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讲义第二单元6哈姆雷特(节选)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讲义第二单元6哈姆雷特(节选)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讲义第二单元6哈姆雷特(节选)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讲义第二单元6哈姆雷特(节选)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讲义第二单元6哈姆雷特(节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哈姆莱特(节选)

晨读开卷有益

话题链接——勇敢

一、字之源

3

3国

【字源演变】

“勇”,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勇气。《说文》认为“勇”字的意旁是

“力”,声旁是“甬《左传•昭公二十年》中“知死不疑,勇也”,意思是明明

知道会牺牲,但是却不躲避,这就叫“勇”。金文中的“勇”,字形上半部是“戈”

字,下半部是“用”字。“用”在这里既代表声旁,也代表使用“戈”这种武器

的人,勇猛善战。该字的本义沿用至今。

“辟”为通假字,通“避",回避、躲避的意思。

【成语链接】

智勇双全:既有智谋,又很勇敢。出自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

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

原是《三略》和《六韬》两部古代兵书。后之指兵书、兵法。成语”文格武

略”就出自这里。

勇猛精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小怯大勇:遇小敌怯阵,见大敌勇猛。形容临阵时的心理作用。也比喻对小

事退让,对大事力争。

二、句之美

将帅用兵更贵在善谋。从来不缺武夫,缺的是智勇双全的人。

1.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孔子家语・六本》

品读有勇气的人,若能善于动脑善用智慧就一定会成功;有智慧的人善于谋略、

善于用人也一定会成功。

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品读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

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是为自己的信仰而死。

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品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面对屠刀我仰天大笑,不论是逃亡的还是留下的,都像

昆仑山一样雄伟高大。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

三、诗之韵

读山海经•其十

[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成,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正可待。

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

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赏读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

种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

这种精神自策自励。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

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女娃变成精卫,刑天变成

乳目脐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无论是衔微木填海,

还是舞干戚向敌,都能无虑而不悔。诗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学观点激励自己无

虑不悔的斗争意志。

精卫、刑天复仇的愿望,未能如愿以偿。但这种反抗精神,其实是中国先民勇敢

坚韧的品格之体现。

四、文之理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持之以恒、毫不动摇。受国际国内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仍然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

也是复杂的。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提高党的建

设质量、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

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坚定

不移抓下去。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亮剑”精神。

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

勇者胜C”

解读“狭路相逢勇者胜”,意思是窄路相遇,无可退让,勇敢、勇猛并且有

谋略的人能够获胜。人生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挫折风浪在所难免,只有勇敢无

畏、充满斗争精神的人才会抵达胜利的港湾。一个政党也是如此,只有无所畏惧、

一往无前,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才能抵御国内外各种复杂危险因素的影响,才

能在困境中继续稳固自身的执政地位。,

课前目王学习

一、识作者

戏剧艺术的典范——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莎士比亚生于英国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

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

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

剧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伴读]①莎士比亚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语

言大师。就个人而言,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和贡献无人可比。

二、知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

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

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

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拓知识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

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

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

肯定人的价值,赞美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代表这一时期

文学最高水平的就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

[伴读]②文艺复兴时期不只有莎士比亚,这是一个巨匠的时代。达・芬奇、米

开朗基罗、拉斐尔、提杏等艺术巨匠以及《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西

斯廷圣母》等传世艺术名作闻名遐迩。你还知道哪些呢?

《哈姆莱特》故事梗概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

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

故:父亲暴亡,叔父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父。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

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

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

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

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

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

步证实事实真相,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

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

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

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

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

了克劳狄斯的毒计。克劳狄斯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

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

毒剑,王后乔特鲁德饮了毒酒,克劳狄斯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

传播他的心愿。③

[伴读]③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

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了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

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C

四、理基础

1.记字音

①紊*乱(w6n)②虔敬(qi如)

③踌•躇•(ch6uchu)④鞭挞•(匕)

⑤博暴(h6ng)⑥罪孽(ni6)

⑦怪诞(d&n)⑧嫁奁(li如)

⑨咤吸(shM)⑩延宕*(出ing)

2.识字形

[谗(chan)谗人诽(伐i)诽谤

①[搀(chan)搀扶[绯(但已幽

[陨(ybn)陨落〜虐(DUC)暴虐

③[殒(yUn)殒身

\[谑(xu6)强谑

3辨词义

⑴变换•变幻

[辨词]“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

体的,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等;“变幻”意为不规则地改变,即变换的

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如“风云变幻”等。

I选词I①不管骗子手法如何变换,我们只要保持没醒的头脑就不会上当受骗。

②她背后的艰辛、风光背后的无奈以及变生莫测的政治前途吸引着人们对她的关

注。

(2)掩盖.掩饰

[辨词]“掩盖”指遮盖,是个中性词,适用对象既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思

想行为;“掩饰”是个贬义词,指通过某种手段掩盖真实情况。

[选词]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不用再掩饰自己的错误了,还是老老实实地承

认吧。

②大雪掩盖了大地.我们已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旅居普救寺的张生,自打瞥见崔莺莺以后,就神魂颠倒了,哪还有心思诵读文

章诗赋呢!

②马在松软的土地上易失蹄,人在即直窜埼中易摔跤。

③侵略者竭力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涂•脂•抹•粉♦,妄图逃脱世界舆论的谴责。

④巴士在下斜坡时刹车失灵,司机当•机♦立♦断•,毅然把车驶上沙堆,才脱离险境。

[释义]

①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人、物或事入迷着魔。

②甜言蜜语: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好听的话。

③涂脂抹粉:搽胭脂抹粉。指妇女打扮。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

④当机立断: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课堂文本研读

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结构图示

姆密课试探

被利用来试探卜一装

(

)试探后再密谋卜矛

主旨归纳

节选部分通过哈姆莱特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以及和情人之间

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误解,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与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

争、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向往以及对现实中被欲望和罪恶玷污的人性的深刻批判。

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一诗化的语言——品读剧本语言

任务导引

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的大师,他运用语言是如此的轻松自如。刘炳善先生认

为“莎士比亚和钦定圣经是英语语言的两大渊源”。可以说这样的评价毫不夸张,

这种观点也为广大的文学批评家所接受。学习时要注意结合文本赏析剧本的语言

之美。

任务设计

1.请结合文本赏析本文台词的语言特点。

答案①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如哈姆莱特清醒时是典雅的语言,符合王子的

身份;在装疯时用的是逻辑混乱、晦涩难解的语言,符合疯子的特点。恰到好处

地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和他复杂深沉的个性特征。②善于运用人物之间富有强烈

的对比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间的对比,也有正面同类人物

之间的对比。如哈姆莱特的激情和深沉与克劳狄斯的阴沉和邪气、哈姆莱特的矛

盾与优柔寡断和奥菲利娅的单纯与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语言都

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真可谓各如其人,各有个性。③擅长运用长篇

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如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独白,就展

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语言深沉含蓄,极富于哲理性,对刻画人物

独特的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④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

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如奥菲利娅在

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她说:“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

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

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

狂中凋谢!”这段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

2.哈姆莱特反复对他的心上人奥菲莉娅说了五遍“出家去吧”这样的话,请分析

原因。

答案一方面是在装疯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她,在这样污浊

的社会上很难保全自我。

3.哈姆莱特发出感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剧中

最经典的一段独白,请分析独白的内涵和作用。

答案这段独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个问题不仅是哈姆莱特所面对的,也是每

个人在面临重大抉择时都会产生的困惑与思索:“生存”象征着苟且偷生、安于

现状;“毁灭”象征着奋力拼搏,牺牲眼前的利益,为未来而努力。这段独臼反

映出人类在面临困境时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消除内心困惑的过程,充满哲理

莎士比亚巧妙地运用独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读者随着人物内心的变化体会

作品的深层思想,并且运用内心独白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充分表现了作品的

主题.

4.(拓展延伸)下面一段台词表现了莎士比亚善用比喻的语言风格。请结合剧情分析

哈姆莱特台词的含义。

奥斯里克国王的朝臣,一个阿谀奉迎、趋炎附势又胆小的角色。

霍拉旭丹麦王国一名士兵,王子哈姆莱特的好友。

奥斯里克殿下,欢迎您回到丹麦来!

哈姆莱特谢谢您,先生。(向霍拉旭旁白)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

霍拉旭(向哈姆莱特旁白)不,殿下。

哈姆莱特(向霍拉旭旁白)那是你的运气,因为认识他是一件丢脸的事。他有许

多肥田美壤;一头畜生要是做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资格把食槽搬到国王的席

上来了。他“咯咯”叫起来简直没个完,可是——我方才也说了——他拥有大批

粪土。

答案这里通过哈姆莱特与霍拉旭的旁白来介绍奥斯里克的为人,表现哈姆莱特

内心深处对奥斯里克的厌恶。将奥斯里克比喻为“水苍蝇”,暗示哪里有坏事,

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他有许多肥田美壤;一头畜生要是做了一群畜生的主子,

就有资格把食槽搬到国王的席上来了”,这里说明他是一个拥有很多奴隶的贵族,

因而成为了王宫的大臣。“他拥有大批粪土”,照应前文的“水苍蝇”,比喻他

手下有一大批肮脏的坏蛋。

任务探究二矛盾的王子,生命的哀歌——赏析文本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经典形象,无疑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或许正如

别林斯基所惊叹的那样,说不尽的哈姆莱特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哈姆莱特

一生的经历折射出他内心的凄厉和壮烈,同时也体现了哈姆莱特的矛盾性——乾

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双重结合。

任务设计

I.哈姆莱特具有哪些个性?请根据背景和情节的介绍试做分析。

答案一方面,哈姆莱特出生高贵,举止优雅,博学多才,有人文精神,敬父爱

母,勇敢;另一方面,哈姆莱特又在故事的发展中表现得犹豫不定,当重担压下

来时扛不起、放不下,忧郁感伤,耽于幻想,几乎失去目标。为了能报仇,他故

意装疯,也显示了他的机智和谨慎C总之,他的性格是多侧面的,是在变化着的C

2.哈姆莱特的人性为什么这么复杂?

答案因为他身遭变故,理想破灭,他奉命复仇,然而任务是如此艰巨,对手是

如此强大,他主观上反对暴力却又脱离群众,造成他在积极行动之中常常产生力

不从心和难免失败的感觉,因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通过课文中以“生存还是毁

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为开头的这段独白,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

他的烦恼和失望、苦闷和彷徨以及他对周围现熨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这里,哈

姆莱特不是一个理想的说教者,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他是反映时代共性

的典型的“这一个”,他有着丰富复杂、矛盾统一的性格内涵。

3.(拓展延伸)假设你是一位导演或造型师,你觉得应该怎样给哈姆莱特定型?换句

话说,在你的心目中,出现在舞台上的哈姆莱特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答案[提示]英俊、彬彬有礼,身着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忧

郁等。(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任务探究三生存还是毁灭——分析文本的戏剧冲突

任务导引

莎士比亚在世界戏剧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存在,他作品中的戏剧冲突尤其能体

现时代或者说社会环境与人物自身性格之间碰撞出的激烈火花。《哈姆莱特》更是

其众多剧作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部剧作,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戏剧冲突可以成为一个

时代的典范。

任务设计

1.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

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哈姆莱特也只得装疯卖傻。作者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

赞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

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作者刻画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

义的代表。另一方面,作者又通过写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哈姆莱特内心

的矛盾与痛苦的独特个性。

2.分析整个剧本,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进行的?这些冲突的作用

是什么?

答案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

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戏

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生

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

这些冲突实际上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在当时来讲,这是正义与邪恶的

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从表面看来,冲突是在一对

恋人之间展开的,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通过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

有着痛苦与彷徨等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过人物,展示了当

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

的尖锐复杂的矛盾。

3.(拓展延伸)《哈姆莱特》中共有三个复仇者: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小福丁布拉

斯。请阅读原著并简述他们复仇的差别。

答案[提示]哈姆莱特复仇既是为父亲也是为整个王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是人性善与恶的交锋,其中夹杂着一个思想者、年轻人的爱与恨的痛苦和困惑,

最具有人生价值。

雷欧提斯复仇是为了父亲和妹妹,为了复仇他不择手段,煽动民众,复仇的怒火

也毁灭了自我,最没有价值。

小福丁布拉斯是为了父亲的荣誉和土地复仇,当遇到强有力的阻碍时,他便停止

了复仇行动,他的复仇最具有功利性,最不坚定,但也最理智。

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从总体上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现实主义揩神和浪漫主义精神有机地融合

为一体。莎士比亚的戏剧常常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某些本质特征。莎士比亚

的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真实性是他遵循的根本原则。莎士比亚具有丰富的人

生阅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源于生活的材料写进作品,必然会唤起人们对现实

生活的真切感。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又是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他常常以

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和浪漫的风格,歌颂人文主义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

关系。这一点在他的喜剧创作中尤为突出。莎士比亚把现实的世界与幻想的世界

相对照,以此鼓励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节选自《莎士比亚传》)

材料二

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代,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进取的、开放的,许多年轻人都

不安于现状,想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莎士比亚也正是在这样的时

代气氛中离开他的故乡小镇,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的。莎士

比亚独自来到伦敦后,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

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开始独立创作。

当时的剧坛为以牛津、剑桥为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

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竞

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下。

—节选自《莎士比亚的故事》

材料三

莎士比亚曾说: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杳斗一生,可永远长眠。黑夜无

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

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干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

有益。

选自《莎士比亚经典名言》

1.莎士比亚的戏剧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材料一简要阐述。

答案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融为一体。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在:以现实生

活为基础,以真实性为根本原则来揭示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某些本质特征。浪漫主

义精神体现在: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浪漫的风格,歌颂人文主义者理想

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莎士比亚对照现实与幻想,以此鼓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

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融合。

2.莎士比亚为什么能成为不朽的大家?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探究其原因。

答案①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进入社会后从事过多种平凡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

生活素材;②对戏剧充满深厚的兴趣;③自强自立,面对冷嘲热讽矢志不渝;④

奋斗一生:⑤有良好的时代氛围,在进取、开放的文艺复兴时代,受到较好的熏

陶。

3.请阅读《哈姆莱特》原著,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把现实主义精

神和浪漫主义精神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这句话。

答案《哈姆莱特》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此剧取材于丹麦历史,通

过具体场景的描绘,诸如御前会议上的唇枪舌剑,宫廷大厅里的酗酒纵乐,挪威

军队的兵临城下,雷欧提斯的率众闯宫等等,勾画出了一个矛盾重重、浊流泛滥、

内外交困、险象环生的国家现实,令人不由得联想到作者所生活的现实状况。同

时,场景中活动着的人物,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方式和理想追求,莫不与伊丽

莎白时代以及当时的欧洲社会相对应。通过历史场景与人物的具体描绘,显示出

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本来面目”。作者在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的同时,也融会进了

浪漫主义的因素;通过对白的巧妙运用,透视出了人物的复杂深邃的感情世界。

另外,通过想象构成的幕幕奇特怪异的场景,诸如夜半城楼鬼魂的显现、“戏中

戏”的巧置机关、荒芜墓地中的戏谑与格斗等等,更是引人注目,动人心弦,充

满浪漫诡谪的色调。

课后拓展积累

素材积累——聚焦:智慧与勇敢

智慧与勇敢是相辅相成的。聪明而缺少勇敢者,则为纸上谈兵,很多事情无

法付诸实践;勇敢而缺少智慧者,则为有勇无谋,事倍功半,很难达到预期的效

果。如果说智而无勇者容易被威逼,那勇而无谋者则容易被利诱。勇和谋两者取

其一,可能有点小事.业,但只有有勇有谋者,才能成大事。

课内积累基

复仇王子的智慧与勇敢

仇恨在哪里都不会受欢迎。仇恨让哈姆莱特失去理智,让他变得鲁莽冲动,

让他成为悲剧;仇恨让他生活在矛盾里,让他失去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然

而,他却战胜了罪恶。罪恶,是光明所不能容忍的,战胜罪恶比报仇雪恨更重要。

如果只是单纯的仇恨,他也不会做出让自己和别人都受到伤害的事情,毕竟他是

一个机智的王子,是勇敢、机智、坚强的化身;即使只身一人,也要同罪恶做斗

争,因为:罪恶是他所不能容忍的。父王的逝世、母后的再婚、情人的“离开”、

朋友的“出卖”,他居然还可以坚强地站起来,智慧地与罪恶做斗争,取得胜利

——战胜黑暗,迎来光明。

历史积累&

富兰克林①勇捉雷电

谁都知道雷电会打死人。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非但不避雷电,而且要把

雷电抓住。

1752年,在美国波士顿,富兰克林选择在一个雷雨季节放风筝。他制作的风

筝也与众不同,在风筝的顶端安装一根尖尖的铁针,在放风筝绳子的末端拴着一

把铁钥匙。风筝上天后,雷鸣电闪,风雨大作。他紧紧握着风筝绳子末端的铁钥

匙,全然不顾被雷电击中的危险。当头顶上闪电的时候,他感到手发麻。他高兴

极了,他意识到这是天电的电流通过湿绳和铁钥匙传到手上,他兴奋地高喊:“我

抓住了天电!”他立即把铁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夹,结果莱顿瓶蓄了大量的电。

这种电同样可以点燃酒精,可以做“摩擦起电”的电所做的一切实验。

富兰克林勇敢的实脸,为电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伴读]①本杰明・富兰耒林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思想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发明家和音乐

家。

现实积累邕

烈焰铸英魂

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月

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

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

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在现场的扑火人员紧急避险,30名扑火人员失联。截至

4月1日18:30_在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灭火中失联的30名扑火队员

的遗体已全部找到,包括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27名森林

消防员中其中1个80后,24个9()后,2个()0后。②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他们是

为人民赴汤蹈火的守护神,他们是最伟大的逆行者!

[伴读]②这些勇敢的逆行者是一个指针,所有人都应当追随其精神的指针。

素材运用

佳作片段&

片段1"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30名救火英雄

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将“平凡”与“伟大”画上了等号。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

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他们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他

们可能不善言谈、没有出类拔萃的成绩,但是他们却用感人肺腑的力量、牵动人

心的震撼和挺身而出的选择,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这是最感

人的平凡英雄,也是最真实的超级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辿

我们在缅怀中传承,让我们将感动化为前行的力量,让我们铭记英雄、崇尚英雄、

学习英雄,以英雄精神为照亮前路的灯塔,为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节选自《平凡的英雄给我们最多感动》

[伴读]③"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

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片段2哈姆莱特这种矛盾的性格导致了他最终悲剧的一生。可以说:他有

他父亲的勇猛威武和聪明才智,但他缺少的是作为一个领袖的决断,而正因为缺

少这一点注定了他不能成为统领一国的君主,同时也因为这一点缺陷令他的优点

黯然失色。

合上书,又回到现实的世界,我不禁沉思:哈姆莱特是我们中间的一个,在

大街上我们也许会每天交错走过,那些折磨他的思想每天也在折磨我们,他面临

的选择也是我们每天所要面临的。生存或者死亡是个哲学命题,也是生活中每一

件具体的大事和小事。是或者不是,你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哈姆莱特》的永恒,

就是因为我们面对着自己、面对着人生的种种考验,提醒我们莫让悲剧重演。

—节选自《永恒的哈姆莱特》

标杆范文》

原题呈现:阅读卜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

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

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

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

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1949年1()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绐同学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

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忆五四峥崂岁月,请长缨不负青春9

庄严肃穆的会场,铿锵有力的字句,一下子将时光压缩了一百年,让距离腾

挪了几万里。五四,一个属于新中国的词汇,一个属于中国青年的标识,正在一

下重似一下地撞击着,那个埋头书桌的我和我的灵魂。②

那声音让我想起的历史,浮雕般一一涌现。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新青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师夷、体用、洋务、

实业、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于是,最黑暗处迸出

了天光,沉河累累的老大天朝艰辛地诞下了朝气昂扬的少年中国。③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

众的材料和看客”,④永远像青年一样的斗士鲁迅,毫不留情地解剖到我们皮肤的

底层;“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熟睡中

惊起继而创办《新青年》的钱玄同如此呐喊……

五四最大的意义,我想便是打破了我们的“一直都如此",是之于愚昧落后

的怒吼,是面对满目疮痍的奔走,是青年的胆气和担当。”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百年回首,自请长缨。

于是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优厚的国外待遇,学成归国,献身于我国的

核武器研究;于是26岁便登上开山岛一守就是32年的王继才,在风浪拍岸中坚

守着他的赤子情怀;于是那个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的徐主禹,用刚刚毕业

的稚嫩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责任和担当;于是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选择了泥泞的秦明飞,背负着自己的青春,离开耶鲁,在荆棘

和贫瘠中俯首躬耕拓荒守梦……⑤

于是也想起了不久前刚开始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美贸易战!记得曾

有人说,美国如果真要打击中国,不用长枪大炮,一个小小的芯片就能搞定。二

百年前的坚船利炮,一百年后的核心技术,此刻正值青春的我们,又该做何想?

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是做一个精致的

利己主义者追求权位与高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还小?⑥

亚里士多德曾说,时间碾碎万物,一切都因时间的力量而衰老,在时间的流

逝中被遗忘。一百年了,先驱已逝,但五四精神呢?胆气与担当呢?,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书桌前的我,抬起头,那不远的远方清

晰可见,那巨人的言语久久回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伴读]本文是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中心明确,

立意深远,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最后以鲁迅的话结

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①文题吸睛。

②开篇即写出“五四”运动对自己的震撼。

③历数曾经那段历史,“少年中国”四字直击人心。

④引用名人名言,道出“五四”之大意义。

⑤由历史联想到现实,“五四”精神,百年犹存。

⑥紧扣时事,连续问句语势强劲。

⑦问句很有针对性,引人警醒。

⑧用鲁迅的话结尾,更有启发意义。

训I练夯基提能

时间:45分钟满分:62分得分: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1分)

1.卜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虔•诚(qiAn)踌躇•(chii)横•暴(h6ng)迂•回(yd)

B.罪驷n位)鞭越(㈣迷般(w&ng)苔惜(lin)

C.索乱(w6n)怪避(d加)暴虐(nii6)T于悔(ch加)

D.延考(d鱼n)嫁弯(li如)喙吸(shSn)创痛(chuang)

解析A项,“横暴”的“横”应读heng;B项,“鞭挞”的“挞”应读ta;D

项,“延宕”的“宕”应读d&ng。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个世界上,一星殒落,暗淡不了灿烂星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B.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采,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

层灰色。

C.他承认他自己有些神经迷惘,可是绝口不肯说为了什么缘故。

D.也许他到海外各国游历一趟以后,时时变幻的环境,可以替他排解去这一桩使

他神思恍惚的心事。

解析A项,“殒落”应为“陨落”;B项,“光采”应为“光彩”;D项,“变

幻”应为“变换”。

答案C

3.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排比)

B.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反问)

C.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比

喻)

D.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你的贞洁应该断绝跟你的美丽来往。(拟人)

解析A项,排比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

子排列在一起,这里只有两句。

答案A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他一共创作了154首十

四行诗,其中《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c

B.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作共分3个时期:历史剧和喜剧时期、悲剧时期、传奇剧时

期。

C.《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合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

悲剧”。

D.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解析C项,《罗密欧与朱丽叶》应为《李尔王》。

答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莎士比亚的剧作经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仍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各国的舞

台上,它们历久弥新,了莎翁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不朽生命力。()

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会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起伏跌宕;他的

悲剧和喜剧都不是单纯的,而是错综的混合体。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情节

生动性、丰富性与思想深度、历史内容完美的融合。他常布置几条线索平行而后

交织,于错综复杂中展现广阔多彩的画面,总是增加悬念,使读者、观

众的紧张感不断增强。莎翁的戏剧语言,俏皮、华丽、精粹而丰富,从典雅的书

面语言到粗俗的市井俚语,从民谣体到古诗体,无所不有。剧本中不少台词,成

了成语典故或人们经常引用的格言。比如,“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

的藻饰”“心里的瑕疵是真的污垢”0莎翁曾作了大约三十多部戏剧,塑造了几

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都有一套符合各自性格特点的语言。而且随着场面的更迭、

际遇的变化,人物语言也有所发展变化。比如,哈姆莱特的语言,有时文明典雅,

有时明白晓畅,有时妙语连珠,有时又语无伦次,地表达出一位单枪匹

马企图重整乾坤的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印证逐渐简洁浓墨重彩

B.印证逐步简洁淋漓尽致

C.见证逐步简捷浓墨重彩

D.见证逐渐简捷淋漓尽致

解析“印证”是证明符合事实;“见证”是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或指见证人

或可作证据的物品。“逐步”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计划的努力:“逐渐”

一般只用于事物的变化。“简洁”指简单、整洁,用来形容语言、文章;“简捷”

指简便、快捷,用来形容动作、过程。“浓墨重彩”指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

绘,形容着力描写;“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

暴露得很彻底。

答案B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莎翁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

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B.莎翁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写

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

C.莎翁写戏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不太介意

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

D.莎翁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

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

解析注意先后顺序。正是因为“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他才会“关注当

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故而两者应一前一后紧密相连。

答案A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莎翁创作了三十多部戏剧,塑造了几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都有一套符合各自

性格特点的语言。

B.莎翁创作了大约三十多部戏剧,塑造了几百个大同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有

一套符合各自性格特点的语言。

C.莎翁创作了三十多部戏剧,塑造了几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有一套

符合各自性格特点的语言。

D.莎翁创作了大约三十部戏剧,塑造了几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都有一套符合各

自性格特点的语言。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大约”与“多”重复赘余,二是“都有一套符合

各自性格特点的语言”缺少主语。

答案C

二、能力素养提升(41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阅读课文从“我的好殿下,您这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到“啊!我好苦,谁料

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奥菲利娅和哈姆莱特对话的选段,完成8〜11

题。

8.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纪念品”是奥菲利娅故意选择的话题,是为了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发疯。

B.“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一句表达了哈姆莱特对叔叔的痛恨、仇视,

对母亲的怨怒,对奥菲利娅的失望。

C.“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的言外之意是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试探自己

感到失望,他已经明白奥菲利娅已经不爱自己了。

D.“哎哟,天哪!救救他!"“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表现了不明

真相的奥菲利娅的无助、担忧、悲痛,表现了她纯洁和善良的性格。

解析C项,“他已经明白奥菲利娅已经不爱自己了”错误,从后文奥菲利娅对

哈姆莱特的赞美可以看出,此时奥菲利娅还是爱着哈姆莱特的。

答案C

9.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贞洁吗?”“你美丽吗?",这两句反问表现了内心清醒的哈姆莱特对奥

菲利娅不知内情而上当的现实的愤怒之情。

B.“把他关起来,让他只好在家里发发傻劲”一语双关,意思是让你父亲老老实

实的,不要再四处奔走,当克劳狄斯的帮凶和走狗了。

C.“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在疯狂中凋谢”这一句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奥

菲利娅对哈姆莱特发疯一事的痛心。

D.选段以诗化的语言和大段的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

生动丰满。

解析A项,这两句不是反问,是一种质问。“愤怒”也不合适,这里是哈姆莱

特对爱人的一种提醒。

答案A

10.选段最后的一段台词,最充分地表达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无限热爱和无限失

望的痛苦心境,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4分)

解析这是一道鉴赏题。本段台词,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两层,开头至“陨落了”

为第一层,以下为第二层。第一层写奥菲利娅对吟姆莱特的爱,第二层写她失望

后的痛苦。分析时,要说明各层次采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在奥菲利娅的心目中哈姆莱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是朝臣的眼睛、

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

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是用短句排比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无

限景仰和热爱的感情。“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

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里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奥菲利娅对哈

姆莱特发疯一事的痛心,就好比音乐家听到不和谐的音乐一般的痛苦。对爱的期

望愈高,爱毁灭后的痛苦也就越深,第一层对第二层起了衬垫的作用。

11.“生存还是毁灭",可以说是贯穿《哈姆莱特》全剧的主题,也贯穿在本题所

选的片段中,请结合片段的内容,就此发表一点你的理解。(6分)

解析这是一道对作品主旨的分析题。解答此题时,必须从作品内容出发,分析

“生存”了什么?“毁灭”了什么?“生存”和“毁灭”是什么关系?

答案在这个片段里,哈姆莱特为了自保毁灭了爱情。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的爱

情是真挚的、崇高的,“我爱奥菲利娅,四万个兄弟之爱加起来也不足我所给予

她之爱。”所以,爱的毁灭是残忍的,但也是非毁灭不可的,因为这爱已经被克

劳狄斯用来毁灭哈姆莱特,毁灭“复仇”,毁灭“重整乾坤”的历史重任。

(二)课外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哈姆莱特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把钝

剑给我们。来。

雷欧提斯来,给我一柄。

雷欧提斯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钝剑都是同样长短的吗?

奥斯里克是,殿下。(二人准备比剑)

国王替我在那桌子上斟下几杯酒。要是哈姆莱特击中了第一剑或是第二剑,

或者在第三次交锋的时候争得上风,让所有的碉堡上一齐鸣起炮来;国王将要饮

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

酒杯里。把杯子给我;鼓声一起,喇叭就接着吹响,通知外面的炮手,让炮声震

彻天地,报告这一个消息,“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来,开始比赛吧;

你们在场裁判的都要留心看着。

哈姆莱特请了。

雷欧提斯请了,殿下。(二人比剑)

哈姆莱特一剑。

雷欧提斯不,没有击中。

哈姆莱特请裁判员公断。

奥斯里克中了,很明显的一剑。

雷欧提斯好;再来。

国王且慢;拿酒来。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

酒给他。(喇叭齐奏。内鸣炮)

哈姆莱特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旁。来。(二人比剑)又是一

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我承认给你碰着了。

国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王后他身体太胖,有些喘不过气来。来,哈姆莱特,把我的手巾拿去,揩

干你额上的汗。王后为你饮下这一杯酒,祝你的胜利了,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好妈妈!

国王乔特鲁德,不要喝。

王后我要喝的,陛下;请您原谅我。

国王(旁白)这一杯酒里有毒:太迟了!

哈姆莱特母亲,我现在还不敢喝酒;等一等再喝吧。

王后来,让我擦干你的脸。

雷欧提斯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国王我怕你击不中他。

雷欧提斯(旁白)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

哈姆莱特来,该第三个回合了,雷欧提斯。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

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雷欧提斯你这样说吗?来。(二人比剑)

奥斯里克两边都没有中。

雷欧提斯受我这一剑!(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莱;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

之剑名为对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王分开他们!他们动起火来了。

哈姆莱特来,再试一下。(王后倒地)

奥斯里克哎哟,晦王后怎么啦!

霍拉旭他们两人都在流血。您怎么啦,殿下?

奥斯里克您怎么啦,雷欧提斯?

雷欧提斯唉,奥斯里克,正像一只自投罗网的山鹊,我用诡计害人,反而

害了自己,这也是我应得的报应。

哈姆莱特王后怎么啦?

国王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后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

杯酒;我中毒了。(死)

哈姆莱特啊,奸恶的——阴——谋!喂!把门锁上!阴——谋!查出

来是哪一个人干的。(雷欧提斯倒地)

雷欧提斯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

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

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

这儿,再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