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击防护技术(注安备考)原创2017-09-18彭益石深圳龙岗一石安全工作室一、防雷措施1.建筑物防雷的分类⑴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 凡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2) 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3) 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2)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3)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4) 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5) 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6) 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7) 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8)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9)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10)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3)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2)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3)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防雷技术分类1) 外部防雷。即针对直击雷的防护,不包括防止外部防雷装置受到直接雷击时向其他物体的反击。2) 内部防雷。包括防雷电感应、防反击以及防雷击电涌侵入和防生命危险;3) 防雷击电磁脉冲。是对建筑物内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防雷电流引发的电磁效应,包含防经导体传导的闪电电涌和防辐射脉冲电磁场效应。■防雷装置⑴外部防雷装置。指用于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1) 接闪器。接闪杆(避雷针)、接闪带(避雷带)、接闪线(避雷线)、接闪网(避雷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均为常用的接闪器。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起到拦截闪击的作用,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保护被保护物免受雷击。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确定。滚球法是假设以一定半径的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利用作为接闪器的金属物),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此时对应的球面线即保护范围的轮廓线。滚球的半径按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一类为30m、二类为45m、三类为60m。2) 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圆钢或扁钢等金属导体,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3)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入大地。除独立接闪杆外,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防雷接地电阻通常指冲击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一般不等于工频接地电阻,这是因为极大的雷电流自接地体流入土壤时,接地体附近形成很强的电场,击穿土壤并产生火花,相当于增大了接地体的泄放电流面积,减小了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一般都小于工频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越高,雷电流越大,以及接地体和接地线越短,则冲击接地电阻减小越多。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2)内部防雷装置。由屏蔽导体、等电位连接件和电涌保护器等组成。对于变配电设备,常采用避雷器作为防止雷电波侵入的装置。1) 屏蔽导体。通常指电阻率小的良导体材料,如建筑物的钢筋及金属构件;电气设备及电子装置金属外壳;电气及信号线路的外设金属管、线槽、外皮、网、膜等。由屏蔽导体可构成屏敝层,当空间干扰电磁波入射到屏蔽层金属体表面时,会产生反射和吸收,电磁能量被衰减,从而起到屏蔽作用。2) 等电位连接件。包括等电位连接带、等电位连接导体等。利用其可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3) 电涌保护器(SPD)。指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其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态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防止设备或系统遭受闪电电涌冲击而损坏。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晶体闸流管等非线性元器件在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当出现电压电涌时突变为低阻抗,由这类非线性元件作为基本元件的电涌保护器称为“电压开关型”或“克罗巴型”电涌保护器。压敏电阻和抑制二极管等非线性元器件在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由这类非线性元件作为基本元件的电涌保护器称为“限压型”或“箝压型”电涌保护器。由电压开关型元件和限压型元件组合而成的电涌保护器,其特性随所加电压的特性可以表现为电压开关型、限压型或两者皆有,被称为“组合型”电涌保护器。4) 避雷器。避雷器是用来防护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沿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建筑物内,以免危及被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按其结构,避雷器主要分为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等。阀型避雷器上端接在架空线路上,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当雷电冲击波到来时,避雷器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冲击波过去后,避雷器自动恢复绝缘状态。氧化锌避雷器利用了氧化锌阀片理想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即在正常工频电压下呈高电阻特性,而在大电流时呈低电阻特性,限制了避雷器上的电压。其具有无间隙、无续流、残压低等优点,被广泛使用。■防雷措施各类防雷建筑物均应设置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并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此外,各类防雷建筑物还应设内部防雷装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等物体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并且,尚应考虑外部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之间的间隔距离。根据不同雷电种类,各类防雷建筑物所应采取的主要防雷措施要求如下。⑴直击雷防护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均应设置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等也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是装设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接闪杆分独立接闪杆和附设接闪杆。独立接闪杆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接地装置应当单设。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要求装设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闪电感应防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具有爆炸危险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均应采取防闪电感应的防护措施。闪电感应的防护主要有静电感应防护和电磁感应防护两方面。静电感应防护一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过电压,应将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与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对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可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可不单接接地装置。电磁感应防护一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也应跨接。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Q时,连接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在非腐蚀环境下,对于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可不跨接。防电磁感应的接地装置也可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闪电电涌侵入防护第一、第二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均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防护措施。属于闪电电涌侵入造成的雷害事故很多。在低压系统,这种事故占总雷害事故的70%以上。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在入户处的总配电箱内是否装设电涌保护器应根据具体情况按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的有关规定确定。当难于全线采用电缆时,不得将架空线路直接引入屋内,允许从架空线上换接一段有金属铠装(埋地部分的金属铠装要直接与周围土壤接触)的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这时,电缆首端必须装设户外型电涌保护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电缆金属外皮等共同接地,入户端的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必须接到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上。人身防雷雷雨天气情况下,人身防雷应注意的要点如下。1) 为了防止直击雷伤人,应减少在户外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在野外逗留。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不要暴露于室外空旷区域。不要骑在牲畜上或骑自行车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避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2) 为了防止二次放电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接闪杆及其接地引下线;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3) 雷雨天气情况下,室内人身防雷应注意的要点有:1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和电视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1.5m以上,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管线,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等,以防止这些导体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二.试题解析(2011年第12题)雷击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并产生严重后果,对人的生命、财产构成很大的威胁。下列各种危险危害中,不属于雷击危险危害的是()A引起变压器严重过负载 B烧毁电力线路C引起火灾和爆炸 D使人遭受致命电击【答案】:A【解析】:《安全生产技术》第73页电性质的破坏作用。破坏高压输电系统、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事故;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二次放电的电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二次放电也可能造成电击,伤害人命;形成接触电压电击和跨步电压导致触电事故;雷击产生的静电场突变和电磁辐射,干扰电视电话通讯,甚至使通讯中断;雷电也能造成飞行事故。②(2011年第19题)建筑物防雷分类是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生产性质、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进行的.在建筑物防类别的划分中,电石库应划为第()类防雷建筑物.A一B二 C三D四【答案】:A
【解析】:《安全生产技术》第98页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举例中,包括了火药制造车间、乙炔站、电石库、汽油提炼车间等。③(2011年第21题)针对直击雷、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雷电行进波(冲击波)所带来的危害方式,人们设计了多种防雷装置。下列防雷装置中,用于直击雷防护的是()。A阀型避雷器 B易击穿间隙C电涌保护器 D避雷针(接闪杆)【答案】:D【解析】:《安全生产技术》第101页直击雷的主要措施是装设接闪杆、架空接闪线。(2012年第17题)•有一种防雷装置,当雷电冲击波到来时,该装置被击穿,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在雷电冲击波过去后,该装置自动恢复绝缘状态,这种装置是( )接闪器B.接地装置C.避雷针D.避雷器【答案】:D(2013年第18题)下图是探照灯柱的图示。为了防雷,在原有探照灯柱上加设了一支避雷针(接闪杆),后来又安装了监控设备。现状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装置是()。A、D和E B、C和AC、BC、B和DD、B和C【答案】:B⑥(2014年第18题)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等特点。下列关于雷电破坏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破坏电力设备的绝缘引起电气设备过负荷造成电力系统过负荷引起电动机转速异常【答案】:A
(2014年第20题)直击雷、闪电感应(雷电感应、感应雷)、球形雷(球雷)、雷击电磁脉冲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下列关于避雷针安全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避雷针能防闪电静电感应避雷针能防直接雷避雷针能防闪电静电感应避雷针能防直接雷避雷针能防闪电电磁感应避雷针能防雷击电磁脉冲B.C.D.【答案】:B(2015年第16题)雷电放电,特别是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票预售活动方案
- 销售活动公益活动方案
- 闲置交换活动方案
- 金融公司元宵节活动方案
- 长征小学读书活动方案
- 社区网络信息可视化技术-洞察及研究
- 航运设备智能调度-洞察及研究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偏见检测-洞察及研究
- 消费者退货数据分析与预测-洞察及研究
- 美术音乐课程活动方案
- 篮球场施工合同(标准版)
- 11《百年孤独(节选)》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2025年汽车后市场汽车维修配件电商平台研究报告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报告
- 2025年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目
- 2025 小学技术课创意机器人之快递小帮手课件
- 2025年10月全国自考《00226知识产权法》真题及答案
- 服饰色彩搭配培训
- 基于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2026届高考历史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 冬季通信工程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