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衔接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衔接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8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就是指生物周围的非生物因素。

B.环境就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

C.不同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往往有所不同;同种生物则相同。

D.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叫生态因素。

2、亨利和史密斯夫妇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他们特别想要一个女儿.他们来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告诉他们生女儿的几率为()

A.100%

B.75%

C.25%

D.50%

3、【题文】以下关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不能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杀动物B.积极参加“植树节”、“爱鸟周”等活动C.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D.把野生的动植物都集中到动、植物园中4、下列各选项中都属于鱼类能够适应水中生活特点的是()

①鳍能够协助游泳②用鳃呼吸③身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④体表有黏液⑤身体呈流线型.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5、原鸡产蛋很少;但现在的蛋鸡产蛋量很大,原鸡进化成为蛋鸡的正确顺序是()

①原鸡产生了可遗传的产蛋多的变异;

②产蛋多的变异逐代积累而得到加强;

③人们专门饲养和繁殖产蛋多的鸡.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6、“飞蛾扑火”是一种()A.攻击行为B.先天性行为C.后天性行为D.防御行为7、蘑菇的孢子存在于它的()A.菌柄B.菌褶C.菌丝D.菌盖8、【题文】制作面包时,是因为酵母菌在面团中产生了()使面包松软多孔.A.酒精B.淀粉C.蛋白质D.二氧化碳9、【题文】(2013·咸宁学业考)从生殖方式上考虑,下列哪项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A.扦插B.嫁接C.试管苗D.试管婴儿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题文】下列人体的各种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双眼皮和单眼皮B.身高和体重C.有耳垂和无耳垂D.黄皮肤和黑眼睛11、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自然界中,动物与物质循环无关B.动物能够维持生态平衡,若缺少动物,生态平衡将会受到破坏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或者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和分布D.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是分解有机物,可有可无12、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③由①和②组成B.为了确定遗体或罪犯的身份可通过鉴定图中的①C.一条③中有许多个①分子D.①②③依次为DN基因、染色体13、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是普遍存在的B.变异一旦出现,就会遗传给后代C.生物的变异对生物生存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D.幼体蝌蚪与成体青蛙之间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差异,这是典型的变异现象14、如图是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1、2、3、4、5表示生理过程,①、②、③、④表示血管),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是因为动脉内以及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B.糖尿病患者经常检测到“c”液中有葡萄糖的出现,可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C.①、③血管流是静脉血,②、④血管流动脉血D.图中表示的人体排泄途径1、3、415、在我国云南热带雨林区有一种罕见的蛙类,是我国的珍惜保护动物,下列关于这种蛙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无脊椎动物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C.属于变温动物D.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生殖,死亡等时期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由____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17、萤火虫发光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____.18、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抗病能力,免疫功能越强对人体越有利______(判断对错)19、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20、资料分析:青霉能产生青霉素;人们把青霉中有关基因切下来,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大肠杆菌中去,依靠大肠杆菌的快速繁殖产生大量的青霉素.

(1)青霉能产生青霉素,青霉素的产生靠____控制.

(2)以大肠杆菌产生青霉素的技术称____.

(3)以上资料说明:大肠杆菌产生青霉素是____的结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21、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发明抗生素青霉素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观察及思考】:培养细茵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作出假设】:

【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得出结论】:请你根据上述科学探究回答问题:

(1)你认为这一实验最恰当的假设是____.

(2)青霉菌和细菌的关系是____.

(3)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产生的,应该进一步设计对照实验.具体方法是:____.如果实验结果为____;则能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4)通过弗莱明的探究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____.22、【题文】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评卷人得分四、解答题(共3题,共24分)23、如图是生物进化历程的图,据图回答问题: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体的原始单细胞藻类植物。(1)在进化树中①代表________④代表_________⑦代表________(2)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是[]________

(3)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生物的进化是____________的结果24、将仿生设备与动物连接起来:

电子蛙眼人的大脑。

雷达青蛙。

薄层建筑蜻蜓“翅痣”

冷光灯蝙蝠。

“人工智能”计算机萤火虫。

飞机机翼加厚区扇贝.

25、如图显示的是两类生物细胞分裂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显示______细胞的分裂过程;图2显示______细胞的分裂过程.

(2)在细胞分裂时;两图中A时期结构2内所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3)图1中1的变化是:______图2中1的变化是:______.

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3题,共6分)26、【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7、【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28、【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

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环境就是指生物周围的非生物因素说法错误.

B;环境不仅指生物生存的地点;还包括其它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C;不同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往往有所不同;即便是同种生物生活环境也不一定相同;

D;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叫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说法正确.

故选:D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从环境因素的组成来切入答题.

2、D【分析】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人的性别遗传如图:

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亨利和史密斯夫妇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他们特别想要一个女儿.医生告诉他们生女儿的几率为50%.

故选D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人的性别的遗传.解答时可以从人的性别遗传图解方面来切入.

3、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A;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杀动物等这些行为都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符合题意.

B;参加植树节;参加爱鸟周活动等能多植树造林,爱护了鸟类,从而保护了鸟类的栖息环境,保护了鸟类等生物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C;污染物排放;会污染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因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D;野生环境是野生动植物最好的、自然的栖息场所;因此我们要尽量不要把野生动植物集中在动植物园中,应该使之自由的生活在大自然中.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解析】【答案】D4、C【分析】解: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呈流线型和体表鳞片外有黏液,适于在水中生活,①②④⑤正确.③身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与水中生活无关,③错误.

故选:C

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记住鱼类与其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析】【答案】C5、C【分析】解: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而“蛋鸡”的出现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这样选择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鸡蛋.我们又知道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原鸡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产蛋多的个体与产蛋少的个体),为选择提供了选择的资料,选择的基础.人们就专门饲养(选择)和繁殖产蛋多的鸡.在这个过程中产蛋多的变异逐代积累而得到加强,形成现在产蛋量很大的蛋鸡.

故选:C

本题考查人工选择及其意义.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是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是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解析】【答案】C6、B【分析】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飞蛾扑火”,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解析】B7、C【分析】试题分析:蘑菇等食用菌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在基质内,一方面吸收营养,一方面分支繁殖,不断向四周蔓延扩展,并在一定季节和一定的发育阶段,产生出繁殖器官--子实体,子实体是食用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器官,大型伞菌的子实体由菌柄、菌盖、菌褶等部分组成,菌柄起支持菌盖和输送养分的作用,菌盖是菌褶着生的地方,菌褶是放射状排列的片状结构,是产生孢子的场所,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蘑菇的结构。【解析】【答案】C8、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制馒头、做面包要用到酵母菌,据此作答.【解析】【答案】D9、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试管婴儿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选项中ABC均属于无性生殖.所以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

考点: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例如利用种子进行的繁殖)、无性生殖(例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解析】【答案】D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A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A.单眼皮和双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因而属于相对性状.

B.身高和体重不是同一性状;因而不属于相对性状;

C.有耳垂和无耳垂;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相对性状;

D.黄皮肤和黑眼睛不是同一性状;因而不属于相对性状.

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解析】【答案】AC11、AD【分析】解: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错误;

B;物能够维持生态平衡;若缺少动物,生态平衡将会受到破坏,B正确;

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和分布.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C正确.

D;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缺少,D错误.

故选:AD.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解析】【答案】AD12、AB【分析】解:A;B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①DNA和②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为了确定遗体或罪犯的身份可通过鉴定图中的①,A、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C错误.

D;①②③依次为DNA、蛋白质、染色体;D错误.

故选:A;B.

1;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2;染色体是由①DNA和②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关键: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解析】AB13、AC【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生物的变异。明确变异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分为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根据对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A.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是普遍存在的,A正确;B.变异一旦出现,如果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B错误;C.生物的变异对生物生存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变异是不定向的,C正确;D.幼体蝌蚪与成体青蛙之间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差异,蝌蚪是青蛙发育过程中的一个个体,不是青蛙的子代,这不是变异现象,D错误。​故选AC。【解析】AC14、AC【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血管的结构特点、人体的血液循环、排泄的途径等内容。【解答】如图为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图示中各序号代表的是a气体;b食物;c尿液;d汗液;e粪便;1肺的通气;2营养物质的吸收;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是左心室;①上下腔静脉,②主动脉,③肺动脉,④肺静脉。A.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但动脉内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故A符合题意;

B.糖尿病患者经常检测到尿液液中有葡萄糖的出现;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故B不符合题意;

C.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故C符合题意;

D.人体内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有三条:排尿由泌尿系统排出;排汗由皮肤排出体外,呼吸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故1;3、4表示的人体排泄途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解析】AC15、AB【分析】解:A;蛙类属于脊椎动物;A错误;

B;蛙类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B错误;

C;蛙类属于变温动物;正确;

D;所以生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正确。

故选:AB。

蛙类一般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两栖动物的特征。【解析】AB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两性生殖细胞有性生殖【分析】【解答】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受精卵的形成。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17、呼吸作用【分析】【解答】呼吸作用实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线粒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因此,萤火虫发光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的.

故答案为:呼吸作用.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小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18、×【分析】解: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

在免疫的监控功能低下时;甚至还可导致癌症病变或发生免疫缺陷病,如细胞免疫缺陷病,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等.当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会产生过敏状态,导致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即通常所说的“过敏”反应,最常见的诸如皮炎;荨麻疹、哮喘、紫癜、甲状腺炎等等;当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机体免疫系统还会发生“自残”行为,常常把自身的正常组织细胞误以为外来入侵病原体而将其破坏,即通常所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多肌炎/皮肌炎、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等.这时,我们不仅不能为机体提高免疫力,在治疗的时候往往用的都是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细胞毒药物、化疗药物等等.如果一味强调提高免疫力,那么对这些病人不仅无益,更是祸害无穷.

故答案为:×.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及时清除自身产生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还可以随时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细胞的产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功能和免疫的类型.【解析】×19、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解答时可以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美国科学家培育出转基因超级鼠必须改变鼠的基因,把一种生物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用转基因技术转入到另一种生物小鼠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超级鼠,就能表现出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长的大,这说明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解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0、略

【分析】

(1)基因是控制性状(特征)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一个基因对应一个性状.因此青霉能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这一性状的产生靠基因控制.(2)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在条件适宜时,依靠大肠杆菌的快速繁殖产生大量的青霉素.因此以大肠杆菌产生青霉素的技术称转基因技术.(3)科学家将青霉中有关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去,故转基因后大肠杆菌产生青霉素是青霉素基因控制的结果.从而说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是青霉素基因,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故答案为:(1)基因(2)转基因技术(3)青霉素基因控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析】【答案】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21、略

【分析】

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1)弗莱明在进行实验之前;对观察到的现象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进行了假设,该假设是: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青霉菌和细菌由于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二者必然争夺营养物质,所以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

(3)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或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引起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方法是设置一组不加青霉素培养液的培养基,看上面有无细菌生长,这一组就是对照组.实验变量是:是否有青霉素.若对照组实验结果为有细菌生长,则整个实验的结论是青霉菌能抑制细菌生长.

(4)此小题属于开放题型;答案合理即可.解答时可以从他的治学态度上,也可从实验中得到的启发等等均可.比如:要善于发现问题;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学习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

故答案为:(1)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竞争;

(3)对照没有培养过青霉菌的培养液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对细菌的影响;细菌正常生长有细菌生长;

(4)要善于发现问题;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学习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2、略

【分析】【解析】真菌中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如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蘑菇是多细胞个体,整体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丝等。

故答案为:×【解析】【答案】×四、解答题(共3题,共24分)23、(1)爬行类哺乳类被子植物(2)②节肢动物)②2节肢动物)自然选择(3)自然选择3【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进化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结合生物的进化树来解答。)由图可知,①代表爬行类,②节肢动物,③环节动物,④哺乳动物,⑤苔藓植物,⑥代表裸子植物,⑦代表被子植物,⑧藻类植物。【解答】)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由图可知,①代表爬行类,②节肢动物,③环节动物,④哺乳动物,⑤苔藓植物,⑥代表裸子植物,⑦代表被子植物,⑧藻类植物。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1。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达尔文(2)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生存斗争2生存斗争1002/3(3)达尔文把在3【解析】(1)爬行类哺乳类被子植物(2)②节肢动物)②2节肢动物)自然选择(3)自然选择324、略

【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仿生物制造出来的新仪器;设备日益增多,如雷达模仿的是蝙蝠的回声定位,宇航员的输血器械模仿的是长颈鹿,雨伞模仿的是荷叶,薄壳建筑模仿的是乌龟的背甲或扇贝的贝壳,冷光模仿的是萤火虫,电子眼模仿的是青蛙的眼睛,电脑模仿的是人脑等.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据此答题.

25、略

【分析】

(1)图1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因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所以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图2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因为此细胞有细胞壁,分裂过程中是在两份细胞质间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不是仅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所以是植物细胞的分裂.

(2)在细胞分裂时;两图中A时期结构2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核变大,为分裂作准备;

(3)细胞核分裂时;图1中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图2中1细胞壁中央出现一个新的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最后1个细胞变为2个细胞.

故答案为::(1)动物;植物;(2)变大;(3)内陷;出现新的细胞板。

【解析】【答案】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五、其他(共3题,共6分)26、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酒精。

(6)将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