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306BZF010课程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学分216学时32先修课程中国通史、政治学原理课程负责人
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课程简介:《中国政治思想史》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中国政治思想源远流长,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从先秦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政治流派、政治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特征、历史脉络和发展规律,提升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并提高思维能力及实践智慧。该课程的学科价值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所蕴涵的文化理想来培养个人责任与担当意识;二是在当今价值多元的社会现实情况下,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文化传统问题,从而对传统优秀文化有所认同并能做出符合中国特点和时代潮流的理性的选择,为我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学理论的发展贡献力量。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
了解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前提,梳理各个派别政治思想及各种政治思潮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历史联系,从而勾描出中国政治思想的整体结构,给各个派别政治思想及各种政治思潮以比较准确的历史定位和逻辑定位。2.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当代大学生深入理解汇聚着中华民族政治智慧与理性精神的传统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特征、历史概况和发展脉络。3.
加深对中国文化及国情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并提高思维能力及实践智慧。4.注意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华如德治、民本、和谐、天下为公、义利统一、变革、重贤才、国家统一等思想的探讨,总结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当代的政治理论创新提供必要的信心和智力支持。5.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提高分析政治问题的能力、政治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5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HHH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HHHH毕业要求指标点1.3H
MH
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HHHH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指标点3.1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HHHH毕业要求指标点4.2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指标点5.1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1.导论课程目标1、2、3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2.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3.中国政治思想的基本问题1.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历程。2.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基本问题(重点)。课堂教学理论2学时课程思政元素:中国道路、文化自信、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辨识能力;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问题,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立足中国大地,创新中国思想,解决中国问题。2.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殷代神权政治思想2.周公的政治思想1.了解中国政治思想产生的过程及基本政治环境。2.了解中国传统所谓“余一人”政治传统的基本内容。3.掌握周公“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意义。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2学时课程思政元素:中国道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先秦中国的政治思想,让学生掌握民本、德治等政治思想,知晓现代政治文明建设只能是对周制与秦制的双重选择性吸纳,其间还必须包括对民主的借鉴,方能实现周制与秦制的新生转进。3.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春秋时期思想的活跃与私人办学风气的兴起2.孔子的仁、礼学说与德治主张3.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1.儒家及儒家政治思想的涵义(难点)。2.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要义(重点)。3.理解道家及道家政治思想的涵义(重点)。2.掌握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政治统治术(难点)。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中国道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春秋时期儒家和道家的政治思想,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千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瑰宝,激发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树立立德、立言、立功的崇高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4.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2.孟子的“仁政”思想3.荀子以性恶论为前提的礼治思想4.墨子以兼爱、尚贤为核心的政治思想5.庄子以返璞归真为主旨的政治思想6.商鞅的法治思想7.韩非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思想1.理解孟子及荀子的政治思想各自特点(难点)。2.理解墨家政治思想中的人文性(难点)。3.理解掌握庄子社会批判思想。4.了解法家和法家政治思想的涵义。.5.掌握商鞅及韩非的政治思想要义(重点)。6.理解法家的历史观及人性理论(难点)。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中国道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人民至上思想;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战国时期政治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激发学生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国文明,塑造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勇于担当的意识、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5.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秦始皇天下统一的政治思想2.李斯极端专制的政治思想3.陆贾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4.贾谊儒法相济的政治思想5.《淮南子》中黄老政治思想6.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7.王符民本德化的政治思想1.了解汉唐时期儒家思想的基本类型及主要思想代表。2.董仲舒政治思想的批判性(重点、难点)。3.了解汉唐道家政治思想基本主张及思想特点。4.掌握汉唐道家社会政治批判思想。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政治导向、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责任意识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儒道结合、儒法相济等政治思想,让学生知晓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文化主体结构的核心政治价值系统,激发学生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责任意识,人文地、理性地积极探索大国治理方略。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曹操的法治和“唯才是举”政治思想2.诸葛亮德刑并用的政治思想3.玄学家的政治思想4.鲍敬言的“无君”思想1.汉代政治批判与魏晋玄学的学术联系(难点)。2.掌握曹操“唯才是举”的选用思想。3.认识鲍敬言的“无君论”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2学时课程思政元素: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激发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责任意识,树立人民至上、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政治理念,人文地、理性地积极探索大国治理方略。7.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王通“三教可一”的政治思想2.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的政治思想3.韩愈以“道统”论为核心的政治思想4.柳宗元以政体论为中心的政治思想5.罗隐以“明君论”为核心的政治思想1.隋唐儒学复兴之努力(重点)。2.贞观集团的治国策略。3.掌握韩愈道统论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4.了解枊宗元政治革新主张的主要内容。5理解掌握明君论的批判性(重点)。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2学时课程思政元素:制度自信、历史底蕴、文化融合、法治公平、人民情怀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主张仁政、重民、法治公平、德主刑辅、践行谏议等政治思想,激发学生的制度自信、责任意识,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积极探索和总结治国之道。8.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李觏富国强兵的政治思想2.王安石的变法思想3.张载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4.二程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5.朱熹以德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6.陈亮、叶适以功利为核心的政治思想7.许衡以“得天下心”为核心的政治思想1.理学与功利主义之争辩(难点)。2.掌握王安石政治变法之理论基础。3.了解陈亮重事功之政治思想特点。4.掌握叶适重势分权思想(难点)。5.掌握宋代理学家政治思想的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意义。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人民至上、历史底蕴、理论自信、德治、改革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宋元时期富国强兵、仁政、德治等政治思想,特别是集孔子以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大成的理学思想,激发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意识,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和总结治国之道。9.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王阳明“明德亲民”的政治思想2.张居正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思想3.李贽反儒学正统的政治思想4.黄宗羲反专制的政治思想5.顾炎武明道救世的政治思想6.王夫之以“公天下”为核心的政治思想7.唐甄反专制的政治思想8.戴震以批判理学为核心的政治思想1.理解王阳明地方治理主张。2.了解“启蒙”思潮的评价问题(难点)3.理解掌握黄宗羲“天下为公”思想。4.掌握顾炎武分权众治思想特点(难点)。5.理解这一时期对专制政治的批判。(重点)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人民至上、民族融合、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地方治理、平等观念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明清时期明德亲民、重视民生、公天下等具有近代精神意蕴的政治思想,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责任意识,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认同。10.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龚自珍的“自改革”政治思想2.林则徐的“经世”思想3.魏源的政治思想1.了解龚自珍“三世说”的主要内容。2.了解林则徐“民力可恃”的思想。3.了解魏源经世思想的进步意义。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1学时课程思政元素:民族振兴、中国梦、国家主权、改革开放、爱国主义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鸦片战争时期经世致用、兴利队弊、开眼看世界等政治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意识,面向世界,积极探求治国兴邦之道。11.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洪秀全的政治思想2.洪仁玕的政治思想1.了解洪秀全政治思想的理论来源。2.洪仁玕变法自强思想的基本内容。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1学时课程思政元素:国家主权、农村振兴、改革开放、爱国主义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太平天国时期均平社会、变法自强等政治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意识,积极探求治国兴邦之道。12.洋务派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曾国藩的政治思想2.李鸿章的政治思想3.左宗棠的政治思想4.郭嵩焘的政治思想5.张之洞的政治思想1.掌握曾国藩以礼治世思想的基本内容。2.理解李鸿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政治思想。3.掌握郭嵩涛的自强观和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思想。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1学时课程思政元素:国家主权、民族振兴、改革开放、爱国主义、重视人才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洋务运动时期自强求富、中体西用、和平外交等政治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意识,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认同。13.维新派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康有为的政治思想2.梁启超的政治思想3.谭嗣同的政治思想4.严复的政治思想1.了解康有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2.掌握梁启超的民权理论。3.掌握严复的自由思想。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2学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人民至上、自由、平等、民主、爱国主义、制度文明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维新派重视民权、变法图强等培养新国民、建设新国家的政治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意识,积极探求治国兴邦之道。14.革命派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孙中山的政治思想2.章太炎和宋教仁的政治思想1.理解掌握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特点(重点)。2.了解章太炎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批评的观点。3.理解宋教仁的议会政治主张及其局限性。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2学时课程思政元素: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爱国主义、民生、民主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革命派的民族、民权、民生等政治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意识,积极探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等治国兴邦之道。15.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1.陈独秀的政治思想2.李大钊的政治思想3.其他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1.了解陈独秀政治思想的转变。2.掌握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所作的贡献。3.掌握“五四”时期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及东方文明救国论的思想主张。1.课堂教学2.课内讨论3.课外阅读理论2学时课程思政元素:国家主权、民族复兴、爱国主义、科学精神、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五四运动时期民主、自由、平等等建设新文化、新国家的政治思想,特别是李大钊等革命家的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意识,积极探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等治国兴邦之道。备注(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案例研讨或读书笔记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评定1.导论课程目标1、2、3学习计划一份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综合成绩(100%)=课堂出勤(5%)+课堂表现(5%)+平时作业(20%)+期末考试(70%)。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课堂出勤(5%),通过教学中的日常考勤来评判,满勤得分为100分,请假(含公假、病假和事假)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0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2.课堂表现(5%),通过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参与的态度和能力来考察,满分100分,上课睡觉、玩手机、未经老师许可讲话、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具体评分标准为:优秀(90分以上):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能够独立思考,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并发表不同观点。良好(80—89分):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老师及同学的相关课程问题,有一定的见解。中等(70—79分):态度端正,上课听讲较认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较为完整地回答老师及同学的课程问题。合格(60—69分):态度较端正,上课听讲较认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并回答老师及同学的课程问题。不合格(59分以下):上课态度不端正,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其他事情,不认真思考,无法回答老师及同学的相关课程问题。3.课后作业(20%),每学期课后作业三次,每次两题。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条理性、逻辑性、创新性等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4.期末考试(70%),实行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2.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讨论与提问3.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课程目标1、2、3、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纳税申报模拟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制图(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光纤器件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版面文化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单元基础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5)
- 大学英语过程写作(吉林大学)学习通测试及答案
- 个人理财规划(重庆理工大学)学习通测试及答案
- 【KS5U发布】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届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政治-扫描版含答案
- 2021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英语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二-代词和介词
- 江西省宜春市2024-2025学年上高二中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工作计划
- (2024年)Maya三维建模教案
- 新能源汽车研发合作协议书
- 国开电大本科《理工英语4》机考真题(第六套)
-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级调研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4s店管理的年度工作总结
- 中医护理查房胁痛好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1-72课测试
- 2024年二级造价师题库(巩固)
- 类风湿关节炎课件
- 2022版《义务教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