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艾滋病知识竞赛参考答案_第1页
2025年艾滋病知识竞赛参考答案_第2页
2025年艾滋病知识竞赛参考答案_第3页
2025年艾滋病知识竞赛参考答案_第4页
2025年艾滋病知识竞赛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艾滋病知识竞赛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1.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种细胞?A.红细胞B.CD4+T淋巴细胞C.血小板D.中性粒细胞答案:B解析:HIV通过表面糖蛋白gp120与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后破坏其功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2.以下哪种行为不会传播HIV?A.无保护性行为B.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C.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D.与HIV感染者共用餐具答案:D解析: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唾液、泪液等体液中的病毒载量极低,日常共餐、握手等无血液交换的接触不会传播。3.HIV的窗口期通常指?A.感染后到出现典型症状的时间B.感染后到血液中可检测到HIV抗体的时间C.感染后到病毒载量达到峰值的时间D.感染后到CD4细胞计数低于200的时间答案:B解析:窗口期是指从HIV感染到血液中能检测出抗体、抗原或核酸的时间。目前常用的第三代抗体检测窗口期为3-12周,第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可缩短至2-6周,核酸检测(RNA)窗口期为1-4周。4.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B.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获得性免疫功能亢进综合征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答案:A解析: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由HIV感染引起。5.母婴传播HIV的概率在未采取干预措施时约为?A.5-10%B.15-45%C.50-60%D.70-80%答案:B解析:未干预的母婴传播概率为15-45%,通过孕期抗病毒治疗、剖宫产、人工喂养等综合干预,可将传播风险降至2%以下。6.目前治疗HIV感染的主要方法是?A.单一抗病毒药物治疗B.鸡尾酒疗法(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C.抗生素治疗D.疫苗接种答案:B解析:HAART通过联合使用至少3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如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等),抑制HIV复制,延缓疾病进展。7.以下哪项不属于“四免一关怀”政策内容?A.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B.对艾滋病患者的子女免除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C.对孕妇免费提供HIV检测D.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答案:D解析:“四免一关怀”包括: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阻断母婴传播、免费义务教育、免费咨询检测;“一关怀”指对感染者和患者家庭的关怀救助。隔离治疗不符合政策要求。8.HIV的传播不需要以下哪个条件?A.足够的病毒量B.病毒排出途径(如血液、精液)C.进入人体的途径(如黏膜破损)D.与感染者共同生活答案:D解析:HIV传播需满足“病毒排出-病毒存活-进入人体”三个条件,共同生活无体液交换则不会传播。9.以下哪种检测方法可最早发现HIV感染?A.抗体检测(第三代试剂)B.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第四代试剂)C.核酸检测(HIVRNA)D.CD4细胞计数检测答案:C解析:核酸检测可直接检测病毒RNA,感染后1-2周即可检出,早于抗原(2-3周)和抗体(3-4周)。10.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A.肺结核B.细菌性肺炎C.带状疱疹D.隐球菌脑膜炎答案:A解析: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下降后,结核分枝杆菌易激活或重新感染,肺结核是全球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占比约30-50%。11.以下哪项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A.蚊虫叮咬B.器官移植C.礼节性亲吻D.游泳答案:B解析:未严格筛查的器官移植可能传播HIV(属于血液传播范畴);蚊虫叮咬、亲吻、游泳无体液交换,不会传播。12.暴露后预防(PEP)的最佳启动时间是?A.24小时内B.48小时内C.72小时内D.1周内答案:A解析:PEP需在暴露后2小时内启动,最迟不超过72小时(超过72小时效果显著下降),连续服用28天,可降低感染风险。13.HIV病毒的结构不包括?A.包膜B.衣壳C.刺突蛋白(S蛋白)D.反转录酶答案:C解析:HIV的包膜上有gp120和gp41糖蛋白,刺突蛋白(S蛋白)是新冠病毒的结构,非HIV所有。14.以下哪项不属于HIV感染者的权利?A.平等就业权B.隐私权C.拒绝治疗权D.被隔离权答案:D解析:《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不得歧视感染者,禁止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或隔离。15.目前全球艾滋病防治的关键策略是?A.大规模疫苗接种B.扩大检测覆盖率和抗病毒治疗C.禁止高危行为D.对感染者进行强制治疗答案:B解析:“检测-治疗-预防”三位一体是核心策略,通过早检测、早治疗(病毒抑制后传染性极低)来控制传播。16.以下哪种体液的HIV病毒载量最高?A.精液B.唾液C.汗液D.尿液答案:A解析:精液、阴道分泌物、血液、母乳中的病毒载量较高,具有传染性;唾液、汗液等病毒载量极低,一般不传播。17.艾滋病的临床分期不包括?A.急性期B.无症状期C.艾滋病期D.潜伏期答案:D解析:临床分期为急性期(感染后2-4周)、无症状期(持续数月至数十年)、艾滋病期(CD4<200或出现机会性感染)。潜伏期通常指无症状期,非独立分期。18.以下哪项是预防HIV性传播的有效措施?A.服用抗生素B.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C.事后冲洗阴道D.接种HPV疫苗答案:B解析: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85%以上的性传播风险;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冲洗和HPV疫苗无预防HIV作用。19.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A.DNAB.RNAC.蛋白质D.脂质答案:B解析:HIV是反转录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需通过反转录酶转化为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20.以下哪项是艾滋病的典型症状?A.持续发热(>1个月)B.体重短期增加C.皮肤瘙痒D.鼻塞流涕答案:A解析:艾滋病期常见症状包括持续发热(>1个月)、体重下降(>10%)、慢性腹泻(>1个月)、机会性感染(如卡波西肉瘤、肺孢子菌肺炎)等。21.以下哪类人群不属于HIV检测的重点人群?A.男男性行为者B.定期体检的健康人群C.静脉注射毒品者D.多性伴者答案:B解析:重点人群包括MSM、注射吸毒者、多性伴者、性病患者等;健康人群定期检测是倡导,但非“重点”。22.抗病毒治疗(ART)的目标是?A.彻底清除体内HIV病毒B.使病毒载量持续低于检测下限,恢复免疫功能C.仅缓解症状D.提高CD4细胞计数至正常上限答案:B解析:目前ART无法治愈HIV,但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病毒载量<20-50拷贝/毫升),使CD4细胞计数回升,降低传染性和发病风险。23.以下哪项不是HIV的传播途径?A.母乳喂养B.人工授精(使用感染者的精液)C.纹身(共用未消毒器械)D.同桌吃饭答案:D解析:母乳喂养(母婴传播)、人工授精(性传播或血液传播)、纹身(血液传播)均可能传播,同桌吃饭无风险。24.我国艾滋病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血液传播B.性传播C.母婴传播D.医源性传播答案:B解析:2023年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性传播占新报告病例的95%以上,其中异性传播约占70%,男男性行为传播约占25%。25.以下哪项是HIV抗体检测的金标准?A.快速检测(试纸)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C.免疫印迹试验(WB)D.化学发光法答案:C解析:初筛常用ELISA或化学发光法,阳性结果需经WB试验确证,WB是抗体检测的金标准。26.艾滋病病毒对以下哪种消毒剂不敏感?A.75%酒精B.含氯消毒液(如漂白粉)C.紫外线D.高温(100℃20分钟)答案:C解析:HIV对酒精、含氯消毒液、高温敏感(100℃20分钟可灭活),但紫外线灭活效果较差,需长时间照射。27.以下哪项是“U=U”(检测不到=不传染)的科学依据?A.HIV感染者服用抗病毒药物后,病毒载量持续检测不到时,无传染性B.HIV感染者的传染性仅与CD4细胞计数有关C.所有接受治疗的感染者都不具有传染性D.病毒载量检测不到后,仍需6个月才能确认无传染性答案:A解析:“U=U”指HIV感染者通过规范治疗使病毒载量持续(至少6个月)低于检测下限,此时通过性传播的风险为零,已被多项国际研究(如PARTNER研究)证实。28.以下哪项是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核心教育内容?A.了解HIV的实验室检测方法B.掌握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技能C.学习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D.研究HIV的基因结构答案:B解析:青少年教育应侧重行为干预,如安全性行为、拒绝高危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等实用技能。29.以下哪项是艾滋病防治的“ABC”原则?A.Abstinence(禁欲)、Befaithful(忠诚)、Condom(安全套)B.Awareness(知晓)、Belief(信念)、Care(关怀)C.Antiviral(抗病毒)、Blocking(阻断)、Cure(治愈)D.Assessment(评估)、Behavior(行为)、Control(控制)答案:A解析:“ABC”原则是预防艾滋病的核心策略:A(禁欲)、B(忠诚于单一性伴)、C(正确使用安全套)。30.以下哪项是HIV感染者的义务?A.隐瞒感染状况以避免歧视B.不采取保护措施与他人发生性行为C.告知性伴自己的感染状况D.拒绝接受抗病毒治疗答案:C解析:《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感染者应将感染状况告知性伴或配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传播;隐瞒或故意传播可能承担法律责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1.以下哪些行为属于HIV感染的高危行为?A.无保护的阴道性交B.共用刮胡刀(有出血)C.与HIV感染者拥抱D.输入来源不明的血液制品答案:ABD解析:无保护性行为(体液交换)、共用剃须刀(血液接触)、不安全输血均为高危行为;拥抱无风险。2.HIV的传播需要同时满足哪些条件?A.有足够数量的病毒排出(如精液、血液)B.病毒能存活(离开人体后短时间内)C.进入人体的途径(如黏膜破损、伤口)D.与感染者有共同生活环境答案:ABC解析:传播需“病毒排出-存活-进入人体”三条件,共同生活无体液交换不传播。3.以下哪些体液可能具有传染性?A.精液B.乳汁C.脑脊液D.泪液答案:ABC解析:精液、乳汁、脑脊液中的病毒载量较高,具有传染性;泪液病毒载量极低,一般不传播。4.关于HIV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窗口期内可能检测不到抗体,但具有传染性B.阴性结果可完全排除感染C.核酸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D.检测结果应严格保密答案:ACD解析:窗口期内虽抗体未产生,但病毒已复制,具有传染性;阴性结果需结合窗口期判断(如3个月后检测阴性可排除);核酸检测用于早期诊断;检测需保护隐私。5.暴露后预防(PEP)的正确措施包括?A.暴露后2小时内启动效果最佳B.需连续服用28天抗病毒药物C.仅适用于职业暴露(如医护人员)D.服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答案:ABD解析:PEP适用于所有高危暴露(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等),需在72小时内启动(2小时最佳),服药28天,监测药物副作用(如肝肾功能)。6.以下哪些是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A.肺孢子菌肺炎(PCP)B.卡波西肉瘤(KS)C.普通感冒D.弓形虫脑病答案:ABD解析:机会性感染/肿瘤是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时发生的疾病,如PCP、KS、弓形虫脑病等;普通感冒由常见病毒引起,健康人群也可发生。7.消除对HIV感染者歧视的措施包括?A.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B.保障感染者的就业、教育权利C.对感染者进行公开身份标识D.建立反歧视投诉机制答案:ABD解析:公开身份标识会加剧歧视;普及知识、保障权利、建立投诉机制是消除歧视的关键。8.以下哪些是HIV的结构组成?A.包膜糖蛋白(gp120、gp41)B.反转录酶C.整合酶D.刺突蛋白(S蛋白)答案:ABC解析:HIV结构包括包膜(含gp120、gp41)、衣壳、核心(含RNA、反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S蛋白是新冠病毒结构。9.关于母婴阻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孕妇应尽早(妊娠12周前)开始抗病毒治疗B.剖宫产可降低传播风险C.提倡母乳喂养以增强婴儿免疫力D.婴儿出生后需立即进行HIV检测和预防性用药答案:ABD解析:母婴阻断需孕期抗病毒治疗(越早越好)、选择剖宫产(降低产时传播)、人工喂养(避免母乳传播)、婴儿出生后48小时内开始用药(如奈韦拉平)并定期检测。10.以下哪些是艾滋病防治的全球目标(“90-90-90”)?A.90%的HIV感染者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B.90%的知晓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C.90%的接受治疗者病毒载量被抑制D.90%的感染者实现临床治愈答案:ABC解析:“90-90-90”目标是:90%感染知晓、90%知晓者治疗、90%治疗者病毒抑制,最终实现消除艾滋病的流行。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1.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都具有传染性。(×)解析:唾液病毒载量极低,一般不传播。2.安全套可以100%预防HIV感染。(×)解析: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85%以上风险,但无法100%阻断(如破裂、脱落)。3.HIV感染者一旦开始抗病毒治疗,就不能停药。(√)解析:随意停药会导致病毒反弹、耐药性产生,需终身规范治疗。4.窗口期内HIV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解析:窗口期病毒已复制,具有传染性。5.艾滋病患者的CD4细胞计数通常低于200个/微升。(√)解析:CD4<200是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之一。6.蚊虫叮咬会传播HIV。(×)解析:HIV无法在蚊虫体内复制,叮咬不传播。7.HIV感染者可以结婚生育。(√)解析:《民法典》规定,感染者有婚姻权;通过母婴阻断可生育健康婴儿。8.抗病毒治疗可以治愈艾滋病。(×)解析:目前无法治愈,需终身治疗。9.与HIV感染者共用马桶、浴缸不会传播。(√)解析:无体液交换,无传播风险。10.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慢性传染病。(√)解析:通过预防措施可降低感染风险,规范治疗可长期生存。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5题)1.简述HIV的复制周期。答:HIV复制分为7个步骤:(1)吸附:病毒包膜gp120与CD4+T细胞表面CD4受体及辅助受体(如CCR5、CXCR4)结合;(2)融合:gp41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释放病毒核心;(3)反转录:病毒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双链DNA;(4)整合:病毒DNA在整合酶作用下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形成前病毒;(5)转录:前病毒DNA转录为病毒RNA(包括基因组RNA和mRNA);(6)翻译:mRNA翻译为病毒蛋白(如Gag、Pol、Env前体蛋白);(7)组装与释放:病毒蛋白与基因组RNA组装成新病毒颗粒,通过出芽释放并成熟(蛋白酶切割前体蛋白形成成熟病毒)。2.简述暴露后预防(PEP)的具体步骤。答:暴露后预防需在72小时内启动(2小时内最佳),步骤如下:(1)立即处理暴露源:如皮肤刺伤,需轻轻挤压伤口排血,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冲洗;(2)评估暴露风险:根据暴露源(HIV阳性/不确定)、暴露类型(如血液量、是否有可见血液)判断暴露级别(一级、二级、三级);(3)启动PEP:由专业医生开具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替拉韦),连续服用28天;(4)监测与随访:服药期间定期检测肝肾功能(2周、4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进行HIV检测;(5)心理支持:提供咨询,缓解焦虑。3.简述艾滋病病毒(HIV)与艾滋病(AIDS)的区别。答:HIV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后可能经历急性期、无症状期,最终发展为艾滋病(AIDS)。艾滋病是HIV感染的终末阶段,表现为CD4+T细胞计数<200个/微升或出现严重机会性感染/肿瘤(如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HIV感染者不一定是艾滋病患者,只有进展到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时才称为艾滋病患者。4.简述我国“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具体内容。答:“四免一关怀”是我国艾滋病防治的核心政策:(1)四免:①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②对艾滋病患者的子女免除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③对孕妇免费提供HIV检测和阻断药物(预防母婴传播);④对自愿咨询检测者免费提供HIV抗体检测。(2)一关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家庭提供关怀救助,包括生活救助、生产扶持、心理支持等,帮助其维持正常生活。5.简述消除社会对HIV感染者歧视的重要性及措施。答:重要性:歧视会导致感染者隐瞒病情、拒绝检测和治疗,加剧传播风险;侵犯感染者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如就业、教育权);阻碍防治工作开展(如检测覆盖率低)。措施:(1)普及教育:通过宣传消除“HIV=道德败坏”等误解,强调HIV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2)法律保障: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如就业、医疗歧视);(3)支持服务:建立感染者互助组织,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融入帮助;(4)案例示范:通过公开感染者的积极生活案例(如“阳性志愿者”),减少偏见;(5)政策倾斜:在就业、教育等领域制定反歧视细则,明确处罚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