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三二模文言文二汇编
【25二模徐汇区】
(五)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21-23题。(11分)
甲
故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善为诗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法
李唐者,岂谓其机格与字句哉?法其不为汉,不为魏,不为六朝之心而已。是真法者也。是
故减灶背水之法,迹而败,未若反而胜也。夫反所以迹也。今之作者,见人一语肖物,目为
新诗,取古人一二浮滥之语,句规而字矩之,谬谓复古。是迹其法,不迹其胜者也,败之道
也。([明]袁宏道《竹林集叙》)
乙
①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嫂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
鞋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
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②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
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讪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才者拾一二浮泛之语,
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马刍从,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
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明]袁宏道《雪涛阁集序》)
[注]①减灶背水:两个典故,“减灶”指战国孙膑利用减灶计诱使魏军主帅庞滑轻敌追
击,最终大败。“背水”指汉将韩信在井隆之战中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②鞋红鹤翎、
左紫溪绯:指牡丹花中鞋红、鹤翎、左紫、溪绯等不同品种。③葛:夏衣。④骆从:骑马的
侍从。
21.对乙文第①段的论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借“牡丹之变”说明创作者必须迎合读者喜好。
B.作者以“冬袭夏葛”强调文学创作应该大胆求变。
C.作者以古今的对比,阐明参照前人经验的重要性。
D.作者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指出文学变化的必然性。22.以下哪一项符合作者在甲乙两
文所表达的文学主张?()(3分)
A.创作要明道致用。B.创作要不拘一格。C.创作要任性而发。D.创作要雅俗共赏。
23.两文都对“复古之说”提出批评,但批评的角度和策略不同,请结合甲文和乙文第
②段对此加以辨析,完成表格。(5分)
1
批评的角度批评的策略
甲文创作的方法(2)
先解剖复古派的创作特点,
再从正反两方面呈坦拟古之
乙文第②段(1)害,最后表达时不良文风的
痛切感慨。既有理性批判,
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25二模金山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0分)
燕喜亭记
韩愈
①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
上高而望,得异处口。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榴翳①;却立而视之:出
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建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
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②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日“谦
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目"黄金之谷”,瀑日"秩秩②之
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日“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
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日"燕喜③之亭”,取
《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③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
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④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⑤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
⑥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浙湍,临汉水,升觇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泯
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求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
其于山水伏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
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⑦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选自《韩愈诗文精读》)
【注】①燔榴(zi)腾:焚烧枯死的草木。②秩秩:德如流水,源源不断。③燕喜:同”宴
喜”,宴饮喜悦。《诗•鲁颂•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④值:遇到。⑤遗:赠送。
⑥贬秩:贬官。⑦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一项是()。(1分)
A.之B.焉C.者D.也
22.对第②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段描写了弘中建的燕喜亭与周围景物命名的由来。
B.命名注重内德与外形的结合,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
C.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使人产生联想,但言过其实。
2
D.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3.赏析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的表达效果。(3分)
24.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直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4分)
【25二模嘉定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12分)
材料一: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
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
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选自《孟子•离娄上•第八章》)
材料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漏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歆其隔?何
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选自屈原《渔父》)
材料三:
①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
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②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
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
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
之,构亭北情,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
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③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锚铢利害相磨戛,隔
此真趣,不亦鄙哉!
④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
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
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20.下面对材料一中“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水清就用来洗帽缨,水浊就用来洗双脚,这是因为水自身清浊造成的结果。
B.水清就用来洗帽缨,水浊就用来洗双脚,这是说你有自己选择水质的自由。
C.水清就用来洗帽缨,水浊就用来洗双脚,这是自己根据需要做出的不同选
择。
3
D.水清就用来洗帽缨,水浊就用来洗双脚,这是自然对水质做出的不同要求。
21.从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分析材料三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4分)
2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沧浪”意象在孔孟、渔父、苏舜钦笔下
内涵的变化。(5分)
【25二模杨浦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3题。(11分)
海陵许氏南园记〔宋〕欧阳修
①高阳许君子春,治其海陵郊居之南为小园,作某亭、某堂于其间。许君为江浙、荆
淮制置发运使,其所领六路七十六州之广。凡赋敛之多少,山川之远近,舟楫之往来,均
节转徒,视江湖数千里之外如运诸其掌,能使人乐为而事集。当国家用兵之后,修前人久
废之职,补京师匮乏之供,为之六年,厥绩大著,自国子博士迁主客员外郎,由判官为副使。
夫理繁而得其要则简,简则易行而不违,惟简与易,然后其力不劳而有余。夫以制置七十
六州之有余,治数亩之地为园,诚不足施其智;而于君之事,亦不足书。君之美众矣,予
特书其一节可以示海陵之人者。
②君本歙人,世自孝德。其先君司封丧其父母,事其兄如父,戒其妻事其嫂如姑。衣
虽弊,兄未易衣,不敢易;食虽具,兄未食,不敢先食。司封之亡,一子当得官,其兄弟
相让,久之,诸兄卒以让君,君今遂显于朝以大其门。君抚兄弟诸子犹己子,岁当上计京
师,而弟之子病,君留不忍去,其子亦不忍舍君而留,遂以俱行。君素清贫,罄其家费走
四方以求医,而药必亲调,食饮必亲视,如可理则喜,或变动逆节,则忧戚之色不自胜。
其子卒,君哭泣悲哀,行路之人皆嗟叹。
③呜呼!予见许氏孝悌著于三世矣。凡海陵之人过其园者,望其竹树,登其台榭,思其
宗族少长相从愉愉而乐于此也。爱其人,化其善,自一家而形一乡,由一乡而推之无远迩。
使许氏之子孙世久而愈笃.则不独化及其人,将见其园间之草木,有骈枝而连理也,禽鸟之
翔集于其间者,不争巢而栖,不择子而哺也。呜呼!事患不为与夫怠而止尔,惟力行而不怠
以止,然后知予言之可信也。
21.第①段画线部分骈散结合,请加以赏析。(3分)
22.对第③段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做事就怕半途而废。
B.作者认为凡事都要努力践行。
C.作者认为应该先实践后说话。
D.作者认为言语需要实践印证。
4
23.本文名为“南园记”,却在第②段用大量笔墨叙写许君“孝德”之行。请结合全文
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作用。(5分)
[25二模浦东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11分)
建陈渡石桥记
(明)唐顺之
①陈渡桥去郭南十里,近郭而又当孔道,往来者踵相践也。桥故以石为之,既毁而易之
以木,木坏则辄更而作之。夫屡坏则病行者,屡作则劳居者,而费且不胜计。会有浮图人®
德山至,遂慨然目:“吾力能办此。”众皆日然。因请山为主,而相与以贫富为率,出钱若干
缗,不足则山使其徒募钱于四方。其财取诸愿助之家,而不费官帑之一钱,其力取诸佣食之
夫,而不劳公徭之一卒。始于某甲子某月,讫工于某月,可谓易矣!
②盖山之为人吾知之,有粟必以施饿者,而终岁自食糠牝,有钱可以易衣,而尝衣碎衲
行雨雪中,其苦行有足动人者。是以募人而人争应之,役人而人不敢爱其力,宜其成之若是
易也。
③夫桥梁,王政之所有事也。山口不粒粟,身无全衣,以此自足。而丝发无所假于世,
亦可矣。乃复能急人之病,而闵闵于一桥之成也如此。则彼长民者,固众之所跋而望以庇焉
者,耽耽而居,饱禄以嬉,其于人之疾疹帖苦,则督督②而莫知。盖先王一切所以捍灾备害
生人之道,泯然尽矣。其所缺者,宁独一桥也哉!呜呼!此不为而彼或为之,其亦可以观世
也已。
(选自《唐顺之集•卷十二》,有删改)
【注】①浮图人:指佛教僧人。②督督:愚昧无知貌。
20.请根据第①段内容,为当地旅游景区撰写一则不超过100字的“陈渡桥”简介。(4分)
21.下列对第②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德山大度慷慨不计得失,济世精神感动苦行之人。
B.德山粗食鄙衣却乐善好施,故人们愿意鼎力相助。
C.德山勇担修桥之任,百姓争先恐后出资以成其事。
D.德山不爱其力,百姓甚为感动而愿助其一臂之力。
5
22.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25二模奉贤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LL分)
郢州孟亭记
(唐)皮日休
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之尤。介其间能不愧者,唯
吾乡之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
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慧,有“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a
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谢股之诗句,精者有“露湿
寒搪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c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他称是者众,不可
悉数。呜呼!先生之道,复何言耶?谓乎贫,则天爵于身;谓乎死,则不朽于文。为士之道,
亦以至矣。先生,襄阳人也,日休,襄阳人也。既慕其名,亦睹其貌,盖仲尼思文王,则嗜
昌歌;七十子思仲尼,则师有若。吾于先生见之矣。说者曰:“王右丞笔先生貌于郢之亭。”
每有观型之志。四年,荥阳郑公诚刺是州,余将抵江南,般舟而诣之。果以文见贵,则先生
之貌纵视矣。先是,亭之名,取先生之讳。公曰:“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朝夕言于
刺史前耶?”命易之以先生姓。日休时在宴,因日:“《春秋》书纪季公子友、仲孙湫字者,
贵之也。故书名曰,贬',书字曰'贵’。况以贤者名署于亭乎?君子是以知公乐善之深也。
百祀之弊,一朝而去,则民之弊也,去之可知矣。”见善不书,非圣人之志,宴豆既彻,立
而为文。成通四年三月三日记。
注释:①昌歌:菖蒲根的腌制品。②有若:据《孟子》、《史记》等记载,孔子去世后,
弟子们思慕孔子,曾因有若似孔子,而群起推举其为师,并以师礼事之。
20.下列诗句填入文中a、b、c三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1分)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A.⑴⑶⑵B.⑶⑵⑴C.⑶⑴⑵D.⑵⑴⑶
21.以下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浩然诗歌中的景物描写雄奇壮阔,既巧妙又自然。
B.孟浩然诗歌成就不亚于前人,被无数的当代人称赞。
C.王维在郢州亭里画了孟浩然像,作者时时想去瞻仰。
D.郑公虽承认孟浩然是贤者,但不满自己名声在其后。
22.分析文章画线句在论证上的作用。(3分)
6
23.本文作者认为孟浩然达到了“士”的最高境界,但元代文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
里却感慨孟浩然“才名日高,竞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这两种看法是否矛盾,结
合本文内容加以分析。(4分)
【25二模闵行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11分)
种树说
[宋]陈仁子
①有语予移树之诀者:“凡移巨树,其本筑以固,;其土筛以细,;其枝
叶稀或秃,;其时日冬而移,欲其乘乎春也。既种已,间一日以水滋焉,而不可淫;
编棘以围焉,而不可近;迟之岁月以俟焉,而不可爪其肤。然后性之伤者复,天之病者全,
精神内固,横枝外畅,生意沛乎,其不可遏矣。”
②予日:“是法即学法也。今夫学者,非可易为也。温故而习,玩味精深,犹筑之欲其
坚也;韦编而绝,程度缜密,犹筛之欲其细也;靠实以取之,不事浮华之美观,犹末之欲其
轻而秃也;及时以操之,不听岁月之蹉跑,犹春之欲其乘以荣也;浇胸以圣贤之义理,而不
淫以邪也;去诱以诗书,而不近以亵也;计功以日新又新之矩度,而不亟以盈也。夫是以养
深而不可撼,诱多而不可移。行之而固,需之而成,跻之圣贤。虽富贵临乎前而不羡,刀锯
加乎后而不慑。否则,涸可立而待也。”
③嗟夫,人之学也而不如法,是不如老圃者也。(有删节)
20将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第①段画线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欲其末轻而不张乎风也②欲其屹然而不摇也③欲其疏焉而不胶也
A.③①②B.②③①C.②①③D.①③②
21.请梳理第②段内容,完成以下表格。(4分)
论述角度学习①学习内容学习③期望成效
反复玩味②追求日新不可④
内容概括
及时操演雅正诗书不求速成成为圣贤
【25二模宝山区】
(五)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20—23题。(11分)
甲
商鞅三说秦孝公,前二说不听,后一说用者:前二,帝王之论;后一,霸者之议也。夫
持帝王之论,说霸者之主,虽精见距;更调霸说,虽粗见受。何则?精遇孝公所不得;粗遇
孝公所欲行也。故说者不在善,在所说者善之;才不待贤,在所事者贤之。马圄①之说无方,
而野人说之;子贡之说有义,野人不听。吹籁工为善声,因越王不喜,更为野声,越王大说。
故为善于不欲得善之主,虽善不见爱;为不善于欲得不善之主,虽不善不见憎。此以曲伎②
合,合则遇,不合则不遇。(汉)王充《论衡•逢遇篇》
7
【注释】①马圄:养马人。《淮南子》:“孔子行游,马失,食农夫之稼,野人怒,取马
而系之。引子贡往说之,卑辞而不能得也……乃使马圉往说之。”②曲伎:小技。
乙
善不能自善,人善之,然后为善;恶不能自恶,人恶之,然后为恶。善恶之成,盖视其
所适①而已。用其正也则君子,用其不正也则小人。
君子小人,宁有面貌哉!比干②之生也,与人无异;费无极③之生也,亦与人无异。比
干之言为谏谆,无极之言为毁佞,彼所出者皆言也。比干之言非不善也,以不用,故善不能
自善;无极之言非不恶也,以可入,故恶得为恶。譬刚劲之于朽蠹也,刚劲者以不得地④而
屈折,朽蠹者幸蟠瘦⑤而入焉。其不可任也如是!
(唐)罗隐《谗书•善恶须人》
【注释】①适:归向。②比干:商代贵族,因力谏纣王残暴淫乱而被杀。③费无极:春
秋时楚国大夫,擅以谗言陷害他人。④不得地:运用的地方不当。⑤蟠瘦:树木的病瘤。
20.下列对“野人说之”中“说”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说”是会意字,“兑者锐也,言之锐利者谓之说。”
B.《说文解字注》:“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
C.《广雅》:“说,论也又:“谈说者,说之始义也。”
D.读音为shui,游说、劝说之意。《广韵》:“说,诱”。
21.比较甲乙两文主旨,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两文都认为善与不善取决于所说对象的好恶态度。
B.甲文所说的善是质量概念,而乙文则是伦理判断。
C.甲文认为说者遇不遇全在于能否凭技巧打动君王。
D.乙文认为国君接纳善言为君子,接纳恶言为小人。
22.有人认为:“依照甲乙两文的看法,善与不善的评判标准可以掌握在不善者手中,混
淆了善恶的本质区别。”请反驳这一观点,简述你的理由。(3分)
23.甲乙两文都采用事例论证,你认为哪一篇文章运用事例论证更有说服力?请作简要
评析。(3分)
(25二模崇明区】
(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21-23题。(11分)
材料一:
①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②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
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
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8
③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绶,不能安弦;不学
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
师辅而不反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材料二:
①学恶乎始?恶乎终?日: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
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
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
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
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②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蟆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
尺之躯哉!
③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
为禽犊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蟆:螺动。
21.对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学习理念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习应追求成为圣人的终极目标。
B.学习需兼顾为己与为人的结合。
C.学习需遵循规律并且持之以恒。
D.学习应注重触类旁通的自我提升。
22.从句式角度赏析乙文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23.甲乙两文都围绕“教学”展开,说理各有特色,请加以分析。(5分)
[25二模虹口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0分)
阅耕轩记
(明)胡俨
①余昔忝华亭学官,尝从郡邑长吏祀神海上。竣事旋事,汛,沧波道瑶溪而返。时维
仲春,风日暄淑,景物妍丽。乃舍舟,携二三冠者散步于垂杨芳草之间。有顽一翁,貌
古而颠白,衣冠甚都。命童孥载稼器,指画程督①,心舒目行,阅耕于东皋南亩之上。余
异之,揖而问目:“翁沮溺之侍欤?遭逢圣治,不可以忘世也。其鹿门之庞欤?”
②翁日:“啸哉!古者无不授田之家,衣食足则教化行。后世末作兴,故民无恒业。
苟无恒业,则国异政家殊俗,其于先王之教贸贸焉莫知所从矣。故苏秦之言日:'使我
有负郭田二顷,岂能佩六国相印?'夫秦以口舌揣摩押阖诸侯,取不义之富贵,犹始蜕
之抗臭腐,醯鸡之集瓮盂。曾不知耻,反意得志满。使当时之人波流风靡,辨诈以相
高,侥彳幸而不顾,先王仁义之道不绝如线。其为害岂细故哉!迹其所由,无恒业故耳。使
9
秦有恒业,必知自守,纵不得为智士仁人之所为,亦岂甘心于妾妇穿寄之行耶?吾老
矣,幸遇不干戈、不饥僮、不疾疫,得以优游,享夫雍熙之乐。故不沮溺、不庞公,惟
以求吾自适而已。”余闻翁之言,顾谓冠者日:“真长者!子其识之。”
③他日,陈景祺氏适余,手一卷而请目:“家严阅耕轩,愿子记之。”余惕然而悟阅
耕家瑶溪,因以畴昔所遇衣冠状貌询之曰:“得非尊公乎?”景祺笑日:
“。”于是述余昔之所遇,并翁之所言,录为一通,以寄景祺。洪武丙子夏
四月记。
[注]①程督:监督工程劳役等。
19.对第①段画线句内容分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曾担任华亭县负责教育的官员,并曾听从府县长官的建议在海边祭祀神明。
B.作者曾担任华亭县负责教育的官员,有一次曾跟着府县的长官去海边祭祀神明。
C.作者曾建造了华亭县学校,有一次曾跟着府县的长官去海边祭祀神明。
D.作者曾建造了华亭县学校,并曾听从府县长官的建议在海边祭祀神明。
20.推测第①段中作者问“翁沮溺之侍欤”的原因。(3分)
21.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入一句话,使前后文意贯通。(2分)
22.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
[25二模普陀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11分)
菜根香室题壁
李兆洛
①菜根香匾额者,前巡抚某公之所署也,在使院之后。屋五楹而翼以三楹之轩。地纵可
百武力广二百武。后引小沟,傍沟积土为阜,案演②膏润,可树可蔬。
②嘉庆十九年,余始受事,遍阅廨舍,至焉,则蒿长于人,芜秽杂积。沟既填淤,雨则
潦溢上阶,屋岌岌欲圮。□废而不治者久矣。惜其若斯也,乃修除之。浚沟使深,量高下之
度,节以闸。潴③为曲池,以其土增小阜之高而纤回之。稍去蓄翳④,益树梧、竹、桃、柳数
百,杂花数千。皆于治事之暇,率宾从从容啜茗,指挥童奴,洒扫饬治。屋不增旧,径不更
蹊;役不及民,虑不劳己;无费财,无旷事。
③每一偃仰,见草木茂悦,禽鸟下上,阅然⑤如在岩谷,觉清虚之气来与心会。回忆接
人应事,时以杂沓失之者,于此相较,不啻如梦方醒,所以每乐之而不厌也。而又念一树一
石,一花一草,其措置之向背、生机之衰旺、阴阳燥湿之宜否,口随其自然而以意消息之,
勿骤更而数变,勿朝祝而暮抚,则引以岁月,皆有可观。所谓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往往如
此。虽然,前之人之废而不治者,其所治盖别有在也,而予乃役役于耳目之间也耶!若夫古
之人所云,养树得养人术,则其功尤大,又非予之所敢几⑥也。余滋惧矣。
④己卯闰月,拜移抚粤东之命。濒行,志于壁。
(节选自《清文选》)
[注]①武: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②案演:土山低下处。③潴:蓄水。④蓄翳:枯
10
死的树木。⑤阅然:寂静无声的样子。⑥几:同“冀”,期盼。
20.可填入第②段和第③段方框处的一项是()。(2分)
A.然亦B.夫因C.故以D.盖但
21.本文在叙写修缮菜根香室的生活日常时,多用整齐的句式,请以第②段画线部分为例,
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2.有人认为,作者写作本文时已经失去了从政的志向,请根据文意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
法。(5分)
[25二模长宁区】
(五)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20—22题。(11分)
材料一
①蔡邕所谓《周髀》者,即盖天之说也。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
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港①四It②,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
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
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日丽天而平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道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
依算术,用句股重差③推暮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
②《浑天仪注》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
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
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天转如车毂之运也。”
③汉王仲任据盖天之说,以驳浑仪云:“旧说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
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
(节选自《晋书•天文志》)
材料二
①汉末,扬子云难盖天八事,以通浑天。...其六日:“天至高也,地至卑也。日托天
而旋,可谓至高矣。纵人目可夺,水与影不可夺也。今从高山上,以水望日,日出水下,影
上行,何也?”
②宋何承天论浑天象体日:“详寻前说,因观浑仪,研求其意,有悟天形正圆,而水居
其半,地中高外卑,水周其下。四方皆水,谓之四海。凡五行相生,水生于金。是故百川发
源,皆自山出,由高趣下,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曜⑤炎炽⑥,一夜入水,所经焦竭。百川
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
11
(节选自《隋书•天文志》)
【注】①滂淹:即“滂沱”,广大的样子。②四情:四边向下倾斜。③重差:汉代天文学家测望太阳高、
远的方法,后发展为中国传统数学主要的测望方法。④唇影:售表的投影。⑤光曜:光辉照耀。⑥炎炽:
炽热。
20.对材料二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助水流观察太阳,(看到)太阳出现在水面下,太阳的影子向上移动。
B.通过水面观察太阳,(看到)太阳出现在水面下,太阳的影子向上移动。
C.借助水流观察太阳,(看到)太阳从水下升起,而太阳的影子向上移动。
D.通过水面观察太阳,(看到)太阳从水下升起,而太阳的影子向上移动。
21.根据这两则材料,以下对盖天说和浑天说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盖天说提出“用句股重差推号影极游”,用数学方法推算地日距离,因此结论是科学的。
B.浑天说主张“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这成为了王仲任批驳的重点。
C.盖天说和浑天说都认为天在地外,天包覆着地,因此两者的主要分歧只是天地运行方式。
D.盖天说和浑天说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的测量结果不相同,但主张的宇宙结构仍相同。
22.材料一中王仲任质疑了浑天说,材料二中何承天对浑天说的阐释能否充分反驳王仲任的
质疑?请对此加以分析。(5分)
【25二模静安区】
(五)阅读下面两文,完成第20-22题。(10分)
游钓台记〔清〕郑日奎
①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
山水,得借先生以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
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②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日:“若非钓台邪?”日:
“然矣。”舟稍近,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
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
垂纶,应在是地。
③山既奇秀,境复幽茜,欲奴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
12
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飘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
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
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周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
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
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④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呼!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
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也。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
游,则亦游矣
20.第②段以山水暗写人物,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敬仰严子陵品格,以至于舟行钓台附近,“忽睹云际双峰”,即“觉有异”。
B.近看钓台,“峨岩傲睨,如高士并立”,以岩石的睥睨傲视,写风高格逸的隐士。
C.“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势欲飞起”,以山水清丽写人高风亮节。
D.山水与人物浑然一体,符合作者首段“富春桐江诸山水,得借先生以传”的观点。
21.首尾两段都说“以为游,则亦游矣”,据此概述全文的行文思路。(4分)
22.第③段详写作者从江上游赏严子陵钓台,赏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25二模黄浦区】
(五)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21-23题。(11分)
甲
人之学业、文章、行事烈烈有称者,虽前古而生,孰不愿与之游?恨乎己之后时而出也!
同世而偕立,并能而齐名,则反有不相识相知者,亦有识而不知者。吾观乎斯二者,经史
子集之中,或绝言而不相谈,或曾言而不相周。有之多矣。吾静思之,未尝不为惜,是夫
当时力不相及者乎?是夫当时义不相宾者乎?因而诲人,吾所以异是于世矣。乃作此亭在东
郊,厥有意乎?命曰“来贤”也,吾欲举天下之人,与吾同道者,悉相识而相知也。有能闻
于吾,欲信而来于是也;有未闻于吾,欲知而来于是也;有先达于吾者,吾欲趋而来于是
也;有后进于吾者,吾欲诱而来于是也;有务胜于吾者,吾欲让而来于是也;有推退于吾
者,吾欲尊而来于是也。呜呼!若日予将来贤之徒于人,人将来贤之名于予者,吾又非斯志
也。盖俗夫是亭也,不独如前言而已耳,亦将化今而警古矣。
(柳开《来贤亭记》节选)
乙
何世不生才,何才不资世!天下雄伟英豪之士,未尝不延颈待用,而每视人主之心为如
何。使人主虚心以待之,推诚以用之,虽不必高爵厚禄而可使之死,况于其中之计谋乎!人
主而有矜天下之心,则虽高爵厚禄日陈于前,而雄伟英豪之士有穷饿而死尔,义有所不屑
13
于此也。夫天下之可以爵禄诱者,皆非所谓雄伟英豪之士也。陛下勿以其可以爵禄诱,奴
使而婢呼之。天下固有雄伟英豪之士,惧陛下诚心之不至而未来也。
(陈亮《论开诚之道》节选)
21.下列对两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作者援引经史子集,以彰显贤者的博学多才。
B.甲文结尾强调“化今而警古”,表达了复古主张。
C.乙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强调君主不能恃才傲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ktv厨房合同范例
- 公告独家协议合同范例
- 信托基金借款合同范例
- 纺织机械市场对接方式试题及答案
- 个人合伙开店合同范例
- 体检公司采购合同范例
- 纺织机械操作必要工具试题及答案
- 买门店合同范例
- 债务冲抵合同范例
- 代理代办协议合同范例
- 2025-2030年国家甲级资质:中国干燥氯化铵融资商业计划书
- 英语四级单词表4500
- 2025-2030年中国再制造行业当前现状及未来趋势发展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串番茄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安徽省滁州市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 2025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所属企业校园招聘1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寻找消失的分数》期中考试分析班会课件
- 合伙买房合同协议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2024
- 浙江省绍兴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数学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