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5月月考卷、答题卡、答案_第1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5月月考卷、答题卡、答案_第2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5月月考卷、答题卡、答案_第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5月月考卷、答题卡、答案_第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5月月考卷、答题卡、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科学试题第=PAGE2*2-13页(共4页)四年级科学试题第=PAGE2*24页(共4页)XX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月小结四年级科学时间:4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下列几种植物中,我们吃的部分属于植物的种子的是()A.西红柿B.西瓜C.花生2.当看到断开的电线时,我们应该()A.直接用手把它捡起来B.马上报告家长或老师C.用铁棒把它挑开3.被称为植物“血管”的是()A.植物的根B.植物的茎C.植物的叶4.拔草时有时会很难拔出,这是因为植物的根有的作用。()A.吸收水分 B.输送养料 C.固定植物5.下图中,小灯泡不能亮的是()。ABC6.“根深叶茂”说明植物的根有的作用()A.固定植株,吸收水分B.输送水分,吸引昆虫C.吸收阳光,蒸腾水分7.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A.一定的温度 B.水分 C.空气 8.实验时,小明发现一个有4个接线柱的盒子,用电路检测器连接1-2、1-3、2-3时,小灯泡会亮,连接2-4、3-4、1-4时不亮,盒内连接正确的是()。ABC9.发现有人触电,周围又没有电闸,你应该 () A.用铁棒把电线拨开B.用手把人拉开 C.用干木棒把电线挑开 10.在连接电路时,我们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皮剥开,因为塑料皮是()。A.导体B.绝缘体C.通电体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在检测物体是否导电时,要重复检测一次。() 12.干木材是绝缘材料,淋湿后也不会导电。 () 13.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14.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 () 15.在做点亮小灯泡实验时,可以使用插座中的电。() 16.电池和导线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损坏,其原因很可能是断路了。 () 17.红薯的根是一种变态根。 () 18.凤仙花刚出土时的茎比较柔软,黄绿色,之后慢慢地变红变硬。()19.条件改变,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20.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21.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部分,不能触摸部分。22.检测电路前,先将电路检测器的接触一下,以检测它能否正常工作;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检测。23.把简易电路中的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24.一朵凤仙花可分为、、雄蕊、雌蕊几个部分。25.干电池的金属铜帽端是,锌壳端是。26.只有完成,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四、实验探究题。(共40分)27.为了探究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小明将一个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在叶片上,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塑料袋里出现了很多小水珠。(每空2分,共14分)(1)这些小水珠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在向外散失,我们把这个过程叫()。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2)不同环境中,植物的叶形态差异比较大。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仙人掌的叶退化成了(),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香蕉树生活在雨水充足的地方,需要加大水分散失,叶子是();松树生活在水分较少、寒冷的高山,叶子是()。A.针叶形B.叶刺形C.阔叶形(3)植物靠哪部分吸收水分呢?小明开展了第二个实验,

如右图所示。①在水上面加一层油是为了()。A.看得更清楚B.避免水蒸发C.给根提供营养②几天后,他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植物主要是靠____________吸收水分的。28.小明找来下图中的电器元件,对简易电路进行研究,请你帮他完成下列任务:(共12分)(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上图中的电器元件连接起来,使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3分)(2)用箭头(→)标出电流方向。(3分)(3)连接好电路,小明发现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不亮。请你帮他找出可能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写出三种)(6分)29.为了更好地观察油菜花,小兵对一朵油菜花进行了解剖。他先用镊子夹住花瓣的上部,可是花瓣被撕成了两段,小组内的成员不赞同他的方法:(每题2分,共8分)(1)东东说:“镊子不能夹住花瓣的上部,而要。动作要轻。”A.夹住基部 B.夹住中部 C.随便夹 (2)明明说:“解剖的顺序也要注意,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从内到外 B.从外到内 C.从上到下 (3)君君说:“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在白纸上。这样更容易看出花的。”(4)红红说:“我们还可以到野外油菜花地去研究油菜花,油菜花地里总有蜜蜂飞来飞去,这可以。”30.在一个正确连接的简单电路里(如下图),灯泡却没有发光,亮亮想利用一个简易电路检测器查找出故障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6分)(1)检测前,故障电路中的开关应处于状态。(填“闭合”或“打开”)(2)下列(

)可以作为简易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的故障。A. B. C.(3)简易电路检测器通常有(

)检测头。A.1个 B.2个 C.3个XX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月小结答题卷四年级科学时间:4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21.22.23.24.25.26.四、实验探究题。(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8分,30题6分,共40分)27.(1)()(2分)(2)(

)(2分)(

)(2分)(

)(2分)(3)①(

)(2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8.(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的电器元件连接起来,使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3分)(2)(2)用箭头(→)标出电流方向。(3分)(3)(6分)29.(1)(

)(2分)(2)(

)(2分)(3)(2分)(4)。(2分)30.(1)(填“闭合”或“打开”)(2分)(2)(

)(2分)(3)(

)(2分)XX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科学五月小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C.花生解释:西红柿和西瓜是果实,我们吃的是它们的果肉;花生是种子。2.B.马上报告家长或老师解释:直接触碰电线或用金属工具操作会导致触电,正确做法是报告专业人员处理。3.B.植物的茎解释:植物的茎负责输送水分和养料,类似人体的血管功能。4.C.固定植物解释:植物的根能固定植株在土壤中,因此拔草时难以拔出。5.B解释:若电路存在断路/短路(如导线未连接或灯泡损坏),小灯泡无法发光。6.A.固定植株,吸收水分解释:根深能更好地固定植物并吸收水分,促进枝叶繁茂。7.A.一定的温度解释:春天温度适宜,满足种子萌发的温度条件。8.A解释:根据导通情况推断,1-2、1-3、2-3连通,而2-4、3-4、1-4断开,选项A的电路设计可能符合。9.C.用干木棒把电线挑开解释:干木棒是绝缘体,可安全挑开电线,避免触电。10.B.绝缘体解释:塑料皮包裹导线是为了防止漏电,因其为绝缘体。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解释:重复检测可减少误差,确保结果准确。12.✗解释:湿木材含有水分,可能导电。13.✓解释:种子萌发需要温度、水分、空气三要素。14.✓解释:凤仙花果实呈纺锤形,表面有白色茸毛。15.✗解释:插座电压高,实验应使用电池等安全电源。16.✗解释:导线发热变烫通常是短路导致电流过大。17.✓解释:红薯的根是储藏根,属于变态根。18.✓解释:凤仙花幼苗的茎初期柔软且黄绿色,成熟后变红变硬。19.✓解释:例如干燥的木材是绝缘体,潮湿后可能导电。20.✓解释:播种步骤为选种→放土→下种→浇水。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21.绝缘,导体解释:绝缘部分保护电路,导体部分可能带电需避免触碰。22.两个/2个检测头,两次/2次解释:自检后需重复检测确保准确性。23.开关解释:拆除开关后,剩余部分可作为电路检测器。24.花瓣,花瓣(填花瓣,花瓣也对)解释:花的四部分为花萼、花瓣、雄蕊、雌蕊。25.正极,负极解释:电池的铜帽端为正极,锌壳端为负极。26.传粉/授粉解释:传粉是花发育成果实的必要条件。四、实验探究题(共40分)27.植物的蒸腾作用(每空2分,共14分)(1)A.蒸腾作用(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