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卷:艺术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卷:艺术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卷:艺术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卷:艺术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卷:艺术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卷:艺术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艺术审美心理的核心要素是()A.生理反应B.情感体验C.逻辑推理D.记忆存储答案:B2.提出“审美无利害性”观点的美学家是()A.康德B.克罗齐C.布洛D.立普斯答案:A3.审美意识的基础是()A.社会意识形态B.个体生理机能C.艺术实践活动D.自然本能反应答案:C4.艺术审美中的“通感”现象主要体现了()A.单一感官的强化B.多种感官的联觉C.理性思维的介入D.记忆碎片的重组答案:B5.审美直觉的突出特点是()A.逻辑性与分析性B.瞬间性与直接性C.批判性与反思性D.功利性与目的性答案:B6.艺术共鸣产生的心理基础是()A.审美主体的情感投射B.艺术作品的形式完美C.社会文化的完全一致D.生理感官的机械反应答案:A7.审美心理距离过近会导致()A.审美体验的深度增强B.功利性干扰审美判断C.形式美感的充分感知D.艺术想象的自由展开答案:B8.中国传统美学中“虚静”心态对应的审美心理状态是()A.注意力分散B.功利目的明确C.主客交融的澄明D.逻辑分析的活跃答案:C9.审美意识的个体性差异主要源于()A.先天生理条件B.艺术教育与生活经验C.艺术作品的固定解读D.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答案:B10.艺术审美中的“期待视野”概念最早由()提出A.姚斯B.伽达默尔C.伊瑟尔D.本雅明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艺术审美心理过程通常包括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______三个阶段。答案:审美共鸣2.审美意识的结构可分为______、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三个层次。答案:审美趣味3.布洛提出的“______”理论强调审美主客体间适度距离对美感的影响。答案:心理距离4.艺术通感的本质是______在不同感官间的迁移与融合。答案:情感体验5.审美直觉的发生依赖于主体的______积累和艺术素养。答案:审美经验6.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兴观群怨”说,体现了审美意识的______功能。答案:社会(注:或“教育”“交流”,需结合教材具体表述,此处以常见解释为准)7.审美体验的展开阶段以______为核心,表现为情感的深入与想象的活跃。答案:情感活动8.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审美愉悦的生理基础与大脑______区域的激活密切相关。答案:奖赏(或“快感”)9.艺术审美中的“高峰体验”概念由心理学家______提出。答案:马斯洛10.审美意识的历史演变受______、文化传统和艺术实践的共同影响。答案:社会经济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审美直觉指审美主体在接触艺术作品时,无需逻辑分析和理性推导,直接感知其审美属性并产生初步美感的心理能力。其特点是瞬间性、直接性和非功利性,是审美心理过程的起点。2.审美体验审美主体在审美直觉基础上,通过情感投入、想象联想和理性渗透,深入把握艺术作品意蕴的心理活动。它是审美心理的核心阶段,表现为情感的波动、想象的展开和意义的领悟。3.心理距离说英国美学家布洛提出的审美理论,认为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需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距离过近会因功利性干扰失去美感,距离过远则难以产生情感共鸣。适度距离是美感产生的关键条件。4.艺术通感审美中不同感官间的联觉现象,如“视觉的声音”“听觉的色彩”。它通过情感体验的迁移,突破单一感官限制,丰富审美感知的维度,增强艺术感染力(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5.审美意识结构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审美趣味(个体对艺术的偏好与选择倾向)、审美观念(对艺术美丑的基本判断标准)、审美理想(对艺术最高价值的追求与向往)。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审美活动。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审美直觉与日常直觉的区别。答案要点:①功利性:日常直觉常与实用目的相关(如判断食物是否可食用),审美直觉是非功利的(关注对象的形式美);②深度:日常直觉停留在表面特征(如颜色、形状),审美直觉能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属性(如意境、情感);③主体性:日常直觉侧重客观信息获取,审美直觉渗透主体的艺术素养与审美经验(如画家对线条的直觉感知更敏锐)。2.审美体验的展开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答案要点:①初始阶段:以情感触发为特征,主体被作品形式或内容吸引,产生初步情感反应(如读诗时被意象打动);②展开阶段:情感深入与想象活跃,主体通过联想、想象补充作品空白,与形象产生情感共鸣(如欣赏绘画时想象画面外的情境);③深化阶段:理性渗透与意义领悟,主体超越具体形象,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如从悲剧中体会人性的崇高)。3.简述审美意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答案要点:①导向作用:创作者的审美趣味决定题材选择(如古典画家偏好山水,现代艺术家关注抽象形式);②评价标准:审美观念影响艺术表现手法(如现实主义强调真实,浪漫主义侧重情感夸张);③理想驱动:审美理想引导创作者追求更高艺术境界(如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④时代性:群体审美意识推动艺术风格演变(如唐代审美尚丰腴,影响仕女画造型)。4.艺术通感在审美中的作用有哪些?答案要点:①拓展感知维度:将单一感官体验转化为多感官联觉(如音乐“明亮”、色彩“喧闹”),丰富审美感受;②增强情感表达:通过感官迁移强化情感共鸣(如“感时花溅泪”将视觉的花与触觉的泪结合,突出悲伤);③创造审美新意:突破常规感知模式,产生新颖的审美意象(如波德莱尔“芳香、颜色、声音在互相应和”的通感诗);④深化意蕴传达:使抽象情感具象化(如“愁”若“一江春水”,将心理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5.如何调节审美心理距离以获得最佳美感?答案要点:①克服“距离过近”:排除功利杂念(如欣赏雕塑时不关注材质价格),专注形式与情感;②避免“距离过远”:调动生活经验与艺术知识(如理解古典音乐需了解创作背景),缩短与作品的隔阂;③动态调整:根据作品类型灵活调节(如欣赏悲剧需保持适度距离避免过度沉浸,欣赏喜剧可拉近情感距离增强共鸣);④文化适应: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习惯(如理解中国水墨画需了解“留白”传统,避免以西方写实标准评判)。五、论述题(每题12.5分,共25分)1.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审美心理过程(直觉—体验—共鸣)的展开。答案示例:以梵高《星月夜》为例:①审美直觉:观者初次接触画面,瞬间被旋转的星空、浓烈的色彩吸引,无需分析即可感知其强烈的形式美感(漩涡线条的动态感、蓝黄对比的视觉冲击)。②审美体验:进一步观察时,情感随画面展开:流动的星空引发对宇宙神秘的联想,扭曲的柏树象征生命的挣扎,明黄色的星星仿佛希望的火种。通过想象(如联想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的创作背景),情感从单纯的视觉震撼深化为对创作者内心世界的体会——孤独与热烈的矛盾交织。③审美共鸣:当观者将自身经历(如面对压力时的内心波动)与作品情感对接,产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共鸣。例如,现代都市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受到的精神压抑,会与画面中动荡的笔触产生情感共振,从而领悟到艺术对生命力量的呐喊。2.论述审美意识的历史演变与艺术发展的关系。答案要点:①原始社会:审美意识源于实用需求(如陶器纹饰最初为加固功能),艺术以实用与审美结合的形态存在(如岩画记录狩猎场景)。②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审美意识受等级制度影响(如青铜器“饕餮纹”象征王权威严),艺术成为礼制工具(如商周青铜礼器、汉代画像石的伦理教化功能)。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审美意识兴起,强调人的价值(如达芬奇《蒙娜丽莎》的世俗微笑),艺术从宗教附庸转向对人性的探索。④19世纪浪漫主义:个体情感成为审美核心(如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的激情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