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试卷第初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试卷语文12页,共五道大题,2710012页,共五道大题,27100150分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考生须知一、基础·运用(共13分)班级开展以“咬文嚼字”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开展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请你完成下列任务。)第一组同学根据《咬文嚼字》杂志历年评选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做了语文知识卡片。其中判断的一项是(2分)A B C D第二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已故的语言学家郝铭鉴和他创办的《咬文嚼字》杂志。下面文案中成语使用的一项是(2分)《咬文嚼字》由郝铭鉴于1995年创办,是我国出版界唯一一份规范社会语言的刊物。刊物不大,但语文规范化。它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铁凝、陈忠实、周国平等著名作家都被其抓过小辫子;阿来的《尘埃落定》、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当代文学名著,也被其当过箭靶子。咬书咬报咬刊,咬天下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真可谓目光如炬,明察秋毫,“语林啄木鸟”之称。创刊之前,郝铭鉴早已在文艺理论领域颇有建树。他有感于祖国语言文字规范事业的需要,投身于此。办小丛刊,具大眼光。他付出半生努力字斟句酌,即使病重期间,依然在“咬嚼”汉语,。他在自己的专著中勉励读者:“一个现代人,他的修养表现在非常优雅地运用我们的母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郝先生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活动现场为读者题字:“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大 传 冲 笔耕不辍第三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咬文嚼字》的专栏《众矢之的》。他们想解说清楚下面文案①形属性词。以各种动物植物为食物的:~动物②名指多种类型的食物:吃~有益健康”。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杂食动物”的意思应该是 。(2分)《咬文嚼字》的铁杆读者其实更是铁杆作者,每次《众矢之的》专栏的挑错活动一公布,他们就展开挑错行动。挑错队伍主要由老教授、出版社编辑、在职教师及在校学20195年下来,他对挑错的认识发生了质变。他说:“12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涉及哲学、法学、历史、宗教、社会学等,如果仅仅限于文字,可能找不出什么毛病。”挑错对挑错人的要求很高,挑错人得是“分)韩愈听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个故事传为美谈,现在要表达咬文嚼字的意思,都说“推敲”。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关键不在哪个字比较恰当,而在哪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我们应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严谨精神。写作是艰苦的事,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五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其专题研究成果。下面是他们文案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们补充一个例子,并推测他们的结论是什么。(本试卷中出现的内容除外)(2分)如为①让错…们研如减语差错问,出结是②。书同文,语同音,方能心相通,情相融。汉字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如果说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宛如浩瀚的银河,那汉字恰似繁星缀满了美丽的夜①②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共4分)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1)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古诗文中作者常借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哲思。同学们梳理相关的意象和典型例句风是其中之一你为之选择的典型例句“ ① ② (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2分)(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11-12题。(共5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本诗的开头概述诗人 ① 接着抒发归来的感触结尾点明酬答之意长精神”三字表现了诗人 ② 的人生态度。列出第三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3分)(三)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13-15题。(共8分)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住西湖同饮味无穷游刃有.B.人鸟声绝寂到厉C.人鸟声俱.哀转久.络绎不.伦D饮三大白不息记国富民.《湖心亭看雪》中“痴”字意蕴丰富,下列对“痴”的理解的一项是(2分))①②。坐久清冽,苍头③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④之,竟不得醉。马小卿⑤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余坐一小车,拖冰凌而归。(取材于张岱《陶庵梦忆》卷七《龙山雪》)注:①霁:雪后转晴。②呆白:苍白。③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④欱:吸吮。⑤马小卿:与下文的李岕生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龙山雪“大雪深三尺许大觥饮“竟不得醉吹箫唱“ ① 等细节描述真实掩卷犹觉寒气逼人《湖心亭看雪中妙“痕点芥粒等量词,极言堤、亭、舟、人之渺小,让人顿时产生 ②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6–18题。(共7分)材料一善于写文章的“大手笔”,无不注意文字的锤炼和推敲,不仅实字(即实词),虚字亦然。这种笔法有两条重要的原则:第一,要活。所谓“活”,是指下笔用字,要把所写的对象写活,给人以墨浪翻腾、文笔飞动之感。例如: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鲁迅《社戏》)例1用一“翼”字,写出了醉翁亭亭檐翘起之形,犹如飞鸟之翅翼,凌空欲飞,给人飘2用一“蹲”字,就把石羊写活了。第二,要新。清代孙麟趾说:“陈言满纸,人云亦云,有何趣味?若目中未曾见者,忽焉睹之,则不(外戚世家》)此例是司马迁写窦皇后与其失散的弟弟重逢时,皇后悲哀,而侍从左右“助哀”,这一“助”字用得新奇不俗。常有“助兴”之说,“助哀”却很少见。一个“助”字写出了窦皇后的权势,同时也写出了侍从左右可鄙而又可笑的奴才相,他们并无窦皇后的悲欢离合之情,却要强作有此情而“助哀”,幽默讽刺的喜剧情调,流于笔端。晚唐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的唯一需要的位置。”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也说:“每一个字都恰如其分,用少数字就可以表达出别人必须用许多字来表达的思想。”他们的话有共同之处,就是通过反复推敲,使每个字“都恰如其分”,都找到“唯一需要的位置”。材料二用一个能表达主旨的字为骨架,使文章独立成篇的笔法,叫“一字立骨法”。例如李密的《陈情表》,以“孝”字立骨,通篇写为奉养祖母不能应召、恳请暂缓就职的实情柳宗元《捕蛇者说“毒字立骨通篇写苛捐杂税对老百姓的毒害比蛇毒厉害得多;唐弢的《同志的信任》以“信”字立骨,通篇写方志敏信任鲁迅而鲁迅不辜负他的信任……“一字立骨法”也有特殊情况,比如立骨之字必是主旨,但不一定与题目相合,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以“德”字立骨,并非以“陋”字立骨。又如“反面立骨”,例如黄庭坚的《书嵇叔夜诗与侄榎》,以“俗”字立骨,文中却处处写嵇康诗“不俗”。图1《答谢中书书》思维导图材料三有一种笔法,是在文章关键的地方,安放经过锤炼的警句,使文章精警动人,达到“立片言而居要”的效果。例如: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这种笔法,从修辞的角度看,也是一种辞格,“语简言奇而含义精切动人的,名为警策辞,也称警句,以能像蜜蜂,形体短小而有刺有蜜,为最美妙。文中有了它,往往气势就此一振。”(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很多佳作中都有这样的警策之笔,语句简练,含义深刻,能够时刻给予我们激励和提醒,实是浓缩的精华。1信息,将材料二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文意的一项是(2分)下笔用字,要能把所写的对象写活,力求生动传神。B.下笔用字,要让每个字都各得其所,而且十分妥帖。C.以字立骨,立骨之字必是主旨,亦必与其题目相合。D.警策之笔,具有蜜蜂的特点,形体短小而有刺与蜜。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常用的文章技法有①、②、③。(3分)(二)阅读《追赶太阳的人们》,完成第19–22题。(共11分)追赶太阳的人们《英语词典》主编约翰森谈到自己编纂词典的体会时说:“追求十全十美,就像阿卡狄亚的原始居民逐日一样,当他们追到似乎是太阳栖息的山顶时,却发现太阳依旧遥不可及。”每一个词典编纂者,都应该做追赶太阳的人。词典的每一次修订,都是我们向更高目标的一次攀登。——《现代汉语词典》编纂者之一晁继周①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提到新中国建设的日程上。担起《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一任主编担子时,吕叔湘52岁,是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一位学术成就卓越的学者。在学术研究上如日中天的吕叔湘将要去开启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那里,既风光旖旎,也荆棘遍地。②编纂《现汉》,首先,要确定某一形式是不是词;其次,作出词的语法说明,但汉语语法结构的研究还未取得满意结果。还有未见著录但在各行各业中流通的词汇,需要有系统地搜集。此外,词目的取舍,成语的安排,词义的分析和说明,例句的采集和选择……这个工作无疑是艰巨的。还有一些因素也增加了工作难度,一是人手生,参加编写的人大都没编过词典,要边学边干;二是工作生,这类词典前人没有编过,没有严格意义的词典可以参考;三是时间紧,要在一两年内完成四五万条的编写任务。吕叔湘十分清楚,前面等待着他的将是怎样的困难,但他依旧坚定地向前走去。③“主编不虚设”是《现汉》的传统。从吕叔湘担任主编的第一天起,这个传统就开始了。195821日,他开始亲自编写“编纂细则”。8个多月的时间,2万多字,180项条款,将众人心中虚无缥缈的《现汉》,变成了一幅可以感受的蓝图。这个细则,历经半个多世纪,到今天仍然是鲜活的。④12301224020条,也还是赶不上,而况不7×12乎!”1959年元旦,吕叔湘也在赶着看稿:“今天看稿……光一个‘的’字就耗费两小时。”131日记着:“白天黑夜忙着看新吸收的意见,天天如此,日记也顾不上写了。”吕叔湘仿佛是田径场上的竞技者,在与时间赛跑,拼尽了全力。那时办公地点在西单一带,而吕先生家住中关村。每天上班,早出晚归,都是乘公共汽车。300多条,工作量极大,晚上常常要带稿子回家看。后来家离语言所近了,他就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到所里加班。在四五年的时间里,吕叔湘出色地主持编纂出《现汉》试印本,为日后的编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⑤除了语言所的专家学者,参加《现汉》试印本编纂的还有哪些人?语言所至今珍藏着当年的上百万张卡片,尽显岁月沧桑。一张“佛教”卡片上,有熊德基、季羡林、叶圣陶提出的修改意见;一张“否”的卡片上,用毛笔书写的清秀小楷后署着著名学者3100⑥《现汉》试印本编纂时,词条涉及到的所有专业部分,都送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涉及到科研机构、大中学校、工矿企业、部队有关机关等全国300多个单位。征求意见并不是一次,单铅印的征求意见稿就4遍,油印稿就更多了。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后来人却是于历史深处听惊雷了。⑦19611979年,接过《现汉》主编接力棒的著名学者丁声树,一头扎进了字网。“惜墨如金、保证质量、方便读者”三条宗旨贯穿他主持的编纂、修改工作始终。念兹在兹,丁声树平日里走路、乘车、吃饭、会客、上医院,总是放不下“形音义”。在修改《现汉》送审稿的四五年间,丁声树每个星期天都像平常一样到办公室看稿。即使是研究一个字,他也要求自己尽可能收集到所有的材料。丁声树最后是在《现汉》主编的岗位上倒下的。长期的高血压、心脏病最终摧毁了他的健康,严重的脑溢血,彻底击垮了丁声树生命的顽强。⑧李荣是《现汉》的主要定稿人之一,营养不良患着浮肿、眼睛高度近视的他,看63年,眼底黄斑病变、出血都不知道。“结果,报销了一只眼睛。”那一年,他才43岁。⑨从《现汉》试印本开始,就是主要编纂人员的刘庆隆,参加了《现汉》六个版本的编纂,可谓《现汉》“六朝元老”。他的辞书专著里有这样一段话:“我这辈子,只做了一样事情,就是编辞书,其中主要有两本,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是《现汉》,都是从开始就参加,并且一直坚持到今天的。”⑩1956年启动《现汉》编纂时,晁继周还在读初三。1978年他调入语言研究所,先27版的修订工作,并与韩敬体一同主持了《现汉》5初三语文试卷第初三语文试卷第10页共12页修订过程中,他yìn,yīn19864122004531日,《人民日报》‘树荫’‘绿荫’‘林荫道’‘绿树成荫’四个词语的词形分布情况是:‘树荫’253,‘树阴’13;‘绿荫’698,‘绿阴’21;‘林荫道’131,‘林阴道’3;‘绿树成荫’442,‘绿树成阴’9。这里还不排除作者本来写作‘荫’,而编辑为执行标准而改作‘阴’的。在长18年的时间里,《审音表》关于‘荫’字读音和用法的规定基本上没有被执行,是十几亿使用汉语的民众应该受到指责,还是少数制定标准的专家应该反思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出灵活处理的办法,在执行国家规范标准的同时为所有从事语言工作的人,也打开了一扇门。”与《现汉》结缘,改变了晁继周的生活。语言所要求,词典室每个20⑪同样默默地为《现汉》奉献着学识和青春的,还有《现汉》的责任编辑们。责编1053000余条;商务汉语编辑室全体动员,用两个月先后两次认真审读全稿,提出900多条审读意见。其中,大多数被采纳。而这,正是一代代《现汉》责编工作状态的缩影。⑫日久经年,《现汉》编纂者们把生命融进词典编纂的琐细与平淡。明知太阳不会被追到仍然去追赶,他们步履不停,风雨兼程。(取材于庄建同名文章)文章具体写了① 、② 、晁继周修订《现汉》的心路历程等内容,表现了“现汉人”的“现汉人生”。(2分)③)文章刻画了“现汉人”的群像,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晁继周“有时也很纠结”的理解。(3分)(三)阅读《简笔与繁笔》,完成第23–25题。(共7分)简笔与繁笔①从来文章都提倡简练,而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②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③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④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像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⑤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⑥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感此,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也许并不算得多余。(作者为著名学者周先慎)根据全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C.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D.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繁简得失。文章第②③段都选取了《水浒传》的例子,分析周先慎先生这样做的用意。(2分)④)四、名著阅读(5分)同学们采用“一字立骨法”评价名著中的情节和人物。请你从《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一段情节或一个人物,用一个字进行评价,并结合名著中的内容说明理由。(100字左右)五、作文(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咬文嚼字”等实践活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出新出彩。请以“有声有色”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800之间,不出现真实的学校校名、师生姓名等。初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初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基础·运用(共13分)答案:略(1分)答案:A(2分)答案:C(2分)答案示例:知识面广博的人(2分)答案:写作是艰苦的事,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2分)①②答案示例: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不仅要有敬畏之心,要有严谨的态度,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共2分。每空1分)答案示例:①美在音韵 ②美在意蕴(共2分。每空1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共4)答案:玉盘珍羞直万钱(1分)答案:山肴野蔌(1分)答案示例一:①②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示例二:①溪云初起日沉阁②山雨欲来风满楼(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