的是说明‘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从而也解释了本文要说明的事理。
故解析为:举例子。说明“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从而也解释了本文要说明的事理。
9.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本题首先表态:不能删去;其次解词:“部分”意思是整体中的局部,表示范围.上的限制,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高级哺乳动物都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再次从反面解说:如果删去,则表示全部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最后从语言角度作结:用.上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故解析为:不能删。“部分”表示范围上的限制,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高级哺乳动物都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如果删去,则表示全部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悼路遥
史铁生
①我当年插队的地方,延川,是路遥的故乡。
②我下乡,他回乡,都是知识青年。那时我在村里喂牛,难得到处去走,无缘见到他。我的一些同学见过他,惊讶且叹服地说那可真正是个才子,说他的诗、文都作得好,说他而且年轻,有思想有抱负,说他未来不可限量。后来我在《山花》上见了他的作品,暗自赞叹。那时我既未做文学梦,也未及去想未来,浑浑噩噩。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的羡慕他,十分的羡慕很可能就接近着嫉妒。
③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北京,其时我已经坐上了轮椅。路遥到北京来,和几个朋友一起来看我。坐上轮椅我才开始做文学梦,最初也是写诗。第一首成形的诗也是模仿了信天游的形式,自己感觉写得很不像话,没敢拿给路遥看。那天我们东聊西扯,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那默默之中,想必他的思绪并不停止,就像陕北的黄牛,停住步伐的时候便去默默地咀嚼,咀嚼人生。此后不久,他的名作《人生》便问世,从那小说中我又听见陕北,看见延安。
④第二次见到他是在西安,在省作协的院子里。那是1984年,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回陕北看看,路过西安,在省作协的招待所住了几天。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料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我至今不能判断其对错,唯再次相信“性格即命运”。然后我们到陕北去了,在路遥、曹谷溪、省作协领导李若冰和司机小李的帮助下,我们的那次陕北之行非常顺利,快乐。
⑤第三次见到他,是在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主持人介绍那是路遥,我没理会,以为是另一个路遥,主持人说这就是《平凡的世界》的。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的苍老了。若非依旧默默地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但我怎么也没料到,此后不足一年,他会忽然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
⑥他不是才四十二岁吗?我们不是还在等待他在今后的四十二年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吗?如今已是“人生九十古来稀”的时代,怎么会只给他四十二年的生命呢?这事让人难以接受,这不是哭的问题。这事,沉重得不能够哭了。
⑦有一年王安忆去了陕北,回来对我说:“陕北真是荒凉呀,简直不能想象怎么在那儿生活。”王安忆说:“可是路遥说,他今生今世是离不了那块地方的。路遥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我稍稍能够理解路遥,理解他的心是怎样碎的。我说稍稍理解他,是因为我毕竟只在那儿住了三年,而他的四十二年其实都没有离开那儿。我们从他的作品里理解他的心,他在用他的心写他的作品,可惜还有很多好作品没有出世,随着他的心,碎了。
⑧这仍然不止是一个哭的问题。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倒下去,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流传得比四十二年要长久得多了,就像那块黄土地的长久,像年年都要开放的山间的那一树繁花。
(选自《史铁生作品集》,有删改)
10.请根据“三次见到路遥”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次数地点“我”眼中的路遥路遥给“我”留下的印象
第一次北京不善言谈、默默地坐着、默默地微笑①
第二次西安②为了文学创作,不顾身体
第三次③苍老、默默地微笑④
11.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两个“默默地微笑”在表述上有什么作用?)
②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的苍老了。(“竟”字有什么表述效果?)
1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眼中的路遥是怎样的一个人。
13.文章标题为“悼路遥”,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在对路遥的悼念中还表述了哪些情感?
10.①默默思考创作,思考人生。;②驼背、白发,默默地微笑。;③电视上。;④笔耕不辍,奋争不已。
11.①两个“默默地微笑”体现了路遥们面对朋友的规劝感激而又坚持自己的做法,反映了他性格执着。
②“竟”字写出了对于路遥如此苍老、身体状态如此之差的意外之情和沉重心情。
12.不善言辞为人友善性格执着坚强乐观内心平和。
13.①为路遥英年早逝而悲痛;②为路遥本应能够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却因生命的中断而没能问世,因此感到惋惜;③对路遥不朽精神的歌颂、赞美。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词语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述效果。赏析词语要结合词语的意思,联系语句的内容,表述的思想情感,描写对象的表述。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事件以及文中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进行分析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情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领悟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理解和作答。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③段“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那默默之中,想必他的思绪并不停止,就像陕北的黄牛”可知,第一空应填:思绪从不停止,默默咀嚼人生。
由第④段“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可知,第二空应填:背有些驼,鬓发发白,爱抽烟,默默微笑。
由第⑤段“第三次见到他,是在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可知,第三空应填: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
由第⑤段“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可知,第四空应填:不在意病重,笔耕不辍,奋争不已。
1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1)连用了两次“默默地微笑”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结合第④段,“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当我第二次见到路遥时,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担心长期下去,身体会垮的,于是提醒他注意身体,路遥本来就不善言谈,再结合“料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可以看出他沉迷与创作并没有把我的话放在心上,“默默地微笑”也体现出他深沉而固执的性格特点。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2)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竟”的意思,“竟"表示出乎意料。结合第⑤段“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的苍老了,若非依旧默默地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这是我在电视上看到路遥,没想到路遥如此苍老,“竟”字体现出内心的惊讶,这是他长期只顾创作不顾自己身体的结果,也饱含了对路遥的心痛。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1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第③段“哪天我们东聊西扯,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可以概括出路遥:不善言谈,和朋友们相处时,大多时候默默地坐着和微笑着;
根据第④段“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料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可以概括出路遥:沉稳内敛且固执,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以默默的微笑无声拒绝,然后又依然忘我写作;
根据第⑤段“若非依旧默默地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
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可以概括出:热爱写作,肝病严重时仍奋争不已;
根据第⑦段可是路遥说,他今生今世是离不了那块地方的。路遥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可以概括出:热爱家乡,对陕北有着深厚的感情,始终心系黄土地。
13.本题考查理解情感态度的能力。
由第④段“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料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可以看出对路遥忘我写作精神的敬佩;
由第⑤段“但我怎么也没料到,此后不足一年,他会忽然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及第⑥段“他不是才42岁吗?我们不是还在等待他在今后的42年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吗?如今已是人生九十古来稀的时代,怎么会只给他42年的生命呢这事让人难以接受,这不是哭的问题。这事,沉重得不能够哭了”可以看出对路遥英年早逝感到哀痛、惋惜和遗憾;
由第②段“我的一些同学见过他,惊讶且叹服地说那可真正是个才子,说他的诗、文都作得好,说他而且年轻,有思想有抱负,说他未来不可限量,后来我在《山花》上见他的作品,暗自赞叹,那时我既未做文学梦,也未及去想未来,浑浑謳謳,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地羡慕他,十分的羡慕很可能就接近着嫉妒”可以看出对路遥文学成就的高度赞扬。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傅永,字脩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据。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脩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删节)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15.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但当涉猎
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手执鞍桥
④涉猎经史
16.下列黑体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18.甲文中,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19.乙文中,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20.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4.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15.①只,仅;②另,另外;③抓;④广泛。
16.D
17.①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18.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说明孙权劝学意见的正确。
19.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0.他们两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都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义);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学有所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⑹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解析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⑺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叔父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14.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句意为: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故解析为: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15.①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仅。
②句意: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另,另外。
③句意:能够用手抓住马鞍。执:抓。
④句意: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涉:广泛。
故解析为:①只,仅②另,另外③抓④广泛。
16.A.不同,推托/告辞;
B.不同,好处/更加;
C.不同,不久/寻觅,追;
D.相同,同时具备几个方面。
故解析为:D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语有: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②重点词语有:与,给;书,信;答,回复。
故解析为:①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18.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意思是“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说明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这是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说明孙权劝学意见的正确。
故解析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说明孙权劝学意见的正确。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从文中“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可以看出,傅永二十多岁了连封书信都不会回,被叔父责备了-番,而且也不替他回信,他受到了刺激,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因此才发愤读书。
故解析为: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仔细阅读两文,结合甲文“蒙辞以军中多务”,乙文“上马能击贼”可以看出,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结合甲文“蒙乃始就学”,乙文“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可知,俩人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结果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故解析为:他们两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都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义);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学有所成。
六、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0分)
21.作文。
请以“让我的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让我依靠的人
我把脸抵在冰冷的石碑上,如同多年前将它抵在外婆的胸口。如今,回应我的已不是熟悉温暖的心跳。
最初的时候,我依靠在外婆的背上,她背着我经历过人生的第一段路。外婆的背软软的,我就像伏在北方的暖炕上,温暖而踏实。妈妈说,外婆的脊梁就是给我压弯的。当我长大到能够从外婆的背上下来时,外婆的背已经再也直不起来了。于是外婆对我的庇护,转到了臂膀里。夏天有知了的晚上,包婆牵着我到蝉鸣下。“那是北斗七星,像勺子。”“不,像外婆的耳朵。”我钻进外婆的臂膀里捏她厚厚的耳垂。“对对对,像耳朵。”外婆哈哈地摇着蒲扇。我乘势靠在外婆的臂膀上,“那个就是眼睛,因为它在眨”……依靠在外婆的臂膀里,蝉鸣、蒲扇、星星,织成了我的仲夏夜之梦。
如今我居住的城市,早已寻不见夜空的繁星。即使有,也寻不见数星星的人。然后我随父母去了另一个城市。然后我回来的越来越少。可是我每次回家都会跳起来扑向外婆,把脸依靠在她的肩头。直到有一年,我发觉我已经找不到儿时的那种绵软的感觉了。瘦瘦的肩骨硌得我生疼。我惶恐地抬头,发现外婆满头皆是银发。“你,老了吗?”我明知道解析却还要问这样残忍的问题。“外婆老了,你长大了”外婆说。“外婆老了,你长大了”这句话,很轻易地打动了我。又过一些时光,我又同外婆去乘凉。外婆泛黄的蒲扇掉在地下,我俯下身去捡,才发觉外婆已经依靠在我的背上,睡着了。
流年似水,十年的时光流转,我已经能够被外婆依靠了么?本以为外婆的病终会好,我还没从初三繁忙的学业中抽身,外婆去世了,我的世界猛然间地动山摇,我的心顿时被遗弃在风中,摇摇欲坠。原来十多年来我的心一直依靠着外婆,与她的心依偎着取暖。而今外孙女的泪滴落,能达到黄泉下您的身边么?如果可以,请您一定接住它们,那是外孙女想要依靠您的心!
半命题作文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写作对象是某个人,可以写这个人的言行举止或者某种品质,或者这个人做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帮了自己什么忙,让“我”感动、悔恨、愧疚或感动振奋等等。要重点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及心理历程。
1.让我感激一生的人。
2.让我讨厌的人。
3.让我铭记于心的人。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述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公园里,群花争妍。爸爸与女儿漫步其间,女儿忽然指着前方一朵花说:“那朵花好丑啊!”爸爸微笑不语,只是抬手示意她离那朵花近一点儿。她虽不情愿,但还是驻足花前。正有轻风拂过,淡淡花香入鼻,浸润心田,她愕然。爸爸细细打量女儿,又笑着说:“其实,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的美,独特的价值。人与花一样,既不要看轻别人,也不要看轻自己。”她若有所思,点点头,好像明白了……
要求:文章立意要深刻;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要有真情实感;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600字左右。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熟悉的城市中也有美丽的风景,只要你停下匆忙的脚步,细心地欣赏。
一一题记
一天,我被妈妈叫去找鞋匠修鞋,对此完全没兴趣的我,只想着修完鞋后赶紧回家。我循着地址上熟悉的街名,来到了小街上。路旁水果店的吆喝声依旧,不远处的菜场不时传来有些刺耳的讨价还价声,似乎跟往常没什么不同。
反复查看地址,徘徊在熟悉的街道,正为找不到鞋铺而焦躁,突然看到小街拐角处的小区门口旁边还开着一扇低矮的小门。推开满是漆斑、被包上一块白布的门栏,竟意外地发现这里就是我四处寻找的鞋铺。
在大约两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着各类零件和用具,几只大小不一的鞋刷挂在小屋墙上的挂钩上。一个脸色黝黑、矮矮胖胖的老伯正蹲坐在小方凳上,手中拿着一块擦鞋布,弯着腰,擦拭着手中的皮鞋。见我来了,便把手中的皮鞋放下,笑着招呼我把鞋给他看。
“老伯,请帮我把鞋子下面补平。”我随便将手中的鞋子往地上一扔,心里希望他能很快把鞋子补好。老伯依旧是笑呵呵地拿过鞋,从盒子里掏出一块黑色胶底,不出一会儿的工夫,便把胶底粘在了鞋上。可老伯却没再接着修,把鞋放在一边,又重新拾起地上的皮鞋,慢悠悠地开始擦。我有些不耐烦,问他为何没有继续修。他却抬起头,看看我说:“别这么着急,这样做不好的,要晾干了再继续,慢工出细活嘛。”他摁了下摆在地上的收音机,从角落里便缓缓传出略显嘶哑的歌声。
老伯侧着脑袋,弯着腰不紧不慢地擦着手中的皮鞋。一会儿后,老伯又重新拿起我的鞋,用砂纸来回摩擦鞋底。那幅悠然自得的神情让我原本焦躁的心情也跟着平静了下来。
转身,看着路边熟悉的一切,竟然发现它们变得如此之美:太阳光透过道旁的梧桐叶柔和地洒下,星星点点,铺满了小道。风缓缓拂过,梧桐叶轻轻摇动。树上的虫鸣此起彼伏,鞋铺里传来的歌声飘荡在空气中,仿佛日子就从这一刻慢了下来……那是与这个都市中飞快的节奏形成鲜明对比的“慢风景”。我不禁想起了“春晚”的那首《从前慢》:“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恍惚之中,那幅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几分钟后,鞋子修好了,而我却有种希望时光暂时停留的感觉……回头看向小店,望着老伯忙活的身影,悠悠的歌声再一次回荡在耳边……
如今,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中的“慢生活”,和那份从前的闲适,正是现代人所缺失的。那次去鞋铺,让我看到了鞋匠的朴实乐观,也让我发现了这幅在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的都市中人们所少有的“慢风景”。原来,在条熟悉的小街上也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材料作文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关键句——“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的美,独特的价值。人与花一样,既不要看轻别人,也不要看轻自己。”“独特的美”可以指人格品质、性格上的优点,也可以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个不起眼的、独一无二的特点。
从记叙文的写作来说,写自己或身边某个人很自卑,总是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比如学习成绩不如别人,相貌不如别人,家庭环境不如别人,可同学们的作文时常写到他,写“他”在与同学相处时善解人意,性格温柔,爱帮助别人,写他有体育特长,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他”在同学们的文字里和目光中读到自己的光彩,读到了同学们对自己的欣赏,“他”终于明白“总有属于自己的美”,“他”终于有了自信,有了快乐。从议论文写作来说,列举一些材料(论据),谈谈如何认识一个人的问题,如何评价人的问题,将“美”视为人性中最本质最美好的东西,比如良知与爱,从社会现象写起,从表面看,社会上“自私”“自我”是普遍的现象,但仔细想一想,人在社会中要生存,在“自私”“自我”比较普遍的社会环境中,一些“自私”“自我”的表现多少带有为了生存自我保护的意味,并非以损害别人为根本目的。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七、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某班开展了“祖国,您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
23.我们班级正在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标语。(20字内)
24.请你介绍一下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构成及其内涵。
25.在“祖国,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如果你是策划者,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
示例:讲爱国故事
活动一:
活动二:
26.本次班会有一个分享“爱国人物”故事的环节,请你分享一个你熟悉的爱国人物的故事。(100字左右)
23.热爱祖国,振兴中华
24.旗帜底面是红色,上面有一颗大五角星,四颗小五角星。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烈士的鲜血,旗上的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五角星各有一角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表示广大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
25.写英雄征文;诵爱国诗词
26.示例一:林则徐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示例二:黄继光在一次战斗中,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眼,让战友们冲锋,消灭敌人,取得胜利。示例三: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前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图表信息;广告标语;活动设计;见解表述
⑴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解析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⑶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述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⑷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23.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扣住活动的主题“爱国”来拟写宣传标语,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故解析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
2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生活中也常见到、作答本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其进行介绍,并对深刻的内涵进行剖析,语意要清晰明了,语序合理通顺即可。旗帜底面是红色,上面有-颗大五角星,四颗小五角星。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或革命烈士的鲜血);旗上的五颗星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四颗小星象征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故解析为:旗帜底面是红色,上面有一颗大五角星,四颗小五角星。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烈士的鲜血,旗上的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五角星各有一角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表示广大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
25.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解答时,要围绕“祖国,您在我心中”进行设计,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如:写英雄征文。
故解析为:写英雄征文;诵爱国诗词
26.本题考查语文知识积累。写出两个爱国人物故事,说出人物及其主要事件。言简意赅,表述清晰得体。
故解析为:示例一:林则徐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示例二:黄继光在一次战斗中,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眼,让战友们冲锋,消灭敌人,取得胜利。示例三: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前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测试卷-普通用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深霄可歌可泣当之无愧死而后已
B.硕果一反即往至死不懈炯乎不同
C.斑斓家喻户晓锋芒必露锲而不舍
D.污秽妇孺皆知心会神凝马革裹尸
2.下列句子中划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鲜为人知,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B.吴成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慷慨淋漓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好评。
C.全国电视音乐大赛上,选手们表现出众,评委们也是气冲斗牛,十分专业。
D.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解析,真可谓扑朔迷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B.杨振宁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曾获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C.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
D.《孙权劝学》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5.名句积累与运用。
(1),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5)岑参《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述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名著阅读。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我知道你这小子吃硬不吃软,跟你说好的算是白饶!”她的嗓门又高起来,街上的冷静使她的声音显着特别的清亮,使祥子特别的难堪。“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不论秧子:即不管是谁。)
(1)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于《》,被誉为“”。
(2)在原著中,透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虎妞形象?
(3)老舍把祥子这样一个“小人物”写活了,读完原著你觉得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
吴燕京
①有人统计过,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摸一次,而且这个习惯动作很难避免。那么,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呢?
②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含了大量的肢体动作,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
③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而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类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看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
④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说话表述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愿望。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
⑤相对于语言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⑥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⑦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人类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独立于周边的环境,也独立于他人。研究发现,部分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象,猩猩、狮子等动物在照镜子时可以区分镜子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其他同类个体。有学者认为,人类触摸自己面部的表现正是源于这种自我意识的反应。
⑧人类有一套心理机制保护自我意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触摸自己的身体是最简单、直接的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有研究发现,人在群体中比独处的时候会更多地触摸自己的脸、胳膊和头部,这固然是因为人们更在意社交场合下自己的仪容,但群体也是影响和降低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群体中人会下意识地触碰自己的身体。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心理暗示作用,提升自我意识,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
⑨当我们下一次出门注意到自己或他人触摸面部的这个动作时,体会或许会更多吧。
(选自《百科知识》2020.05A,有删改)
7.文章开头从人们习惯于摸自己的脸这种生活现象谈起,有何用意?
8.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
9.第⑦段划横线字“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悼路遥
史铁生
①我当年插队的地方,延川,是路遥的故乡。
②我下乡,他回乡,都是知识青年。那时我在村里喂牛,难得到处去走,无缘见到他。我的一些同学见过他,惊讶且叹服地说那可真正是个才子,说他的诗、文都作得好,说他而且年轻,有思想有抱负,说他未来不可限量。后来我在《山花》上见了他的作品,暗自赞叹。那时我既未做文学梦,也未及去想未来,浑浑噩噩。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的羡慕他,十分的羡慕很可能就接近着嫉妒。
③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北京,其时我已经坐上了轮椅。路遥到北京来,和几个朋友一起来看我。坐上轮椅我才开始做文学梦,最初也是写诗。第一首成形的诗也是模仿了信天游的形式,自己感觉写得很不像话,没敢拿给路遥看。那天我们东聊西扯,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那默默之中,想必他的思绪并不停止,就像陕北的黄牛,停住步伐的时候便去默默地咀嚼,咀嚼人生。此后不久,他的名作《人生》便问世,从那小说中我又听见陕北,看见延安。
④第二次见到他是在西安,在省作协的院子里。那是1984年,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回陕北看看,路过西安,在省作协的招待所住了几天。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料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我至今不能判断其对错,唯再次相信“性格即命运”。然后我们到陕北去了,在路遥、曹谷溪、省作协领导李若冰和司机小李的帮助下,我们的那次陕北之行非常顺利,快乐。
⑤第三次见到他,是在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主持人介绍那是路遥,我没理会,以为是另一个路遥,主持人说这就是《平凡的世界》的。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的苍老了。若非依旧默默地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但我怎么也没料到,此后不足一年,他会忽然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
⑥他不是才四十二岁吗?我们不是还在等待他在今后的四十二年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吗?如今已是“人生九十古来稀”的时代,怎么会只给他四十二年的生命呢?这事让人难以接受,这不是哭的问题。这事,沉重得不能够哭了。
⑦有一年王安忆去了陕北,回来对我说:“陕北真是荒凉呀,简直不能想象怎么在那儿生活。”王安忆说:“可是路遥说,他今生今世是离不了那块地方的。路遥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我稍稍能够理解路遥,理解他的心是怎样碎的。我说稍稍理解他,是因为我毕竟只在那儿住了三年,而他的四十二年其实都没有离开那儿。我们从他的作品里理解他的心,他在用他的心写他的作品,可惜还有很多好作品没有出世,随着他的心,碎了。
⑧这仍然不止是一个哭的问题。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倒下去,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流传得比四十二年要长久得多了,就像那块黄土地的长久,像年年都要开放的山间的那一树繁花。
(选自《史铁生作品集》,有删改)
10.请根据“三次见到路遥”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次数地点“我”眼中的路遥路遥给“我”留下的印象
第一次北京不善言谈、默默地坐着、默默地微笑①
第二次西安②为了文学创作,不顾身体
第三次③苍老、默默地微笑④
11.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两个“默默地微笑”在表述上有什么作用?)
②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的苍老了。(“竟”字有什么表述效果?)
1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眼中的路遥是怎样的一个人。
13.文章标题为“悼路遥”,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在对路遥的悼念中还表述了哪些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傅永,字脩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据。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脩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删节)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15.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但当涉猎
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手执鞍桥
④涉猎经史
16.下列黑体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18.甲文中,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19.乙文中,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20.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六、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0分)
21.作文。
请以“让我的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公园里,群花争妍。爸爸与女儿漫步其间,女儿忽然指着前方一朵花说:“那朵花好丑啊!”爸爸微笑不语,只是抬手示意她离那朵花近一点儿。她虽不情愿,但还是驻足花前。正有轻风拂过,淡淡花香入鼻,浸润心田,她愕然。爸爸细细打量女儿,又笑着说:“其实,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的美,独特的价值。人与花一样,既不要看轻别人,也不要看轻自己。”她若有所思,点点头,好像明白了……
要求:文章立意要深刻;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要有真情实感;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600字左右。
七、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某班开展了“祖国,您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
23.我们班级正在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标语。(20字内)
24.请你介绍一下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构成及其内涵。
25.在“祖国,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如果你是策划者,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
示例:讲爱国故事
活动一:
活动二:
26.本次班会有一个分享“爱国人物”故事的环节,请你分享一个你熟悉的爱国人物的故事。(100字左右)
解析解答部分
1.D
音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A.有误,“深霄”的“霄”应为“宵”;
B.有误,“--反即往”的“即”应为“既”,“炯乎不同”的“炯”应为“迥”;
C.有误,“锋芒必露”的“必”应为“毕”;
D.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解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2.B
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
A.有误,很少有人知人知道.用在这里是语义不当。
B.正确,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C.有误,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用在这里是搭配不当。
D.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B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家作品
ACD.正确。
B.有误,邓稼先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曾获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4.D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A.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
B.语序不当,改为“通过并推广”;
C.语意重复,“大约”和“左右”二去一;
D.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1)深林人不知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杨花榆荚无才思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园、荚、”
故解析为:⑴深林人不知⑵何人不起故园情⑶杨花榆荚无才思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⑸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6.(1)骆驼祥子;人民艺术家
(2)虎妞是一个凶悍粗鄙,泼辣且蛮横的泼妇形象。
(3)先前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骆驼祥子》
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品识别和名著常识。根据选段一中对“车”的大量描写以及选段二中街上的冷静使她的声音显着特别的清亮,使祥子特别的难堪’等句,可判断出两段文字出自《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原著中,透过对于虎妞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虎妞凶悍粗鄙,泼辣且蛮横的形象。语段二中“她的嗓门又高起来,街上的冷静使她的声音显着特别的清亮,使祥子特别的难堪”“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等对于虎妞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辆自己的车,做独立的劳动者。从选段“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以及,结合名著原文可以看出,祥子善良纯朴,正直老实,健壮勤劳,好强上进,坚忍。但,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JL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死后,则又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朵希望的火花。他最终成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7.开头列举人们总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习惯性摸脸的现象,引出说明对象: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与标题照应;为下文具体说明爱摸自己的脸的原因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8.举例子。说明“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从而也解释了本文要说明的事理。
9.不能删。“部分”表示范围上的限制,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高级哺乳动物都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如果删去,则表示全部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说明文语言分析;文章开头及其作用;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⑴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段落的作用。说明文开头段落的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的事理;②引传说、故事、诗歌等,激发阅读兴趣。
⑵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库存管理清单及优化模板仓库管理功能全面覆盖
-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清单细节覆盖版
- 我与书的故事读后感创作12篇
- 文档编辑及排版规范模板
- 行业采购需求分析工具
- 员工培训与教育质量保障承诺书9篇范文
- 2025网络版自建房买卖合同书
- 2025黄牛买卖合同范本
- 介绍一本我最喜欢的书籍作文6篇范文
- 人才建设与终身学习承诺函3篇
- 超声波透药治疗技术解析与应用
- 城市环卫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
- 反邪教宣讲课件
- 公交驾驶员职业道德课件
- 【无锡市水利局】2025无锡市水利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实操手册
- 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8篇
- 《先秦文学经典解读:《诗经》的教学教案》
- 注塑厂品质管理制度
- 年产7500吨光稳定剂、2100吨阻聚剂、22000吨光稳定剂中间体、1800吨硝酸钠技改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插花艺术》课件-4第三章 第三节东方传统插花
- 血透室护理组长竞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