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课题三十四宋明理学[注]理学因理学家主要探讨的内容为义理、天命之学,故称为理学,又名为道学。理学是融合佛、道二教部分教义与传统儒学的新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穿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哲学化阶段的儒学就是“理学”。[辩]理学≠礼学宋明理学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以“理”为核心,但不是以“礼”为核心。[注]王阳明认为社会动荡的缘由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充分体现了其观点。[拓]理学的世俗化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邃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可以这样说,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化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1.理学形成的背景(1)政治条件:经验唐末五代的分裂动荡,为巩固政治局势,须要整顿人心;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渐渐完善,有利于儒学的发展。(2)物质条件: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快速发展,科学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索,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定结果。(3)思想条件: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了儒学、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局面。北宋儒学家既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说明儒家义理。2.思想主见代表哲学观相识论道德观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二程(程颢、程颐)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提出“格物致知”,把学问、道德、天理联系起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干脆联系起来朱熹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陆九渊“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将人心与心外无物联系起来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将人心与道德联系起来3.宋明理学的影响(1)主动影响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确定的进步性。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气,注意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重,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主动作用。(2)消极影响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须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联]科举制以儒学经典为命题素材,客观上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但也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变革。[拓]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由道家学派宗教化而来,于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三教并行”体现了唐文化的兼容并包,虽冲击了儒学地位,但并未变更其正统地位。[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体现了心是万物的本原。[联]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英雄气节的诗句,流芳百世,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注]颜元在批判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时说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重难点宋明理学eq\a\vs4\al((一)史料探史——宋明理学兴起的条件)史料一城市与生活史料二生活与观念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摘编自《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摘编自《梦粱录》卷十八史料三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他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①。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解除异学②。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见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③。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④。——摘编自李伏清《柳宗元: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探究](1)分析说明上述史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2)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韩愈、柳宗元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影响。[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得信息史料一图片中反映了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空间限制;史料二说明白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观的变更;史料三中:①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受到冲击,内部存在分歧②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韩愈主见解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③柳宗元主见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④开启宋学新局面(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抓住史料一、二从经济角度分析儒学面临的挑战,抓住史料三所获信息从思想角度分析儒学危机。[提示](1)说明: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消遣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侈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背景: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地位受到挑战,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影响: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挑战,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发绽开启了新局面。[系统认知]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适应唐末以来重建纲常伦理的须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一起先就提倡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起先。2.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定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快速复原和大规模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生活的变更以及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辩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4.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索,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供应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eq\a\vs4\al((二)史料探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史料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丢失其方向与动力。王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探究]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两派思想家观点的不同。[提示]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见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系统认知]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独创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见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见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相同点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主动作用eq\a\vs4\al((三)读图明史——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扼杀)注:上图是依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解读]宋元至明清,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等级名分制度,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大幅度增加。eq\a\vs4\al((四)归纳总结——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故意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相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取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取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取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见。[随堂巩固训练]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24·天津高考)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见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读懂]孟子主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朱熹的言论事实上是对孟子主见的阐释,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中的“民惟邦本”思想。[做对]选B2.(2014·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确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读懂]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之后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虽然唐代时儒学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冲击,但儒家的政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体现了其稳固性。[做对]选C3.(2014·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始终探讨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相识,宋明理学家主见“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读懂]朱熹认为“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人性原来与天理一样,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但简单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本善习远”的观点。[做对]选D二、模拟题——抓题眼抓关键,解题更快更准1.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eq\a\vs4\al(A.强调培育个人社会责任感,B.主见强化封建等级秩序,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吸取了道家的治国思想)eq\a\vs4\al(点拨:抓住主题,找破题关键点。)解析:选C题干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的根本,不是强调培育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封建等级秩序,故B项错误;题干是说治国之道的根本在于君主的德行,君心正则天下安,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吸取了道家的治国思想,故D项错误。2.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扬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扬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旺盛()eq\a\vs4\al(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体现儒学陷入冲突逆境)eq\a\vs4\al(点拨:书院扩散助推思想的传播。)解析:选A题干中“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扬师学又大办书院”,推知书院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中“各立学舍,聚徒讲学”并结合朱熹属于理学、陆九渊属于心学,可知各派并未合流,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须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故C项错误;南宋书院的旺盛体现了理学的兴盛,故D项错误。3.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冲突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缘由,在万物变更发展中运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eq\a\vs4\al(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B.带有封建迷信色调,C.吸取了佛道的思想,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eq\a\vs4\al(点拨:佛道用语。)解析:选C周敦颐的学说认为意识在物质之前,不符合唯物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太极图说》是对宇宙的说明,其内容与封建迷信色调无关,故B项错误;《太极图说》吸取了佛道的思想,对世界的本原进行了说明,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完成儒学重建的理论任务,故D项错误。4.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最终百事不理而已。”作者指责的是()eq\a\vs4\al(A.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B.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C.程朱理学尽废天下之实,D.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eq\a\vs4\al(点拨:“天下之实”缘何尽废?)解析:选A材料中“耻言文章行义……耻言政事书判……”体现理学的空谈义理,故A项正确;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尽废天下之实”也是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与材料相反,故D项错误。5.王阳明曰:“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这说明王阳明()eq\a\vs4\al(A.重视道德修养,B.强调“格物致知”,C.提倡“知行合一”,D.主见人性本恶)eq\a\vs4\al(点拨:“四者”:殃、罪、恶、辱。)解析:选A殃、罪、恶、辱皆出于心中之私,这四样都不能克制的人必定遭遇灾难。所以,人应当杜绝这四者发生在自己身上,保持心灵纯净,体现其重视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探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知和行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人本性的探讨,故D项错误。[课时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显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具有朴实唯物主义思想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样性解析:选C无论是日本学者的观点,还是李约瑟的观点,都指出了朱子学中蕴含着自然科学理念,故C项正确。2.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A.信任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解析:选A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材料中“理有善恶”,因此要扬善抑恶,故A项正确;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非难以调和,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未涉及纲常理论,故C项错误;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而非初步完成,故D项错误。3.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随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剧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A.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发展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不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B项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材料中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说明白其责任感,文学创作注意“义理”说明文学创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不是市民阶层,故D项错误。4.(2024·浙江11月选考)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按部就班解析:选D“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思想,朱熹强调学习要讲究日积月累与按部就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故本题选D项。A项“知行合一”为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思想,B项“本心即天理”为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C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为明代李贽的主见,解除A、B、C三项。5.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见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解析:选A依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见“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到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6.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A.提倡节俭思想 B.批判君主专制C.主见依法治国 D.强调民本思想解析:选D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导致天下治乱的根源,与提倡节俭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统治者要节用爱民,与批判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他们的主见都与依法治国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爱民必先于节用”和黄宗羲“万民之忧乐”,都强调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7.(2024·聊城一模)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儒而诋毁宋儒。但姚文田“独持议,谓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孟,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姚文田的这一说法()A.确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B.糅合了儒道思想发展了儒学C.理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脉络D.旨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解析:选A依据材料“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可知,姚文田确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故A项正确,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借古讽今,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5分)8.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害哉!——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六安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4年宁德 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3年郑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4年云浮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吉安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巩固)
- 2023年运城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4年宝鸡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4年安阳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4年嘉义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3年防城港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四川省职校技能大赛(植物病虫害防治赛项)参考试题(附答案)
- 威乐热水循环泵说明书
- 2025学习哪吒精神《打破偏见逆天改命》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医保政策培训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疫人员考试题库答案
- 物理因子治疗学
- 2024-2025华为ICT大赛(实践赛)-云赛道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
- 期中检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矿用电机车操作规程
- SOR-04-014-00 药品受托生产企业审计评估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