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我国的疫病及相关讯息新冠肺炎甲型流感H3N2鼠疫霍乱
居家隔离上海疫情反复“大白”网课与网络办公健康码行程码接种疫苗一“罩”难求高考延期动态清零经济增长放缓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2023—2024学年度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天花鼠疫霍乱结核痢疾流感1古埃及唐明1928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草纲目》明末鼠疫牛痘接种法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17世纪扁鹊四诊法战国6世纪欧洲黑死病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18C晚期屠呦呦团队分离出青蒿素“麻沸散”《伤寒杂病论》东汉14世纪《千金方》《唐本草》《心血运动论》费莱明发明青霉素中国西方时空观念一、历史上的疫病概念解读天花病毒鼠疫病毒黄热病病毒
“疫,民皆疾也。”
——许慎《说文解字》“乃天地间有一种异气所感”。(“异气”称为“疠气”)
——吴有性《瘟疫论》含义: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泛指流行性的传染病,区别于普通病。何为疫病?(1)天花彼得二世路易十五拉美西斯五世顺治皇帝玛丽二世①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②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③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得过天花。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一、历史上的疫病1、历史上的经典疫病表现②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黑死病”。黑死病肆虐300年,欧洲人口死亡过半①6世纪,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达30%-60%。“鸟嘴医生”:黑死病横行欧洲,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感染,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戴上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护着,手着白手套,持一木棍,用来掀开病患的被单或衣物、或指挥病人如何疗病。阅读教材80页史料阅读,思考史料反应了什么历史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现象: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短缺原因:14世纪欧洲鼠疫流行蔓延一、历史上的疫病1、历史上的经典疫病表现(2)鼠疫: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5)西班牙大流感(4)斑疹伤寒17世纪爆发于墨西哥,在非洲、美洲、欧洲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导致2500万-1亿人死亡。而当时的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这种瘟疫主要靠蚊虫叮咬传播,患者肤色发黄,精神失常,经常剧烈挣扎,一般在7-9天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属于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蚤传播,患者会出现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主要表现。一、历史上的疫病1、历史上的经典疫病表现(3)黄热病天花鼠疫黄热病斑疹伤寒西班牙流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古埃及时期18世纪中国清朝6世纪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人口死亡,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严重饥荒。人文主义思想兴起。17-19世纪墨西哥爆发,在美、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20世纪早期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梳理历史上的重大疫病,概括古代疫病流行的特点古希腊明朝末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然爆发严重鼠疫,死亡军民人数在一半以上,雅典政治的走向明显转变。中国鼠疫横行一、历史上的疫病1、历史上的经典疫病表现特点:(1)频繁性、周期性;突发性(2)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3)时间长、范围广、危害大(4)时空分布不均衡。原因:①政府腐败,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②气候导致的灾害;③公共卫生条件差;④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⑤人口的聚集流动以及文明的扩张一、历史上的疫病2、经典疫病暴发的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历史上疫病产生的原因?
隋末唐初,疫病频繁发生,盛唐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发生9次,后期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再度频繁发生。——据张剑光《三千年疫情》整理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材料2:万历年间的华北鼠疫大流行使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陷于停滞,崇祯鼠疫则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加速了它的传播和扩散。明王朝是在灾荒、民变、鼠疫和清兵的联合作用下灭亡的。——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材料1:现代人口学家对染病的广大地区的全面估计,1348-1352年,黑死病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欧洲人口8000万中死亡2400万—2500万,即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大量死亡造成欧洲社会政治秩序的极大混乱。——张绪山《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材料3:频繁爆发的瘟疫导致了整个帝国不断出现饥荒和通货膨胀,造成了罗马经济生活的极度混乱,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罗马帝国时期,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方面并没有根本性的进步和提高,所以人口的下降就意味着粮食和商品生产的减少。黑死病使欧洲田地大量荒芜,英格兰地主开始把土地集中起来养羊,“圈地运动”兴起,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疫病暴发产生的影响一、历史上的疫病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依据材料分析疫病对人类历史造成的深刻影响(3)经济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1)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死亡(2)政治上: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国家衰落。材料4:“这场瘟疫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一些具有推动意义的新思想得以酝酿和传播,促使中世纪向近现代社会发展。”——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材料5:经历黑死病的洗礼,医疗体系同样受到很大的冲击,开始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医院的药物发生了变化,公共卫生和健康开始发展,这些公共机构报告流行病的情况,负责实施隔离,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一、历史上的疫病3、疫病暴发产生的影响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依据材料分析疫病对人类历史造成的深刻影响(5)医学上:客观上推动了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4)思想上:导致信仰危机,精神冲击,客观上可能引起新思想的酝酿与传播。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纵然历史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如其来的疫病爆发也会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试用事实说明。有一定道理。历史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疫病的爆发就是人们不能忽视的偶然性事件。疫病影响历史进程,但不起决定性作用;疫病影响人类社会,例如,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雅典鼠疫横行导致军队大量死亡;亚历山大大帝死于疫病,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但是人类并不是坐以待毙的,而是能够认识规律,对许多疫病进行防治。人类与疾病对抗中取得许多伟大医学成就。一、历史上的疫病【问题探究】①古罗马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②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一、历史上的疫病4、古代疫病防治(1)重视公共卫生
材料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祈祷和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促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这一委员会被认为是一个“维护城市方便用水、安全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汉长安城直城门南门道地下3米处发现的巨型排水涵洞古罗马公共水道系统①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②中国古人发明的人痘接种防治天花,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2)探索疫病防治方法一、历史上的疫病4、古代疫病防治
材料
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悦神祇。西汉元康二年宣帝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最早记载天花、恙虫病。《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天花流行,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痘接种法。——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
①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②古罗马时期的医院收治疫病患者。宋代安乐坊一、历史上的疫病4、古代疫病防治(3)建立救治机构唐代寺庙病坊和养病坊汉代“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南齐:六疾管。唐朝时,还有佛教会设立的“病人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相当现代的慈善机构。武则天时期,改称为“悲田养病坊”,由政府出面管理。“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清朝《海录》
材料一: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作为维护城市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
——《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古罗马在疫病防治方式上的特点。①政府主导;
②立法保障;③注重疾病预防;
④注重修建大量公共卫生设施;⑤重神学,轻科学。一、历史上的疫病史料史证能力训练:古代疫病防治一、历史上的疫病史料史证能力训练:古代疫病防治材料二: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祈福禳灾。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据程杨等《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防疫措施的特点。
①政府消极应对;
②防疫重点主要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③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浓厚。(1)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2)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3)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4)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英国医生琴纳1796年试用牛痘预防天花,获得成功。人类最终消灭天花。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及1885年研制出狂犬病疫苗,战胜狂犬病,是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一、历史上的疫病5、近代疫病防治1.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书影
材料:《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充分反映出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特点,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内容,有着比较全面的论述。《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的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的阶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内经》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历史上朝鲜、日本等国都曾把《内经》作为医学教科书,其主要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国文字。——王振国《中外医学史》二、中医药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阶段由《素问》《灵柩》两部分构成,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1)战国时期的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2)东汉晚期,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材料: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后汉书·华佗传》二、中医药的成就2.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形象、动作创编的一套养生健身功法。(1)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2)明朝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本草纲目》。这部著作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书影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每药标正名为刚,纲之下列目《本草纲目》体例的特点有:详细介绍了每一味药的产地和外形特征,再按气味等说明其功能体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思想体例完备,全书框架一目了然全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功用全面二、中医药的成就2.中药典籍整理集明朝以前本草之大成,创立先进的药物分类法4.中医药事业焕发新的生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3)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
材料: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青蒿素化学元素二、中医药的成就思考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特点:理论体系独立完整;诊疗方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重视经济积累与总结,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医学专著不断出现;强调整体观,强调天人合一,辩证施治;在用药上以草药为主,讲究药食同源;注重养生。二、中医药的成就(2)原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既有较好的传承性;受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受传统天人观念的影响;历代政府的鼓励与支持;历代医者的潜心钻研。1.背景: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17-18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伦勃朗的油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近代科技推动医学发展(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2)近代以来:西式医院建立西医院校建立引入西方公共卫生措施①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这些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2.历程:传统中医和近代西医的区别
传统中医近代西医理论上技术上从医资格认定上医疗实践上卫生保健把人置于自然和社会之中,强调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认识生命现象,注重考察整体间的功能联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把人作为个客观独立的生物实体单独加以考察,注重局部证据。注重“辩证诊疗”,强调“望、闻、问、切借助先进仪器,诊断讲求精确。没有统一的医疗教育体制。形成严格的从业资格考核。公共医疗设施不完善,医患关系中医生的权威相对不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疗实践制度,使得医患关系的处理有法可依不同季节、年龄段保健;健身操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
材料一中国人最初对西医存有相当的疑虑和抗拒心态,认为洋人有“三怪”,出现了“挖眼、剖心”等谣传,西医被蒙上了神秘、恐怖的色彩。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医的优势已被许多人认可,相信西医并求诊的人日趋增多。19世纪90年代,西医在某些地方仍然遭到抵制,但总体上已在中国确立了稳固地位。20世纪初,随着教会医院和西医队伍的递增,有人开始倡导“改良中医学”。20世纪20年代前后,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废止中医”之论。——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和反响》(1)根据史料一,概括时人对于西医认识的变化。谈谈对“西医东渐”的认识。【史料史证能力训练】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影响(1)变化:由疑虑抗拒到认可接收;由被动抵制到主动学习;由倡导西医、改良中医到批判否定中医理论。认识:带来新的医学知识与治疗方法,丰富了中国医学;促进西方文化的传播,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但绝对否定中医有失偏颇。
材料二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各地开设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2)根据史料二,分析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三】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影响(2)提高了医学水平;推动行政制度改革;促进了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医疗格局,推动了中国人医疗观念的转变。【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与影响?
材料: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1)背景:①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②西方文明的传入;③洋务运动的兴起;④受到日本的影响。(2)影响:①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②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③动摇了中医的地位。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1: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之争,正是由这些受科学主义思潮影响的西医学精英发起。无论是学理层面的探讨,还是政治角度的争斗,话语权争夺的背后,是中医自我认同与力求得到西医和其他人即他者认同的统一。在中西医之争上,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是“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试图通过这样的话语定位分清自己和中医的地位;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试图与民族国家建构联系,占有一定的政治话语力量。为了应对“科学主义”的威胁,争取民意和更多政治上的优势,中医药界把中医存废问题上升到三民主义的政治层面:一曰民族主义;二曰民权主义;三曰民生主义;政治角度的话语权为中医赢得了一定的局面,挽救了自身灭亡的命运。——姜连堃等:《从话语权的争夺透视近代中西医之争》,载《西部中医药》2011年第7期(1)分析近代中西医之争的实质是什么?首先是中医和西医的生存之争。在这背后,还包含着科学主义的学理之争。此外,中西医之争还是近代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而在政治层面,更是上升到了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关系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存亡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知识拓展】中西医之争
材料2:1929年及其以后的中医废除之争,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中国医学界的二元格局。中医界虽然屡屡遭到打压,但还是顽强地生存下去西医虽然把持国家卫生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房买卖合同
- 施工期间合同
- 完成工作任务合同
- 出宣传册合同
-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观题必背模板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监控设备采购安装合同
- 未成立的合同
- 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习题)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含解析 含解析
- 理发购卡合同
- 技术承包合同
- 《自贡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汇编(2023版)》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东北大学21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9
- 第一、二、三、四单元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 统编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件
- 《荷花淀》说课课件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上海】漕泾镇金山区水库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方案
- 区块链技术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
- 初中数学教师新课程培训
- TIAC 15-2017《电网行业20kV及以下配电网资产保险定损规范》
- 明清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