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强化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试题含答案【基础题】_第1页
基础强化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试题含答案【基础题】_第2页
基础强化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试题含答案【基础题】_第3页
基础强化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试题含答案【基础题】_第4页
基础强化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试题含答案【基础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2分)一、单选题(22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2分)1、(单选题)人类心理的生理基础是()

A.生殖系统

B.神经系统

C.消化系统

D.思维系统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

A.品德

B.道德

C.个性

D.人格

正确答案:A

3、(单选题)能对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作用,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是()

A.科学认识

B.科学知识

C.科学理性

D.科学发现

正确答案:C

4、(单选题)李明告诉辅导员他的好友王洁中午吃饭时,说话十分不友好,他怀疑有人对王洁说了些他的坏话,辅导员说:难道你不觉得是你的好友在那时心情不好,或者有什么别的烦心事正在打扰他,而使他忽视了对你的态度吗?这里辅导员采用的是()技术。

A.指导

B.解释

C.影响性摘要

D.自我开放

正确答案:B

5、(单选题)下面句子中不属于存现句的是()

A.桌上放了一个花瓶

B.走进来一个大汉

C.书架上少了一本书

D.老王离开了这个世界

正确答案:D

6、(单选题)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正确答案:A

7、(单选题)美国不实行的学制是()

A.六三三制

B.四四四制

C.十年一贯制

D.八四制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正确答案:B

9、(单选题)阿拉伯历史上第一部散文巨著是

A.《古兰经》

B.《圣训》

C.《一千零一夜》

D.《卡里来和笛木乃》

正确答案:A

10、(单选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正确答案:D

11、(单选题)数学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A.定向阶段

B.自动化阶段

C.单个动作阶段

D.连续动作阶段

正确答案:B

12、(单选题)下面四个复句中,()句是并列复句。

A.下午我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

B.不是我不愿意去,实在是我太忙了

C.雨没有停,而且下的更大了

D.要么你去,要么我去,要么大家都不去

正确答案:B

13、(单选题)源于同步学习又回归同步学习的是()

A.能力分组

B.提示教学

C.分组学习

D.个别学习

正确答案:D

14、(单选题)教师将以往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恰当地运用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这表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A.由他控发展到自控

B.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C.敏感性逐渐增强

D.迁移性逐渐提高

正确答案:D

15、(单选题)STS获得蓬勃发展,形成世界范围内的STS研究与教育高潮的时间是()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正确答案:D16、(单选题)日本《教育敕语》的废除是在()

A.1948年6月

B.1949年6月

C.1953年1月

D.1947年3月

正确答案:A

17、(单选题)世界上最早从教会手中夺得教育权的国家是()

A.意大利

B.英国

C.德国

D.荷兰

正确答案:C

18、(单选题)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瓦龙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C

19、(单选题)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布鲁纳C.施瓦布D.斯金纳正确答案:A20、(单选题)“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欣赏最大限度的美。”这一论断出自()

A.雨果

B.桑塔耶纳

C.歌德

D.席勒

正确答案:B

21、(单选题)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的结果。

A.先天禀赋

B.后天教育

C.环境影响

D.上帝决定

正确答案:B

22、(单选题)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塑造多余人形象的作家是()

A.普希金

B.莱蒙托夫

C.冈察洛夫

D.屠格涅夫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多选题)将教育研究分为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的分类依据是

A.研究水平

B.研究目的

C.研究范式

D.研究层面

正确答案:A

2、(多选题)阅读对作文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A.从阅读中可以间接看到许多平时未曾见过的情景,学到平时未曾学到的知识,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B.背诵的篇子多了,作文时可以大段大段地写进自己的文章,使作文有文采C.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对提炼作文中心很有帮助D.通过阅读,可以学到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E.通过阅读,还可以学到如何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组织材料的方法正确答案:ACDE3、(多选题)班级工作计划的标准有()。

A.方向性

B.连续性

C.创造性

D.可行性

E.可能性

正确答案:ABCDE

4、(多选题)问题解决的特点是()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唯一性

E.固定性

正确答案:ABC

5、(多选题)就形态而言,美的事物可分为()A.自然美B.社会美C.艺术美D.科技美E.形式美正确答案:ABCDE第Ⅱ卷(非选择题68分)三、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分)1、(填空题)《大教学论》是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

正确答案:夸美纽斯

2、(填空题)学生筛选学习入出过程中的优劣,不断调节改进、提高学习入与出的质量,使学习动态结构优化,属于学习过程中的()

正确答案:反馈调节

3、(填空题)《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________。

正确答案:全体学生

4、(填空题)______就是书写现代汉语经常要用到的字。正确答案:常用字5、(填空题)教育研究的两个层次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四种不同的研究水平。正确答案:直觉观察水平、探究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四、判断题(3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3分)1、(判断题)语序的变化能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

正确答案:

正确

2、(判断题)那些调皮、爱挑刺的学生就是后进生。正确答案:错误3、(判断题)Prowerpiont是一种专用于制作演示用的多媒体投影片/幻灯片的工具,它是以页为单位制作演示文稿。正确答案:正确5、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60分)1、(问答题)名词解释:命题学习

正确答案: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学习由几个概念联系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2、(问答题)名词解释:迷思概念

正确答案:是指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学之前所形成的源自生活经验的关于科学问题或自然现象的观念,虽然这些观念与科学概念不一致,但对于儿童而言却是合情合理的,因而转变迷思概念就成了科学课程与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3、(问答题)试述在教学中该如何恰当的运用演示法。

正确答案: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的实物、教具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运用该法可以激以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而且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缩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恰当运用演示法要注意如下几点:(1)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性质和学生认知规律选用教具,做到演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2)教具的设计要科学,使用时机要恰当。教具设计要符合差异律、组合律和活动律的要求,大小、色彩以及安放的位置都要适宜,使学生对观察对象获得完善的感知,教具演示要到使用时才展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削弱新鲜感。(3)演示教具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运用直观教具要选择各类典型事例,提示对象的数量关系或几何特征;教具演示还稍大有目的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有表象。(4)演示要配合适当的讲解或谈话。演示与讲解或谈话结合,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演示前应向学生提出具体的目的和要求,说明观察的方法;演示中,教师要用明确的指导语,指引其观察的方向,尤其对某些不歇脚观察至的重要部分,要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本质特征上,预防非本质特征的影响;演示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观察的结果。同时结合讲解,把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4、(问答题)怎样看待“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

正确答案:(1)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方程、不等式与函数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

(2)在数与代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数的概念的建立、扩充以及数的运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关系的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

(3)在数与代数中,不仅知识中存在着对立和统一,而且研究过程中也充满了对立与统一。同时,在变量和函数的研究中还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而且在数与代数的其他部分的研究中,从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来考察,也能使认识更加深刻。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5、(问答题)管理名词解释。

正确答案:是指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和各项工作,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