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高分答题模板汇编_第1页
2021年高考地理高分答题模板汇编_第2页
2021年高考地理高分答题模板汇编_第3页
2021年高考地理高分答题模板汇编_第4页
2021年高考地理高分答题模板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的目标:

1训练选择题的判断方法和技巧,将客观题错误律降低到最低程度

2训练综合题的思维模式和表述公式,将主观题的得分率提高到最高

限度

3提高训练强度,强化规范答题,拒绝因低级错误而丢失宝贵的分数

L高考四个能力要求:

a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前提

b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高考地理考试的核心

能力

c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题得分能力

d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最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基础能力

2,高考命题特点:

知识抽样一一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

图像承载一一注重各种新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

能力覆盖一一空间定位、逻辑推理、联系迁移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等

重在过程一一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

立意深刻一一关注与当前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

情境新颖一一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

3高考解题建模

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指令词、连词)

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

究地点(考虑特殊的角度)

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一一答有利还是不利,自然还是人文)

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具体操作:

1、良好的审题习惯(穷尽图和材料当中的一切信息)

(1)审文——明确限制条件,确定答题方向二审题干二审材料

三审题分

(2)析图---提取图上的有效信息:看图例,看图的性质(坐标图、柱

状图、地形图等)

A审题干: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出“中心词”、“修饰词”

♦找“主语(中心词)”——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

♦找“定语(修饰词)”——锁定限定条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

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

♦找“动词(指令词)”——确定作答方式

♦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此问题的分值是多少,根据

分值确定要点个数

也就是分析解题条件,确定思维方向

(1)明示条件(显性)(2)暗示条件(隐性)

(3)多重条件(两个或以上条件)(4)限定条件:数量词,方位词,

程度

举例: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

注意的问题。(9分)

2.做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要求和意图。

对任何题型的图文材料,都应有两次提取信息(即要两次审题)

第一次:提取信息,进行信息转化(找出问题的实质一一考什么)

隐性信息f间接信息置套信息显性磔陌生信息

熟悉信息

第二步:结合选择题的题干、综合题的设问再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

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根据试题情境和设问要求等,确定描述的思路(列模板)。

要全面-想的全。

第四步: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

有条理-答得精

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2.顺序合理:先主要

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

3.富有逻辑:先因后果、有理有据4.点面结合:提出论

点'结合实际

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6.简洁精炼:不啰嗦、

不重复

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8.格式整齐:编“序号”

或用“分号”(分点作答)

一定切忌:

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2.违背地理原理

3.违背该地状况4.违背地理事物情况

5.“口头语”、“大白话”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

2.具体作答时注意以下关系

(1)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关系

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层层递进,追根溯源。

(2)具体答案与模糊答案的关系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

况下尽量

回避、少写

(3)答多与答少的关系

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做至IJ“踩点”

准确,语言

精到、简洁、条理分明;但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部分坚持多写些内容、

多分

几个点、多用地理语言。

(4)主要答案与次要答案的关系

在原因分析、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中,尽量抓住主要方面

(6)课本语言和日常用语的关系

组织语言时,要尽量用课本语言,这是任何参考答案都推翻不了的

标准答案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

⑴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

是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

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

气压带和风带等;

人文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

基础、历史.

⑵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⑶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⑷回答评价类问题时,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

析。

⑸区位问题。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

和人文社会两方面分析。

(6)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

个方面宏观把握,

⑺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综合、辨证、发展地分析地理事象的影响

二、问答题答题技巧

命题规律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

1.特征问题;2.区位问题;3.分布规律;4.评价问题;5.意义问

题;6.措施7成因问题。

(一)特征描述。

☆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思路考题呈现方地形特征的描

模板)式述

地形类地形类型(平原、丘陵、等高线地形地形以—为

11■1—1-1—;—,、1111■1

图;主;地势

++b毡主己十州毡直仟73甘亦伊

例: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

1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3喀斯

特地地貌发育。

☆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表达形式

气温特气温的“衡温”热带:终年高温

征高低型寒带:终年严寒

及季节“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

或年际型冬季温和)

变化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

降水特年降水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

征总量、降

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水的季冬雨测高不(令执)不慢一冬查(潟和)

水热绢

☆气候类型的判断重点方法

以温定带:先判断最冷月均温,确定属于五个热量带当中的哪一个

以水定型:再看降水属于四种类型当中的哪一个,最终确定气候类型

举例:

☆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判断依据

水位高低和变化特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及水利工程和湖泊

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取决于降水特征和流域的大小

汛期汛期时间和长

含沙量大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结冰期有无或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

水能资丰富程度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注意:河流水文特征成因主要从地表形态和气候(降水)的来分析。

举例:描述内流河水文特征:

A、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汛期在夏季,影响因素主要是气

B、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它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C、流

程不长

☆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模式:

4钻甘*屈出一业匚乐上F?

自小13;工1~I—I~~*,]、11、t:士^"/<rbrhZv

法工口17+建石工n/.用几由云,/云工口后、以〃士

士。太班旦/7*TTn、/+tTC41口攻rb、【4、/口

r£rtrH4TTn\4IFLU±itg/L石All/rb44-/rT.4L忠\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一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

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

概括

☆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模式:

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土壤,资源

☆地表环境特征的描述模式:

*植被状况(生物圈);*地表物质状况(岩石圈、土壤圈);*地表

水状况(水圈)。

☆自然资源的特征:

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的种类、资源的组合状况

☆人口特征的描述模式:

主要人种,人口密度大小(是否均匀,稠密地区及稀疏地区)及成因

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

☆工业特点的描述模式:

主要工业资源状况,工业分布特点及因素,工业发展优势、问题及

方向

☆农业特点的描述模式:主要农业类型,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发展优

势、问题及方向

地理要素思维方向

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

自然特征

然资源

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

人文特征

旅游业等

地形类型;地形空间排列方式;地势——海拔、

地形特征地形倾斜方向、走势、地势起伏状况、区域极

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

气温、降水、光照、曰较差、年较差、降水与

气候特征

热量的组合

年径流总量、近期、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

水文特征

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沼等

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枳

农业生产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

特征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

概括

等值线分布

主要从走向、疏密、大小等方面分析

特征

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二)区位问题。

☆农业区位分析模式:

影响因具体分析的参考方向农业区位因素的发

素展变化:

自旦旦.、匕叨rz攵々/4Jz±h&口人①市场:市场区位及

•UhTiZUhTIN*并il,山十力,住T/rrTZ.zhn14M

然I--WPnm」-r、【q、/口而会」卜注山需求的变化,对农业

£原「日冲*忠江口/<*

社士士4*N钻中生士,N□匚春区位的主导作用日

*良盾"*=

会工、1H士士4rbTIA工“主士士几、益增强;(通过供求

7rAr^2HE4二Mr在七1匕rH尢LA4RH±2如,工rtTffl

因劳动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数量关系调节生产类型

限制因不利因素及自然灾害

举例: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典型地区二一肯夏平底…河套子麻…河西走

廊「南疆皇水谷地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利: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

化等。

☆工业区位分析模式:

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社会经济:期(农产品加工、钢铁)、熊遮(有色金属工业)、市场

(腹地)、交通、

科技(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工业)、劳动力(数量、素

质)、

农业经济基础(提供食品和原料)、环境(风向、河流)、

资金、政策、

举例:新兴工业区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美国硅谷、德国墨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苏格兰中部、

印度的班加罗尔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2)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发达(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便捷的交

通(高速公路、航空港);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

建设投资,人口集中;

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

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L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

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

线〉)

2.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3.较强的商品生产

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交通建设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科技因素等

举例: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分析港口的区位因素:

水域条件:海湾+水深+避风陆域条件:陆地地形平坦,利于筑

港+交通+腹地

三)分布类问题(三种情况)

☆“点”状分布:

“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一般要具体说出哪密集哪稀疏)

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如北京城镇分布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钢分布在上海市区的

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大部

分都需要分段描述)

(等值线图中)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方法:运用极值变化法。

1.把握地理事物分布的极值,再由极大值向极小值连续描述。(有时

需要指出极值所在)

2.延伸方向(走向)疏密(面积大小)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

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

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一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

缘山麓平行。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

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

的面积。

如黄土鬲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

至秦岭。

等值线特征的描述模式:

小出

静ZrCZrht?.*,/几以〃4〃士〃4、c/rLtEO云?/n_.I.one蛇tuzrc/rh

西曲rm面甫JXLU面点(ntt/iXA诙给几山

动走向变化

(四)辩证评价类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

弊”等关键词,

评价类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1.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

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

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

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给出限定条件,如“与XX相比,评价其优势”或“从XX方面

进行评价”。

(五)意义类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五要素来组

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

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

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六)对策措施类

设问形式: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

向”等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

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

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

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

点应全面,有针对性、合理性。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确定

*发挥区域自然条件及资源优势一一因地制宜确定地区的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农业结构)

*防止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地区经济,防止生态问题

出现的主要措施。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上游:调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

※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

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地表

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污染浪

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

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

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

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

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六)成因分析类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

析。

自然原因(地形地势、地质、气候、水文等);人为原因(对自

然环境的破坏);

社会经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

③人(社会因素)一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

田降低了河湖调蓄能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

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4.空气密度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

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

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

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

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

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

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

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气温或气候特征成因分析:

*不同纬度(大范围)-----太阳辐射差异;

*同纬度地区(局部地区)一一下垫面性质差异(地形、海洋、洋流

的影响);

人为(植被破坏、城市热岛)

☆地形成因分析:

内力作用一一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一一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L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

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

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