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护士理论笔试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1页
校医护士理论笔试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2页
校医护士理论笔试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3页
校医护士理论笔试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4页
校医护士理论笔试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医护士理论笔试考试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正常7-12岁儿童静息状态下心率范围是()A.60-80次/分B.80-100次/分C.100-120次/分D.120-140次/分2.下列关于无菌包的使用,错误的是()A.无菌包未污染时有效期为7天(环境符合要求)B.打开后未用完的无菌物品,24小时内可重复使用C.包内物品被污染或潮湿时,需重新灭菌D.无菌包过期后需重新灭菌3.儿童高热(体温≥39℃)时,首选的物理降温方法是()A.酒精擦浴(浓度25%-35%)B.冰袋冷敷前额、颈部、腋窝C.温水擦浴(32-34℃)D.冰敷腹部4.学校晨检时发现学生结膜充血、畏光流泪,最可能的疾病是()A.流行性感冒B.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C.水痘D.手足口病5.胰岛素注射液的正确保存方法是()A.常温(25℃以下)避光保存B.冷冻(-20℃)保存C.冷藏(2-8℃)保存,使用前复温至室温D.室温下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6.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局部出现红肿、化脓的正确处理是()A.立即切开排脓B.用酒精棉签挤压脓液C.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无需特殊处理D.涂抹抗生素软膏7.学生运动时突发踝关节扭伤,24小时内正确的处理是()A.热敷+按摩B.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C.热水泡脚+活动关节D.涂抹红花油后剧烈运动8.下列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A.新冠肺炎(乙类甲管)B.霍乱C.肺结核D.流行性腮腺炎9.儿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是()A.白细胞计数升高B.血小板减少C.血红蛋白降低(Hb<110g/L)D.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0.学校发生群体性呕吐腹泻事件时,最可能的病原体是()A.诺如病毒B.结核杆菌C.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人乳头瘤病毒11.测量儿童身高时,错误的操作是()A.脱鞋、免冠,直立于身高测量仪B.双眼平视,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C.足跟、臀部、肩胛部紧贴立柱D.测量时间选择在下午(因晨起身高略高于傍晚)12.学生误服小剂量(5ml)碘伏后,正确的处理是()A.立即催吐B.口服淀粉溶液(如米汤)中和C.大量饮用清水洗胃D.注射解毒药物13.儿童生长发育评价中,“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3百分位”提示()A.超重B.肥胖C.生长迟缓D.消瘦14.学校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应不低于()A.1.0㎡B.1.5㎡C.2.0㎡D.2.5㎡15.下列关于儿童鼻出血的处理,错误的是()A.头后仰,防止血液流出B.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双侧鼻翼10-15分钟C.前额或颈部冷敷D.出血不止时及时送医16.学生接种麻疹疫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过敏性休克B.局部红肿、低热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格林-巴利综合征17.儿童视力筛查中,7岁以上学生裸眼视力低于()需转诊眼科检查A.0.8B.1.0C.0.6D.0.518.学校饮用水卫生要求中,末梢水余氯应不低于()A.0.05mg/LB.0.1mg/LC.0.3mg/LD.0.5mg/L19.儿童蛲虫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A.呼吸道飞沫B.皮肤接触C.粪-口途径(手-口传播)D.虫媒叮咬20.学生发生低血糖昏迷时,最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是()A.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B.口服果汁或糖水C.肌肉注射肾上腺素D.吸氧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A.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B.高热(体温≥39℃)C.咳嗽、流涕D.臀部皮疹2.学校晨检的主要内容包括()A.观察学生精神状态、面色B.询问有无发热、咳嗽、腹痛等症状C.检查皮肤有无皮疹、疱疹D.测量所有学生体温3.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包括()A.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B.平卧位,抬高下肢C.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儿童0.01ml/kg)D.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吸氧4.儿童肥胖的干预措施包括()A.限制高糖、高脂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B.每天至少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跑步)C.避免长时间静坐(如看电视、玩电子设备)D.必要时使用减肥药物5.学校发生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A.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和胸部X线检查B.患者隔离治疗至痰菌转阴C.教室、宿舍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D.对全体师生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6.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有()A.跌倒/坠落B.烫伤/烧伤C.误服毒物D.溺水7.下列关于儿童疫苗接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接种前需询问过敏史、近期健康状况B.接种后留观30分钟C.发热时暂缓接种(体温≥37.5℃)D.接种卡介苗后局部化脓是正常反应8.学校卫生档案应包括()A.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及分析B.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C.教学环境(采光、照明、课桌椅)监测数据D.健康教育活动记录9.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包括()A.婴儿期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如强化铁米粉)B.纠正挑食、偏食习惯C.青春期女性增加铁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D.长期服用铁剂预防10.学生发生中暑时,正确的处理步骤是()A.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B.解开衣领,脱去外衣C.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扇风降温D.意识清醒者口服淡盐水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儿童测腋温时,需夹紧体温计5-10分钟,正常范围为36-37℃。()2.学校发生水痘疫情时,患者需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不少于病后14天)。()3.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每周≥2次,持续3个月以上。()4.学生发生鼻出血时,可用干棉球填塞鼻腔,避免仰头。()5.学校教室照明应满足课桌面平均照度≥300lx,黑板平均照度≥500lx。()6.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无需检测抗体,因保护率100%。()7.学生运动性腹痛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弯腰按压腹部。()8.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每年需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9.儿童蛲虫病的确诊方法是夜间观察肛门周围是否有白色线头样虫体。()10.学生发生癫痫大发作时,应强行按压四肢防止抽搐。()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至少列出3种)。2.学校发生群体性发热伴咳嗽事件时,校医应如何处置?3.列举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至少5种)及其主要表现。4.简述外伤出血的止血方法(根据出血类型分类)。5.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案例1: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王某(8岁),课间玩耍时从单杠跌落,左肘部皮肤擦破,伤口约2cm×3cm,有活动性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喷射状)。问题:(1)判断出血类型;(2)现场急救步骤;(3)后续处理措施。案例2:某中学高二学生李某(17岁),晨检时主诉“发热3天,体温最高38.9℃,伴咳嗽、咽痛,同班已有5名同学类似症状”。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问题:(1)可能的诊断(至少2种);(2)需进一步收集哪些信息?(3)校医应采取的处置及报告流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C4.B5.C6.C7.B8.B9.C10.A11.D12.B13.C14.B15.A16.B17.A18.A19.C20.A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3.ABCD4.ABC5.ABC6.ABCD7.ABCD8.ABCD9.ABC10.ABCD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简答题1.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方法:(1)生长曲线图法:通过身高、体重等指标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标准曲线对比,判断生长水平(如第3、10、50、90百分位)。(2)Z评分法:计算实测值与参考值均值的标准差差异(Z=(实测值-均值)/标准差),Z值≤-2提示生长迟缓、消瘦等。(3)形态指标综合评价:如身高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用于评估肥胖或消瘦。(4)发育年龄评价:通过骨龄、性发育年龄(Tanner分期)判断发育成熟度。2.学校群体性发热伴咳嗽事件处置:(1)立即隔离患者:将发热学生转移至临时隔离室,避免与其他学生接触。(2)收集信息:登记患者姓名、班级、体温、症状(如咳嗽性质、有无乏力、肌肉酸痛)、接触史(同班/同宿舍发热人数)。(3)初步排查:询问是否有流感疫苗接种史、近期外出史(如接触流感患者),观察是否有结膜充血(排除腺病毒感染)、皮疹(排除麻疹/风疹)。(4)报告上级:2小时内向属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说明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数、主要症状。(5)现场处置:教室开窗通风,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擦拭桌椅、门把手;指导学生佩戴口罩,暂停集体活动。(6)健康监测:对密切接触者(同班、同宿舍)进行晨午检,监测体温及症状3天(流感潜伏期1-4天)。3.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及表现:(1)缺铁性贫血:皮肤黏膜苍白(尤其口唇、甲床)、易疲劳、食欲减退、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实验室检查Hb降低。(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多见,初期易激惹、多汗、枕秃;激期出现方颅、鸡胸、O型或X型腿,血25-(OH)D₃降低。(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体重低于同年龄儿童,皮下脂肪减少(腹部→躯干→四肢→面部),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4)肥胖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儿童均值20%以上,BMI≥同年龄第95百分位,常伴高脂血症、高血压。(5)锌缺乏: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异食癖、反复口腔溃疡、免疫力低下(易感染)。4.外伤出血止血方法(按类型分类):(1)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渗出状,颜色鲜红。处理:清洁伤口后,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5-10分钟,外层包扎。(2)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流出,颜色暗红。处理: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压力适中(以能止血但不阻断动脉血流为宜)。(3)动脉出血:血液喷射状,颜色鲜红(如桡动脉、股动脉)。处理:立即用手指或掌根压迫近心端动脉(如前臂出血压迫肱动脉,下肢出血压迫股动脉);若肢体远端(如手指),可用止血带(需标注时间,每30分钟放松1-2分钟,总时间≤2小时),同时尽快送医。5.学校健康教育主要内容:(1)个人卫生:正确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刷牙(巴氏刷牙法,每天2次)、洗头洗澡频率。(2)饮食健康:平衡膳食(“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少吃零食(高糖、高盐、油炸食品)、不喝含糖饮料。(3)运动与健康: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避免久坐(每40分钟起身活动)、运动前热身、运动中补水。(4)疾病预防: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的症状与预防(接种疫苗、戴口罩、通风)、近视防控(正确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间)。(5)心理健康:情绪管理(如焦虑、抑郁的识别)、同伴交往技巧、拒绝校园欺凌。(6)安全知识:交通安全(遵守红绿灯)、防溺水(“六不准”)、防触电、防烫伤。五、案例分析题案例1(1)出血类型:动脉出血(鲜红色、喷射状)。(2)现场急救步骤:①立即让患者坐下,保持左肘高于心脏(减少出血);②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伤口近心端(肱动脉),同时用另一只手按压伤口处(直接压迫止血);③若出血未控制,使用止血带(如三角巾或布条)在伤口近心端(上臂中上1/3处)绑扎,记录时间(如“10:30扎止血带”);④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外层绷带加压包扎。(3)后续处理措施:①每30分钟放松止血带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总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②尽快送医,途中观察患者意识、脉搏(防止失血性休克);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