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课堂作业(作图)1、用图说明TP、AP、MP曲线的特征与相互关系。2、用图说明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第四章课堂作业(作图)第五章成本论
上一章已经分析了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种关系是技术效率问题。由此我们知道,最佳要素组合点就是使既定产量的成本最小化或成本既定产量最大化之点。但在那里,只是以等成本线来表示成本对生产的约束,没有深入探讨成本本身的变化问题。而探讨成本的变化对于理解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涉及到厂商的选择的经济效率问题。与前一章利用生产函数所进行的生产技术分析相对应,成本分析也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实际上,成本分析是以生产函数的分析为基础进行的。在成本分析中,经济学家通常假设要素价格不变,从而把成本仅仅表述为是产量的函数。
本章导读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各种成本概念及成本函数。2、掌握短期与长期成本的有关概念与曲线。内容与结构成本概念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第一节有关成本与利润的重要概念1.生产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费用。取决于:产量Q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成本函数可记为
C=f(Q,P)成本方程?成本函数与成本方程不同:
成本方程表示支出一定成本在一定条件下,不同要素的最大购买量。
成本函数表示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是表示成本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成本函数为
C=f(Q,P)2.生产成本=经济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隐成本与显成本
(ImplicitcostsExplicitcosts)显成本:指厂商为购买各种要素的支出,包括员工工资、原材料支出、燃料、动力、运输费用、借贷资本利息等。由于它要反映在会计账册上,因而是一种会计成本。隐成本:指厂商使用自有资源所带来的成本。包括使用自有设备的折旧费、使用自有资金的利息及企业家为本企业提供劳务应得的薪金(正常利润)。显成本(ExplicitCost):会计学成本,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ImplicitCost):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不在帐目上反映。如自有房屋作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因为使用这一资源而不得不放弃的其它利用场合可能带来的最高的价值。3.利润
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必须加入机会成本来研究厂商成本。经济学中的利润与会计利润不一样。企业所追求的利润是经济利润最大。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利润[Profit]=收益[Revenue]-成本[Cost]
会计利润[BookProfit]=销售收益-显性成本(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EconomicProfit]=销售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利润-隐性成本利润的概念例:会计师的算法经济学家的算法项目数量项目数量销售收益原材料费用水电费工资银行利息300000130000100005000010000销售收益原材料费用水电费工资银行利息300000130000100005000010000隐含租金隐含利息隐含工资500001000040000会计成本200000经济成本300000会计利润100000经济利润0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正常利润[NormalProfit]——企业家才能的报酬。与工资类似,由企业家才能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在经济分析中被看成成本。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超额利润[ExcessProfit]
——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相当于经济利润。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1.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2.短期总成本与扩展线的图形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1.生产和成本分别从实物量和价值量角度研究生产问题。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有密切联系。短期生产函数2.劳动价格w和资本价格r固定。短期中,资本为固定投入,L为变动投入,L与产量Q有关。短期总成本:3.由TP曲线可以推导出TC曲线rk为常数,用b表示,w*L(Q)用φ(Q)表示。短期总成本函数:STC(Q)=φ(Q)+b总产量曲线上,找到每一产量水平相对应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再用L去乘价格w,便可得到每一产量的可变成本。TCTCTVCTFCQO将产量与可变成本的对应关系描绘在产量与成本的平面图中,即可达到总可变成本曲线。加上固定成本,就得到TC曲线。
短期总成本曲线C2468101214Q024681012141618w•L(Q)r•KSTC(Q)短期总成本与扩展线的图形可以利用生产的扩张线来说明短期总成本KLABQ1F0A'B'Q2GA"B"Q3HERF'H'C'D'CD四、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只能对部分要素进行调整,而不能对全部要素进行调整的时期内所发生的成本为短期成本。长期内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长期成本没有可变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
对一切要素均可调整的时期内发生的成本称为长期成本。
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1.长期与短期的问题,是要素是否全部可变的问题。部分投入可调整-可变成本variablecost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包括:原材料、燃料支出和工人工资。长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部分投入不可调整-固定成本fixedcostFC:固定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短期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要素费用。包括:厂房和设备折旧,及管理人员工资。短期一、短期成本分类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variablecostVC:部分投入可调整,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包括:原材料、燃料支出和工人工资。固定成本fixedcostFC:部分投入不可调整,固定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短期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要素费用。包括:厂房和设备折旧,及管理人员工资。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AFC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AVC平均总成本[AverageTotalCost]ATC边际成本[MarginalCost]MC平均成本:总成本:总固定成本[TotalFixedCost]TFC总可变成本[TotalVariableCost]TVC总成本[TotalCoat]TC
短期成本分类1、总不变成本曲线总不变成本(TFC:TotalFixedCost):在短期内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CQTFC0A当产量为0时,也须付出相同数量,产量增加这部分支出仍不变,因此曲线为一同水平线。
2、总可变成本
(TotalVariableCost:TVC)概念: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对可变要素(如原材料、劳动力)的支付。特点:由于TVC是对短期内厂商根据产量变化而调整的可变要素的支付,因此,它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产量的函数。TVC曲线如下:2、总可变成本曲线CQTVC当产量为零时,可变成本也为零,产量越多,可变成本也越多。是从原点开始的不断向右上方上升的曲线。
3、总成本(TC:TotalCost)概念: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的支付。TC=TFC+TVC(Q)TC曲线STC=TFC+TVCSTC曲线:陡-平-陡STC不从原点出发,而从固定成本FC出发;CQTFCTVCSTCTFC没有产量时,短期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STC曲线和TVC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任一产量的STC与TVC之间的距离均为TFC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的曲线形状及相互关系可以用图说明。图中:TFC是一条水平线,表明TFC与产量无关。
TVC与TC曲线形状完全相同,都是先以递减的速度上升,再以递增的速度上升。不同的是TVC的起点是原点,而TC的起点是TFC与纵坐标的交点。这是因为总成本是由总固定成本和总变动成本加总而成的,而总固定成本是一常数,所以任一产量水平的TC与TVC之间的距离均为TFC。
QCAFCAFC随产量Q的增加一直趋于减少。但AFC曲线不会与横坐标相交,因为总固定成本不会为零。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4、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AFC)5、平均可变成本
(AVC:AverageVariableCost)短期内生产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变动成本。QCAVCAVC初期随着产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量时,AVC达到最低点,而后随着产量继续增加,开始上升。(先下降,后上升)6、平均总成本
(AC:AverageCost)1.概念:厂商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即:
AC=TC/Q=AFC(Q)+AVC(Q)2.注意:AC也是Q的函数。3.AC曲线平均总成本曲线CQAC变动规律:初期,随着产量的增加,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量时,ATC达到最低点,而后随着产量的继续增加,ATC开始上升。
QCAFCAVCSACSAC
=AFC平均固定成本
+AVC平均可变成本ATC与AVC的变动规律相同,但两点不同须特别注意:
*AC一定在AVC的上方,两者差别在于垂直距离永远AFC。当Q无穷大是,ATC与AVC无限接近,但永不重合,不相交。*AC与AVC最低点不在同一个产量上,而是AC最低点对应的产量较大。即AVC已经达到最低点并开始上升时,ATC仍在继续下降,原因在于AFC是不断下降的。只要AVC上升的数量小于AFC下降的数量,ATC就仍在下降。7、边际成本
SMC
Marginalcost
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FC始终不变,因此SMC的变动与FC无关,SMC实际上等于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可变成本。MC=dTC/dQ=dVC/dQ(因为dTC=dVC+dFC,而dFC=0)边际成本曲线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QCSMCMP递增,MC就递减。投入增加超过一定界限,MP递减,所需MC就递增。产量Q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TFCTVCTCAFCAVCACMC012000112006002120080031200900412001050512001400612002100产量Q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TFCTVCTCAFCAVCACMC01200012001120060018001200600180060021200800200060040010002003120090021004003007001004120010502250300262.5562.515051200140026002402805203506120021003300200350550700短期成本曲线综合图CQ0TFCTVC320016008002400421356TCC8004002006001000Q0123456GAFCAVCACEBCMCDFA短期成本小结:成本函数:TC=f(Q),Q—产量TC=TFC+TVCTFC——常数TVC=f(Q)AFC=TFC/QAVC=TVC/QATC=TC/Q=TFC/Q+TVC/QMC=⊿TC/⊿Q
或MC=
dTC/dQ
用数学方法证明,
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关于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MC曲线就是相应的TC曲线的斜率在每一个产量上TC曲线的斜率与TVC曲线的斜率相等
A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MC=AC,AC极小AVC曲线和MC曲线的关系MC=AVCAVC极小MC、AC、AVC均为U形曲线,最低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MC、AVC、AC。
STC与TVC间距不变,为TFCMC为TC线的斜率曲线AC为TC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曲线STCTVCSMCTFCSACAVCQQccQ3Q2Q1ABCSAC与AVC的关系。二曲线先远后近,但永不相交,间距为AFC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SMC与AVC、SAC相交于其最低点AFC当MC=SAC时,对应B点,此时TC线的斜率线等于TC线上点与原点的连线TVCSMCTFCSACAVCQQPPQ3Q2Q1ABCTC与MC的关系:当MC下降时,TC上凸;上升时,TC向下凸。A点拐点SMC与AVC、SAC相交于其最低点SMC<AVC,AVC↓SMC>AVC,AVC↑SMC=AVC,AVC最低TVCSMCTFCSACAVCQQccQ3
Q2
Q1ABCMSMC<SAC,SAC↓SMC>SAC,SAC↑SMC=SAC,SAC最低STCTVCSMCTFCSACAVCQQccQ3Q2Q1请注意STC的特殊点A、B、C。AVC最低点对应C点
SAC最低点对应B点。SMC最低点对应A点。ABCTC曲线、TVC曲线和
MC曲线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MC曲线就是相应的TC曲线的斜率;在每一个产量上TC曲线的斜率与TVC曲线的斜率相等;结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MC曲线先降后升相对应,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而且,MC曲线的最低点与TC曲线的拐点和TVC曲线的拐点相对应。AC曲线、AVC曲线和
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1、AC是AVC与AFC之和,由于AFC曲线总是下降的,因而只要AVC下降,AC必然下降。前面说明,MC下降时,AVC必然下降,故MC下降时AC必然下降;2、MC上升时,AC不必马上上升。只要MC绝对水平低于AC,MC上升时AC仍会下降。MC与AC在某点相交,此后MC高于AC,于是AC止降转升。MC由下向上从AC最低点穿过AC;3、AVC与AC都上升,但是,由于AC要分摊固定成本,故它永远高于AVC。产出量增加时,AVC曲线不断逼近AC,但永远不能与后者相交。
A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与AV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
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这是因为:在平均总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平均不变成本。
SMC与SAC、AVC相交于SAC和AVC的最低点。.综合分析QCAVCSACSMCNM进一步分析(1)SMC与AVC相交于AVC最低点。SMC<AVC,AVC↓SMC>AVC,AVC↑SMC=AVC,AVC最低QCAVCSMCMM点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增加。(2)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QCSACSMCNSMC<SAC,SAC↓SMC>SAC,SAC↑SMC=SAC,SAC最低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相交,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这时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练习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增加1单位产量后,成本增加100-95=5边际成本是5产量QFCVCTCAFCAVCACMC0200120502205632095420805201256201327202028203209207401.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3-10Q2+17Q+66: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AC(Q)AVC(Q)AFC(Q)
MC(Q).解(1)可变成本部分:Q3-10Q2+17Q不可变成本部分:66(2)TVC(Q)=Q3-10Q2+17Q AC(Q)=Q2-10Q+17+66/Q AVC(Q)=Q2-10Q+17 AFC(Q)=66/Q MC(Q)=3Q2-20Q+17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STC=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及相应的边际成本值。【解答】(1)VC=0.04Q3-0.8Q2+10Q,FC=5。(2)AVC=VC/Q=0.04Q2-0.8Q+10,AVC‘=0.08Q-0.8=0。Q=10。代入AVC=0.04Q2-0.8Q+10=6。(3)MC=STC‘=0.12Q2-1.6Q+10=6。二、
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
短期生产的基本规律决定了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呈先降后升的U形。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以后再逐渐递减。边际报酬递增阶段,边际产量递增,边际成本递减三、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短期生产函数为:短期成本函数为: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w是既定的。(1)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AP与AVC成反比。AP递减,AVC递增;AP递增,AVC递减。AP最大,AVC最小。AP顶点对应AVC最低点。M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最低点。MP曲线与AP曲线在AP顶点相交,所以MC曲线在AVC曲线最低点相交。(2)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MC与MP成反比。MP先升后降,所以MC先降后升。且MC最低点对应MP顶点。TP递增,TC和TVC递减;TP递减,TC和TVC递增;TP上的拐点对应TC和TVC上的拐点。1、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MC与边际产量MPLMC.MP的对应关系在短期生产中,MP的递增阶段对应于MC的递减阶段;MP的递减阶段对应于MC的递增阶段;与MP最大值相对应的是MC的最小值。结论:在边际报酬规律作用下,MC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QLTPAPA‘L2GMPOL3L1B’AB投入量L1、L2、L3对应的产量是Q1、Q2、Q3。MP的最高点对应MC的最低点AP的最高点对应AVC的最低点TVCSMCTFCSACAVCQQPPQ3Q2Q1ABCA‘B‘TVC=PL•L=W•L(Q)短期生产函数与短期成本函数的对偶性
生产函数成本函数TP——总产量TVC——总可变成本AP——平均产量AVC——平均可变成本MP——边际产量MC——边际成本TP先以递增的比率增加,当MP达到最大值后,再以递减的比率增加。TVC先以递减的比率增加,当MC达到最小值后,再以递增的比率增加。AP先递增到最大值(AP=MP),然后递减。AVC先递减到最小值(AVC=MC),然后递增。MP先递增,后递减,当等于AP后,以比AP更快的速度递减。MC先递减,后递增,当等于AVC后,以比AVC更快的速度递增。产量与成本的关系AP与AVC成反比。AP递减,AVC递增;AP递增,AVC递减;当AP达最大时,AVC最小。AP曲线顶点对应AVC曲线最低点。M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最低点。MP曲线与AP曲线在AP顶点相交,所以MC曲线在AVC曲线最低点相交。MC与MP成反比。MP先上升后下降,所以MC先下降,然后上升;且MC的最低点对应MP的顶点。TP递增,TC和TVC递减;TP递减,TC和TVC递增;TP上的拐点对应TC和TVC上的拐点。三、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
和边际成本曲线1.由TFC曲线到AFC曲线2.由TVC曲线到AVC曲线3.由TC曲线到AC曲线4.由TC、TVC曲线到MC曲线1、由TFC曲线到AFC曲线CQ0Q1Q2Q3TFCabcCQQ1Q2Q3a"a'b"b'c"AFCc'02、由TVC曲线到AVC曲线CQ0Q1Q2Q3Q1QQ2Q3aa"a'b"b'bcc'c'AVCCTVC3、由TC曲线到AVC曲线CQ0CQ0Q1TCQ1a"a'Q2Q2bb"b'aQ3cc"c'ACQ34、由TC、TVC曲线到MC曲线CQ0TVCTCCQQ10Q1a"AbQ2Q2b"BcQ3Q3c"CMCa'a第四节长期总成本
1.长期总成本函数与长期总成本曲线2.扩展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厂商能根据产量调整全部要素。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总可以选择最优规模进行生产。1.长期总成本LTC: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是厂商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QCOLTCQ1Q2陡峭—平坦—陡峭开始阶段OQ1,要素无法充分利用,成本增加幅度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Q1Q2阶段,要素充分利用,属于规模经济,LTC曲线平坦。Q2以后阶段,规模产量递减,成本增加幅度又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无固定成本,LTC从原点开始LTC函数形式:
LTC=LTC(Q)2、LTC推导:(1)可以由STC线推导出来假设长期中只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分别由三条STC表示。三条STC截距不同。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STC1、STC2、STC3。OCQSTC1STC2STC3Q2Q1Q3cab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STC1是较小规模:最低总成本在d点;STC2是中等规模:最低总成本在b点;STC3是较大规模,最低总成本在e点。假定生产Q2的产量。厂商面临三种选择:de规模调整得到LTC
:LTC是STC的包络线长期中可以调整选择最优规模,以最低总成本生产。OCQSTC1dSTC2STC3LTCQ2Q1Q3cab长期总成本曲线LTC的形成e在d、b、e三点中b点的成本最低,所以长期中厂商在STC2规模生产Q2产量。b点是LTC曲线与STC曲线的切点,代表着生产Q2产量的最优规模和最低成本。同理,可以找出长期中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规模和最低长期总成本,也就是可以找出无数个类似的b点,连接即可得到LTC。LTC是STC的包络线LTC曲线是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CQ0STC1STC2STC3Q1aQ2bedQ3cLTC长期中可以调整选择最优规模,以最低总成本生产。LTC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进行生产的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低总成本。(2)LTC可以由生产扩展线推导出B2B1B30QE1E2E3Q1=50A2Q1=100Q1=150A1A3OKRLCLTCwOB3=rOA3wOB1=rOA110050生产扩展线(b)(a)150wOB2=rOA2生产扩展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最优要素组合,代表长期生产中某一产量的最低总成本投入组合。E1点产量为50单位,成本为A1B1。假设劳动价格为w,则E1点的成本为Wob1=rOA1。将E1点的产量和成本表示在图(b)中,即可得到LAC上的E1点。同理,可得到LTC曲线。E1E2E3二、长期平均成本与LAC曲线1、LAC曲线经济含义:它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所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2、长期平均成本(LAC)函数LAC函数可表示为:
LAC(Q)=LTC(Q)/Q3、LAC曲线推导方法一:从LTC曲线推导出LAC曲线。把LTC曲线上每一点的长期总成本除以相应的产量,得到这一产量的上的长期平均成本值;再把每一个产量和相应的长期平均成本描绘在产量和成本的坐标平面中,便可得到LAC曲线
方法一:从LTC曲线推导出LAC曲线。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内厂商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成本。LAC是LTC曲线连接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可从LTC曲线推导出LAC曲线。CQLACELAC的变动规律是:呈U型变化,先减而增方法二从SAC曲线导出LAC曲线(最优规模选择;)从SAC曲线导出LAC曲线假设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只有三种,规模依次为:
SAC3、SAC2、SAC1。SAC1SAC2SAC3C1C2C3Q1Q2Q3Q2′Q1′OCQ生产Q1′,可选较小规模SAC1,也可选中等规模SAC2,成本相同。究竟选哪一种规模,要看长期中的销售量是扩张还是收缩。销售扩张,则应选用SAC2规模;销售收缩,则应选SAC1规模。生产Q1,选择SAC1,OC1是最低成本。生产Q2,选择SAC2,成本为OC2。生产Q3,选择SAC3。得出只有三种生产规模时的LAC曲线,即SAC曲线的实线部分。
LAC与SAC的关系LACCQSAC存在无数生产规模,有无数条SAC曲线,在每一产量水平,都有一个LAC与SAC的切点,切点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在切点之外,SAC高于LA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短期成本要高于长期成本。
连接切点得到LAC曲线是无数条SAC曲线的包络线。SAC2SAC3SAC1LACLAC递减,处于生产规模递增阶段,与SAC最低点的左端相切;LAC递增,处于生产规模递减阶段,与SAC最低点的右端相切;只有在LAC最低点,LAC才与SAC最低点相切。
LAC包络线的形状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内在经济或规模经济。规模收益通常都是先上升,后下降,所以,LAC曲线通常是U型。包络线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内在经济与规模经济EconomyofScale内在经济:厂商由自身内部规模扩大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内在经济的原因:第一,使用更先进技术;第二,实行专业化生产;第三,提高管理效率;第四,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第五,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也称作规模经济。假定多种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就是规模报酬问题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内在不经济内在不经济:随着厂商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由于本身规模过大而引起的经济效益的下降。也称作规模不经济。原因:(1)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2)管理阶层的增加;(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4)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LAC曲线位置变化的原因1.外在经济:由于厂商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而对企业产生的有利影响。2.外在不经济:由于厂商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恶化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3.结论:
外在经济使厂商的LAC曲线向下移动;外在不经济使厂商的LAC曲线向上移动。LAC2CQOQ1LAC曲线的移动LAC1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
三、长期边际成本曲线1.概念2.长期边际成本的推导3.长期边际曲线的形状1、长期边际成本LMC概念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LMC是LTC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可以从LTC曲线推导出LMC曲线。
2、LMC曲线的推导方法一:利用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安全员证题库要求及答案解析
- 室外管线施工方案试卷教案
- 扬尘治理专项施工方案试卷教案
- 财务报表基础知识培训教案
- 标准房屋转让协议书范本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
- 基础护理学题库直播及答案解析
- 基金从业考试改成三科及答案解析
- 安全品质培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防汛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广东省新课程标准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
- 国开电大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 6S检查表标准版2行业资料国内外标准规范
- 汽车吊机支腿反力计算及梁板受力分析
- 第十四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 点的立体构成
- 《格萨尔王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 阅读推荐课《不老泉》课件
- 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式完整版课件
- 危大工程验收记录表(模板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