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名师课件_第1页
《书愤》名师课件_第2页
《书愤》名师课件_第3页
《书愤》名师课件_第4页
《书愤》名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陆游书:写愤:愤懑·悲愤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歌内容极其广泛,尤以表达恢复中原之志的诗歌为最,擅长七律,风格雄浑豪放。其诗今存9300首,是我国古代留下诗歌最多的诗人。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气势雄浑,感情奔放,笔意明快;作品集有《剑南诗稿》等。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诗人悲愤之情喷薄而出,在悲愤失望中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曾经历的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愤——年华空老壮志难酬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抗敌抱负,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书愤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书愤“拿剑,拿剑,痛击狂胡三百万。”回望中原,你看见萧萧边关,你听见刁斗笳鼓猛然呐喊。激愤万千,气势如山,比五千仞摩天之岳还高耸,比三万里入海之河还长远。少年时的梦想,壮年时的期盼,都是想恢复中原,恢复那万里河山。狂胡不是你的对手,你在茫茫夜雪里的楼船猛然一动,就啸气成剑,就杀声震天,就让狂胡伏尸百万,那河山就阳光遍布,那遗民就笑语纷然。

于是,在你61岁的时候,在你的书房,在你的窗前,你想念《出师》一表中的浩荡之气,你想在千年的过往英雄之中有几人可与诸葛伯仲之间,可你胸中的百万雄兵,你那词句铿锵的《出师表》,又是怎样的被遗落,浩天之志而今只落得铩羽片片。放翁,无可奈何的你,心事浩淼的你,只能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声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