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559-2019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_第1页
DB41∕T 559-2019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_第2页
DB41∕T 559-2019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_第3页
DB41∕T 559-2019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_第4页
DB41∕T 559-2019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3.020.30DB41559-2008代替DB41/T559-2008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1DB41/T559—2019 2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通用要求 45定期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56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项目与方法 67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8定期检验结论及报告 9定期检验后恢复 2DB41/T559—2019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41/T559—2008《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与DB41/T559—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适用范围;——明确了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机构中执业的相关要求;——修改了定期检验的内容,对章节内容进行了相应增减和调整;——增加了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报检等有关内容;——明确了定期检验的分类及项目等有关内容;——删除了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7001《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本标准由河南省承压类特种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占奎、许永平、崔晓威、阎涛、张彦奎、谢昆、岳绍阳、周波、张牧、宋寅、刘建平、李永赞、曹硕、马路、张振华、于明涛、张娇娇、侯延平、吴保鹏、王天然、李玉真、单会娜、侯超杰、牛真桢、牛羽婷、王海红、丁广军、史云霄、冯精良、张梦珂、陈静。本标准于2008年12月首次发布,2018年11月第一次修订。DB41/T559—20193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术语、定义、通用要求、定期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项目和方法、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定期检验的结论与报告及定期检验后恢复。本标准适用于属于《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范围的钢制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0压力容器GB/T18442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GB/T18443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GB/T30579承压设备损伤模式识别NB/T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是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在压力容器停机时,根据本规程的规定对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所进行的符合性验证活动。3.2安全状况等级安全状况等级根据压力容器的检验结果综合评定,以其中项目等级最低者,作为评定级别。3.3红外热成像检测本标准表述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是利用高性能热成像仪对低温绝热压力容的固体绝热层的保冷性能进行检测评价的一种方法。3.4夹层真空度测量按GB/T18443.2标准规定的封结真空度、常温下夹层真空度、低温下夹层真空度的测量。DB41/T559—201943.5漏率测量按GB/T18443.3标准规定的漏率、组件漏率的型式试验。3.6漏放气速率测量按GB/T18443.4标准规定的真空夹层的漏放气速率测量3.7静态蒸发率测量按GB/T18443.5标准规定的静态蒸发率的测量。3.8容积测量按GB/T18443.8标准规定的几何容积、有效容积、夹层容积的测量。3.9升压试验升压试验是将低温绝热压力容器与进出口路全部隔断,即禁止容器内的储存介质进出,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容器内储存介质压力升高情况的一种试验。3.10升压幅度升压试验时,确定的初始压力到安全阀将要起跳前的压力之差。4通用要求4.1定期检验程序定期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包括检验方案制定、检验前的准备、检验实施、缺陷及问题的处理、检验记录汇总、出具检验报告等。4.2检验机构及人员检验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的检验范围从事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检验和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检验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书。检验机构应当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负责。4.3报检使用单位应当在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检验机构申报定期检验。检验机构接到定期检验申报后,应当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前安排检验。4.4安全状况等级在用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分为1级至5级,应当根据检验情况,按照TSG21—2016第8章的有关规定进行评定。4.5检验周期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一般于投用后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以后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按照以下要求确定:DB41/T559—20195a)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检验一次;b)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每3~6年检验一次;c)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年,在监控使用期间,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d)安全状况等级为5级的,应该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得继续使用。4.6检验周期的特殊规定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应适当缩短:a)介质或者环境对压力容器材料的腐蚀情况不明或者腐蚀情况异常的;b)具有环境开裂倾向或者产生机械损伤现象,并且已经发现开裂的;c)改变使用介质并且可能造成腐蚀现象恶化的;d)材质劣化现象比较明显的;e)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未规定设计使用年限的但是使用超过15年的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视为达到使用年限);f)使用单位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年度检查的;g)检验中对其他影响安全的因素有怀疑的。5定期检验前的准备工作5.1检验方案检验前,检验机构应当根据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使用情况、损伤模式及失效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制定检验方案,检验方案由检验机构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检验方案,检验机构应征求使用单位的意见。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检验方案进行检验工作。5.2资料审查检验前,检验人员一般需要审查以下资料:a)设计资料,包括设计单位资质证明,设计、安装、强度计算书等;b)制造(含现场组焊)资料,包括制造单位资质证明、使用说明书,设计图样,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竣工图等,以及监检证书、进口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c)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安装竣工资料;d)改造或者重大修理资料,包括施工方案和竣工资料,以及改造、重大修理监检证书;e)使用管理资料,包括《使用登记证》和《使用登记表》,以及运行记录、开停车记录、运行条件变化情况以及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记录等;f)检验、检查资料,包括定期检验周期内的年度检查报告和上次的定期检验报告。本条第a项至第d项的资料,在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定期检验时必须进行审查,以后的检验视需要(如发生移装、改造及重大修理等)进行审查。资料审查发现使用单位未按照要求对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进行年度检查,以及发生使用单位变更、更名使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现时状况与《使用登记表》内容不符,而未按照要求办理变更的,检验机构应当向使用登记机关报告。DB41/T559—20196资料审查发现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未按照规定实施制造监督检验(进口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未实施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或者无《使用登记证》,检验机构应当停止检验,并且向使用登记机关报告。5.3现场条件使用单位和相关的辅助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做好停机后的技术性处理和检验前的安全检查,确认现场条件符合检验工作要求,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检验前,现场至少具备以下条件:a)影响检验的附属部件或者其他物体,按照检验要求进行清理或者拆除;b)为检验而搭设的脚手架、轻便梯等设施安全牢固(对离地面2m以上的脚手架设置安全护栏c)需要进行检验的表面,特别是腐蚀部位和可能产生裂纹缺陷的部位,彻底清理干净,露出金属本体;进行无损检测的表面达到NB/T47013的有关要求;d)需要进入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内部进行检验,将内部介质排放、清理干净,用盲板隔断气体的来源,同时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禁止用关闭阀门代替盲板隔断;必要时,还需要配备通风、安全救护等设施;e)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停车后,应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缓慢地升温或降温,使之达到可以进行检验工作的程度;f)能够转动或者其中有可动部件的固定式低温压力容器,必须锁住开关,固定牢靠;g)切断与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有关的电源,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检验照明用电电压不得超过24V,引入容器内的电缆必须绝缘良好、接地可靠。5.4隔热层拆除存在以下情况时,应当根据需要部分或者全部拆除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外隔热层:a)隔热层有破损、失效的;b)隔热层下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壳体存在腐蚀或者外表面开裂可能性的;c)需要外壁检验的;d)检验人员认为有必要的。5.5设备仪器检定校准检验用的设备、仪器和测量工具应当在有效的检定或者校准期内。5.6检验工作安全要求检验工作安全要求包括:a)检验机构应当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工作安全教育,并且保存教育记录;b)检验人员确认现场条件符合检验工作要求后方可进行检验,并且执行使用单位有关动火、用电、高空作业、罐内作业、安全防护、安全监护等规定。检验时,使用单位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作业和维护保养等相关人员应当到场协助检验工作,及时提供有关资料,负责安全监护,并且设置可靠的联络方式。6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项目与方法6.1检验项目DB41/T559—20197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检验项目,以宏观检验、壁厚测定、表面缺陷检测、安全附件检验为主,必要时增加真空度测试、密封紧固件检验、强度校核、耐压试验、泄漏试验等项目。设计文件对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项目、方法和要求有专门规定的,还应当从其规定。6.2宏观检验6.2.1一般要求宏观检验主要是采用目视方法(必要时利用内窥镜、放大镜或者其他辅助仪器设备、测量工具)检验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本体结构、几何尺寸、表面情况(如裂纹、腐蚀、泄漏、变形以及焊缝、隔热层等。6.2.2结构检验包括封头型式,筒体与封头的连接,开孔位置及补强,纵(环)焊缝的布置及型式,支承或者支座的型式与布置,排放(疏水、排污)装置的设置等。6.2.3几何尺寸检查包括筒体同一断面上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纵(环)焊缝对口错边量、棱角度、咬边、焊缝余6.2.4外观检验包括铭牌和标志,压力容器内外表面的腐蚀、主要受压元件及其焊缝裂纹、泄露、鼓包、变形、机械接触损伤、工卡具焊迹、电弧灼伤,支承、支座或者基础的下沉、倾斜、开裂,直立容器的铅垂度,多支座卧式容器的支座膨胀孔,排放(疏水,排污)装置和泄露信号指示孔的堵塞,腐蚀、沉积物、密封紧固件及地脚螺栓完好情况等。结构和几何尺寸等检验项目应当在首次全面检验时进行,以后定期检验仅对承受疲劳载荷的容器进行,并且重点是检验有问题部位的新生缺陷。6.2.5隔热层检验隔热层检验,一般包括隔热层的破损、脱落、潮湿、跑冷,有隔热层下固定式低温压力容器壳体腐蚀倾向或者产生裂纹可能性的,应当拆除隔热层进一步检验。6.3壁厚测定壁厚测定,一般采用超声测厚方法。测定位置应当有代表性,有足够的测点数。测定后标图记录,对异常测厚点做详细标记。厚度测点,一般选择以下位置:a)易受腐蚀、冲蚀的部位;b)制造成型时壁厚减薄部位和使用中易产生变形及磨损的部位;c)接管部位;d)宏观检验时发现的可疑部位。壁厚测定时,每块钢板至少抽测足够点,如果发现母材存在分层缺陷,应当增加测点或者采用超声检测,查明分层分布情况以及与母材表面的倾斜度,同时作图记录。6.4表面缺陷检测DB41/T559—20198表面缺陷检测,应当采用NB/T47013中的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方法,铁磁性材料制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表面检测应当优先采用磁粉检测。6.4.1腐蚀与机械损伤捡验腐蚀与机械损伤检验包括:a)查明腐蚀与机械损伤原因,必要时进行强度校核;检查容器外壳体有无机械损伤、碰伤等并观察有无伴生缺陷,怀疑时,应进行表面探伤检查;检查表面腐蚀情况,检查有无均匀腐蚀和分散的点腐蚀,并测量其深度和面积,应特别注重比较潮湿部位;b)发现有损伤,应测定深度、分布范围及尺寸,并标图记录;c)测深可用游标卡尺或自制测深工具。6.4.2表面裂纹检查表面裂纹检查包括:a)检查容器外壳体、接口都位、焊接接头等部位是否有裂纹;发现裂纹,应标识记录;b)检验方法:清除有积垢物处,用5~10倍放大镜等检查或直接目视检查;必要时应采用渗透检测方法或磁粉检测方法进行检查。6.4.3变形检查变形检查要求:a)检验方法:清除有积垢物检测处,用5~10倍放大镜、直尺、游标卡尺、焊缝检验尺、超声波测厚仪等检查。b)发现有变形,测量变形区面积大小、高度尺寸、剩余厚度,检查可能伴生缺陷。6.5埋藏缺陷检测埋藏缺陷检测,应当采用NB/T47013中的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检测等方法。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由检验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抽查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及比例,必要时可以用NB/T47013中的声发射检测方法判断缺陷的活动性:a)使用过程中补焊过的部位;b)检验时发现焊缝表面裂纹,认为需要进行焊缝埋藏缺陷检测的部位;c)错边量和棱角度超过产品标准要求的焊缝部位;d)使用中出现焊接接头泄漏的部位及其两端延长部位;e)使用单位要求或者检验人员认为有必要的部位。已进行过埋藏缺陷检测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无异常情况,可以不再进行检测。6.6真空绝热压力容器检验真空绝热压力容器除进行外部宏观检验外,还应当进行以下补充检验:a)夹层上装有真空测试装置的,检验夹层的真空度;b)夹层上未装真空测试装置的,必要时进行压力容器日蒸发率测量。6.7安全附件检验固定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检验主要内容如下:a)安全阀,检验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b)爆破片装置,检验是否按期更换。DB41/T559—201996.8专项检验6.8.1易燃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6.8.2低温阀门应有产品合格证,符合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规定。6.8.3易燃低温绝热压力容器采用的电路系统应按防爆要求设计。6.8.4对于不能按TSG21—2016检验的LNG子母罐,应由用户加装内胆甲烷气体泄露红外在线检测报警系统。其传感器必须装在罐体充氮气的泄放口处(呼吸阀进口处)。6.8.5红外在线检测报警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检测范围:0%~100%(可测至299%LEL甲烷标定),1%LEL分辮率;b)检测精度:±2%;c)环境温度40℃~70℃环境湿度:095%RH。6.8.6红外在线检测报警系统检测出甲烷气体时,应查明原因。确定保温层内有甲烷气体泄露时,安全等级定4~5级;原因不明应定5级。符合要求的可定1~3级。6.8.7内窥镜检测(必要时)。6.9LNG子母罐专项检验6.9.1对于不能按TSG21—2016检验的LNG子母罐,必须进行内胆甲烷气体升压试验。其他固体绝热的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宜进行升压试险:a)LNG子母罐的升压试验采用每48h压力升值检查绝热性能,其充液量应为有效容积的1/3~2/3,冬季升压幅度应小于0.2MPa,夏季升压幅度应小于0.25MPa。试验时,应留有小于0.25MPa的升压幅度;b)升压试验幅度超过本标准的容器,其安全状况等级可以定为4级或者5级。符合要求的可定为除LNG子母罐外,其他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升压试验参照液体二氧化碳储槽升压试验进行。6.9.2不能按TSG21—2016检验的LNG子母罐,应进行红外线热成像检测。其他固体绝热的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宜进行红外线热成像检测。红外线热成像检测仪应符合以下要求:a)热成像检测仪的检测温度下限应低于或等于-40℃;b)热成像检测仪的检测热灵敏度应小于或等于0.08℃;c)热成像扫描像素应大于或等于320×240。6.9.3红外线热成像检测管座与外壳最大温差值大于5℃或外壳表面几何尺寸均匀处最大温差值每平方米内大于1℃时,其安全状况等级可以定为4级或者5级。符合要求的可定1~3级。6.10液体二氧化碳储槽专项检验液体二氧化碳储槽采用每24h压力升值检查绝热性能。升高值,应按有效容积大小分三档(见表1储槽有效容积对应压力升值)。试验条件:槽内压力为1.6~2.OMPa,环境温度为20℃,充液量为有效容积的1/3~1/2。(d=24h,h表示小时)。表1储槽有效容积对应压力升值<50m<35kPa/d>50~100m>100mDB41/T559—20196.11常规测量试验(必要时)6.11.1夹层真空度测量封结真空度、常温下夹层真空度、低温下夹层真空度测量按GB/T18443.2。6.11.2漏率测量漏率、组件漏率的型式试验按GB/T18443.3。6.11.3漏放气速率测量真空夹层的漏放气速率测量按GB/T18443.4。6.11.4静态蒸发率测量静态蒸发率的测量按GB/T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