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考情聚焦+中考新考法+透视大考向+新题特训)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考情聚焦+中考新考法+透视大考向+新题特训)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考情聚焦+中考新考法+透视大考向+新题特训)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考情聚焦+中考新考法+透视大考向+新题特训)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考情聚焦+中考新考法+透视大考向+新题特训)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A考向一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A考向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A考向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考情聚焦

课标要求考点命题预测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主要命题点有:透镜种类的辨识、透镜对光的作

透镜及对光

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作图、物体在透镜前不同位置所成像的位置

的作用

用及特点、透镜焦距的确定、物体移动成像变化、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凸透镜成像焦距变化对成像的影响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照

像的规律规律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眼镜、显微镜望远

镜的成像原理、调节等。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

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有时

的应用的应用

也会出现在综合题里。

1.*新情境■(2024•江苏常州)《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2024年7月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

或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的摄像头拍摄成像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行

并发出声、光警报,如图所示,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为10.1mm,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mmB.10mmC.15mmD.20mm

2.*跨学科J(2024•陕西)“强行透视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拍摄技巧。拍摄时,让两个物体离镜头

远近不同,再调整拍摄角度,使两物体的像在同一张照片中呈现出有趣的效果。如图,是利用该技巧拍摄

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B.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

C.花和人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移到照相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3.9事法■(2024•山东日照)小明在光学学习中,对色彩斑斓的光学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

识到熟练掌握物、像联动,并用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如果在图中玻璃板

与蜡烛的像之间平行于玻璃板放一块不透明的白色光屏,那么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像;

(2)如图乙,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将会被(选填“发散”或“会聚”),这样的透镜可用于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3)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投影灯,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50mm,则投影片到凸透镜的

距离范围应为;

(4)在探究照相机原理时,小明将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A放置在图丁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动光屏,在光

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他又将凸透镜A更换成一个焦距为&0cm的凸透镜B,其它要素不变,发现光屏上

的像变模糊了。他认为此现象与(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

恢复清晰,可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T

(5)若保持图丁中凸透镜B和蜡烛的位置不变,继续实验,撤掉光屏,换成凸透镜A,并移动到光具座

66cm刻度处,从A的右侧向左看,在透镜A中也能看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实”或

“虚”)像。

,真题透视,

A考向一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1.(2024•山东威海)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站”在水面上的水痘(一种昆虫)纤细的腿使水面发生了形

变,如图甲所示;同时看到水底有带“光环”的暗影,如图乙所示,此时“形变的水”相当于(填

光学元件名称):当水晶游到水浅的地方,暗影面积会(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2.(2024•安徽)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

种利用冰透镜向日取火的方法,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图所示,若把冰块制成的凸透镜正对

着太阳,将太阳光看成平行光,冰透镜的焦点为户,请在图中完成光路。

3.(2024•四川宜宾)如图所示,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将图中三条光线补充完整。

4.(2024•山东枣庄)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凹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凹透镜、凸透镜的折射光路。

F

易错警示:

会聚作用是指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拢”主光轴,发散作用是指经透镜折射后

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不能将会聚理解成会聚于一点

A考向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2024•四川巴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

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烛焰的像,其成像特点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6.(2024•天津)(多选)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

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次序物距/cm像的性质像距/cm

120倒立、等大、实像

23015

315倒立、放大、实像30

A.第1次实验的像距为20cm

B.第2次实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第3次实验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若物距是12cm,物体通过透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7.(2024•江苏镇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各元件初位置如图所示,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若移动光屏,应将

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2)若透镜向左移动,最终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Q…

(…|||||||||1|||||||||||||||||||||||||||||||||||||||||||||||||||||||||||||||||||||||'

(403020100.10203040cm,

8.(2024•四川遂宁)亮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甲图所示的方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中光屏上

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凸透镜和蜡烛的

位置如乙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成像的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

仪”或“放大镜”)相同。

9.(2024•山东青岛)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使它们

在O

(2)如图甲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处,光屏应在

刻度范围内移动,直到在光屏上看到、倒立清晰的像,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可制

成=

⑶S是烛焰上一点,请在图乙中画出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⑷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应将凸透镜向移动。

r……廨题技百::

1.口诀法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1

:小”。

成倒立成倒立

缩小实像放大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I1-------------------

2.两个性质:

(1)焦点分界:2/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2)动态特性: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增大),像距(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增大(减小),且像变大(小)。

A考向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0.(2024•山东德州)某款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凸透镜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一

H内

广

I告

地面

A.该投影灯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B.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以内

C.为从不同角度看见地面上的广告图标,应选择光滑的地面

D.若要在地面上得到清晰、更大的广告图标像,可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

11.(2024•重庆)如图所示,智能快递车正在运送包裹,用户通过人脸识别取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户看见快递车,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折射

B.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智能快递车上的摄像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人脸识别时,人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12.(2024•山东荷泽)小明透过爷爷的老花镜看远处的楼房,发现楼房成倒立缩小的像。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A.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与该成像原理相同

C.老花镜不能当放大镜使用D.爷爷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了

13.(2024•西藏)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图中能模拟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的图是

)

14.(2024•山东烟台)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请你观察图甲中照相机和眼睛的构

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乙中。

表乙

照相机©—胶卷光圈

眼睛晶状体和角膜②一③一

15.(2024•内蒙古包头)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

如图所示。

(1)凸透镜起到的作用;

(2)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之内;

(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

的侧。

16.(2024•甘肃兰州)小彤的爷爷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来自近处某点的光

会聚在他视网膜的(选填"前”或“后”)方,小彤推断爷爷可能患上了(选填“近”

或“远”)视眼,需要配戴(选填“凸”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17.(2024•四川宜宾)据专家介绍,12~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爱眼护眼势在必行。如图所示,一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应佩戴(选填“丙”或“丁”)图的眼镜进

行矫正。

X/XXXX//x/xXXX

XXxx/x//x/xXx/x

XlxXx/x//XVXXx/x/

甲乙丙丁

解题技巧:

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比较

照相机投影仪或幻灯机放大镜

平面围U一届

照J幕

心咛'般片

原理/\凸

乙△一透明胶片

-T牌次透镜

\&/

成像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实际像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性质正、倒与透明胶片的方位有关)

物近像远像变大(要物近像远像变大(要想屏幕上物远像远像变大(要

想胶片上成的像大一些,成的像大一些,则镜头要离透明胶想看到的像大一些,则放

调节

则镜头要离人近一些,即片近一些,即镜头往下调节)大镜要离物体远一些)

镜头往前伸)

2.近视眼特点是“怕远不怕近";远视眼特点是“怕近不怕远”

新题特训

1.(2024•江苏苏州)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

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光源

=>图片

二>镜头

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B.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C.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D.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2.(2024•山东枣庄)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保护

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B.矫正近视眼需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C.矫正远视眼需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D.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实像

3.(2024•山西)如图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与正常眼球对比图。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患者眼球正常眼球

A.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

B.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远视眼镜

C.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视眼镜

D.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远视眼镜

4.(2024•山东济南)物理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将半透明纸蒙在较粗纸筒的户端,将凸透镜安装在较细

纸筒的。端(凸透镜未画出),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模拟照相机,如图所示。通过调节只。的间距,他

看到了桌子上蜡烛的火焰在半透明纸上成的等大的像,再次调节一、0的间距,他看到了窗外更远处大树

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下列对大树的像描述正确的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5.(2024•山东聊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慧同学计划制作一个“手机投影仪”。现有器材

如下:焦距分别为10cm、20cm、30cm的凸透镜各一个,手机一部,长为30cm的纸盒,胶带和剪刀等。

“投影仪”模型如图所示,将手机和凸透镜分别固定在纸盒的两端,调整“投影仪”到墙面的距离,可在

墙上看到手机画面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手机

手机投影仪

A.应选择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B.应选择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

C.将手机正立放置,在墙上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D.墙上手机画面的像是虚像

6.(2024•河南)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

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下列操作可模拟近视眼的是()

A.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B.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C.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D.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7.(2024•山东淄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等

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调至10cm刻度线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向右移动光屏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B.移动光屏能承接到烛焰缩小的像

C.像的位置在50~60cm刻度线之间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8.(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多选)物理科技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某次实验

操作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B.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2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该像

的性质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C.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该像

的性质与投影仪成像的性质相同

D.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4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正立、放

大的虚像

9.(2024•黑龙江鸡西)正常人眼通过调节晶状体薄厚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

可能使晶状体薄厚的调节能力减弱,导致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眼,应用

透镜矫正。

10.(2024•甘肃临夏)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凸透镜。如图是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注射器和水膜模拟眼睛看物体的情境。光屏相当于视网膜,这时

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像”或“虚像”)。为了模拟正常人眼看近处物体,注射器应一

(选填“推入”或“抽出”)水。

二J…1…

11.(2024•辽宁)如图,。为凸透镜的光心,户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

<1)入射光线a经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2)折射光线人对应的入射光线。

12.(2024•黑龙江大庆)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射向凹透镜,其中光线①平行于主光轴,光

线②经过光心,画出它们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须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3.(2024•山东德州)如图所示,A1是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力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

后射向凸透镜,反射光线恰好过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

(1)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

(2)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4.(2024•四川达州)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完成光路

图。

15.(2024•山东淄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有保护视力的意识。如图是李老师戴眼镜矫正视力的

部分光路,请在方框内画出矫正视力的透镜,并画出两条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的光线。

视网膜

16.(2024•重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

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的支架向

调节,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与生活中(选填“眼睛”或“放大镜”)

的成像原理相同。

17.(2024•山东东营)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先调整.、光屏和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此时成的像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⑶光具座上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选填“5”“10”或“20”)cm;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处,然后移动光屏到cm刻度

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判断依据是=

18.(2024•江苏南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小丽的调节场景如图甲,操作中的不当之处是。

(2)如图乙,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倒立、的清晰实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___________反

射;若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镜片,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镜片是

透镜。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使图乙中光屏上的像变大,小丽的操作应是0

19.(2024•湖南长沙)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凸透镜靠近白纸时,纸上的光斑越

来越大。接下来,他应该使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变,直至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2)某次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这个像是、的实像。

20.(2024•江苏淮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⑴如图甲所示,S为烛焰中心,凸透镜的焦距/=10cm,。为光心,画出光线如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

线;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承

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⑶凸透镜成像规律被广泛应用于摄像器材中,小明发现手机无需像数码相机那样“调焦”,也能获得清

晰的像,他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123456

物距/m10.005.002.001.000.500.10

像距/cm0.5000.5010.5020.5030.5050.526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最接近.

A.5mB.0.5mC.0.05mD.0.005m

21.(2024•山东威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一步:测量凸透镜焦距。

(1)让太阳光依次通过多个带孔的挡板,得到平行光后照射到凸透镜上,如图甲所示。若想找到透镜焦

点,应______(选填“顺时针”“逆时针”)旋转透镜。找到焦点的位置后,测出透镜的焦距为15cm。

第二步:探究成像规律。

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处于50cm刻度处。

(2)图乙中光屏上______(选填“能”“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3)将蜡烛移至15cm刻度处,若想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左”“右”)移

动,请写出生活中利用该成像特点的一个实例。

(4)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若用遮光板遮住透镜上半部分,像如何变化?;若把红色、蓝色两张

透明玻璃片从左到右依次放置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是否仍然成像?(选填“是”

“否”)。

22.(2024•江苏宿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中,利用了如图所示装置。

(1)调节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2)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多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可知凸透镜焦距为cm,

第3次实验中,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

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P7cm光屏上看到的像

16015倒立、缩小、实像

22424倒立、等大、实像

32030倒立、——、实像

48未找到像

⑶智能汽车通过车载摄像头,识别行人、路标和其他车辆,实现自动导航和驾驶,车载摄像头根据的是

第次实验的原理;

(4)物距〃=8cm不变,要想在光屏上看到像,应更换焦距较的凸透镜。

23.(2024•四川广元)“问天”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研究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屏幕

(1)他们将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镜头的位置,屏幕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因为投影

片放在了距离镜头的位置;(只填下列正确选项前的序号)

A.二倍焦距以外

B.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一倍焦距以内

(2)他们将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同时将镜头到屏幕的距离调小,当屏幕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

与(1)中的像相比,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2024•湖北)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时发现一件秦代木牍前放置着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情景如图

甲。为了弄清其原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乙,用太阳光照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丙,将蜡烛放在较远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观察像的性质,测出物距和像

距;逐次改变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实验记录如下表;

像的性质

序号物距/cm像距/cm

正倒大小

124.0倒立缩小17.2

222.0倒立缩小18.8

320.0倒立等大20.0

418.0倒立放大22.4

516.0倒立放大27.0

...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填“或“=")像距;

(3)小宇受第4、5组实验结果启发,推测文物与其前方凸透镜的距离u和凸透镜焦距F的关系为

/<〃<2/时,成放大的像。小丽对小宇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她继续减小物距,发现蜡烛在某位置时,无

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看不到像。小丽撤去光屏,从图丙中侧(填或"B”)向透镜

方向观察,看到了正立放大的像,测得物距为8.0cm,她推测u和/■的关系应为的推测

合理,理由是o

25.(2024•山东潍坊)如图甲所示,镜片a可通过抽出或注入液体来改变其厚度,抽出稍许液体后得到

镜片b,注入稍许液体后得到镜片c。

(1)镜片b可用于矫正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某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镜片c的成像情况。

①将蜡烛、镜片c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蜡烛、镜片c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此时的像距v=cm;

③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镜片c移动到光具座上25cm刻度处,此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

的、的实像。

26.(2024•陕西)如图一1,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5

m幽

IC10207090

(1)实验时,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2)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较远处,此时应移动________直至出现最清晰的像,记

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

(3)改变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的焦距:/=5.0cm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

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

118.06.9倒立缩小实像

210.010.0倒立等大实像

37.017.7倒立放大实像

44.0/正立放大虚像

分析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焦距时,物距减小,像距;

(4)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遮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这时光屏上________

(选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5)实验中,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

靠近凸透镜后,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断小明佩戴的是(选填“近视”或“远

视”)眼镜;

镜头

A

•------F•---・—•---

abcd

If

图-2图-3

(6)如图一2,当无人机在高空拍摄地面场景时,所成的像最靠近图一3中凸透镜主光轴上的

(选填“a”、"b”、“c”或"迷)点;

(7)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应用了表中第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27.(2024•山东烟台)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与矫正的主题实践中,该小组利用橡皮膜和注射器制

作了水透镜来模拟眼睛的晶状体,打开夹子,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来改变橡皮膜凸起的程

度,如图甲所示。具体操作如下:

①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

在______;

②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光屏

所在的位置;

③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此时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是模拟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

视网膜的;

④将光屏移回原来标记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眼镜在烛焰和水透镜之间前后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

像,如图丙所示,这说明矫正近视眼应配戴透镜;

⑤从水透镜里向外抽取适量的水,再次实验,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做到科学用眼,积极防控近视。请写出一条预防近视

的措施。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A考向一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A考向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A考向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考情聚焦

课标要求考点命题预测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主要命题点有:透镜种类的辨识、透镜对光的作

透镜及对光

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作图、物体在透镜前不同位置所成像的位置

的作用

用及特点、透镜焦距的确定、物体移动成像变化、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凸透镜成像焦距变化对成像的影响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照

像的规律规律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眼镜、显微镜望远

镜的成像原理、调节等。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

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有时

的应用的应用

也会出现在综合题里。

1.(新情境霜(2024•江苏常州)《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2024年7月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

或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的摄像头拍摄成像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行

并发出声、光警报,如图所示,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为10.1mm,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mmB.10mmD.20mm

【答案】B

【解析】摄像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

2/>10.lmm>r

10.lmm>/>5.05mm

故选B。

2.*跨学科■(2024•陕西)”强行透视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拍摄技巧。拍摄时,让两个物体离镜头

远近不同,再调整拍摄角度,使两物体的像在同一张照片中呈现出有趣的效果。如图,是利用该技巧拍摄

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B.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

C.花和人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移到照相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答案】B

【解析】A.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花比人的物距小,因此在

利用同一凸透镜成像时花比人的像距大,像也大,故B正确;

C.由于花和人都在二倍焦距以外,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再向镜头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但花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始终大于

镜头的二倍焦距,故D错误。

故选B。

3.«新考法)|(2024•山东日照)小明在光学学习中,对色彩斑斓的光学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

识到熟练掌握物、像联动,并用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如果在图中玻璃板

与蜡烛的像之间平行于玻璃板放一块不透明的白色光屏,那么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像;

(2)如图乙,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将会被(选填“发散”或“会聚”),这样的透镜可用于矫正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3)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投影灯,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50mm,则投影片到凸透镜的

距离范围应为;

(4)在探究照相机原理时,小明将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A放置在图丁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动光屏,在光

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他又将凸透镜A更换成一个焦距为&0cm的凸透镜B,其它要素不变,发现光屏上

的像变模糊了。他认为此现象与(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

恢复清晰,可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若保持图丁中凸透镜B和蜡烛的位置不变,继续实验,撤掉光屏,换成凸透镜A,并移动到光具座

66cm刻度处,从A的右侧向左看,在透镜A中也能看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实”或

“虚”)像。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能(2)发散近视眼(3)50机机<“<100机加(4)近视

眼靠近⑸虚

【解析】(1)[1]玻璃板可以透光,也可以成像,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玻璃板与蜡烛的像之间平行于玻璃板放一块不透明的白色光屏,不能看到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

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无法在光屏上呈现。

(2)[1]由图乙可知,该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所以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3)对于投影仪工作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

f=50mm,所以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范围应为50切切<u<100mmo

(4)[1][2]小明将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A更换成一个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B,相当于晶状体变凸,

会聚能力变强,此现象与近视眼的成因相似,因为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像成在

视网膜前方;由于会聚能力变强,像提前会聚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

方向移动。

(5)由题意知,对于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B,由于物距

^50cm-10cm=40cm>2/=16cm

根据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X2£即8cm〈K16cm,这个实像又作为凸透镜A的

物,所以对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到这个实像的距离为0cm</〈8cm,所以小于凸透镜A的焦距,则会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从A的右侧向左看,在透镜A中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真题透视,

A考向一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1.(2024•山东威海)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站”在水面上的水晶(一种昆虫)纤细的腿使水面发生了形

变,如图甲所示;同时看到水底有带“光环”的暗影,如图乙所示,此时“形变的水”相当于(填

光学元件名称):当水晶游到水浅的地方,暗影面积会(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答案】凹透镜变小

【解析】[1]“站”在水面上的水电使水面发生了形变,水面下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