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课件:《放血疗法》_第1页
中医培训课件:《放血疗法》_第2页
中医培训课件:《放血疗法》_第3页
中医培训课件:《放血疗法》_第4页
中医培训课件:《放血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血疗法

1概念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通过放出少量血液,使里蕴热毒随血外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等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简介2此法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在临床上常常是立起沉疴,顿消痼疾,具有药物和其他针法所不能达到的显著疗效。提倡刺血疗法使用得当对人体无损害,又可减免某些中、西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它属于现今的天然疗法之一种。3

历史源流《内经》有四十余篇涉及刺络放血;专篇:血络论、刺疟论;《素问·血气形志》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泻有余,补不足。”《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素问·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素问·针解》“苑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4历代医家利用刺络疗法汉代:华佗刺络治疗红丝疔;唐代:秦鸣鹤刺百会治疗头痛;金元:张子和刺血治疗目赤肿痛;明代:杨继洲针刺放血急救以治疗中风;清代:傅青主刺印堂治疗产后血晕;叶天士刺委中治咽喉肿痛。5

刺血络治病机理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作用机理

6主要临床作用解表

当外邪在表未定之时,刺络放血可起祛邪解表之效.《素问·离合真邪论》说:“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张从正《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亦认为:“出血之与发汗,名虽异而实同。”1止痛

针刺放血疗法最突出的治疗作用是止痛,如神经性头痛、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结石绞痛、脉管炎剧痛、阑尾炎腹痛等病症,针刺放血后疼痛均可明显减轻或消失。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如果气血运行失常,发生气滞血瘀,经络壅滞、闭塞不通,就会发生疼痛。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改变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通则不痛”,经络气血畅通了,疼痛则可消除。27泻热

针刺放血可以退热,古医书有“泻热出血”的记载。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针刺放血治疗,对外感发热和阳盛发热,效果比较好。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3。8主要临床作用镇静刺络放血有镇静安神作用,临床观察到治疗狂躁型精神分裂症、失眠、癔病、破伤风、癫痫等疾病有一定效果。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理血调气、通达经络,使脏腑气血和调,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49主要临床作用5消肿

跌打损伤引起的肢体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因气滞血淤、经络壅塞所致。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则除之”,使局部伤处气血畅通,则肿痛自可消除。10主要临床作用急救开窍

针刺放血的急救作用,如中暑、惊厥、痧症、昏迷、血压升高、毒蛇咬伤等急症,经针刺放血治疗后,险情常可立即解除。6解毒

针刺放血有解毒消炎作用,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丹毒、疖肿、红眼病等,针刺放血治疗可以促使炎症消散。78化瘀消症

针刺放血有活血、化瘀、消症作用,瘀血和症瘕积聚治之有效。

11现代研究

近年来研究表明:放血疗法直接把富含致痛物质的血液放出,同时形成负压促使新鲜血液向病灶流动,稀释了致病物质的浓度,改善了局部微循环障碍状态。本法亦可能通过影响血流剪应力而调节内皮细胞,引起复杂的生理病理效应。刺络放血时若刺中非真毛细血管,可刺激血管平滑肌上的自主神经,引起细胞复杂的信号转导变化,产生细胞内、细胞间、血管局部和整体的调节反应。随着这些调节机制的逐步阐明,刺络放血的机制将会得到科学的验证。121、刺血疗法有促使血液循环障碍改善的作用。2、刺血疗法有促使良好的镇痛作用,特别是对缺血性疼痛能迅速止痛。3、刺血疗法能阻止细胞和组织的病理性萎缩和变性,以促使病变细胞的修复。4、刺血疗法有促使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5、刺血疗法有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使炎症恢复的作用。6、刺血疗法有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7、刺血疗法有抗过敏及止痒作用。8、刺血疗法通过对微循环的调整,有促使神经细胞机能恢复的作用。9、刺血疗法能调控机体的温度,有退热作用。10、刺血疗法有延缓机体的老化和抗衰老作用。

现代西医认识13刺络放血法的针具1)古代锋针、铍针

《灵枢·九针论》:“锋针……主痈热出血。”

2)现代粗毫针、三棱针、小眉刀、皮肤针、手术尖头刀、注射针等14用锋利的针,在人体皮肤表面,或关节周围,脊椎两旁,轻轻一点一点的刺激,叫做点刺疗法。因为此法又快又利落,可以在3~5分钟内完成,故又叫“快速浅刺法”。即点刺腧穴(人体上的穴位)出血或挤出少量液体的方法。针刺前在点刺穴位的上下用手指向点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点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固定点刺部位,右手持针直刺2~3mm,快进快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挤压和舒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数滴,或挤出液体少许,右手捏干棉球将血液或液体及时擦去。为了刺出一定量的血液或液体,点刺穴位的深度不宜太浅。多用于昏厥、高热、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井穴);1、点刺法152、刺络法刺病所的较深、较大静脉放出一定量血液的方法。先用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的上端(近心端),使相应的静脉进一步显现,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按压在被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瘀曲的静脉向心斜刺,迅速出针,针刺深度以针尖“中营”为度,让血液自然流出,松开橡皮管,待出血停止后,以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并以75%乙醇棉球清理创口周围的血液。本法出血量较大,一次治疗可出血几十甚至上百毫升,多用于肘窝、腘窝部的静脉。多用于中暑、发痧(委中、曲泽)16173、散刺法又叫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使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的目的。多用于丹毒、痈疮、顽癣、扭挫伤(局部)18194.挑刺法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捏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1~2毫米,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粘液。也有再刺入5毫米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挑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复盖敷料。此法常用于肩周多用于痔疾、目赤红肿、疳疾、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等(腰骶部、肩胛区)20放血疗法的禁忌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21注意事项1、对于放血量较大患者,术前作好解释工作。2、由于创面较大,必须无菌操作,以防感染。3、操作手法要稳、准、快,一针见血。4、若穴位和血络不吻合,施术时宁失其穴,勿失其络。5、点刺穴位不宜太浅,深刺血络要深浅适宜,针尖以中营为度。226、为了提高疗效,应保证出血量,出针后可立即加用拔罐。7、点刺、散刺法可1次/日或隔日,挑刺、泻血法宜1次/5~7日。8、避开动脉血管,若误伤动脉出现血肿,以无菌干棉球按压局部止血。9、治疗过程中须注意患者体位要舒适,谨防晕针。

10、大病体弱、明显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慎用。重度下肢静脉曲张者禁用。23关于出血量

1在刺络疗法中,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原则上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情况而定。①体质:一般外轻力壮,气血旺盛者出血量可稍多,年老体弱,小儿妇女则出血偏少。②部位:头面、四肢指(趾)部出血量宜少。四肢部出血量可略多。③病情:阳证、实证、热证、新病刺血量偏多;阴证,虚证、久病则出血量宜少。④季节

秋冬之季,人之阳气深藏,治宜通达,故针刺宜深,放血稍多。夏季刺血量很少。

24关于出血量

2在具体操作时,对刺络出血量一般分为四种不同类型:①微量:出血量在1滴左右,包括局部充血,渗血以及《内经》中所载"出血如大豆"、"见血而止"及"微出血"等情况。微量放血主要用于较大面积浅表疾患如神经性皮炎,下肢慢性溃疡,银屑病,白癜风,末梢神经炎,顽癣以及慢性软组织劳损,头痛,不寐等,常使用皮肤针散刺。②少量:出血量一般在10滴左右,(大约半毫升),少量血主要用于头面以及四肢指(趾)部穴位的一些急性、热性病如盛冒,急性结膜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疟疾等。常使用三棱针速刺法。

25关于出血量

③中等量:中等量出血是指放血量在30毫升左右。主要用于一些外科感染性疾患以及部分急症如疔,疖,痈疽,乳腺炎和急性软组织扭伤,中暑,各种痛证,精神系统疾病等。常在四肢部用三棱针点刺法。④大量:出血量超过50毫升,达几十或者上百毫升,甚至更多者的大量出血。这种方法多用于一些慢性全身性疾患和部分急证实证,如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癫狂等。放血时可以用三棱针缓刺加罐或注射器抽吸。

26刺络放血法临床运用举例急症中暑选用曲泽、委中、太阳。对于曲泽、委中,操作时采用点刺静脉法,每穴放血10ml,也可加用拔罐法以助泻热。在点刺双侧太阳时,使每穴出血2~5ml。27感染性疾病咽喉肿痛选取双侧少商。采用点刺穴位法使每穴出血10~20滴。28外伤,劳损陈旧性软组织损伤选取局部阿是穴。操作时采用散刺法连续10~20针,并加火罐拔吸,出血10~20ml。腰肌劳损选取委中。操作时点刺委中穴位或及其附近血络,并加拔火罐,使每侧出血10~20ml。29目赤肿痛选取太阳、耳尖。点刺双侧太阳,每穴出血2~5ml,在点刺耳尖时,每穴应挤出血液10~20滴。30毒蛇咬伤选取伤口及其周围。操作时尽快采用散刺法连续20针以上,并加用闪罐法将局部毒液和血液一同拔出。31偏头痛选穴以太阳为主穴。若前额痛加攒竹或印堂。若后头痛加委中或大椎。若侧头痛加耳尖或率谷。若巅顶痛加百会。点刺双侧太阳,每穴出血2~5ml,若出血量小,可加用拔罐。在点刺双侧攒竹或印堂时,每穴挤出血液8~10滴。在点刺委中时,若委中附近出现瘀曲的小络脉,可按照宁失其穴,勿失其络的原则,直接点刺血络,并可加用拔罐,以利出血从而提高疗效,不必拘泥于点刺穴位,每处可出血5~10ml,在点刺大椎时,点刺后应立即用大号玻璃罐拔吸,以利出血2~5ml。在点刺耳尖或率谷时,每穴应挤出血液10~20滴。同样,在点刺百会时,也以挤出血液10~20滴为宜。32急性结膜炎主穴取少商,配穴根据患者体质虚实而定。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刺入少商(约皮下0.2cm),然后拔针,见局部出血为佳。若虚者配足三里温针灸,实则取曲池强刺激。33感冒咳嗽感冒咳嗽多为内毒加之外感风寒引起,急性期采用中医针刺疗法清热散寒,通过对少商、商阳、太渊、大椎等穴位放血,能缓解病症,达到对疾病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34甲状腺机能亢进

三棱针疗法:取穴:颈肿块局部。治疗时患者端坐稍仰头,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三棱针(直径0.9~2毫米,长10~20厘米,根据肿物大小选用)向肿块腺体横刺,快速进针,以恰到对侧壁为宜,进针后不捻针、不提插,迅速退针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针,深度均恰到对侧壁(即五针呈锥体形),每次拔针切忌偏斜,迅速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3一5分钟,以防出血。每日针刺一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一7日(此法也适应于单纯性甲状腺肿)。35急性乳腺炎1、以患侧乳腺的背部对应点为针刺点。2、操作:先用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头在对应点刺三下(刺到皮下),然后拔火罐,拔出少许血,约过15分钟取下火罐,再用酒精棉球盖针眼,用胶布固定1~2天即可。36坐骨神经痛下腰痛取穴:腰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下髎、环跳,每次1一2穴。下肢痛取穴: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悬钟、跗阳、丘墟、昆仑,每次2~4穴。第1次刺血出血量宜偏大,方能缓解疼痛,数穴总出血量50~60毫升,以后减为10一30毫升。37【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