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手工匠艺专题练习题
手工匠艺类文言文的选篇规律
i.来源集中,主题鲜明
手工匠艺类文言文多选自《虞初新志》《梦溪笔谈》等古代工艺技术类典籍,如《核舟
记》(微雕技艺)、《活板》(活字印刷术)、《梓人传》(建筑工艺)等。文章以古代手
工艺技术为核心,展现匠人智慧与技艺精湛,如《核舟记》通过核舟雕刻细节凸显“技近乎
道”,《活板》强调创新与效率聚焦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与职业精神。选材特点如下:
技艺描写:通过具体工艺过程(如雕刻、建筑、表演)展现匠人智慧,如《核舟记》详
述核舟“通计一舟,为人……罔不因势象形”的雕刻细节。
文化传承:体现“技进乎道”的传统观念,如《梓人传》借木匠指挥施工,阐发''治大
国若烹小鲜”的治国哲理。
课内外结合:中考常选课外短篇(如《天工开物》节选),但考点与课内知识关联(如
虚词用法、人物精神分析)。
2.篇幅短小,结构清晰
总分总框架:开头总述工艺价值,中间分述制作流程或细节,结尾总结技艺意义。例如
《核舟记》以“奇巧人王叔远”开篇,分述船舱、船头、船尾细节,最后以“技亦灵怪矣哉”
收束。
逻辑清晰:或按空间顺序(如《核舟记》的“船头一船尾一船背”),或按程序顺序(如
《活板》的“制字一排版一印刷”)展开。
手工匠艺类文言文的特点
语言风格
1.细腻写实:善用动词与数量词刻画细节,体现工艺的严谨性。为了准确地呈现手工
匠艺的过程和特点,文章往往会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包括工具的使用、材料的选择、制作的
步骤以及工匠的动作、神态等。如《核舟记》中对核舟上人物的外貌、姿态、神情以及船上
各种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核舟的精巧。
2.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在介绍手工技艺时,既注重对工艺原理、制作方法等科学知
第1页共62页
识的准确传达,又运用一定的文学手法,使文章具有可读性。如《活板》在说明活字印刷术
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时,语言简洁明了,同时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持就火炀之”“以手
拂之,其印自落”等,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制作过程,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
3.专业术语:涉及大量与手工匠艺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如《天工开物•乃服》
中关于纺织的记载,有“缄丝”“调丝”“经具”“腰机”等诸多专业词汇,体现了古代
手工技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表现手法
1.白描与工笔结合:如《口技》以“抚尺•下,群响毕绝"收束,简笔勾勒场景,反
衬表演之逼真。
2.以小见大:通过微观技艺映射宏观哲理,如《核舟记》以寸木之微展现“格物致知”
的工匠精神。
,思想内核
1.弘扬工匠精神:通过技艺细节展现古代匠人的专注与创新,如《核舟记》中“因势
象形”的巧思。
2.科技与人文融合:既记录技术流程(如活字印刷的“更互用之”),又渗透文化内
涵(如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
手工匠艺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理解文章内容
1.积累专业词汇:首先要注意积累文中出现的与手工匠艺相关的专业词汇,通过注释、
查阅工具书等方式理解其含义,并结合上下文掌握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以将这些词汇
整理出来,加深记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梳理技艺流程:阅读时要理清手工匠艺的制作流程,按照文章的叙述顺序,梳理出
各个步骤及其先后关系。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步骤的要点,这样有助于把握整体的技
艺过程,也能更好地理解工匠的操作技巧和文章的逻辑结构。例如阅读《天工开物•冶铸》
中关于铸钟的记载,就可以梳理出制模、炼铜、浇铸等主要步骤。
3.关注细节描写:仔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往往是理解工匠技艺高超之处
第2页共62页
和作品独特之处的关键。通过对工匠动作、神态以及作品细节的描写,感受古代工匠的精湛
技艺和专注精神,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这些手工匠艺的赞赏之情。如《核舟记》中对核舟
上人物衣褶、念珠等细节的描写,都体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的精湛绝伦。
4.挖掘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思考这种手工匠艺在当时社会中的
地位、作用以及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例如,通过了解古代纺织工艺的发展,可以窥探当时的
经济状况、贸易往来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5.对比拓展思考:可以将文中的手工匠艺与现代的相关技艺进行对比,分析其传承与
发展,或者与其他地区、其他类型的手工技艺进行比较,拓宽视野,加深对古代手工匠艺独
特性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手工匠艺文化。
手工匠艺类文言文以技艺为载体,融合科技与人文,阅读需兼顾语言解析与文化解读。
掌握说明逻辑、积累高频词汇、结合历史背景是提分关键。
【练习题】手工匠艺
文言文阅读(共14小题)
1.(2025•南岗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一组古文,完成问题。
【甲】
《核舟记》(节选)
魏学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匕匕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诂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
《刻木巧匠》
周辉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短灯②
第3页共62页
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
恻。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注】①壶觞:酒器。②馆仃(doudi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l):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其两膝相“者:
②大可二寸: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展属引凄异
B.一乐工能刻木为舟为宫室之美
C.佛印维类弥勒沿溯阻绝
D.篷桅橹舵咸县各昙情态
(3)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4)【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选文都通过对所雕刻的人物进行描
摹,赞美了雕刻家的0
2.(2025•钟山区一模)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彭天锡串戏(节选)①
张岱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
十金者。三春②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③,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
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
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④,一肚皮碟何⑤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
是发泄之耳。
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⑥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
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
【注释】①选自《陶庵梦忆》。②三春:春季三个月。③佞幸:以诋毁媚而得宠幸者。
第4页共62页
④机械:机巧。⑤碟砌:1玩1U0,委积、众多的样子。⑥法锦: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产的一种丝织品。亦名古刺锦。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
B.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
C.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
D.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
(2)“彭天锡串戏妙天下”,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妙”在何处。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延其人至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陶渊明《桃花源记》)
B.天锡多扮丑净风烟俱净(吴均《与朱元思书》)
C.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而不知人之乐(欧阳修《醉翁亭
记》)
D.其实珍惜之不尽也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3.(2025•广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
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
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错,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
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
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
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
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
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第5页共62页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筹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桂之。
(节选自《核舟记》)
【丙】
朝士黄秉①少居长安,游骊山,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刻为凤首,已皆破
缺,然制作精巧,后人不能为也。余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余曾见一
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久世多谓
前古民醇③,工作④率多卤拙⑤,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百工不苟。
后世风俗里侈而工之致力丕及古人故物多丕精。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器用》)
【注释】①黄秉:宋朝官员。②功侔(m6u)鬼神:制作功夫等同于鬼斧神工。③民醇:
民风淳朴。④工作:手工制作。⑤卤拙:粗糙笨拙。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缩赛今日是也有奇字素无备者
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九龙绕之
C.垂大苏泛赤壁云章追先帝之殊遇
D.用胶泥刻字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B.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C.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D.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
②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
(4)工匠精神之核心,“乃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也”。请仿照示例,结合另外两个
文段简要分析。
示例:我为《核舟记》代言,《核舟记》中王叔远在核舟上雕刻的细节非常精细,小窗、
第6页共62页
雕栏、刻字等都栩栩如生,体现了他对工艺的精益求精。
4.(2025•桑植县模拟)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印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第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谢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
(摘编自《核舟记》)
【乙】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学
背垫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巾,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
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
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黄子性简默,喜思。与予处,予堂纷然谈说,而黄子则独坐静思。观其初思求入,亦戛
戛似难,既而思得,则笑舞从之。如一思碍而不得,必拥衾达旦,务得而后已焉。黄子之奇,
固亦由思而得之者也,而其喜思则性出也。
(摘编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释】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i):
狗叫。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是“靠近”的意思、,与成语“鳞次栉比”中的“比”意
思相同。
B.“绝”有“停止”“消失”“极、非常”等义项,“佛印绝类弥勒”中的“绝”是“极、
第7页共62页
非常”的意思。
C.“尝背整师”中的“尝”与“予尝纷然谈说”中的“尝”意思相同,都表示“曾经”。
D.“凿木人长寸许”与“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许”,都表约数,可译为“左右”。
(2)将短文【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3)短文【乙】中的黄履庄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都记述了古代技艺奇巧的人,请分析两文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工匠
精神。
5.(2024•从江县校级一模)古代诗文阅读。
核工记(节选)
(清代)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
更②卒,执椁鼓③,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
如应门;洞开,如延纳④状一一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
佛事夜归者。对⑥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⑦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⑧。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
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航舟颂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
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注释】①雉(zhi):城墙垛子。②司更:司,管理。打更。③椁(fu)鼓:鼓槌(chu
1)=④延纳:接纳的样子。⑤卷帙(zhl):书卷,这里指佛经。⑥对:并峙。⑦仆仆:
奔走劳顿的样子。⑧半黍:半分长。⑨寤(WU)然:睡醒的样子。⑩版(yi)舟:船靠
UU
月。
(1)下列哪一项不是雕刻在核桃上的事物
A.城墙
B.老松
C.山洞
D.宝塔
(2)《核舟记》一文中用“奇巧”体现雕刻者的技艺,下列是两位同学读完本文后的感
第8页共62页
受,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同学的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这样概括的理由。
【甲同学】:用“精妙”来形容“核工”;
【乙同学】:用“有序”来形容作者对“核工”的介绍。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全核向背皆山■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邹忌讽
齐王纳谏》)
B.左右度之无不自牡丹之爱,亶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C.有客凭几假赛乃悟前狼假麻(蒲松龄《狼》)
D.睡足馀兴乃尔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
翁》)
6.(2025•天山区一模)阅读【甲】【乙】两篇文字,完成问题。
【甲】
活板
沈括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
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场之;药稍蓄,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宇平如俗。若止印三二
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
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阶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
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
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然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布衣毕昇布衣:平民
B.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和:混合
C.则字平如年砥:磨刀石
第9页共62页
D.然不沾污殊:特殊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说明“板印书籍”是活字印刷术的前身,也是为了在为下文突出活字印刷的特
点和优点。
B.第②段综合运用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详细介绍了活字印刷的刻字、制版、印刷、拆版
的程序。
C.文末仅用一句交代“活板”的下落,照应“又为活板”,且“宝藏”二字增强了文章
的可信度。
D.本文是一篇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科技说明文,文章用语简洁、准确,通俗易懂,朴
实无华。
【乙】
木经
营舍之法,谓之《木经》,或云喻皓①所撰。凡屋有三分去声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
中分阶为下分。凡梁长几何,则配极②几何,以为模等③。如梁长八尺,配极三尺五寸,则
厅堂法也,此谓之“上分”。楹④若干尺,则配堂基若干尺,以为梗等。若楹一丈一尺,则
阶基四尺五寸之类。以至承棋、梗确,皆有定法,谓之“中分”。阶级有峻、平、慢三等,
宫中则以御辇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前竿平肘、后竿平肩
为“慢道”;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此之谓“下分”。其书三卷。近岁土木之工,
益为严善,旧《木经》多不用,未有人重为之,亦良工之一业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喻皓:北宋前期建筑师。②极:屋顶。③穰等:同“衰等”,等级,比例。
④楹:支撑横梁的木柱。
(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凡屋有三分去/声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B.凡屋有三/分去声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C.凡屋有三分去声/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第10页共62页
D.凡屋有三/分去声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5)有人认为,沈括将《活板》《木经》写入《梦溪笔谈》是为“匠者”立传。结合两
文内容,说说“匠人精神”的内涵。
7.(2025•平塘县一模)古文阅读。
朽木为琴①
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②都尽,声始发越③。予曾见唐初路氏琴④,木皆枯朽,殆⑤不
胜指,而其声愈清。又尝见越⑥人陶道真畜⑦一张越琴,传云古冢中败棺杉木也,声极劲挺。
吴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徽碧,纹石为轸,制度音韵皆臻⑧妙。腹有李阳冰篆数十字,其略云:
“南溟岛上得一木,名伽陀罗,纹如银屑,其坚如石,命工斫⑨为此琴。”篆文甚古劲。琴
材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木坚如石,可以制琴,亦所未逾也。《投荒录》云:
“琼管多乌棉、吠陀,皆奇木。”疑“伽陀罗”即“暗陀”也。
【注释】①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②木性:木材的本性,这里指木材所含的水分、
营养物质等。③发越:激扬。④路氏琴:唐代著名制琴师路氏所制作的琴。⑤殆:几乎,
差不多。⑥越:古代地名,指今浙江一带的部分地区。⑦畜:同“蓄”,文中是“收藏”
的意思。⑧臻:达到。⑨斫(zhud):砍削,这里指制作。
(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琴是用桐木来制作的,但桐木必须是生长多年的。
B.唐朝初年的路氏琴,木质都枯朽了,然而其声音却更加清亮。
C.用花纹石做弦柱,制作的样式和声律都达到美妙的程度。
D.四善,即材质要质量轻、质地疏松、材性脆、纹理粗糙。
(2)文中提到了哪些琴?请你找出并简要分析为何要写这些琴。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予胃见唐初路氏琴号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
B.则其声愈清登轼^望之(《曹刿论战》)
C.吴僧智和有一琴何陋之有(《陋室铭》)
D.谓之“四善”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8.(2024•遵义模拟)
硝石①
第11页共62页
凡硝,华夷皆生,中国则专产西北。若东南贩者不给官引②,则以为私货而罪之。硝质
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近水而土薄者成盐,近山而土厚者成硝。以其入
水即消溶,故名曰"硝”。长、淮③以北,节过中秋,即居室之中,隔日扫地,可取少许以
供煎炼。
凡硝三所最多:出蜀中者曰川硝,生山西者俗呼盐硝,生山东者俗呼土硝。凡硝刮扫取
时(墙中亦或进出),入缸内水浸一宿,秽杂之物浮于面上,掠取去时,然后入釜,注水煎
炼。硝化水干,倾于器内,经过一宿,即结成硝。其上浮者曰芒硝,芒长者曰马牙硝(皆从
方产本质幻出),其下猥杂者曰朴硝。欲去杂还纯,再入水煎炼。入莱瓶数枚同煮熟,倾入
盆中,经宿结成白雪,则呼盆硝。凡制火药,牙硝、盆硝功用皆同。
凡取硝制药,少者用新瓦焙,多者用土釜焙,潮气一干,即取研末。凡研硝不以铁碾入
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凡硝配定何药分两,入黄④同研,木炭则从后增入。凡硝既
焙之后,经久潮性复生。使用巨炮,多从临期装载也。
【注释】①节选自《天工开物》。②官引:由官府发放的专卖许可证。③长、淮:长江、
淮河。④黄:硫黄。
(1)下列选项,与“则以为私货而罪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
B.己而本细柳军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C.予独爱莲书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请摘录原文回答,形成硝石的原因是;硝石不能用铁在石臼研
磨的原因是o
(3)下列选项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淮河以北的地方,在中秋节后,室内隔天扫地,可以取大量的粗硝用于煎炼。
B.硝石只有在我国西北部的四川、山西、山东三省出产,三个地方对硝石称呼都相同。
C.硝石从墙中刮下来,石缸中用水浸泡一晚,然后去浮杂,然后放入锅中,注水煎炼。
D.硝石和硫磺按一定比例拌匀研磨,木炭最后加入,可配制成火药,但很快就会受潮。
9.(2024•遵义二模)阅读回答问题。
海水盐①
[明]宋应星
凡海水自具咸质。海滨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荡,地皆产盐。同一海卤传神,而取
第12页共62页
法则异。一法:高堰地②,潮波不没者,地可种盐。种户各有区画经界,不相侵越。度诘朝
③无雨,则今日广布稻麦稿灰及芦茅灰寸许于地上,压使平匀。明晨露气冲腾,则其下盐茅
勃发。日中晴霁,灰、盐一并扫起淋煎。一法:潮波浅被地,不用灰压,候潮一过,明日天
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一法:逼海潮深地,先堀④深坑,横架竹木,上铺席苇,
又铺沙于苇席之上。俟潮灭顶冲过,卤气由沙渗下坑中。撤去沙、苇,以灯烛之,卤气冲灯
即灭,取卤水煎炼。总之功在晴霁。若淫雨连旬,则谓之盐荒。又淮场地面,有日晒自然生
霜如马牙者,谓之大晒盐。不由煎炼,扫起即食。海水顺风飘来断草,勾取煎炼,名蓬盐。
凡蓬草盐,不可常期,或数年一至,或一月数至。
凡盐,见水即化,见风即卤,见火愈坚。凡收藏不必用仓縻,盐性畏风不畏湿。地下叠
稿三寸,任从卑湿无伤。周遭以土砖泥⑤隙,上盖茅草尺许,百年如故也。
【注释】①选自《天工开物》,有删节。②高堰地:挡水的高坝地。③诘朝:明晨。④
堀:ku,掘,挖。⑤泥:这里作动词,涂上或填塞的意思。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凡海水自县咸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B.廖诘朝无雨虐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司马迁
《陈涉世家》)
C.以灯烛之公亦以此自矜(欧阳修《卖油翁》)
D.若淫雨连旬若屈伸呼吸(《列子•杞人忧天》)
(2)根据要求摘录句子。
本文总结三种制盐能否成功的共同影响因素的句子是“①",说明制取
蓬草盐不可靠的句子是“②”。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海滨地势高的潮墩和地势低的草荡都能出产盐,但制取海盐所用的方法却各不相同。
B.在潮水不能浸没的高堰地取盐,需先挖深坑,横架竹木,铺上席苇,上面再铺沙子。
C.淮场地面经过日晒凝结的像马牙硝那样的“蓬盐”,不需再次煎炼,扫起来就可食用。
D.地上铺大约三寸厚的稻草杆,周围再用砖砌上,这样保存的盐永远都不会发生变质。
10.(2023•绿园区二模)古文阅读。
稻工①
[明]宋应星
第13页共62页
凡稻田刈②获不再种者,土宜本秋耕垦,使宿稿③化烂,敌粪力④一倍。或秋旱无水及怠
农春耕,则收获损薄也。
凡粪田,若撒枯浇泽⑤,恐霖雨至,过水来,肥质随漂而去。谨视天时,在老农心计也。
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⑥,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释化⑦也。凡牛
力穷者,两人以杠悬相,项背相望⑧而起土。两人竟日,仅敌一牛之力。若耕后牛穷制成磨
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节选自《天工开物》,中华书局,2021版,有删改)
【注】①稻工:稻田耕作。②刈(yi):害h③宿稿:指水稻收割后残留的稻茬。④粪
力:指粪的肥力。⑤撒枯浇泽:指施肥。⑥耙:与下文的“耙”(si)均为耕作工具。
⑦膏脉释化:肥料的养分在土中化开。⑧项背相望:这里指两人一前一后共同拉犁。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B.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C.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D.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恐霖雨至,过水来,肥质随漂而去。
(3)我国古代农民为了稻田丰产,积累了哪些耕作智慧?结合选文,分条概述。
11.(2024•镇海区一模)明代微雕珍品核舟“东坡夜游赤壁”曾在宁波被发现,让我们通
过古人文字记载来一睹古代雕刻艺术的风采,请你一起参加探究活动。
【甲】
核舟记
魏学海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箸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柳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第14页共62页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
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箸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
哉!
(选自《虞初新志》)
【乙】
濮仲谦雕刻
张岱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②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李天工焉。其竹器,一帚、
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
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款物辄腾贵。三山
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
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吸之,终不可得。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濮仲谦:姓濮,字仲谦,明清时期雕刻家。②粥粥:柔弱、无能、谦卑的样
子。
【学方法•夯基础】
(1)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选文词汇方法解释
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联系成语:巧夺天工①____________
以不事刀斧为奇借助字典:a事情;b侍奉,②_______(填序号)
服侍;C实践;d使用。
辄自为之课内迁移:盖简桃核修狭者③_________
为之。
第15页共62页
虽势劫之、利唆之语境推断:意偶不属,虽势④
劫之、利吸之,终不可得。
【断句读•晓内容】
(2)为乙文划波浪线句子划分停顿(限断2处)。
仲谦名噪甚得其款物辄腾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
【巧对比•知立场】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雕刻艺人精湛技艺的赞美,但它们在写作内容上的侧重点不同。
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善总结•明风格】
(5)《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所编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所收多为明清时期搜奇志异的文
章。乙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同样记录了一位雕刻技艺精湛的“奇人”,能否将
乙文编入《虞初新志》?请结合文本内容以及你的学习和阅读经验,说说你的观点和理
由。
12.(2024•宿城区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过百龄传
秦松龄
百龄名文年,生而颖慧,好读书。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击退守之
法。与人弈,辄胜,于是无不奇百龄者。
时东阁大学士叶台山先生,善奕,过锡山,求可与敌者。诸乡先生以百龄应召,至
则尚童子也,叶公奇之。及与弈,叶公辄负。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曰:“叶公显者,若当
阳①负,何屡胜?"百龄弗色然②曰:“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
岂以此罪童子耶?”
不几年,学成。京师诸公卿闻其名有以书邀致者遂至京师。国手林符卿,见百龄年
少,意轻之。一日,诸公卿会饮,林君谓百龄曰:“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角技,
今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诸公卿皆曰:“诺!”百龄固谢不敢。林君益骄,益强
之,遂对弃。凡三战,林君三北。诸公卿哗然,曰:“林君向固称霸,今得过生,乃夺
第16页共62页
之矣!”复皆大笑。于是百龄棋品遂第一,名噪京师。
当是时,居停主③某锦衣④者,以事系狱,或谓百龄日:“君为锦衣客,须谨避,不
然,祸将及。"百龄毅然曰:“锦衣遇我厚,今有难而去之,不义。且吾与之交,未尝
干以私,祸必不及。”时同客锦衣者悉被系,百龄竟免。
噫,若百龄者,仅谓之羿人乎哉!
(节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释】①阳同“佯”假装。②然:生气的样子。③居停主:出租房屋的人。④锦衣:
锦衣卫官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求可与敢者
②百龄固谢不敢
③林君三北_____________
④祸必不及_____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京师诸公卿闻其名有以书邀致者遂至京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与人弈,辄胜,于是无不奇百龄者。
②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
(4)选文结尾作者感叹:“噫,若百龄者,仅谓之羿人乎哉!”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
么?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3.(2024•广阳区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①子方虫②,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③,其喙
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④子方皆尽,岁以大穰⑤。其虫
旧曾有之,土人⑥谓之“傍不肯”⑦。
——(选自《梦溪笔谈》)
【乙】唐将作大匠⑧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
碗中投钱,关键⑨忽发,自然作⑩声云:“布施吗”市人竞观,欲其作声,施者日以千数。
——选自(《朝野佥载》)
【丙】自荷钱⑫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⑬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
第17页共62页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喔菌茗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
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⑮者
也。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释:①生:动词,产生,出现。②子方虫:也作“蚂坊虫”,今称黏虫,危害麦类、
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③狗蝎:学名蝶艘(qUsou),属于革翅目的昆虫,口
器咀嚼式,有强大铁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④旬日:十天。⑤大
穰(rang):庄稼大丰收。⑥土人:本地人。⑦傍(pang)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
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⑧将作大匠:官名,掌管修建宗庙、宫室等土木
工程。⑨关键:机关。⑩作:发出。施:施舍。⑫W钱:指初生的小荷叶。酮叶:
指长大了的荷叶。⑭迨:等到。⑮目:看,观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零为两段
②堂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
③巨其劲叶既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入则无法家拂士
B.欲基作声/甚如土石何
C.自荷钱出水之日/知书者不如好之者
D.乃复蒂下生蓬/乃重修岳阳楼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手执一碗,自能行乞。
②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
(4)【甲】文以虫治虫,实际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请你说说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
处?(写出两条即可)
(5)同是写莲花,【丙】文和《爱莲说》在写法和内容上不同。【丙】文按时间的先后
顺序,重点写了芙蕖适于观赏的特点,而《爱莲说》主要采用①、以花喻
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②的高尚品质。
14.(2024•通榆县一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18页共62页
成衣匠①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
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日:“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
其心慵②,背必低已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④;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
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
先蒿觊觎⑤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⑥”者,实难其人焉。
【注释】①成衣匠:裁缝。②慵(y6ng):懒散。③但(yu):弯曲。④仄:狭窄。⑤
觊觎(jiyu):这里指模仿、抄袭。⑥稳称身:指衣服贴身,不至被风掀起。
(1)“昔有人持匹帛”中“持”的意思是
(2)请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
(3)说说文中的成衣匠高明在何处。
第19页共6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文言文阅读(共14小题)
1.(2025•南岗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一组古文,完成问题。
【甲】
《核舟记》(节选)
魏学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匕匕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诩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
《刻木巧匠》
周辉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短打②
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
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注】①壶觞:酒器。②饭仃(doudi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l):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其两膝相匕匕者:靠近
②大可二寸:大约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神情与苏、黄不后后引凄异
B.一乐工能刻木为舟为宫室之美
C.佛印维类弥勒沿溯阻绝
D.篷桅橹舵咸县各昙情态
(3)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第20页共62页
②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4)【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选文都通过对所雕刻的人物进行描
摹,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o
【答案】(1)①靠近
②大约
(2)D
(3)①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②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完全不会倾斜(或一点儿也不倾斜)。
(4)高超技艺
【分析】参考译文:
【甲】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
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
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
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
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
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
串念珠,靠在左膝上一一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
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
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成化年间,有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船。船大约有二寸长,船篷、桅杆、船桨、
船舵等东西全都具备。(船中)有两个人面对面饮酒,酒壶、菜肴,摆满了桌子,一个
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握着船桨,一个人在掌舵,(这些动作)都有机关可以活动。
把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前行,完全不会倾斜。制作一只船必须要一两白金,
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它。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他们紧靠着的两膝。比:靠近。
②句意:大约二寸长。可:大约。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第21页共62页
A.不同,译为:相同、类似/动词,连接;
B.不同,译为:成为/为了;
C.不同,译为:极/断绝;
D.相同,译为:具有。
故选:Do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若,好像;然,……的样子。句意: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②重点词语:置,放;略无,一点儿不。句意: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
行,完全不会倾斜(或一点儿也不倾斜)。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甲】文对船头三人(东坡、鲁直、佛印)及舟尾两
舟子的动作、神态等细致描摹,如“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佛印绝类弥勒,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等,展现出雕刻者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乙】文对船上人
物“二人对酌”“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的生动描绘,体现出雕刻者让这
些微雕人物仿佛具有生命,能进行各种活动,两文都从对人物的描摹中体现出雕刻家技
艺的高超。
答案:
(1)①靠近
②大约
(2)D
(3)①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②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完全不会倾斜(或一点儿也不倾斜)。
(4)高超技艺
2.(2025•钟山区一模)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彭天锡串戏(节选)®
张岱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
十金者。三春②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第22页共62页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
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
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④,一肚皮碟砌⑤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
是发泄之耳。
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⑥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
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
【注释】①选自《陶庵梦忆》。②三春:春季三个月。③佞幸:以诋毁媚而得宠幸者。
④机械:机巧。⑤碟砌:1团1U0,委积、众多的样子。⑥法锦: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产的•种丝织品。亦名古刺锦。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B
A.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
B.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
C.余/尝见一出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无答案
- 终止加盟合同协议书范本
- 合同弃权协议书
- 中国新质生产力技术
- 协议入股合同协议书
- 纺织材料的创新使用与环境影响试题及答案
- 佛教合同协议书
- 合同金额协议书
- 果园种植合同协议书模板
- 美工合同协议书
- 2021-2022学年浙江省“9 1”高中联盟高一年级下册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硬笔书法:幼小衔接识字写字教学课件
- 盘扣支模架工程监理细则
- 崇尚科学反邪教主题教育PPT反对邪教主题教育宣讲课件
- smt首件检验记录表
- 大众Formel-Q培训材料全解析含案例
-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英文简介课件
- 青岛中瑞泰丰新材料有限公司2万吨无机环保新材料来料加工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 《现代汉语词汇》PPT课件(教学)
- 编码理论第3章
- 北京市46家种猪场地址及联系方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