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服装离国际品牌有多远_第1页
浅谈中国服装离国际品牌有多远_第2页
浅谈中国服装离国际品牌有多远_第3页
浅谈中国服装离国际品牌有多远_第4页
浅谈中国服装离国际品牌有多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服装离国际品牌有多远在还没有学习服装专业之前,我所知道的服装国际品牌也就那么几个迪奥Dior、夏奈尔、D&G,后来学习了服装对这方面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又知道了好多的国际品牌,当仔细看的时候才发现,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在我知道的这些国际品牌里,竟没有一个是中国的,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观察那些国际品牌我们不难看出,优秀的国际品牌是和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往往那些品牌就是用设计师的名字来命名的:迪奥Dior创始人: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Dior夏奈尔Chanel创始人:GabrielleChanelD&G创始人:DomenicoDolce和StefanoGabbana古奇Cucci创始人:古奇欧·古奇(GuccioGucci)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创始人:LouisVuitton路易·威登确实如此,那么他们是怎么样发展为国际品牌呢,他们的成长道路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呢,在这里我们以迪奥Dior的发展过程为例来对比分析中国服装:1、从它的历史原因来看:1946年迪奥创立了“迪奥尔高级时装店”,47年在首次作品发表会上推出“花冠形”:带圆味的流畅的肩线,束细的腰身,用衬裙撑起来的离地20cm的宽摆长裙。这种极富传统女性味的优雅作品问世,宣告“像战争一样耸肩的男性外形结束”。这就是迪奥伟大的作品NewLook可以说是迪奥先生找准了时尚的契机,战后的人们渴望和平,受够了那种没有一点女性味的工装。人们那种对美、对和平盛世的强烈期待被迪奥的新样式所满足,引起了时代的共鸣。迪奥因此一举成名。而在中国设计师却没有机会寻找这样的契机,战后的人民不仅没有嫌弃工装的样式,反而引以为傲,争相穿着,这是因为当时劳动人民终于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兴高采烈的当上了国家的主人,工农兵成为他们的偶像,劳动人民把工农兵的穿着当作时尚,这应该也算是以前的名人效应吧,正因为人们没有要脱掉他们的意思,所以高级的服装没有的到形成,另一点,这种工装也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人人都要参加劳动,都要忙着建设新中国。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服装,那种高档漂亮的衣服根本就派不上用场,所以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流行款式。再者,新中国成立伊始,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再者我们的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都喜欢方方正正、有模有样的。所以朝气蓬勃的刚健形象成为服装的主流,中山装、列宁装、干部装、军便装,当时普遍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可见当时的受欢迎程度。后来又有从俄罗斯流行过来的布拉吉,还有春秋衫等等一系列的服装,一直到现代。从这些当时流行的服装来看,也基本都是来自国外,受他们的影响,虽然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但似乎我们一直都是处于一个模仿者的位置,缺少自己的东西。2、从经济条件看:开始迪奥服装的服务对象基本都是贵族、明星,他们有着良好的经济条件,虽然二战后的经济还没有恢复,建国后,由于物资匮乏,人们根本就不会去瞧那样昂贵的高级时装,另外纺织工业落后,人们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品种单一,这种种原因都会使的高级时装无法形成,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虽然有了富裕的人,但是欧洲的文化强度好像压过中国,也使得大批富人都选用国外品牌。3、从所处的境遇原因来看:迪奥的一生经历坎坷,家庭由兴转衰,后来迪奥贫困潦倒,是在“棉布大王”马尔赛尔·布萨克的支助下创建了“迪奥尔高级时装店”,在迪奥的NewLook一举成名后得到了王室的赏识,迪奥开始为王室为各类明星设计服装。正因为得到了那么多人的赏识,才使迪奥的名气与日剧增。让更多的人们认识了迪奥。中国服装登不上国际舞台,与设计师所处的境遇有很大的关系,品牌与设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在中国很少有依靠自己的设计风格所独立起来的品牌,那些服装企业似乎也没如果设计师的作品中没有自己的东西,没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就很难占领市场。现在的很多服装设计师还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这也是中国服装设计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所以设计师自身的素养,知识面要高。时装设计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中国的服装拥有五千年之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元素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青睐,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让中国服装走向世界。记得波希娜曾经提出过自己对目前中国时尚的看法,她说“中国现在的时尚产业有些像迪奥当时在二战后的感觉,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性还在穿着颜色单一的制服,现在正在追求多样化。而且与外国不同的是,中国还没有针对20到30岁女性的特定服装风格。”波希娜认为,在她看来,中国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