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院科室(四大部)设置、布局和流程规划_第1页
妇幼保健院科室(四大部)设置、布局和流程规划_第2页
妇幼保健院科室(四大部)设置、布局和流程规划_第3页
妇幼保健院科室(四大部)设置、布局和流程规划_第4页
妇幼保健院科室(四大部)设置、布局和流程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妇幼保健院科室(四大部)设置、布局和流程规划水墨风景画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eradipiscingelit.Maecenasporttitorconguemassa.Fusceposuere,magnasedpulvinarultricies,puruslectusmalesuadalibero,sitametcommodomagnaerosquisurna.CONTENTS一、妇幼保健科室设置、布局流程、

学科体系建设规划的相关概念(一)、妇幼保健机构建筑设计规划目的要求1、满足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和要求⑴住院分娩是要单人间或是双人间或是多人间?⑵服务流程是否人性化?如孕妇保健门诊如何设置更方便孕妇?⑶装饰材料的色泽、安全、卫生标准都要符合妇女儿童特点2、满足妇幼保健机构业务发展规模和功能要求⑴住院床位尤其是产科住院床位设置多少?⑵保健和临床门诊(包括诊断和治疗)要符合新的妇幼保健功能定位的要求。⑶急诊、影像科室设置及设备配置要符合妇女儿童疾病防治的需求特点,手术室、产房、监护室消毒要求也要符合妇幼保健院开展业务的要求。3、满足国家妇幼保健院或医院建设标准的要求⑴儿科和儿童保健门诊、儿科住院等要符合院感标准要求⑵其它建筑和装饰设计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二)妇幼保健科室设置、布局流程、

学科体系建设规划的概念区别是按照妇幼保健院建设规范标准和保健院业务(保健和临床)管理规范、流程要求科学布局规划的。是保健院专业技术发展的内容,是从业务不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学科规划的。

是属于组织管理职能的范畴,是按组织管理原则来设置的。国家现在把妇幼保健院按照过去职责任务、业务工作需要设置的保健部和临床部调整为现在按照服务群体设置的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医技保障部等科室,真正体现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更有利于工作开展、业务发展和科学管理。科室设置规划科室布局流程规划学科体系建设规划科室设置规划科室布局流程规划学科体系建设规划三者是有相互联系的,目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促进保健院的发展,都是围绕业务开展和为妇女儿童提供满意的健康服务来设计和规划的。三者又是有根本区别的,其设置、规划是按照不同的管理需要的规范要求来进行的。若把三者混为一谈,会成为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来,无法开展工作。科室设置规划、科室布局流程规划、学科体系建设规划的关系二、科室设置及规模

㈠、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科室:

⑴办公室(院办和党办根据需要可和设或单设)2间,党办(含工会)1间、文印室1间,人事、档案、文秘、行政管理1-2间,信息管理1间、主任办公室)1间、院领导办公室(按职数和国家规定标准配置)、培训室和会议室(含基层和院内。大小会议室各一个,可兼用,大会议室要能够满足全县乡村保健人员培训和会议使用,小会议室可满足院内职工培训会议使用)、图书室2-3间、档案室1间。⑵业务管理科室:保健科(妇女、围产、儿童、保健信息管理)3间、医务科(病案)2间、护理部1间、院感办1间(可单设或与医务科护理部合并)、示教室2间、病案室2-3间。⑶财务科2间(核算1间、门诊住院收费设在窗口服务区4间),医保、新农合、出生证办理2间。行政管理科室2.后勤保障科室:后勤办公室1间,洗衣2-3间,水、电、暖、设备维修管理1-2间、集中供氧2间、仓库1-2间、食堂3-4间、保卫科1间、保安值班1间、司机值班1-2间、网络管理办公室1-2间、消毒供应室(按国家按标准设计3-5间、可由医技保障部管理)、卫生员值班室1间、主任办公室1间。商品部2-3间后勤保障科室

㈡、业务科室

⑴门诊科室:婚检室(按国家规定标准配置男、女婚、宣教等室)5间,围产保健门诊(含营养、心理及专家)2-5个/间,产前监护室、吸氧室2-3间,基层保健(高危)门诊1间,宣教室1间。⑵、住院科室:母婴同室(按按全县活产数的50-60%住院设置床位数,地市级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设置。按每房2床设置房间数。可设置少量VIP房间供较高消费产妇使用)、护士站2间、医生办公室2间、抢救室2间、重症监护室2-3间、主任及护士长办公室2间、医生值班室1间、更衣室1-2间、会议室或培训室(能满足职工培训学习使用不少于2间)、检查室换药1间、被褥室1间、婴儿洗澡室(2间)、婴儿抚触室1间。

1、孕产保健部

⑶、分娩室(产床2-4张、隔离产床1张)。生理待产室2间、生理产房2间,隔离待产室1间、隔离产房1间。单间产房2-3间,房间面积按国家标准设置,产待一体化产房1-2套(每套30-50㎡)污物间1间、储物间1间、助产士办公室1间、主任办公室1间、值班室1间、更衣室1间、谈话接待室1间、卫生间1间。⑷、产后康复中心:产后42天检查门诊、产后康复门诊和盆底功能障碍检查门诊、产后康复和盆底功能障碍检查门诊治疗室(根据开展的治疗项目设置相应的治疗室)至少不少于6-8间。中医康复及其他项目门诊据需要设置。⑸、孕妇学校2-3间(能够满足院内外孕产妇保健对象学习使用)

孕产保健部

⑴、门诊科室:①妇女医疗保健门诊(阴道疾病、宫颈疾病等)2-4个/间,妇科疾病治疗室2-3间,阴道镜室(可单设或与门诊结合)2间,宫腔镜室2间,基层妇女保健管理室1间,其他妇女保健门诊(根据科室业务发展设置,也可与妇女医疗门诊合并):不孕不育门诊1间及治疗室1-2间、更年期保健门诊1间、少女保健门诊1间等,妇女学校2-3间(可与孕妇学校合用)。中医妇科诊疗室据需要设置。②乳腺保健门诊2间,乳腺门诊治疗室2-3间,钼靶诊断室2间,③计划生育门诊1间,优生咨询门诊1间、计划生门诊手术室3间(按规范标准设置)。⑵、住院科室:病房(县级按20-30床位,地市级按业务发展需要设置。以每房2床设置标准设置为主、少部分设3床一室、VIP室、房间数量根据现有和发展需求设置),抢救室1-2间、重症监护室2-3间、检查室换药1间、医生办公室2间、护士站2间、医生值班室1间、主任及护士长办公室2间、更衣室2间、被褥室1间、培训(会议)室2间。

2、妇女保健部

⑴、门诊科室:①儿科门诊:儿科门诊包括普通儿科门诊1-3个/间、儿科专家门诊1-2个/间、儿科急救门诊1-2间、传染病(肠道)门诊(相对隔离)1间、儿科门诊观察室(可根据门诊量设置治疗椅位和观察床)3-5间、护理单元(接诊室、治疗室等)2-3间;中医诊断、治疗室据需要设置。②儿童保健(早期发展、早期干预、儿童营养、儿童心理)门诊2-5个/间、基层高危儿管理门诊1间、儿童保健综合监测室1-2个/间、儿童听力筛查门诊2间;眼保健门诊2间、眼保健治疗室2间;儿童口腔保健门诊(孕妇和儿童可共用)2间、儿童口腔保健治疗2间;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室1间、其他保健治疗室(根据开展的治疗项目设置如:多动症治疗室、儿童心理治疗室、肥胖门诊等)3间、其他儿童服务科室(如儿沐浴、抚触、游泳、理发、照相等)3-4间;宣教室1间、家长学校2-3间(可与孕妇学校共用)

③新生儿科门诊(规模小的与儿科合并)1间;④儿童康复门诊1间、干预康复训练室(据开展项目需要设定房间数,至少不低于4-5间)。3、儿童保健部

⑵、住院科室:①儿科病房(县级按30-60张床位、地市级按业务发展需求设置。每房2床标准为主,少部分设3床一室,房间数量根据现有和发展住院需求设置)、传染病隔离病房(可以固定或灵活调整)2间、护士站2间、治疗室1间、抢救室1-2间、重症监护室2-4间、医生办公室2间、主任及护士长办公室2间、更衣室2间、被褥室1间、医生值班室1间、会议(培训)室2间。②新生儿监护中心(县级按20-50婴儿暖箱设置、床位标准设置,地市级可根据业发展需要适当扩大规模。按国家新生儿监护室建设标准可以设置陪护病床、也可以设置无陪护监护室)。普通新生儿监护区2-3间、高危新生儿监护区1-2间、隔离监护区1间、蓝光治疗室1-2间、X线室(做防护处理)1间、配奶室1间、护士站1间、治疗室1间、医生办公室2间、主任及护士长办公室2间、医生值班室1间、洗澡室1-2间、储物间1间、更衣室2间、被褥室(无陪护监护室不设)1间、会议培训室2间、谈话接待室1间、卫生间1间。没单设新生儿病区,监护设在在儿科的除监护中心按上述监护内部要求设置外其他医护办公与儿科共用。③儿童康复病房或病区(单设病区设置同儿科)、康复训练室(据需要设置4-5个、间,可与康复门诊共用)3、儿童保健部

⑴、B超检查室:4维彩超1-2个/间,普通彩超1-3个/间⑵、心电图检查室2间、脑电图1间、肌电图室1间⑶、放射检查室(含诊断、影像和暗室4间)⑷、检验室(包括常规2间、生化2间、细菌1间、细胞1间、病理2间、艾滋病监测2间,不少于6间,沒病理室的可外检)⑸、药剂科:药剂科办公室1间、门诊药房2间、住院药房2间、药库2-3间。⑹、手术室:(按3-5张手术床、三级手术室标准设计,配套设置标准及流程按国家规定执行)。手术间(大2-3个、小1-2个、隔离手术间1间)、苏醒室1间、洗手间1-2间、污物间1间、打包间1、医生办公室1间、护士治疗室、主任办公室1间、更衣室2间、值班室2间、谈话接待室1间、男女卫生间1间。⑺、其他科室:按实际需要设置。

4、医技保障部

上述设置规模县(市)级妇幼保健院可参照此要求依据当地服务人群多少、业务发展的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地(市)妇幼保健院在此基础上主要依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扩大规模,也可以按业务发展情况和管理需求增加相应的科室。县(市)、地(市)不同级别保健院科室设置和规模的调整原则二、科室设置布局规划

4、经济、美观、大方。3、安全、卫生、适用原则

。符合国家医院(保健院)建设标准和卫生学管理标准;房屋地面宜采用便于清洗的建筑材料;室内装修应符合表面光滑洁净、色调舒适明快的要求。2、流程规范、便捷高效、标准、人性化原则:首先是服务对象能够在最短距离完成保健及诊疗活动;其次是工作人员能够最短时间完成保健和诊疗服务。不走或少走重复路,不做重复活动。1、满足功能需要,科学、合理、特色:符合妇幼保健院功能科室设置要求。

基本原则⒈门诊窗口服务区包括导诊(挂号)服务、门诊药房、门诊收费、综合候诊宣教区。⒉住院窗口服务区包括住院收费、住院药房、出生证办理、新农合及医保报销。3、接待候诊区、商品部

㈠窗口服务区⑴婚检门诊(独立区域)⑵围产保健门诊相关科室⑶产后康复中心(可单设在门诊诊区,也可设在距住院区较近的地方⒈孕产保健保健部门诊诊区

⒉儿童保健部门诊诊区

⒊妇女保健部诊区⑴儿科门诊诊区⑵儿童保健门诊诊区⑶儿童康复门诊诊区⑷新生儿科门诊(根据新生儿科发展规模可单设也可与儿科门诊结合)⑴妇女医疗保健门诊科室⑵乳腺病门诊、治疗科室、乳腺钼靶检查室。⑶中医妇科门诊⑷计划生育门诊治疗科室

4.医技保障部门诊科室

⑴检验室⑵B超检查室⑶心电图室脑电图、肌电图⑷放射科⑸药剂科

5、其他门诊

㈡、门诊区域㈢、住院区域

⒈住院分娩区⒉妇科病区⒊儿科病区病房⒋儿童康复病区⒌新生儿病区⒍手术室(按国家三级手术室净化级别标准设置)⒎分娩室㈤、行政管理区域

㈣、后勤保障区域三、科室布局、流程规划要点(一)、窗口服务区布局和流程设计要求:1、门诊窗口服务区包括导诊(挂号)服务、门诊药房、门诊

收费、综合候诊宣教区。应设在门诊一层大厅,门诊业务较大的可在诊区设立收费室;2、住院窗口服务区包括住院收费、住院药房、出生证办理、新农合及医保报销。一般应设在住院部的一楼。3、窗口服务区应设商品部(门诊或住院区)。由服务对象等候的地方应设候诊区1、儿科门诊诊区与儿童保健门诊诊区分开设置。2、孕产妇保健门诊诊区与B超距离相对较短距离。宜设在门诊楼二层。3、医技保障科室应设在距各门诊诊区及住院区域较近的中间区域。4、各诊区和治疗室应当距离较近,最好能自成一区。5、妇女保健业务较弱的保健院妇女保健门诊和孕产保健门诊可设在一个区域。6、临床门诊诊区设置一般设在低层,儿科门诊诊区设在门诊一楼一侧,保健门诊诊区门诊业务层较高层,孕产保健门诊应设在保健门诊诊区的低层。(二)、门诊区域的布局和流程设计要求7、放射科室设置应远离门诊科室,以防放射污染;乳腺钼靶检查室宜设在乳腺门诊,便于业务开展,但要按照放射防护标准进行防护处理。8、保健院不宜设单独急诊室,儿科急诊抢救可设在儿科门诊,产科急救可设在产科住院区。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9、计划生育门诊(手术)治疗室应按照消毒管理规范进行设置。10、门诊楼应设置电梯,最好有步行电梯步梯。11、行政办公、会议室、培训室可设在门诊楼或综合楼高层。

12、消毒供应室应按照国家标准独立区域设置,可以由医技保障部负责管理,接受院感办指导监管。门诊区域的布局和流程设计要求1、手术室、分娩室、新生儿监护室可设置不同楼层同侧末端,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