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语文】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 语文】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 语文】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 语文】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 语文】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学习任务壹知人论世贰了解诗作叁赏析古诗壹知人论世复习作者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解题《春夜洛城闻笛》时间:春夜地点:洛阳、客居事件:闻笛声写作背景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贰了解诗作诗作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课下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玉笛:笛子的美称。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故园:指故乡,家乡。全文翻译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情景再现叁赏析古诗小组任务全班同学分为5组,每组赏析一句,最后一组在其他组分享时负责记录,最后呈现这首诗的思维导图。限时6分钟。展示环节谁家玉笛暗飞声由声入诗,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展示环节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散”一字生动写出了音乐声缓缓飞扬的感觉,“满”字写出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展示环节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展示环节此夜曲中闻折柳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展示环节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教师补充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情感总结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通过笛声的铺垫,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古代诗人往往通过精致的语言和典雅的意象,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屈原在《离骚》中用悲愁与不舍,将故乡的山水和故人映射到他悲壮的情感之中。而唐代的王维,则在《渭城曲》里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勾画出了离愁别绪,字里行间满是对故土的无尽思念。随着历史的推进,诗人的思乡之情逐渐有了更加多元的表达。宋代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虽身处异乡,却依然用笔勾画着对故土的依恋和眷恋。而近现代的诗人,如徐志摩与余光中等,通过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的语言与形式,表达了那份跨越时空的思乡情怀。这些作品,展现了一个又一个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